《剑风传奇》法王厅服饰原型小考

文摘   2024-10-25 13:07   加拿大  




ST ACG


《剑风传奇》

法王厅服饰原型小考




阅读说明


1.盘点类的文章通常会有很好的阅读数据。但我觉得盘点不能解决一系列疑问,例如这个和那个有什么区别、什么场合下有区别、为什么要这样等等。此外,礼仪选题我也写不了又详细又全面的盘点,所以这篇我想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好好利用不太懂的外行视角,从外往内看。

2.有时我会采用“公教”等包容性名称。但本文主要采用“天主教”,是出于历史考虑。

3.图多杀流量,建议在wifi下阅读。























我一直很感兴趣流行文化对宗教元素的借鉴和利用。我们珍视的在别人眼中什么样、关注点在哪里,这都是很有意思的。本文整理我最喜欢的漫画《剑风传奇》中对天主教服饰的参考。

《剑风传奇》是一部黑暗奇幻(Dark Fantasy)漫画作品,架空的历史背景参考欧洲中世纪至近代早期的历史。作者漫画家三浦健太郎先生于1989年起在《Young Animal》上连载这部作品,2021年5月因急病而逝世。目前该作在三浦先生创立的“Studio我画”工作室接续绘制,并由三浦好友漫画家森恒二监修故事。

作品中有很多场景都能体现三浦的艺术史造诣,例如还原度很高的希腊罗马风格雕塑及建筑构件、中世纪欧洲城镇街景、近代早期宫廷、船只等描绘,除了视觉效果细腻精美之外,也有很强的历史感。


三浦大概参考了巴黎圣母院、冬宫、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我不认识的东西……


故事设定的多方势力中有一方是类似于曾经的教皇国或者罗马公教教廷的“法王厅”,官方的英文翻译采用了Holy See,即“圣座”。法王厅的首脑英文译作Pontiff,也是“罗马主教”和“教宗”所采用的词。此外还有宗教裁判所、骑士团、类似于佛罗伦萨的国家、类似美第奇家族的关系等。总之,法王厅没法不让人联想天主教。

那么对于法王厅的视觉描绘到底多大程度借鉴了天主教呢?让我们先从法王同学看起。



第一眼看到他的右手……没有戴权戒。权戒是天主教会及其他礼仪宗派的神职人员在授权礼仪时颁发的戒指。教宗作为圣彼得的继承人,佩戴刻有彼得打鱼图案的权戒,称为“渔人权戒”(Ring of the Fisherman/Anulus piscatoris),戒指除了表明佩戴者的位阶,也用作盖印的印章。


拉斐尔所绘儒略二世(Julius II)肖像及手部特写,无名指上的是权戒



法王从肩膀这里来看似乎穿着祭披,头上的看起来是三重冕。

三重冕(Papal Tiara/Triregnum) 是教宗所戴的三层冠冕,其结构是在银质主教冠上叠上三个王冠组合而成,后方有两条垂带。三个冠冕象征万王之父、世界统治者和基督的代表这三重权力(也有其他象征)。三重冕的形制并非一次性设计完成,而是经历了王冠数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例如卜尼法斯八世时增加到两个,1314年增加到三个。主教冠顶部本来没有尖端装饰,十字宝球是在16世纪方才加上的。


圣座官方图片。有4.5公斤重,还没戴脖子就开始发抖


1522年路德版新约《启示录》插图,老卢卡斯·克拉那赫的工作室为巴比伦大淫妇带上了三重冕以讽刺教皇。


正背面来看都是三重冕。法王的三重冕顶部是《剑风传奇》所设定的正统宗教的标志,其形象是向天展翅的鹰,两侧环绕两颗螺旋上升的球体。

法王同学要么穿着睡衣虚弱地躺在营地的床上,要么就戴着三重冕,好像他没有第二顶帽子了。他既没有主教冠,也没有我们常看到的小瓜帽(zucchetto)。298话“放魔”中,他的三重冕由随从拿着,头上是光的。其实可以戴一个小瓜帽的。

顽皮的风吹过……


而三重冕一般是不戴的。在现代语境中,礼仪中,三重冕会放在祭坛上。只有加冕典礼、向全世界发表祝词或者圣座宣言等少数场合会佩戴。最后一次使用三重冕加冕教宗是在1963年,当时保禄六世当选教宗,已经是六十年以前了。

你可能会在很多历史画作中看到教宗头戴三重冕,但这不表示以前教宗就经常戴。三重冕是权力的象征,在画作中我们更多关注其含义而非作为直接的、写实的材料来处理。这一点正教和公教的肢体因为圣像的关系比较熟悉,但新教的朋友很多都会自然地视图像为写实信息的承载者。

以扬·凡·艾克的根特祭坛画为例,内侧上层中央的基督头戴三重冕,内侧下层“羔羊礼赞”右边、站在使徒身后的教宗们有多位同时佩戴三重冕,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这么画是传达画家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用三重冕表达神是王的概念,或用三重冕显示教宗身份。所以我们对待图像时,不应直接从中提取关于事实的线索。

根特祭坛画局部

Jan van Eyck and Hubert van Eyck, The Ghent Altarpiece (The Adoration of the Mystic Lamb), mid 1420s-1432.



法王身上的衣服看起来是在大白衣(alb)外面加上绣纹饰的祭披(chasuble),也叫“十字褡”,让我想起鲁本斯绘制的圣依纳爵(Ignatius von Loyola)的著名肖像,但是下摆要短很多。祭披的特点是套头,袖子长度不影响它是否是祭披。根据袖子可以分为两种,下图没有袖子的是拉丁式(Latin Mass Chasuble),通常拉丁式绣的纹饰非常繁复,也会导致质地相对硬挺。哥特式祭披留到后面再讲。

祭披实物与鲁本斯的《圣依纳爵》

Peter Paul Rubens, 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c. 1620-22.


一般教宗给我的视觉印象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弥撒上全套法衣极度隆重的礼仪look,一种是新闻照片中很常见的全白日常look,还有一种是常见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绘画中穿戴红色肩衣的……姑且肖像look吧。这里的法王哪一种都不算,头上过于隆重,身上又太简单了些。或者,干脆配合日常处境穿得更简洁倒又好了。


我所谓的礼仪look

我所谓的日常look

下:委拉斯开兹的英诺森(意诺增爵)十世

上:拉斐尔的利奥(良)十世

我所谓的肖像look


再让我们看看法王厅其他的人。在264话《天启》中,法王帐篷外有两个神职人员。第一个头戴瓜子形帽子,中间的图案是前面所见法王厅宗教的标志,背后有两条垂带。从作者贴的网点来看,身穿套头长袍和兜帽颜色不同,可能是两个物件。



瓜子形帽子显然模仿主教冠。主教冠也叫高冠(Mitre),由两片三角瓜子形硬布料做成的高冠是礼仪用的法冠,是配合祭服一起穿着的帽子,可能会铺以金丝和宝石装饰,后面有两条垂带。由于教皇也是主教,教皇在圣事或者游行等场合中头戴的也是主教冠,只是装饰更为繁复华丽。

左:拉斐尔《圣礼之辩》局部,1508/9年

右:V&A博物馆收藏的16世纪主教冠




与“主教”身着的套头长袍形制最符合的法衣是前面提到过的哥特式祭披(Gothic Chasuble)。这种祭披也是套头的,但有宽袖遮盖双臂,“袖子”下部不缝合,质料相对柔软,因此穿着效果就是一件长袍,而打开平铺呈圆形或椭圆形。

264话的“主教”兜帽形状有三种可能。第一,长白衣(alb)。这种法衣整体形制是长袖直筒的长衣,但领子形状可以有几种,左下角插图展示了带兜帽的款式。第二,祭披领子。上文没有提到的哥特式祭披有宽袖,织绣纹饰更少,因而质地通常更柔软。有些祭披带有立起的领子,例如右下角插图所示,后颈部看起来就会像带着一个小小的兜帽。第三,白色方领巾(amice),穿着在肩颈周围,防止汗渍等污染祭披。由于长白衣的兜帽和衣服大身均为白色,祭披领子与大身也是同色,因此漫画中的神职人员的领子更有可能是方领巾。



上:穿戴于祭披内的白色方领巾;

左下:带兜帽的长白衣;右下:有领子的哥特式祭披



但不管是什么,264话的场景发生在出行路上,“主教”守在身体欠佳的法王帐外,而不是在一个进行弥撒等圣祭的语境中,因此不应该穿着祭披。


我们再看另一个人物。他穿长袍,肩膀处有类似披肩的物件,头戴宽檐帽。肩膀处的披肩很可能是受肩衣的启发。肩衣(Mozzetta)是一种盖住肩膀的披肩,胸前有纽扣。这个场景中的这位同学披肩领口和衣襟是Y字型的,看不清是否有纽扣。不过,和另外一个场景中的其他神职人员对比,看起来就显得不像肩衣了。

298话人群中,捧三重冕的随从左边的兄弟穿的更像肩衣。值得留意的是,现在的肩衣是顺滑的立领,但过去枢机和主教的肩衣后面是有小风帽的,所以可能三浦老师在画这里的龙套同学的时候不一定全是凭印象或者想象的。

意大利枢机朱塞佩·费雷托

再次请出二位教宗。左边英诺森(意诺增爵)十世穿着红色绸缎材质夏肩衣,而右边利奥(良)十世穿着红色天鹅绒镶白貂皮毛边的冬肩衣,后面带风帽。



回到264话到法王帐篷外的第二人身上。他头戴的宽檐帽最接近天主教里的主教帽(Galero),俗称“红帽子”,形状扁平、宽帽檐、带穗子的帽子,给具主教位阶的人佩戴,但后来发展为仅限枢机(红衣主教)佩戴。虽然俗称“红帽子”,主教帽也有其他颜色,例如绿色、黑色、紫色等。

鲁本斯的枢机装束的圣哲罗姆(左)

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的枢机牧徽(右)



帽子下面这块像头巾一样盖住后颈、垂至后背的布与帽子同色,与长袍不同色,像是头部的披盖。但实际上,找不到任何与衣服不相连、单独属于首服的服饰部件。

有可能三浦参考的是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枢机服饰。

一系列拉丁教父哲罗姆(Jerome)的画像提供了这种现已不再使用的枢机服饰的肖像学证据。宽袖或者无袖、大开口的类似披风的长袍,可以在枢机帽下戴个兜帽。这种长袍应该是主教大氅衣,拉丁文名cappa magna,即great cape(大红袍?对不起>_<)是一种宽大的圆形斗篷,可以有非常长的拖尾,不过今天的大氅衣形制已经和下面图像材料显示的很不同了。以下是两组枢机打扮的哲罗姆肖像,分别展示戴兜帽和不戴兜帽的样子。


左上:Saint Jerome, The Humski Triptych, 15th century or early 16th

右上:Saint Jerome, Antonio Vivarini工作室,ca.1440s

左下:Jerome in His Study, Jan van Eyck, 1442

右下:Saint Jerome as A Cardinal, Master of Grossgmain, 1498


再次强调前面提过的不将图像视为写实的点。哲罗姆的装束可以视为某种画家(和委托人)想要的cosplay,其本人不可能这么穿着,因为其生活的年代——347-420年,尚未有枢机的制度。我说的“肖像学证据”是指为中世纪的枢机服饰提供视觉应证。

这么看来,《剑风传奇》中这种与帽同色、又与衣服不相连的布与真实枢机服装,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代的,都有明显结构差异。

虽然264话中出现的两个神职人员角色服饰有些细节上的问题,但将二人放在一起看,我又觉得三浦老师应该做过很多研究,例如参考过类似于伊森海姆祭坛画等艺术品。伊森海姆祭坛画由德意志艺术家阿格诺的尼古拉斯雕刻,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绘制,完成于1512年至1516年。在内翼打开后,中间的圣安东尼雕像左右两侧,分别是主教打扮的奥古斯丁和枢机打扮的哲罗姆。这样的一对形象可能是三浦构思法王厅神职人员时脑海中浮现出的标志性天主教神职人员形象。

The Isenheim Altarpiece, Nikolaus of Haguenau and Matthias Grünewald, ca. 1512–1516.


335话《王权神授》中,又出现了两种服饰。


右侧的人物穿着与264话中的戴高冠的人相同。中间的是凭借自己的慧眼承认格里菲斯是救世主的索尼娅,她原本只是平民,但因为成为格里菲斯身边相当于先知的角色,并向法王传达格里菲斯的信息,因此,她在法王厅接纳格里菲斯的身份后,也被纳入法王厅的体制。她的服饰能反映出一方面她从“野路子”转入体制,另一方面她的装束更加凸显格里菲斯的白鹰意象,是在现有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发言人。她的高冠为了表现白鹰的羽毛显得过于浪漫,真实感有些欠缺,但从比例上看更接近主教冠。


索尼娅手持呼应了白鹰意象的权杖。权杖一般被视为象征权力,而在大的基督宗教中,这权力特别指牧养的权柄,这杖是牧杖(Pastoral staff / Crozier)。牧杖也叫主教杖,是主教以上位阶持有的。在西方传统中,牧杖杖首往往是卷曲的,据传取自牧羊杖的形态,末端的钩子可以把迷途的羊拉回来。手持的时候一般弧形对向他人。



左上:时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主教的现教宗手持金属牧杖;

右上:网络商店在售素面牧杖;

左下:MET藏骨雕牧杖首,装饰羔羊主题;

右下:The Walters Art Museum藏黄铜镀金嵌珐琅牧杖首,装饰天使报喜主题




东方传统中,牧杖常见对称的T字型或装饰蛇头。

西方传统中有些杖首也不是模仿牧羊杖的圆弧形的,这些就不是主教杖了,例如教宗权杖(Papal Ferula)。



礼仪服装的任何组成部分都不能被独立看待,而要放置在使用场景中、与其他物件搭配。牧杖就要和高冠一起使用。因此,索尼娅佩戴高冠时右手执杖,是符合礼仪的小细节。另外,索尼娅身上的哥特式祭披这次穿对了地方,因为她所在的这个场景正在进行宗教仪式。


接着来看索尼娅左边的人物,在285话《英雄》中法王左边也有一个同样装束的人物,头戴有棱的方形帽子,着有纽扣的斗篷——已经看到是肩衣——内穿白色长袍和下摆与斗篷同色的长袍,但衣襟打开。

他头戴的帽子明显模仿四角帽(Bireta),有三或者四个角,也可以视为有三道或者四道圆脊的帽子,顶端通常装饰绒球,但枢机戴的红色四角帽没有绒球。神职人员通常在游行或者礼仪场合时戴。



《剑风传奇》中还有一位单独执行宗教裁判任务的神职人员摩兹古斯,堪称表面神圣的恶魔。这个角色的服饰充分体现对天主教服饰的参考,但却最为混搭。


头上是之前我们看过的枢机帽,但没有系带。枢机帽下有一个类似耳罩的结构,是深红色缀有毛边的,模仿的是教宗的绒帽(Camauro),经常和肩衣配套穿着。肩膀处有类似肩衣的披风结构,下方的长袍在身前有一个垂直的宽条饰带,宽袖,质地柔软。通过2016年的TV版动画,我们得知帽子与饰带均为红色。这种长袍形态上最接近哥特式祭披。哥特式祭披上通常只有部分装饰织锦,而织锦带的形状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以后我们在专门介绍圣品法衣的文章中再展示其他类型。

服饰到此就看完了。

一般谈到中国古代礼仪时有“舆服”这一概念,指车舆冠服,都有定式以表秩序。二十四史有《舆服志》。看完了《剑风》里法王厅的服饰,让我们最后看一眼出镜了的法王车舆。

这也太豪华了吧!房车啊,而且只有两对轮子,之间间距也太大了。这么大里面一定有马桶、冰箱和电竞椅吧。不然也太不实用了。

何川按——

这个宗教的标志鹰和球体也和教堂里的鹰形读经台相似。读经台的飞鹰也通常是立在一个球体上。

法王的卫兵和宗座瑞士卫队也有些相似。


下面展示一辆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教宗用旅行车。1857年庇护九世曾乘坐这辆马车访问教皇领地,这辆车简朴但坚固,门上的本笃十五世纹章表明该车至少在1922年之前也在使用。






当然也不是什么场合都这么简朴的,比如下面这辆同样藏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大柏林车(一种悬吊式四轮马车),是1826到1841年教宗利奥十二世和额我略十六世所使用的豪华型马车。





再看一眼教宗御轿(gestatorial chair/Sedia Gestatoria),是一个由十二名轿夫抬的移动御座,配有两把白色鸵鸟毛扇子。御座的礼仪含义远大于实用,例如用于教宗加冕典礼和一些重要会议。教宗若望·保禄一世起初拒绝使用御座,但圣座工作人员仍然劝他为了信徒的缘故继续使用。不过自若望·保禄二世以来确实终止了使用。


御轿上的庇护八世(左)与庇护十二世(右)


教宗还有一个出行形象,是在马背上的。《剑风传奇》中的法王厅参考的基本是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末期的天主教。最后给大家看一个在这个范围内的图像材料,出自前文出现过的德意志新教艺术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之手。他的工作室有一本题为《受难基督与敌基督》的政治宣传小册子,于1521年付梓,以左右对照耶稣和教宗的版画讥讽教宗、凸显教皇制的错误。其中有一页刻画了教宗坐轿出行,而耶稣则徒步。另外还有一组对照了教宗骑马而耶稣骑驴。

Lucas Kranach the Elder工作室

Passional Christi und Antichristie (1521) 



骑马和骑驴的意象值得再多给一个脚注。在圣经的象征意义中,带来战争与毁灭的君王是骑马的,而带来和平的君王是骑驴的。因此选择骑驴和骑马,不是一个有什么资源可用的实际问题,而是一个有神学含义的表达。






谢谢你看到最后<3





撰文:过动的二次元瘫子

顾问:何川,大单于小山芋

校对:蕉蕉





驴驹台
以新的学生身份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一点学习与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