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触目惊心 史上最差的三联版图书

文摘   2024-12-28 12:00   安徽  


钱锺书杨绛二位先生著作的学术成就之高、影响之广在学界是鲜有其比的,同样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则是二位学者著作的出版专业户,一方面是因为二位先生生前都与三联私交不错,另一方面,三联出版的图书质量素来为读者所称道,名社出名著,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三联版的钱杨著作久已成为该社的招牌图书。20247月三联出版了由吴学昭整理翻译注释的《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这本书包含了钱锺书杨绛的亲友所写的致二人的信函277封以及钱、杨二位先生的部分回信,对于了解钱、杨二位先生的人生轨迹、思想动态极具参考价值。但是这本书在我看来用触目惊心、史上最差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一本书是由内容和形式构成,内容是内在的文字,形式是外在的装帧。一本好书不仅要内容充实,同时装帧要贴切。《书札》一书在这两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内容的问题很严重,留在最后说。先谈三点装帧设计存在的问题。


装帧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该书的目录设计,该目录采用是传统的文字竖排的形式,这样的排式,文字是从右往左读的,而该书整体采用的是简体横排的排式,文字是从左往右读的,这样就使得目录在书中显得格格不入,目录的对页要先读右页再读左页,与阅读正文的视觉流向是相反的。这种违背阅读习惯的排式我认为没有任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装帧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该书中收录了部分钱杨二人的回信,但在装帧设计上应该在字体上与亲友的书信文字作出区别,这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钱杨二人的文字就会一目了然,但书中并未对此做出区分,这一点我认为也是在设计上存在不足的。

第三个问题是该书的扉页后直接接排书信的彩色影印件,这看起来很突兀,更合理的设计我认为应该在扉页后印版权页,在右页再出彩色影印件,前面的彩页部分最后一页是白页,完全可以把彩图往后移。把彩图直接印在扉页后面显得很奇怪,显得不够正式。

以上是该书在装帧设计上我认为存在的三处不足,可能有人会说我这人太挑剔了,但我相信会有不少读者同意我这样的吹毛求疵吧。


以下重点谈该书内容存在的硬伤,有些遗憾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第一点,一些重要的亲友留下来的书信太少了,像钱基博的信只有两封,《管锥编》的责编周振甫只有一封,有些内容精彩的书信因篇幅原因也未能收录,这些都使得该书的内容存在着极大的缺憾。第二点该书仅部分收录了钱杨二人的回信,而且收录的书信也并不完整,这就让对钱杨文字格外喜爱的读者感觉到极不过瘾。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书在书信的文字整理上存在着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错误,令人触目惊心。下面仅就该书收录的钱基博先生的第二封书信为例指出整理所犯下的众多错误。书信原稿见彩色插页,整理原文见该书第35页。


1.一面请中医雷医生诊视,认须和胃清肠热服煎药,然而血终不止。

应作:一面请中医雷医生诊视,认须和胃清肠。热服煎药,然而血终不止。

这是两句话,前一句是医生的诊断。后一句是钱基博服药血仍不止。

2.前日陈英武来问病中,劝我进湖北医院治疗。

应作:前日陈英武来问病,力劝我进湖北医院治疗。

整理者误识力为中,中字在信中多次出现,对比一下即可发现两字书写上结构用笔的不同。且问病中语意不通。

3.渠现在湖北医院工作,处理文牍,称现在医院延一老中医蒋先生,每星期二三去演讲中医治疗,渠亦去听。蒋系旧识,索雷医方去向蒋商询止肠出血是否有特效药。一面和内科主任商量痔血久不止是否有法治来复我,再决定住院不住院。我以其意甚殷,即托英武去商询再说。

应作:渠现在湖北医院工作,处理文牍,称现在医院延一老中医蒋先生,每星期二三去演讲中医治疗。渠亦去听,蒋系旧识,索雷医方去向蒋商询止肠出血是否有特效药,一面和内科主任商量痔血久不止是否有法治,来复我再决定住院不住院。我以其意甚殷,即托英武去商询再说。

这段话的错误在断句,关键在于渠亦去听中的渠是第二句话的主语,蒋医生是其旧识,渠一方面索要雷医生的方子给蒋医生看,另一方面和内科主任商量治疗方法,有了回复钱基博再决定住不住院。而原书错误的将渠亦去听断作上一句,看似和蒋医生做讲座衔接,但其实上一句讲的就是蒋做讲座一事。渠亦去听是另起一句。按原书错误的断法,蒋系旧识成了第二句的主语,那怎么会有蒋索要雷方向蒋自己商询的道理,此处的错误文理不通,逻辑混乱。


4.我近检铜、玉、陶、磁十七事。。贻汝业余摩挲,以怡神自娱。。其中玉器之商琱斧、汉车钩,铜器之王莽印,六朝透雕薰壶,唐天鸡尊,陶瓷之汉绿釉陶瓿,宋真窑壶,建窑吉州窑杯(此处原稿字电脑打不出来,万叶堂主注)盏,皆精品。

此段话中错误极多,首先“十七事”后两个句号是据原稿照抄,但原稿钱氏做两句逗是其个人采用的一种独特的着重符号,与西式标点不同,应在文字下方标注,而不应与整理后的西式标点混在一起,实际上整理者有些地方是这样做的,但着重部分选择不准确,与原稿有出入。

此段原稿上方空白处钱其博有补注“铜、玉、陶瓷分装三箱寄出。附”一段话,整理者失收。

商琱斧的琱与六朝透琱薰壶原稿都用的是琱字,整理后一个用琱,一个用雕,不一致,要么都用原稿,要么改用通用字。

汉车钩应为汉车饰

宋真窑壶应作宋哥窑壶,原稿哥字清清楚楚,何来真窑?

此段话错字连篇,叹为观止。


5.我在此声淮夫妇以外,雷、彭及其他同仁都对我夫妇作种种招呼。

我在此后应加逗号

6.声淮文学史课,日相商课,渐成专家。而雷、彭两人考古方面亦渐入门,虚心孜矻,一二年后,我可放手。现在尚未其他同仁涉及中国文史哲理方面,亦时有疑难相商,我笔舌互用,无不各得其意以去。一线生趣,赖有此耳。

应作:声淮文学史课,日相商课,渐成专家。而雷、彭两人考古方面亦渐入门,虚心孜矻,一二年后,我可放手,现在尚未其他同仁涉及。中国文史哲理方面,亦时有疑难相商,我笔舌互用,无不各得其意以去。一线生趣,赖有此耳。

这里钱基博讲的是自己教学授徒的三个项目,石声淮随其学文学史,已有所成。雷、彭二人随其学考古,尚需一二年,而现在无其它同事涉及考古这一科目,原稿中一二年后与现在是对应关系。整理者错误断句使此句意义大谬。钱氏的第三类研究是中国文史哲理,这些并非考古这类边缘学科,岂有同仁不涉及的道理?整理者错误的断句使得钱基博自述的治学领域混淆不清。

7.一入京,则所学尽废,食闲饭而已。

饭似应作餐,原稿漫患,与原稿中饭字作比,更像是餐。此处不确定。

8.昔正月答叔文信谈“吾二人不私其身,乃不以寿为辱。如徒寿,则老病不过延长痛苦而为社会各方面负累,非所私好”叔文复信亦以为然。

文应作父,二字草书近似。整理者以及出版社编辑不识字到何种地步?叔父即钱钟书的叔父,也就是钱基博的孪生兄弟钱基厚,二人同日生,因此有此番对话。

非所私好,好应作存。整理者理解成非喜好为儿女社会赡养,曲解君子之意。


9.又:昨日得宋拓汉熹平石经,

原稿无又字,整理者妄加

10.蒋医去年北京专函聘入京讲中国医学,著述甚富。

医为衍字,原稿无。另此段话后有钱其博补注:湖北医院院长亦告英武,痔,老年人亦可不必动手术割,用石炭酸注射亦可治好,俟有病床空,当通知,附及。整理者失收。


11.血固然虚,然而通瘀下血固然可怕,然而瘀血不下,将生他症。

应断作:血固然虚,然而通瘀。下血固然可怕,然而瘀血不下,将生他症。这是两句话,两个固然对应两个然而,是并列句。下血是中医用语,指的是因痔疮引起的便血。整理者不明中医,不解语法,错误离谱。

12.三十日晨又笔

又应作父,父笔即父亲亲笔之意。这里又是整理者不识字造成的荒唐的错误。整理者妄言后面是钱氏补充写的文字,因此称作“又笔”,前者识父作文,后者识父作又,整理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却不识父字,实属荒诞至极,钱锺书先生地下有知,恐怕要笑生了。

以上粗略列举了十二处明显错误,我相信这封信中肯定还有一些我未能举出的整理错误,希望有学之士根据原稿手迹辨认补充。但仅根据以上我列举的这些错误,可以看出整理者的学术素养不足以承担整理手稿这样一份工作,这样的一份整理结果显然是不合格的。如果不是该书影印了钱氏的书信原稿,我们读者将永远也不会知道整理出来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有鉴于此,其他亲友的书信又是什么样一种状况呢?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细思极恐吧。

对于钱锺书杨绛这样的学术大家,乃至钱基博,通过手稿,可知他们的治学态度何其严谨,再对比整理者所做的工作,反差是何其之大?

作为三联社,将自己的招牌书整理成这个样子,情何以堪?少出整理本,多出影印本吧。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钱锺书手稿就是如此,整理不了就不要整理了,否则整理出来的东西害人害己。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作为一名钱杨的忠实拥趸,情绪不免有些激动,不当之处,敬请海涵,失查之处,敬请指正。

钱锺书研究
介绍钱锺书先生及其家人生平与学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关注最新钱学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