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太效应到底涉及多少钱说起

文摘   2024-07-21 14:11   上海  

HOW MUCH?

从马太效应到底涉及多少钱说起

活泼的瘫子 / 驴驹台



阅读提示:本文乃趣味小考,故结构松散,语言随意,与往日风格不同,真是活泼。





在我还懵懵懂懂地参加青年【组】的时候,第一次听说普通人都很熟悉的马太效应的原版叙事那当口……实际上也没有在听原版。因为,大家都在主人托付给仆人银子后面,加上了个单位——“两”,而这本来是没有的。和合本没有,新标点和合本没有,和合本修订版没有。

但这个“两”显得那么自然,不管大家考没考虑学术层面的汉译问题、本土化问题,不管大家有多清楚当时罗马钱币不是按照两来算的,都没有产生任何违和感。

但不对啊,总共八千两银子,一百两的元宝就要八十个,五十两的就一百六十个,主人是把仆人带到了库房打开了好几口大箱子吗?还是给了三张银票得嘞?

不能细想,也没人细想。

若干年后各种机缘巧合下,我在一个钱币拍卖行工作了一年,当时就开始留心新约里的钱币问题。最近因为弄了个考古讲座,最后一组文物是新约里两枚银币,今天就来写一写这个很久以前思考的问题。






五千银子到底是什么单位?先不看其他语种,我们作为中国人,心理备选应该马上跳出来两个:“两”和“枚”。

作为多少看过古装剧里啪一个银锭砸在桌上说“店家给我来个烧鸡再来壶好酒”的观众,马上能想到元宝。元宝是银锭的一种形状,通常呈马蹄形,两头起翘,实际上还有其他诸如牌坊形、船形、斧形等形状。



一组清代银锭

  1. 左上:牌坊锭5两

  2. 左下:锞子1两

  3. 右上:船型锭10两

  4. 右中:“粤海关”方槽锭10两

  5. 右下:斧型税锭50两






还有一些熟悉民国剧的观众应该能想到“袁大头”等类似的银元。

       孙中山“船洋”银元


       袁世凯“袁大头”银元


但英文译本NRSV给出的单位两个都不符合,叫做他连得(Talent),也就是英文中“才干”的那个词。

这是一个希伯来人用的重量和价值单位,但不是面值。无论是称量金还是银,规定圣所用品的规格时《出》都是用他连得来计算。

NRSV在他连得这里加了一个脚注,说:“比一个工人十五年的工钱还值钱。”这是怎么算出来的?

NRSV用工人工资来迂回地表达金额的地方还有几处。“五饼二鱼”的故事里,关于要买多少饼给嗷嗷待哺的跟随者们吃(约6:7),NRSV用了“六个月的工钱”,NIV则是“半年的工钱”。同一个故事在换一个地方(可6:37),NRSV说这些饼价值two hundred denarii,这里出现一种银币的品种:第纳尔(denarius)。

当今有数十个国家的货币采用第纳尔(dinar)作为货币单位,究其名称来源于我们这里说的罗马第纳尔银币。这种钱币最早铸造于公元前221年,罗马当时还是共和国时期,正面对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201年)带来的财政危机。它是一种相当于10个阿斯铜币的小钱,最初单枚重4.55克,纯度95-98%,后来以3.9克的重量差不多延续到皇帝提庇留时期,他之后,标准重量降到3.41克,含银量也一降再降。提庇留发行的第纳尔年份是公元14-37年,也就是对应到【我们关心的那个】时代的银币。

著名的葡萄园雇工比喻(太20:1-2)提供了第纳尔和工资的交汇线索。工人早上就和家主谈好的价钱,NRSV就说“通常的日薪”(usual daily wage),NIV给出了“一天一第纳尔”(a denarius for the day)的具体数字。和修本则称为“一个银币”,虽然这么看起来没有品种名称,但却比KJV取英国货币单位Penny、和合本取“一钱银子”这种晚清风味的说法要准确。一个银币,是第纳尔银币。

在被主人免了一万他连得但自己不免仆人一百第纳尔(和合本作十两银子)的恶仆比喻中(太18:23-28),NRSV给了仆人欠款一个脚注,说:工人一天的工钱大约一个第纳尔。

还有一个例子嵌套在【卢克】版奉献香膏故事里,关于欠债免债、赦罪与爱的比喻(路7:41),里面两笔债款分别是五百和五十第纳尔

香膏故事里另有一处谈及金额,但不在【卢克】,而在可14:5和约12:5。不管关于这个女人的身份、倒油的位置、周围不满意而议论的是谁等信息有怎样的出入,议论的人都说,这是浪费,何不“卖三百多个银币周济穷人”。

关于第纳尔,和修本都比较稳定地称为银币,而和合本则多按照十比一的比例转为银子。例如在上面的三处位置,分别是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和三十两银子。这里将银币转为银两的处理与货币实际价值转换没有关系,而是为了让中文读者能方便想象而明白意思。这样的翻译给读者带来潜在的视觉化想象会远离圣经中的世界,因为五十两银子形态上一定是大元宝,十两的小银锭则有多种形状,这和第纳尔完全不像。新译本、和修本等版本现在已经避免了这一点。

第纳尔银币最出名的场景还得数……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第纳尔的样子吧。

提庇留的第纳尔银币


Tiberius Denarius










正面,上文提到的提庇留,是皇帝奥古斯都的养子,环绕他的币文是“提庇留·凯撒·神圣奥古斯都之子”,背面是母亲莉薇娅扮演的和平女神,币文是“最高祭司”,指的是拥有最高宗-教权威的皇帝。

就是指着这张在罗马上层中也不受欢迎的脸,耶稣说,“凯撒的物归凯撒”(太22,可12,路20)。钱币收藏界叫它“贡赋银”。

前面说,和合本翻译的时候把第纳尔按十比一翻译为银两,那如果第纳尔数量少于十怎么办?例如在“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里,好撒马利亚人付给客栈老板照顾伤者的钱是两个第纳尔(路10:35)。和合本译作“二钱银子”,“二钱”是多少?

这就很有意思了。

清代中国沿袭前朝的货币制度,采用白银制钱两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但各自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例如民间小额交易使用制钱、国家财政收入等用白银。这种制度叫“银钱复本位”,两者之间常有兑换汇率上的波动,有时会出现比较夸张的“银贵钱贱”的现象。

制钱形态上是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铜钱,刻君主年号,单位是“文”,大家熟悉的中间可用绳穿起做吊钱的就是这种。后来应付国库亏空等问题还会发行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五十甚至当百等大额当值钱。而“钱”是库平重量,比如清初一文制钱库平一钱,到顺治的时候改为一钱二,到康熙的时候改为一钱四。

制钱一千文准银一两,一般大家熟悉的大银锭有一百两、五十两的元宝,次级的是十两、五两的小银锭,一两的锞子已经是银锭中最小的了。所以,好撒玛利亚人的“二钱银子”只能是碎银了。

再不然,就是自光绪开始仿照西洋机制钱币铸造的银元了。在道光年间,福建、广东、江浙等地有自国外流入的银元,由于含银量高且质量稳定,在当地流通很普遍,且有民间仿造之风,至光绪时便有官员提议设局铸造银元以抵制洋元。首先设立的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而设立的广东省造币厂,铸造“光绪元宝”,主币库平七钱二分,也是后来宣统二年规定的以“元”为单位的标准币。另有辅币,其中最接近二钱的是一钱四分四厘。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厘


正好二钱不是完全没有过。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津造币总厂试铸过一种户部库平二钱银币的样币,从未发行,因此极为珍罕。这枚二钱银元样币的背后是清末关于银元究竟以圆还是以两作为币值单位的制度之争,包括了二钱的系列称为“户部一两”系列,家族中还有一两、五钱、一钱和五分等其他四种面额,和我们今天熟悉的币值单位相通。


“户部一两”系列之二钱龙洋样币


有点扯远了。我猜中文译者们只是按照当时的生活常识选择了最为接近的“钱”作为单位来对应数量较少的第纳尔罢了。

第纳尔现身,并且弄清了它和和合本中“银”、“钱”的关系后,回到本文前面关于他连得的问题。一个他连得是怎么算出来比一个工人十五年的工钱还值钱的?

根据罗马制,一他连得约32.71千克,价值上相当于6000个第纳尔。一天挣一个第纳尔,年终无休也要十六年多才能挣到那么多。

和修本在马太效应的地方也只是采用了没有单位的模糊的银子之说。但打开新译本就明明白白:

“他按照各人的才干,一个给三万个银币,一个给一万二千个银币,一个给六千个银币,然后就远行去了。”

第纳尔

所以啊……这么想想,拿五他连得的仆人实际上捏着别人八十二年的工资,扣掉儿童时期和古代人寿命短的因素,可能要三代人才能挣八十二年的工资,真是一笔巨款。这么看看,那拿了一他连得却不好好对待的,果然变得更可恶了呢。

这篇小考写完了。还有一些重要的涉及金钱的场景没有在这里出现,例如鱼嘴里取钱纳税,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还有加略人那袋黑心钱。它们涉及到另外一种受欢迎的银币品种,有机会再说吧。


















撰文|活泼的瘫子

来源|驴驹台Radiocolt, http://isaiah50-4-6.blogspot.com

插图|全部钱币配图来自海瑞得拍卖Heritage Auctions历年交易记录

封面提庇留第纳尔银币,海瑞得拍卖记录



驴驹台
以新的学生身份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一点学习与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