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直击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治理的热点重点。省市场监管局积极对接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省高院、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全面摸底、梳理当前消费领域合同问题较多的民事纠纷案件和消费投诉行业,排查出合同纠纷投诉多、媒体曝光集中、群众关注度高、消费模式新的行业合同格式条款。治理期间,累计审查医疗美容、运动健身、家政服务、平台消费、及时配送、旅游出行、研学培训、留学中介等八大消费热点行业格式合同612份。
全省市场合同条线干部监管能力提升
2
二是瞄准目标导向,提升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治理的能力效率。开展省级合同行政监管能力大比武,编制《民法典时代消费类合同格式条款合规指南》,提升我省合同监管队伍的业务技能。创新“浙江合同在线”数字化应用,迭代格式合同疑似不公平条款智能识别系统,打造“消费类合同体检仪”。此次专项审查,“消费类合同体检仪”智能识别非复杂性“问题”合同284份,非复杂性“问题”格式条款513条。引入专业机构力量,依托政府招标采购的第三方专业法律机构和顾问力量,从法律层面甄别“问题”条款性质、评析条款内容、厘清问题点位,促进合同格式“问题”条款得到及时纠正或清除。
3
三是注重效果导向,完善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治理的长效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建议等措施,对审查发现使用“问题”格式条款的全部214家经营主体逐家开展行政约谈,依法整改或清除不公平的格式条款1040条,实现“问题”格式条款全部闭环处置。迭代合同订立条款的提示警示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合同订立条款提示警示库”,本次治理新增公示建议订立条款27条、禁止订立条款25条。完善重点行业合同的协同共治机制,联合省教育厅、省交通厅、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围绕校园食堂经营、网约车租赁、家庭装修全屋定制等领域,制定发布了6个省级合同示范文本。
实施商品市场服务增值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