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NATURE
《唐月令注》: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
气肃而凝, 露结为霜矣。霜降的“霜”有初霜的意思,指秋季出现的第一次早霜,而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则是终霜。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我们即将过度到冬天。
早晚较冷,中午回暖,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一阵寒风吹来,总忍不住一个激灵。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北方地区已在秋收扫尾,裹上厚厚的衣服。
霜降白一季,银杏黄千年。温度降至冰点,山川却调成彩色。值此时节,菊花盛开,霜叶鲜红。重阳之日登高望远,遍插茱萸记挂家人。沉甸甸的枯荣,却有生命极致绽放的美丽。
24节气服务于农事,三候多为乡间见闻的典型物候,五天为一候。反映出古人的生活、饮食等在季节中的变化。我们也能从中了解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一候 | 财狼祭兽
霜降日,豺狼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但也说明,它们已经在为过冬储备食物了。
二候 | 草木黄落
“霜降杀百草”,霜降之后,草木枯落百草凋零,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陷入萧索中。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寒风中见落叶,总免不了一阵感怀。暮秋景色,庄重肃穆。
三候 | 蛰虫咸服
咸是皆,服指代俯首帖耳的“俯”,低头的意思。卧而不食,就是冬眠。所有的蛰虫类都躲在了洞中,不吃不喝进入冬眠。
不妨观察下周遭,自然中很多生物渐渐少了踪影。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世界变得越来越安静。
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霜降虽秋尽冬至,却有极多的事儿可以做。虽免不了哀叹草木凋零,却又有: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古人们从时序中找到生活的秩序,仪式感满满,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度过这一寒冷时节。
登高赏菊
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打霜降
在清代以前,霜降日有着不为人知的习俗。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日。霜降前,县府的武将兵士都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浩浩荡荡地从衙门出发,举行收兵仪式。
摘柿子
俗语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全国各地流行在霜降的时候摘柿子、吃柿子。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其实不然。只是在霜降的时候昼夜温差大, 柿子更加甜、好吃。
但也不能多吃,尤其不能空腹吃,因为柿子有较多的鞣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小块,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摞桑叶
民间常在霜降时节,采摘霜打、落地的桑叶,用于制作中药,药用效果更好。
摘取青柿子,洗净,擦干,用刀将青柿子切成小块,利于厚棉捣碎;
用榨汁机或者是古法舂臼、石磨的形式,将柿子块弄碎,得到柿子渣渣和汁液;通过过滤得到汁液,收集在塑料桶或者是玻璃桶中。
桶口盖上纱布,防止落灰,但又保持透气,让柿子汁持续发酵;
放在阴凉干燥处 避光保存;时不时搅拌,增强发酵;
柿子汁制作好后,随时可以染色,将布放进去,充分搅拌,浸泡半天或者一天, 捞出沥干,晾干后清洗,即可得到柿染。
在南方潮湿、寒冷的省份,可以在地面多放置一些铁质、瓷质、玻璃的物体, 有助于夜晚降温,吸附霜。
北方地区在前一天傍晚,可以往地面多浇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再放置铁质、 瓷质物体。或者是在寒冷、遮光处,放一个装水的玻璃瓶,上面盖上盖子,观察第二天是否有蒸发的水气,凝结成了霜。
第二天的清晨,及时给霜拍照,和幼儿看看收集的霜,了解霜是怎么产生的, 观察霜的样子。
通过这样实际操作、观察、了解了霜的起因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冰箱,了解在低温和水气的作用下,冰箱中经常有很多的霜,这是人工造成的霜。
我们在24节气课程中,会有更多的咨询和活动方案以及工具提供给大家,也会一起交流。老师和家长通过学习,更能知道在合适的时节如何引导小孩。如果你也想了解,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学习24节气课程!
秋风萧瑟,菊花却与寒风中傲然挺立。遍地的落叶也遮不住霜叶的鲜艳。世人皆道秋林深沉、庄重,常忽略寒秋世界这一片斑斓,于不言不语中悟透生命的奥秘。在最后的秋里,去看那弥漫暖意又绚烂的红叶。人生也可似漫山红叶一样炽热、艳丽,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