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蔫了的蚕豆
发现篇
蚕豆的异样
早上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跑到自然角,准备观察他们亲手种下的蚕豆。
然而,当他们走近时,却惊讶地发现原本生机勃勃的蚕豆苗此刻却显得无精打采,叶子蔫蔫地垂着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引起了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
“哎呀,蚕豆苗怎么变成这样了?”瑶瑶第一个发现了问题,她蹲下身子,轻轻地摸了摸蚕豆的叶子。“是不是它们生病了?”柯柯问道,“不对,它们是被冻坏了。”邑邑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看着孩子们对蚕豆的异样如此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蚕豆苗蔫了的原因。
木木:我知道老师,现在太冷了,蚕豆要被冻死了。
霖霖:对,我家的花都被冻死了,妈妈扔掉了。
泽泽: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欣欣:我们可以给它盖被子。
小草:“还可以给蚕豆盖个房子保暖!
禾禾:给蚕豆搬到操场晒一晒吧。
孩子们讨论热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在班级分享。
教师的思考
作为教师,观察到孩子们对蚕豆苗的变化展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和关心,我深感欣慰。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也展现了他们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在孩子们围绕蚕豆苗蔫了的原因展开讨论时,他们提出了盖被子、盖房子保暖等富有创意的想法,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的活跃和想象力的丰富。《指南》中强调,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孩子们对蚕豆苗的观察和讨论,正是他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究,帮助他们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效。
探索篇
第一次尝试:布太厚了
孩子们找来一些布,小心翼翼地盖在了蚕豆苗上。但是几天过去了,他们发现蚕豆苗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糟糕了,甚至一些蚕豆苗要死掉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他们不解地看着我:“老师,为什么我们盖了被子,蚕豆宝宝还是不好呢?”“你们拿一块布盖在脑袋上,看看是什么感觉?”我对他们说。
颖宝:哎呀,太闷了,老师。
润润:我都不能呼吸了。
木木:我知道了,蚕豆不能吸空气了。
颖宝:它也晒不到太阳。
就这样,孩子们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给蚕豆盖布能保暖,但布压得蚕豆苗不方便呼吸空气。而且,布还遮住了阳光,让蚕豆苗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孩子们恍然大悟,他们开始重新采用新的解决方案。
教师的思考
在这次问题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面对困难时的初步应对能力。他们能够直面问题,并提出新的尝试,这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思考,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解决问题。
第二次尝试:保鲜膜的脆弱
“我们可以用保鲜膜!”欣欣突然灵光一闪,她记得家里买菜时,妈妈总是用保鲜膜包裹食物来保鲜。“对啊,我们有保鲜膜!”柯柯也兴奋地点头赞同。之前孩子们在户外使用过保鲜膜画画,于是,孩子们找来了一大块保鲜膜,并且这一次它们还把之前搭的帐篷架子拿了过来,想要把膜覆盖在架子上,这样能给蚕豆留下生长的空间,不会闷着了。
可是,问题又接踵而至。保鲜膜在拉的过程中总是很快黏在一起,变得粘糊糊的,而且特别容易破。等他们想要把所有的蚕豆围起来时,发现保鲜膜已经破烂不堪,根本无法起到保暖和透光的作用。“不行不行,要换材料!”瑶瑶说道,“要很结实的材料。”邑邑说:“我在地里看过白色的布,盖在地里。”“我知道,我知道,是个房子,上面盖着的,人可以进去摘菜。”妞妞说。为了弄清楚孩子们说的这种材料,我们共同查阅了资料,观看了相应的视频。原来孩子们说的是蔬菜大棚常用的透明塑料膜,于是我们和孩子收集了这种材料。
教师的思考
这次问题让孩子们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他们通过比较和选择,找到了更适合的材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支持孩子们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替换,这不仅是对他们观察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也是对他们科学素养的初步启蒙。孩子们对于大棚塑料膜的认知,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次尝试:竹竿的不稳
孩子们通过比较发现这种透明膜结实多了,他们迫不及待想要把膜盖起来。欣欣、卓卓几个人举起膜想要搭在帐篷架子上,可是试了几次,发现架子太高了。“这里有矮的。”欣欣发现了旁边有短的竹竿,她和颖宝各拿了一根准备插在花盆里,插进去一点后,他们就把膜盖在了上面,“这个竹竿老是倒啊!”欣欣有些急。
“别急,我们试试把土挖松一点。”我在一旁鼓励。
“不行不行,一个竹竿站不住!”颖宝喊道。
“还是用帐篷的架子吧!”瑶瑶提议。
第四次尝试:固定与防风
孩子们之前有过搭帐篷的经验,他们最终决定还是用帐篷的架子,由于之前的架子太高了,所以孩子们决定找门卫曹爷爷帮忙锯一下,变得短一点。拿到短的竹竿,孩子们开始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重新搭架子,有的拉紧塑料膜,有的负责用绳子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为了进一步增强稳定性,他们还在四周加了一些石头,以防止大风将膜吹倒。经过不断尝试和优化,蚕豆的保护膜终于稳稳地立在了自然角里,为蚕豆苗提供了一个温暖而安全的生长环境。
教师的思考
在搭建保护膜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搭建架子,有的负责拉紧塑料膜,还有的负责固定和防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这种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同时,他们也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到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学会了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这种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探究能力。
写在后面
在孩子们为蚕豆苗搭建保护膜的这一系列尝试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们身上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和创造力。从最初的简单覆盖,到后来的精心设计与搭建,孩子们不仅是在为蚕豆苗寻找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更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他们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正是《指南》中所倡导的“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生动体现。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远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得多。作为教师,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欣慰的是,孩子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植物,更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自豪的是,我能够见证并参与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未来,我们将继续遵循孩子兴趣,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和智慧。
-end-
伴梅而行|质高誉远
文稿:方迪
编辑、发布:王越
初审:刘亚莉
终审: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