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专栏|胡映东 等|北京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一线四矿”再生策略

学术   文化   2024-11-15 18:23   湖北  

文章摘要


京门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与京张铁路同期完工的铁路支线之一。“一线四矿”(门大线及沿线王平、大台、木城涧和千军台四座煤矿)曾是京西“黑、白、灰”及首钢产业群的重要支撑。为了对京门-门大线进行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以遗产廊道理论及交通引导更新(TOR)理念为指导,围绕京门-门大铁路承接京西通勤与铁路文化旅游的新职能,通过沿线人地关系、产业分布、资源特色等现状调研,提出交通引领区域更新、文旅对接本土资源、设施更新轻资产重服务、塑造铁路旅游品牌四个方面的再生策略,以激活特色工业转型和京西乡村振兴。




胡映东、和欣蕊、董玉香/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关一立/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研究背景

1.1 历史背景

北京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也称“大台线”,由京门支线铁路(以下简称“京门铁路”)和门大铁路(也称“门板支线”)两段组成,以门头沟站为衔接点,向西至山区为门大铁路,向东至西直门为京门铁路。京门铁路是詹天佑主持修建、与京张铁路同期完工的铁路支线之一,是为京张铁路蒸汽机车和北京城运送生产、生活用煤的重要通道。

京西煤藏丰富,是全国五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门头沟煤矿距离市区直线距离仅30 km,是北京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矿区,明朝起即有开采,以驮队运送至京,交通极为不便。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煤商就谋求修建铁路,清末美、意等国公使和北京矿主也曾提议民间融资或官商合办修建运煤铁路,但均未获准。京张铁路开工次年(1906年),由清末新成立的商部奏请朝廷由京张铁路接修京门支线以便运输,获得批准,同年10月由詹天佑主持勘测并在田村、三家店分设工程处。工程于1907年4月开工,1908年9月全线通车,由西直门站出岔,向西经西黄村、石景山、三家店等站,跨永定河至门头沟站,单线行驶,全长25.231 km,行车速度30 km/h,花费白银63万两。京门铁路是京张铁路四条支线(京门支线、鸡鸣驿煤矿支线、环城支线、宣化支线)中最长的一条。

▲ 北京环城铁路和京门铁路示意图(1949年)


京门铁路通车后,官商合办的斋堂煤矿公司向北洋政府交通部申请集资修建斋堂铁路(门头沟至斋堂),将铁路延伸至斋堂煤矿。1927年第一段门板线门头沟至清水涧25 km干线和清水涧至板桥矿区9 km岔线完工,该段依山傍水,沿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溯流而上,迂回曲折,桥梁众多,工程艰巨,共耗费303.8万银元,也造就了沿线步移景异的靓丽风光。1931年第二段清水涧至斋堂34.080 km窄轨清斋线竣工。

门大铁路路线几经变迁。“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为攫取京西煤炭建立大台煤矿,在原铁路基础上修建门头沟到大台的铁路,增设五路站、野溪站、落坡岭站等站,于1940年将门斋铁路与京门支线在门头沟站贯通,两线合并“共站共轨”,称大台线,全长56.460 km。日军还在颐和园南侧修筑西郊机场,并在增设的五路站向北延伸出西郊专用线负责专运机场物资,初步形成京门-门大铁路的线路和站点布局,该线成为此后大半个世纪北京城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物资、人员运输通道。

铁路及沿线门头沟矿区作为北京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北京最大的产业工人聚集地之一。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派成员王复生到京西矿区宣传马列主义,调查工人运动。这里成为北京马列主义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还成立了京西第一个党支部。

解放后,该线数次大规模技术改造以适应京西矿务局煤炭运量的增长。1952年木城涧煤矿投产,1958年修建大台到木城涧段铁路,主要承担木城涧、大台、千军台、王平四大煤矿的煤炭外运任务。1957年,在五路与西黄村间试铺250 m长的无缝钢轨,为中国首例。1971年,为取消平交道口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及修建北京环城地铁(即2号线)等原因,西直门至五路段正线拆除,大台线起点改为五路并延续至今。该线一度肩负着部分客运功能,曾开行小票车方便沿线铁路职工、煤矿工人和山区群众的日常出行,随着1996年929路公交线路开通,坐火车的人越来越少,车厢数量逐节减少至2008年停运前的一节。2014—2020年,四矿陆续关闭,终结了京西千年采煤史,门大线正式停运,但铁路及沿线各站设施得以较完整保存。

▲ 京门-门大线不同时期路线图


▲ 1909年初建时的京门支线门头沟站


▲ 百年京门铁路至今具备通行条件,内燃机牵引列车穿行于京西的城市与郊野


▲ 门大线大台到木城涧区间的铁路遗存三孔桥,远处为大台站所在大台街道(摄于2019年)


作为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和投资的民族铁路工程,京门-门大铁路沿线历史、人文及红色遗迹众多,是继承京张詹天佑精神、活态传播中国铁路文化与民族自信的鲜活教具,因而具有非凡意义。

1.2 转型需求

京西地区是北京能源和产业的集散地,门大线、大灰厂线和良陈线三条能源运输线支撑起一个自成系统的京西产业环,在北京城市发展与近现代工业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京西早年以“黑(煤炭)、白(石灰)、灰(水泥)”三大支柱产业闻名。西山自辽代就是重要的煤炭产地,为北京城发展奉献了“一盆火”。近现代北京生产生活中,京西的煤炭依然举足轻重,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99%的煤炭来自门头沟,2007年之前仍高达60%。1984年京张铁路上最后一台蒸汽机车退出使用,此后门大线的角色转为首钢、热电厂、大灰厂等京西一条龙产业供能服务,并向东运送煤炭至焦化厂进行深加工,满足798等地区工业生产所需。大灰厂线将门头沟地区出产的碳酸钙矿石运送至大灰厂炼成石灰,再运往首钢、长辛店、南口等地大小水泥厂制成水泥。良陈线连接大安山煤矿、房山煤矿及长峪沟煤矿,同时负责将京煤化工厂生产的矿用炸药运输至各矿,形成“三矿一厂”格局。

▲ 京门-门大铁路与京西工业产业群分布


2000年后,为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退出资源型产业,加快培育旅游休闲、高技术产业,首钢为代表的“京西八大厂”陆续停产或转型。2014—2020年,京能集团京西煤矿完成关停目标,留下大量工业遗存。2020年,为落实加快京西矿区退出后的绿色转型发展,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北京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的通知》(京发改(2020)255号),以京能集团为主体将打造文旅健康产业平台,构建京西煤业矿业文旅区,高质量发展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百年矿区转型和矿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将0.71 k㎡大台矿区纳入产业转型示范区。2024年,石景山区也加快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高精尖产业格局和新质生产力。

为抓住门头沟、石景山产业转型的契机,凸显京门-门大线在过去和未来京西产业圈中的角色与支撑作用,“一线四矿”更新项目以打造京西文旅为区域更新的抓手,挖掘铁路线性遗产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将旧铁路能源线转变为一条文旅大动脉,将工业遗址资源作为生态涵养区和文旅康养产业的支点,从而推进铁路遗存的保护与再开发。  
  
2 资源本底

京西地区拥有百年钢铁史和千年采煤史,是国家级老工业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也是首都西大门。“一线四矿”(门大线及沿线王平、大台、木城涧和千军台四座煤矿)具备工业遗存与自然景观的双重优势,王平站、斜河涧站和琉璃渠站等区域的人文和自然地貌资源最为富集,具备开展全域铁路文旅的条件。

根据“一线四矿”项目统计,在人口和土地承载方面,2020年,京西煤矿转型开发范围已覆盖一线四矿约600万土地,可利用土地约76万㎡,现存各类房屋22万余㎡。由于地处浅山区域且人口相对集中,可利用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以先导项目王平村煤矿为例,现状约1.2万㎡的工矿建筑群已于2020年列入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矿区现存价值较高且保存较好的建构筑物包括人行大门、天桥、煤矿生产区及附属用房等,完整地展示了煤炭采掘、筛选加工、贮存及运输等生产工艺的全过程。202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矿规划综合实施方案》中,以平衡保护与利用为规划原则,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凸显观山、观水、观矿,助力文化与产业双提升。

▲ “一线四矿”沿线资源分布
上:人文与自然资源
下:人口、房屋土地现状资源

在历史与文化资源方面,西山地区底蕴厚重,汇集了五类文化资源:千年煤业文化、百年铁路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京西古道文化与平西红色文化。京西千年古道商旅往来,悠久的采煤业造就百年铁路,是北京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地区之一,红色教育资源丰富。

更为重要的是,为修建京张高铁,2016年京张铁路北京市区段原地面线路已经拆除,原有线位上难以恢复活态的铁路运营。而作为生动记录了百年中国铁路建设史和西山矿业开发史的京门-门大铁路,整体线位及铁路设施基本保留完整,具备开行中心城区与山区间通勤和旅游列车的条件,可供国内外游客乘车体验中国铁路文化,感受詹天佑精神,成为与“中国高铁”并驾齐驱的另一张靓丽的铁路名片,从而具备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
  
3 再生策略

京门-门大线因矿而生,又因矿而沉寂。随着京张铁路技术升级、京西煤炭业历史使命终结,铁路失去生命力,这是其衰败的根本原因。要实现它的重生,应挖掘文旅和通勤交通作为两个新的支撑点,重新为“一线四矿”找到生命力的根源。

3.1 交通引领区域更新

活态保护和开发利用京门-门大线,不仅是落实总规建设首都西部生态涵养区和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需要,更有助于提升北京西部通勤交通体系的运营效能。

按照交通引导更新(TOR)模式,铁路串联了一系列自然生态、工业文明、传统文化、红色教育、乡村振兴等主题产业集群,通过“一矿一主题,四矿四特色”实现错位经营,以点促面,统筹升级京西全域旅游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新标杆。《深入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加快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京西地区转型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借鉴首钢老工业区产业转型的政策与经验,重点针对“一线四矿”沿线纵深6 km、总面积99 k㎡带状区域,开展城镇更新与山水城融合规划。规划以产业复育、乡村复苏、生态复原、文化复归为目标,完善“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概念规划国际征集综合方案(2021年),编制“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建设方案,开工建设王平煤矿文化旅游休闲村先导项目,以打造京西绿色转型的示范工程。

铁路文旅对京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为产业融合和通勤交通体系迎来了发展机遇。2022年12月,北京市政府联合国铁集团批复《北京市域(郊)铁路功能布局规划(2020年—2035年)》,近期重点推动京门线、门大线等8条市域(郊)铁路约526 km线路项目。京门铁路主要用作市区通勤线,门大线用作旅游线,两者在门头沟站交汇,大幅缩短市区游客到达山区的出行时间,为京西带来源源不断的消费活力。在轨道交通引领地区城市更新的背景下,近期规划将京门线定位为连通门头沟与中心城区的纽带,远期还承担着城区轨道走廊与其他线路客流饲喂的功能。首先,京门铁路串联了门头沟北部老城、石景山北部五里坨至三家店片区与石景山南部,乃至中心城等沿线居住组团与新首钢功能区,能缓解现状路网压力,促进京西地区联动发展。其次,京门铁路可搜集沿线居住、产业地区客流,改善M6西延、M26客流不足的问题。第三,虽然近期80%出行客流来自京西板块内部,但随着“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新增15.9万个就业岗位、2.7万居住人口,将有大规模外围人口导入,因此京门线有望解决目前门头沟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的通勤接驳不便问题。综上,交旅融合项目不仅能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还能够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3.2 文旅对接本土资源

煤炭业曾是门头沟区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煤矿陆续停产,铁路沿线厂、矿、村落人口外流、空间闲置。沿途的40个村落中,紧邻铁路的有9个,环村而过的3个,穿过村庄的有3个,“一线四矿”项目为重整乡村资源要素、重塑产业结构带来机遇。根据2023年的项目测算,至2035年的12年间,在经济效益方面,建设投资可达44.1亿元,招商引资30亿元,带动1.5亿元税收,实现地方经济转型和居民收入增长;在文旅及相关产业方面,预测将吸引250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总收入313亿元,税收约15.6亿元;社会效益方面,预计带动1.08万个就业岗位,改善8万人的生活环境,惠及沿线40个村落;生态效益方面,通过修复120亩的煤矸山,提高林草覆盖率5%,引导2万户家庭采用新型能源,预计降低3 900 t/年的碳排放量,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开发将村民纳入,协调铁路、地方政府、资源和资产之间的关系,让村民参股,实现“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共赢局面。

日本铁路民营化改革在促进铁路旅游、提升地方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借鉴。早在1906年日本铁路国有化改革之初,一些民营铁路就尝试铁路旅游等多元化营收。1987年日本铁路民营化改革后,日本铁路公司(Japan Railways,JR)在内的众多铁路公司通过翻新退役列车和运营观光列车等创新服务,以提高线路利用率和收益,如JR公司旗下由川根温泉笹间往返千头的大井川干线、千叶县市原市至大多喜町的小凑铁道线。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提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铁路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公布的旅游白皮书,2012—2019年间,铁路成为日本旅游的一大亮点,消费额占交通方式总消费的比重显著提高,占比增大至34%。另外根据日本观光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国民旅游消费中,铁路运输服务消费占全年国内旅游总消费(20.12万亿日元)的13.06%,仅次于住宿消费;从交通类消费上来看,铁路占44.13%,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1991年,通过将1899年建成的山阴本线7.3 km废线进行旅游化利用,日本第一列观光火车“嵯峨野游览小火车”开行。列车从距离JR京都站仅15 min车程的嵯峨岚山站开出,每日往返8班,每班运行时长25 min。因其优质的沿途自然风光和文化遗址,这条京都观光的热门线路年客运量高达120万人次:首先,列车沿保津川行驶,游客可观赏两岸移步换景、四季各异的溪谷风光,更有樱花、枫树等季节性景观;其次,火车在景色优美之处会减速行驶,以便乘客眺望;第三,沿途各站经常举办茶道体验、地方艺术展示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深入体验日本文化。嵯峨野线的开行鼓励了沿途村庄建设观光设施,如开设特色餐馆、纪念品商店、租借自行车服务等;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如修复古迹和寺庙,开发文化体验活动等;并不断提升交通便利性,如改善车站设施和公交接驳班次等,这些措施为旅游业、零售和手工业及交通运输业提供了诸多工作岗位,带动了当地就业及经济发展。

▲ 嵯峨野线小火车路线及沿线各村旅游项目

京门-门大铁路全线现有车站12个,如采用新能源机车可将站距缩短至2 km,进一步增加10余处停靠点,实现与更多村落和景观资源对接。以丁家滩为例,铁路从村中通过,三面环水,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远接京西古道。该区域规划了登山徒步等休闲旅游项目,沿途各村设置餐饮补给站,售卖农副特产。按照《“一线四矿”项目的生态产品总值(GEP)预期影响评估》预测,“一线四矿”项目预期生态涵养服务总体可提升约30%。

▲ “一线四矿”功能规划结构及各组团资源特征/功能构想

3.3 设施更新轻资产、重服务

一条运煤货运线要转型为旅游线和通勤客运线,应充分利用铁路设施、沿线村落和矿区的现有资源,加以改造升级,与文旅提质发展中服务和设施需求形成新的匹配。

车站、酒店、游乐设施属于资金密集型的重资产,旅游路线设计、周边资源利用及车上服务等则是投资相对较少的轻资产。聚焦在提升游客服务和体验质量,而非大规模基础建设和维护,是因为“不做火车,而做火车的服务”所获效益更显著。无论旅游列车的车厢及沿线硬件设施采用复古、现代或是豪华风格,真正的卖点始终是车上、车下的高标准服务和体验。

轻资产、重服务的资产配置模式是以降本增效、提升服务为导向,挖掘既有线路和站点设施、矿区和沿途村镇的建筑、景观、人力等资源潜力,在规划设计中尽量压缩建设规模,统筹全线的功能设施,站点与文旅休闲功能相互穿插、一物多用, 避免工作日或淡季的空间闲置浪费,并创造消费、扩大就业的机会,提高运营的灵活性,增强铁路旅游的消费韧性和竞争力。

为贯彻这一理念,沿途车站的设计、运营应与环境资源相融合。借鉴日本横滨市海芝浦站利用近海区位打造“车站即风景”的经验,“一线四矿”项目也尝试打造“零碳车站”,采取无人售票的开敞式站亭模式,改善观景视角,融入丁家滩和落坡岭等站地处浅山河湾、毗邻京西古道和民俗乡村等人文自然环境。

▲ “零碳车站”构想
上:日本海芝浦站的“站台式”车站
下:“站亭”模式


3.4 塑造铁路旅游品牌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19世纪欧洲兴起了一股铁路旅游热潮,往返巴黎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东方列车于1883年应运而生,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托尔斯泰、海明威等贵族名流,以及外交官、商人是主要客群,甚至以它为故事场景诞生了侦探小说和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东方列车一度成为奢华与神秘的代名词,被喻为“移动的上流社会”,是欧洲铁路旅游的标志品牌。

品牌IP是企业针对无序流量进行定向抓取的营销形式之一,具备特定品牌内涵、明确载体、广泛流量、强变现能力、长期生命力五大特征。在品牌IP打造上,东方列车刷新了大众对火车的认识,营造出铁路旅游的仪式感:20多节以天鹅绒窗帘、水晶灯装潢的复古车厢,提供美酒佳肴和细致周到的列车服务,身着黑色燕尾服的列车员在车前列队迎接,旅客在餐车和沙龙车厢观看表演或交谈须穿着正装。东方列车能被追捧至今,另一关键是将品牌影响力延至车厢之外。针对贵族名流客群需求,列车与奢侈品牌合作,在旅途各环节植入并强化品牌认同。2018年,东方列车项目的母公司贝尔蒙德(Belmond,拥有46家顶级豪华酒店的品牌)被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路易酩轩(LVMH)收购,开启了旅客乘坐东方列车、携带LV名牌箱包、下榻高端酒店、享受衣食住行的全套尊贵服务,形成以铁路为媒介、软硬服务兼备的完整产业链。

虽然文化习俗、禀赋条件各有不同,但东方快车精心打造IP、精准定位和锁定目标客群的品牌经验,为同样具备铁路线路、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一线四矿”提供了多方面借鉴。首先,明确品牌定位,满足观光、研学、亲子、休闲等中高端客群的京郊短期游需求。结合不同板块的资源特色,打造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差异化主题。其次,注重与众不同的铁路仪式感,将“火车进大堂”“火车进展厅”作为王平、木城涧项目的核心创意,以当年矿工视角乘坐火车体验复原的历史场景。第三,强化火车全程主题策划,展现“登车即是旅程”设计理念。线路规划、站点区域功能布局及设计将满足“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一体化需求。有别于传统旅游的交通+景点模式,乘坐火车并非单一交通方式。第四,引入强势品牌,植入高影响力IP,研发联名延伸产品,保持品牌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 王平矿区文旅酒店
上:2019年列车通过矿区大门  
下:“火车进大堂”构想

▲ 木城涧工矿康养度假小镇
上:站区遗址现状
下:“火车进展厅”构想

▲ 国内外铁路旅游项目对比


4 结语

在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双重背景下,大都市近郊铁路遗产的活化利用是一个亟待实践检验的跨部门协作难题。国外铁路文旅已有丰富经验,国内尚在起步,应站在文化遗产的中国视角,审视铁路遗产的历史、文化、自然、经济、情感等多元价值,为其重新找到新的生命力根源,匹配城市发展中市郊交通、文旅等新需求,作为铁路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支撑点。本研究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铁路文旅新型消费的加快发展,针对性开展“交文旅”策划与规划,采取匹配通勤需求、轻资产重服务、塑造铁路文旅IP等再生策略,促进项目落地,发挥铁路遗产在京西地区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国铁路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借鉴。

作为“一线四矿”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先导项目,《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矿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已于2022年底获得批复,但项目推进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受2023年“7·29”特大洪涝和地质灾害影响,门大线的铁路桥梁(如清水涧26号桥)、路基和线路(清水涧、丁家滩等)等设施遭受不同程度损毁,约占全线1/3。预计在2027年前完成门头沟—王平区间的铁路修复并开行试运营。

其次,作为我国首个、国际一流的铁路旅游线路品牌,在开行班次、车内服务与体验、IP形象设计、沿线主题开发等方面均应充分谋划,吸取国际大型文旅开发的经验,提前为项目造势和蓄客。国际IP大型主题乐园一般在选址立项之后即开展大规模造势和推广,例如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从筹备到开园的蓄客时间分别长达17年和20年,以扩充品牌价值链,确保项目顺利开园并带动周边土地和物业增值,赢得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三, 京西作为北京地区传统的能源和工业重地,各类在营、停产、废弃、更新的工业遗产种类和数量繁多。建议以“一线四矿”文旅开发为契机,加大京西产业环内各处工业遗产的价值挖掘和活态更新,将京门—门大线、良陈线等遗产线路进行串联,深入挖掘首钢、二七机车厂等遗产点、线、面的整体价值,避免单点保护和利用。 




原文请查阅《新建筑》2024年第5期(总第216期)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全文下载链接。

本文内容版权系 新建筑杂志社 所有,欢迎转发。谢绝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形式。

引用本文|胡映东,和欣蕊,关一立,等. 北京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一线四矿”再生策略[J]. 新建筑,2024(5):20-25.


|本期专栏文章索引|

1. 刘伯英,佘高红. 铁路遗产:保护与再生[J]. 2024(5):1.
2. 单霁翔,李珂. 中国文化遗产探索与展望[J]. 新建筑,2024(5):4-7.

3. 夏海山. 中国铁路遗产文化价值概览[J]. 新建筑,2024(5):8-13.

4. 欧振宇,赵志庆,张轲. 铁路世界遗产保护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新建筑,2024(5):14-19.

5. 胡映东,和欣蕊,关一立,等. 北京市郊铁路遗产京门-门大线“一线四矿”再生策略[J]. 新建筑,2024(5):20-25.

6. 王福永. 滇越铁路保护与利用:在有共识的基础上合力共进[J]. 新建筑,2024(5):26-29.

7. 董贺轩,毛桦颖,赵孜冉,等. 城市闲置铁路线活化利用的关键问题和设计策略: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视角[J]. 新建筑,2024(5):30-35.

8. 王若然,吕志宸,徐苏斌. 从洋行贸易看铁路技术的传播:以英国怡和洋行在近代天津的铁路建设为例[J]. 新建筑,2024(5):36-41.

9. 唐琦,杨金洁,朱雅坤. 英国铁路发展历程及遗产保护体系研究[J]. 新建筑,2024(5):42-48.

10. 朱晓明,林钰然,邓原. 更好的场所:政府建筑师的角色转变及其在悉尼货运线更新中的呈现[J]. 新建筑,2024(5):49-55.


编辑/梁晓晨
视觉赵强 校对梁晓
微信投稿邮箱/newarch_media@126.com

 感谢关注《新建筑》微信公众平台 

官方网站|www.newarch.cn
电话|(027)87543856
邮箱|newarch@126.com


回复投稿
查看征稿简则
回复订阅
获得杂志最新订阅优惠
回复转载
获得原创文章转载指引


↓↓欢迎扫码加关注↓↓

新建筑
中国《新建筑》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期刊,也是我国建筑界的核心刊物,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科技期刊,在建筑界具有较大影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