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 气 / 小 / 话 /
东拼西凑的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契合了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开端。
今年的北京暖的早,升温慢,气温在忽高忽低间流连徘徊,让人早穿棉衣午穿短袖,却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福利:今年的春天真长啊——可以让你慢慢地看、细细地数,那些花们、草们、树们,你方唱罢我方来。
牡丹结果,芍药含苞;鸢尾花们说:你们都让开,现在是我的季节了!
不管春季的温度如何变化,既然到了立夏,就该有夏天的样子。看看天气预测,在三五天后,将要迎来三十度的高温。果然是夏天来了。
立夏习俗颇多,这次只介绍乌米饭,因为假期碰巧遇上了。
五一假期去了浙江,某天早上外出觅食,很不幸地是一直没找到想吃的早点。走了一会,发现一家小店门前有个蒸笼,符合我的心意。进店询问,老板说没有包子只有汤包。我有点懵:汤包不也是包子的一种吗?
看了眼老板娘正在包这种食物,发现原来是蒸饺一样的形状(参考沙县小吃里的蒸饺)。老板娘说他们称之为汤包,我这才解惑。
这家店的食物通常不零售,只供应附近的宾馆酒店,所以没有现成的熟制蒸饺。老板把蒸笼里的食材取出来,腾出空间,才把蒸饺安排上。
感谢发现自然社群
@周阿树老师供图
刚取出来的食材乍一看黑乎乎,亮晶晶,立马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嘴里蹦出了一个名字:乌米饭。
早几年前,就听江浙的朋友说,他们会在春夏季做乌米饭。从山上采摘新鲜的叶子,洗净,捣碎,浸泡,过滤,用乌饭叶水浸泡糯米,一段时间后糯米便会着色,滤干蒸熟即可。过程并不复杂,制作出来的乌米饭却颜色非凡,平添食欲。
什么叶子会有这么神奇的染色效果?经过查证和询问了解到,杜鹃花科越橘属的多种植物都可以做到,比如乌饭树(中文正式名为南烛)、江南越橘等。一个属里的植物,特征大多相似,都能给米饭染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闻名不如一见,乌饭树和乌米饭也只存在于别人的文字中,没有亲眼见到还是有一丝遗憾。不曾想在这个觅食的早晨,用这样的方式见到了真身。
店里摆放了两个水桶,里面泡了很多叶子,肯定是乌饭树叶无疑,不过水是清澈的,忘了问老板是怎么回事。刚出锅的乌米饭颜色很好看,显示着高级的蓝黑色。
老板热情地拿了个袋子给我,让我装点尝尝,我好奇地掰了一小块,看着糯米的圆粒形状,吃了一口。
嗯,糯弹粘牙,糯米的口感很丰富。但好像尝不出乌饭树的味道,也许乌饭树只提供染色的作用吧。
不知道是刚出锅的食材新鲜,还是乌米饭颜色的增益,或者是乌饭树改变了糯米的口味,这团乌饭树尝起来的确香甜。
除了视觉和味觉上的新感受,更关键的是终于亲身经历了。原本只存在于别人口中的乌米饭,终于化身成一粒粒实物,呈现在面前。间接经验转变成直接经验的欣喜和冲击,丰富了认知深度和广度,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除了乌米饭,立夏这天,有些地区人们则用黄豆、黑豆、赤豆、 绿豆、青豆等五色豆子和米一起煮成“五色饭” 食用。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五色饭的食材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很多地方用腊肠、玉米等来替代豆类。有些地方立夏饭是豌豆糯米饭,和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
无论食材如何变化,都寄托着人们对五光十色、多姿多彩,蒸蒸日上生活的盼望。
无可奈何春去也,
且将樱笋饯春归。
立夏日,还流传着一种饮食风俗,即尝三种不同的时鲜菜蔬,各地不一。有的地方是樱桃、青梅, 有的地方是酒酿、白笋和蚕豆,还有的地方含有海螺蛳、芥菜、莴苣、咸蛋等等。
清人顾禄的《清嘉录》记载: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供神(神灵)享先(祖先),名曰:立夏见三新。
立夏到了,不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次乌米饭、五色饭,尝一尝立夏三新,体验节气和生活的关系。让孩子们真正地切身体会到,节气不只是存在于过往的文化传统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了解更多关于“立夏”的种种,请看这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人们常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则是长的季节。立夏过后,夏天便来了,带着向阳的生命画卷。
四时智慧,春去夏来,从不迟疑。初夏时日,万物蓬勃,人类亦应如此,顺应时间的节律,与万物一起,共为四季,积极地向新生活。
END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24节气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