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 黄力平:试论张奠宙先生的数学科普成就

文摘   教育   2024-10-04 08:03   上海  

阅读提示


张奠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数学科普作家。现转发广西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力平编审的文章,缅怀张先生。文章引用格式为:
[1] 黄力平.试论张奠宙先生的数学科普成就[J].数学教学,2024(6):47–50.
人物简介:
张奠宙(1933–2018),浙江奉化人,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任教授,1995–1998年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执行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7年入选当代教育名家名单,曾担任2003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组长,长期担任《数学教学》主编及名誉主编,在数学、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普及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结合张先生遗愿设立的“张奠宙数学教育奖”将表彰数学教育领域杰出人士和成果。


试论张奠宙先生的数学科普成就

黄力平

(广西教育出版社)


张奠宙(1933—2018)先生是我国当代教育名家,他在数学、数学史、数学教育三大领域硕果累累,成就卓越,几乎人人皆知。可能是因为对张先生在数学科普方面的介绍和宣传不多,使得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与上述三大领域相比,少有人知。

其实,回顾张先生几十年的数学生涯,他一直持续关注、热情从事数学科普,尤其是在他密集研究数学史的那段时期,发表、出版了不少数学科普作品。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些作品的出版策划和责任编辑,本文简要回顾这些作品的出版过程,以使人们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张先生的数学人生。

1 合作的第一本图书——《漫谈现代数学》

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一时间轰动全国。《哥德巴赫猜想》在激励人们解放思想、勇攀高峰的同时,更是掀起了一股数学热潮。为了使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好、更持久地了解数学、热爱数学,以至投身数学,为四个现代化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很有必要顺势而为,加大数学科普力度,这是数学界和出版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3年8月,笔者通过一些作者牵线搭桥,获知张先生有意撰写一本《和中学生谈现代数学》,并交笔者这里出版,笔者当即去信向他表示感谢,请他把书稿的内容、字数和交稿时间告诉笔者。笔者很快就收到了张先生的回复,他在信中指出(后来修改完善为该书的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事实证明:在数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需要强调吸收新的信息、新的观点、新的手段。有了新的思想,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编写本书的目的,是想为读者提供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有新信息、新知识的通俗读物,使之成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了解现代数学的窗口。

本书材料的主体是有关数学应用方面的,以涉及日常生活和经济管理的居多,这主要是想对当前实行经济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一些参考。前两节带有总论的性质,漫谈现代数学的状况和特点,最后四节谈了纯粹数学理论的几个题目,略窥现代数学理论的一斑,也仅是一斑而已。书中各节基本上是互相独立的,读者可以随意从任何一节读起。

笔者通过这封信了解到书稿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文笔优美,这正是科普精品的三大要素。笔者大喜过望,很快就给张先生回信:

如何在广大人群中普及数学知识,如何提高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对我国四化建设也有重要影响。现有幸得到了您大力支持,深为感激!如果数学界的专家学者,都像您那样,就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撰写普及性读物,相信这一定是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一大福音,更是数学教育界值得庆贺的一大喜事!

我已把尊稿列入年度选题计划,力争1985年上半年出版。此间有何事宜,盼及时联系。

今后尚望您多指导!

当时笔者手头上有一本书稿《数学史集锦》,主要内容是结合中学数学课本,介绍一些古代数学史。该稿经多次退修后,定名为《漫谈古代数学》。张先生的《和中学生谈现代数学》,若改名为《漫谈现代数学》,正好与之配成一套,此意得到张先生认可。

1985年11月,《漫谈现代数学》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署名莫由,这是张先生的笔名。该书共20节,内容丰富、视野广阔。这里摘录该书“结束语”中张先生写给青年读者的寄语,以启迪后人:

我们的漫谈要结束了,是否能唤起你对数学的热情?是否会唤起你把青春献给壮丽的数学事业的理想?或者再简单些,能否提起你对现代数学的兴趣?如果有那么一点,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数学成就反映出在那个时代里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和生产水平。在1983年国际数学家会议的名单中,列入“数学充分发展国家”名单的,有美、苏、英、法、西德和日本。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正是数学最发达的国家。在我国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征程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想见,四化告成之日,正是我国数学腾飞之时。

前几年,陈景润创造“1+2”,“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曾鼓舞过许多青年投身于数学事业,然而这几年却慢慢淡下来了。视数学为畏途,把数学家形容为一些“半疯”的古怪人,宣传数学没有前途的悲观论调,正在蔓延开来。应该说,热中有冷也是需要的。数学既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女王”,也不是随意驱使的“科学侍女”,数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不希望盲目地一哄而上,也不希望随意地一哄而散。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有良好数学修养的民族,一代有强烈数学观念的青年,一大批有清醒数学头脑的工程技术专家,一支有卓越成就的数学专业队伍。人人都需要数学,但不必人人都成为数学家。国家需要数学家,也一定会有心怀壮志的青年成为国际第一流的数学家,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青年读者们,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国现代数学的希望也在你们身上!

2 合作的第一套丛书——《走向科学的明天丛书·数学》

第一次的顺利合作,开启了笔者与张先生此后持续35年(直至他离世)的广泛深远且卓有成效的合作。1985年《漫谈现代数学》出版后,笔者紧接着约请张先生撰写《中国现代数学史话》,于1987年5月出版;1992年笔者进一步向他提议,把《中国现代数学史话》增订为《中国现代数学史略》,于1993年12月出版。

时间很快来到了世纪之交,全国上下涌动着扑面而来的科普热。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是我国在21世纪直接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科教兴国”成为国策,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呼应新时代的要求,笔者于1997—1999年期间策划出版了一套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大型科普丛书——《走向科学的明天丛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6个系列,每个系列6卷,共36卷。丛书得到了科学界、科普界和教育界、出版界的高度评价与鼎力支持: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先生为丛书题词:“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先生为丛书题词:“学好科学,走向21世纪”;

新闻出版署把丛书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丛书每个系列都约请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担任主编,数学系列的主编自然是非张先生莫属,他欣然接受邀请,并称赞“走向科学的明天”这个丛书名起得好。除了认真履行组稿、审稿的主编职责外,他还独著了数学系列的首卷《数学的明天》,与人合著了《组合数学方兴未艾》《大千世界的随机现象》两卷,撰写了数学系列的序“致青少年朋友”,以及《数学的明天》《组合数学方兴未艾》《大千世界的随机现象》《集合与面积》等4卷的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这里摘录序“致青少年朋友”,以飨读者:

无论哪个国家,数学和本国语文都是学生的主课。这两科构成了人们最基本的文化素养。数学,则是最具国际性的学科。到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的数学课程大体上是相同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成为人类基础教育的主题。这一切,古希腊的学者都已完成了,埃及、巴比伦、印度、阿拉伯和古代中国的数学家也都有特定的贡献。因此,现在的中小学数学内容,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7世纪牛顿和菜布尼兹发明微积分,20世纪冯·诺依曼等发明了计算机,使得数学文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以更新的面貌推动着社会前进。20世纪的数学发展,抵得上过去的几百年。现在的标准数学学科分类,有96门大学科,几百门小学科。现在世界上已经找不到能够通晓整个数学的数学家了。

一方面是中小学数学内容相对不变,另一方面是现代数学内容飞速发展。这二者间如何协调?除了加强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之外,对公众进行数学普及是一件大事。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没有数学的普及是不可想象的。

……

数学不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存在“数学危机”。数学在一日千里地前进。祝愿中国数学繁荣发展,尽早实现“21世纪数学大国”梦想。

在这篇序中,张先生仅用寥寥数言就把数学的古往今来说得清清楚楚,把数学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讲的明明白白,正所谓高屋建瓴、登高望远。

张先生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丛书很快顺利出版。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于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各印1次,累计销售近2万套、70万册。2000年,丛书被共青团中央列入“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新书推荐榜”。2001年,丛书被教育部基教司列入“2001年中小学科普及安全常识推荐书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于2000年共同举办了一个权威性、时代性鲜明的科普活动,有两部分内容,即评选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和“科学家推介的20年来100部科普佳作”。张先生的著作《数学的明天》,同时被评选为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和“20年来100部科普佳作”,成为全部被推介图书中为数不多的“科普双佳”。

3 结语

综上所述,仅从笔者有幸策划出版的这些图书,就能领略到张奠宙先生的数学科普作品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既有深厚的中华文化风范,又有宏大的国际科学视野。所以,笔者认为,张奠宙先生不仅是知名的数学家、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还是优秀的数学科普作家。

参考文献:

[1] 莫由.漫谈现代数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2] 张奠宙.数学的明天[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 张奠宙,王春萍,张建国.组合数学方兴未艾[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奠宙,刘萍,张东鸿,李雪峰,何君.大千世界的随机现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李惠玲,金家樑,苏明剑,刘珊,吴作章.集合与面积[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6] 李惠玲,施洪亮,刘开峰,刘玲.精益求精的最优化[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7] 孙熙椿.平面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本文发表在《数学教学》杂志2024年第6期)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订阅号
为全国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做青年数学教师最好的专业成长伙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