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媒体炒作“中高考状元”,无疑会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定位起到导向作用,甚至会绑架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国家和教育部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五年来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依然有部分地方固有的偏激的教育思想无法摒除,稍有放松,状元潮即出现死灰复燃的态势。
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综合治理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相比较,对教育实施管理的各级行政部门应该更灵敏一些。然而,因教育情怀的缺失、教育专业性的隔阂、国家民族责任意识的淡漠、功利性政绩观的制约,致使对教育效果简单化评价中时不时出现“第一名、第二名”和“七个清华、八个北大”的简单粗暴的定量评价。
部分地方集中力量打造名校,部分学校集中力量建设重点班,包括追求“高升学率”,实施“高升学奖”,都是“精英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只因这些“名校”“名班”,更便于培优拔尖,利于赢面子、打牌子、保帽子、升位子。
突出“培养状元”的思想,属于“精英教育”思想。我们国家和社会需要精英,急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全国各地搞重点学校重点班,因为那时社会对教育兴国重视程度不够,为了集中力量快速选拔、培养、打造拔尖人才。
现在不同了。教育的内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高考状元等精英教育早已完成了使命,到该落幕了。
同时,基础教育阶段不应搞精英教育。基础教育担负的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事业,是全民性普及型的教育使命。现在不是大家不重视教育、教育水平极低的情况了,而是社会过度重视教育,造成长学时、高学历极度浪费的现状。
精英教育容易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了一个个有形无形的“筛子”。
既然是“精英”,就不能是多数,可能是千里挑一、百里挑一,最多也不会超过十里取一。这样算算,如果是2000人的学校,要围绕打造精英去设置教育教学,那么就有1800多名的学生做陪衬。然而他们不甘当陪衬,就会辛勤努力,拼命内卷。这个时候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就承担起了筛子的使命,经过层层的残酷的筛选,把他们一点点地筛除出局。
首先智力差学习慢的出局,然后身体弱不能熬夜的出局,其次是家庭不重视经济薄弱的出局,接着是个人不努力偷懒耍滑的出局,专注力不足多动跑神的出局,忍耐性不强承受力弱的出局,吃饭慢消化不好的也得出局,不服管教不守规矩的更得出局……
一路拼杀过来,这中间充斥着多少残酷的对比和伤害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多得一分,干掉千人,完全是自然法则,偏离了人道,误入了狼道。
不管你学校教育质量有多高。只要你眼睛始终盯着那些精英。一路筛选下来,个个遍体鳞伤,留下的是精英,漏下去的是渣渣,伤害的一定是大多数。
全国中小学生1/4的抑郁率这个残酷的现实还不能让我们清醒吗!所以我们做教育的不能眼光只盯着那几个少数,必须看到每个学生,务必心中生爱,眼中有光。
教育是渡人渡己、普渡众生的事业。
高考状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时候是天造地设的。
作为状元的旁观者,我们应该做到: 不宣传高考状元,不渲染高考状元,不吹捧高考状元,不崇拜高考状元,倡导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每个人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这也是放过我们自己和自家孩子的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