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时光|老年人为什么没有排队的习惯?

文摘   2024-10-29 16:02   浙江  


过完农历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去普陀山的人反而多了起来。不过本该如此,天气转凉秋高气爽其实更适合去普陀山这样需要爬山和徒步的景区。


我们在普陀山上班的工作人员走的是居民通道,前面倒不会影响很大,就是每天从码头到船上的那一点点距离,通常会挤得很厉害。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放行后拼命地往船上冲,然后大家一起挤在上船的踏板上。好几次我都冲着那些人喊:“不要挤了,都放你们到这了肯定能让你们都上船,越挤越慢……”当然,每次喊话都没用,那些老年人基本没有排队的意识,依旧我行我素。


我以前做地产策划时,项目销售前期经常去一些商超做巡展,为了吸引关注,会派发一些小礼品,比如环保袋、餐巾纸之类的。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那些老年人,他们绝对不会排队签字领取,上来基本上就是“抢”。这就给人留下老年人群里“素质不高”的印象。


但我们深究下去,老年人没有“秩序意识”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那些老年人年轻时曾经历过长时间的物资匮乏时期,排队往往意味着无法获得稀缺资源,如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因此,老年人年轻时为了生存,不得不养成不排队的习惯。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导致他们在面对需要排队的场合时,可能会选择不排队。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经验告诉他们,老老实实排队的人往往会吃亏,不守规则的人抢到资源的概率更高一些。


而这种曾经的“人生经验”带来的生活习惯,会跟随人的一辈子,基本很难改变。在我小时候,家里的老人有个习惯,家里有客人送来的水果或时令食品不能马上吃,必须要“藏”一段时间。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来自己舍不得吃,送来东西可以作为自己去别家做客时的礼品,这样可以省一笔支出。二来好东西,先放一放,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场景需要使用,比如初一十五用来供菩萨等,说到底都是在物质匮乏年代养成的习惯。

我们六横有句老话:“讨饭老宁不留过夜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如果不会算计,不懂在家里屯食物,那么这家人早晚出去讨饭。其实,按现在来看,时令的东西当然要快点吃才是最合理的。我小时候,有一次我爷爷生日,他大女儿的儿子也就是我大表哥给他买了一个时令货,一个很大的奶油蛋糕。老爷子舍不得吃,非要放起来,过了好多天才拿给我和弟弟,结果等打开时上面的奶油都干掉了。按现在人看来这不是有病吗?生日蛋糕如果不是生日当天吃那还有什么意义?但那个时代的人,他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的。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周日得空,把家里的储藏室整理了一下,然后整理出大量即将过期的口罩和消毒液,不用说那些都是在疫情期间屯的。包括现在,虽然疫情过去有两三年了吧,但我的背包的始终放了几个没开封的备用着,疫情期间经历过太多不戴口罩不让进的场景,终于成为了我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也会奇怪我们:你们这一代怎么这么喜欢屯口罩和消毒液?为什么随身不带着几个口罩心里就不踏实?

乡愁供销社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广告推广,特此声明,不再重复提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