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西行两万里发起人
“父子西行两万里”发起人张军峰
邀你参加第九届杭州素食文化节!
△张军峰父子
01
张军峰说,自己是一个创新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2008年,张军峰的母亲突然病危。接到通知的他,马上请了三天假,回到老家西安。
可惜的是,等张军峰赶回老家,母亲已经撒手人寰。这可以说是他永远的遗憾。
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意识到,家人的陪伴有多么重要。
2009年,张军峰的儿子出生之后,或许是出于一种补偿心,他决定要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他突然意识到,当好父母、教育孩子,对于自己和太太都是一门新学问。
有着研究生教育背景的他,不怕学习新知识。在看了近百本育儿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后,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教育有没有第二条路能走?”
最终,张军峰选择培养儿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他说,自己不做孩子的老师,只做好爸爸的角色,像园丁般给他阳光和雨露,浇水、施肥。
现在,张军峰的儿子不仅掌握着同龄人具备的知识,他的英语水平已经接近母语,并且对哲学等人文社科方面很有热情。
张军峰说:“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君子不器’,说白了,就是不要把人当做一种手段,人应该是目的。教育不是为了一纸文凭、一份工作,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尽管他的“创新教育”也曾遭受过他人非议,但孩子的现状,让他相信自己的选择。
02
直到今天,张军峰还会想起,那个充满控制欲的自己让孩子失望的瞬间。
2022年,张军峰和当时12岁的儿子起了一场冲突。
那天,他听到儿子房间里传来游戏的声音。张军峰直接推门进去,冷不丁把儿子手中的平板电脑抽走。
孩子先是吓呆了,手还是着拿着电脑的姿势,但很快缓过神来,不高兴地斜视着他。
张军峰看到这一幕,怒火中烧,忍不住呵斥道:“你又不学习,光想着玩平板!”
那一刻,他就像机关枪,把愤怒的呵斥全部倾泻到孩子头上。
一通火之后,张军峰甩头就走。结果先是嘭地一声,身后的房门重重关上;又是咔嚓一声,屋子上了锁。
这下,张军峰的火又被引了起来。他一脚踹在门上,一边拍门,一边命令孩子开门。
门里传来孩子的呜咽,呜咽渐渐变成哭嚎和撞击。
但张军峰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用脚重重地踹门。门框被震得颤抖,他的心也跟着颤抖。
张军峰意识到,孩子不只是关上了房门,更是对他封闭了自己的心。
他想和孩子弥补彼此的关系。
他回想起了2017年的拉萨之旅。在这场素骑行中,陌生人彼此依靠,最终成为朋友。
或许,可以跟孩子一起去远方?
张军峰起初想和儿子一起去西藏,但孩子表示害怕。
也是。即便对于成年人来说,高原的崎岖也令人生畏,何况是孩子。张军峰暂时搁下了这个念头。
但不久,张军峰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亲子走戈壁”活动,4天3夜,行走88千米。
戈壁相比高原,不会有高原反应,也没有崎岖的路,相对更安全一些。张军峰就找到了儿子,表示想要带他去。
起初,孩子很冷漠地看着他,说“不去”。
也许是他的真诚打动了儿子,儿子最终还是同意了。
走戈壁的第二天,孩子和父母走不同的路线。对于张军峰来说,这是第一次和自己孩子完全分开,而且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
虽然知道孩子和很多人在一起,但张军峰心里还是带着不安。当他快到终点时,听到传来喝彩“加油,张军峰!”
没想到儿子先到了。
来到终点,儿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张军峰的儿子
这一刻,他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不再需要自己每天盯着他了。
“该放手了”张军峰想。
与孩子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戈壁行的第三天,张军峰获得了成人组的第二名。
有人问他:“张老师,你为什么走得这么快?”
张军峰回答道:“我为自己而走。孩子我已经放手了。”
戈壁行结束后,儿子抱着他说:“谢谢爸爸陪我挑战了88公里。”
03
中学时,张军峰就喜欢上了户外运动。
高中的每一场元旦越野赛,他必定会兴冲冲地报名。当年的条件不好,没有专业的橡胶跑道,大家直接在街上跑。但当时的快乐,却是一生难忘。
直到2009年,一次意外引发了腰间盘突出,张军峰再也无缘长跑了——跑步时,地面会给腰部带来冲击,他的腰经不起折腾了。
户外运动的激情与美好,如同火车身后的碎报纸,被含烟的风裹挟、吹散。
04
张军峰第二次与户外结缘,始于关心生命。
2015年国庆节前后,张军峰参加了一次“自然课堂”。在这里,他临摹树叶的纹理,感受自然的呼吸。
也是在这里,张军峰认识了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
第一次参加动物保护的志愿活动,张军峰并没有想太多。
崇明岛自然保护区,有大多数都市人难以企及的生命力,散发着森林与河流的味道。在大自然中,张军峰多多少少找回了几分户外运动的快意。
但解救野生动物,不是一场轻松的郊游。在密林里穿梭了约15~20公里,张军峰和志愿者们路过了一处较为开阔的空地。
林间,除了倾泻而下的阳光,还飘荡着动物垂死的哀鸣。
鸟是一类很美的生物。即便死去,羽毛的美却不会随着肉体腐朽。
这份美丽,却引来了偷猎者的贪婪——此刻,非法设置的陷阱中,正挂着许多可怜的生物。
有些鸟一息尚存,在罗网中挣扎,爪子和翅膀却越陷越深;有些已经死去、干枯,只留下一具优美而杂乱的形骸。
张军峰用“震撼”形容当时的情绪。
过去对生命的钝感,逐渐破碎。一种对生命的知觉,在他心中复苏——他对这些生命有了恻隐之心。
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张军峰就会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活动。
因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张军峰也有机会认识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志愿者。有一次,他造访了一位环保志愿者,从那里接触到了素食。
素食是一种保护环境、减少对生命伤害的生活方式
“大家都吃素,粮食会不会不够?”
张军峰小时候,食物还很稀缺。他下意识地感觉,不吃肉都来吃素,粮食会不够吃。
由于这样的误解,他与素食失之交臂。
05
但很快,素食再次闯入了他的视野。
2017年,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素骑行。
张军峰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自从腰伤了之后,他就没敢参加任何激烈的户外运动,更何况要吃素呢?
吃素户外运动,真的不会体力不支吗?
“别急,还有三个月。如果你想清楚,随时联系我。”朋友当然也不强求。
张军峰的那颗户外运动之心,最终被唤醒了,他决定去试试。
出发前,张军峰为了适应纯素骑行,提前半个月吃素。
第一次吃素,是在一家精致的素食自助餐厅。菜品种类很多,做工精致、味道鲜美,素食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经过逐步了解,他打消了对素食的误解——原来,畜牧业会消耗更多的粮食资源和水资源,甚至还排放很多污水污染环境。
终于,做足准备后,张军峰的素骑行开始了。他惊喜地发现,骑行不像长跑,不会给腰部带来太大负担,风驰电掣的快感,更胜过长跑。
你很难通过双脚走遍五湖四海,但骑行不一样。天下之大,只要有路,就能抵达。
出发前,担心高原反应、会不会到不了。没想到旅途非常顺利,同行的骑行者,没有一个出现高原反应。
至于体力不支的情况,更是没有出现过。张军峰发现,碳水类的主食(如米饭、面条、馒头,这些都是纯素的),是最补充体力的食物。
从拉萨回来之后,张军峰和大多数同行者一样,还在继续素食。起初他的太太很不解:“为什么骑行已经结束了,你还是吃素?”
骑行本身,就是对素食的见证。在骑行途中,他没有高原反应、也没有体力不支,状态反而更好。
张军峰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分享给了家人,用自己素食骑行5000公里而且平安返回做例证,影响了妻儿。从此家里的冰箱就不再有肉食,他的太太和儿子过渡到蛋奶素。这一点张军峰也非常理解。
让家人吃纯素的契机很快就来了。2017年年底,徐嘉博士来上海举办健康饮食的讲座,张军峰带着家人去听。听完讲座之后,家人对素食营养的疑虑完全消解了。
选择素食,不等于会有社交障碍。有一次,张军峰与网友相约骑行。4个人彼此不相识,因为骑行而相聚。
中午吃饭之前,张军峰真诚地告诉骑友,自己吃素,要点两个纯素的菜。
由于事先很坦然地表示了自己吃素,骑友们很平常地接受了他的素食。
张军峰说:“如果涉及到餐饮问题,我都会提前告诉同行的人‘我吃素’。直截了当,不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怎么吃饭莫名其妙的不爽快。”
06
2024年4月21日,张军峰和儿子重启西行之路。这一路上,挑战了约40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
△父子西行两万里路线图
两人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骑到珠峰大本营。再北上,穿过沱沱河、唐古拉山、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翻越祁连山,到达敦煌。
这次是“和”儿子,而不是“带着”儿子,因为父子是更平等的搭档关系。
重启西行,不仅是为了自己西行的梦想。从戈壁行回来后,张军峰的儿子萌生了当志愿者的想法,帮助更多挑战自我的人。
张军峰说,自己曾经很希望有一个户外运动的搭档。现在他发现,儿子就是最好的搭档。
8月31日,东归上海,为2024“父子西行两万里”圆满地画上了句号。祝愿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精彩风景。
—End—
壹素界 品牌栏目 | 重点项目
人物&观察 | 商业&信息 | 生活&实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