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23
大盘观点
市场概述:
1月22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领跌,北证50指数跌超4%。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94亿。盘面上,热点集中在AI硬件方向,除此外其余个股普跌,全市场超4200只个股下跌。从板块来看,算力概念股逆势活跃,铜缆、CPO等方向领涨。机器人概念股走势分化,10余股涨停。下跌方面,大消费股集体调整。板块方面,贵金属、铜缆高速连接、液冷服务器、CPO等板块涨幅居前,小红书概念、房地产、旅游、零售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跌0.89%,深成指跌0.77%,创业板指跌0.54%。
投资舆情热点:
1.人工智能: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甲骨文公司将共同投资5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万亿元),用于推动美国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这说明大国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我国大概率也会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大投入。
2.机器人:英伟达机器人技术业务副总裁到访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表示将在2025年推动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
3.燃气轮机:美国持续大力加码算力,燃气轮机发电成短期最优解决方案 ,海外头部燃机龙头订单高增。
4.风电:2024年风电招标量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将迎来密集交付期;随着海上风电建设启动,行业有望迎来趋势加速。
5.证券: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走势预期:
周三市场出现调整,下跌个股数量超过4200只,从表面看,是空头力量再度占优。不过从强度来看,并非如此。全市场跌幅大于等于5%的个股只有187只,成交量也持续萎缩,说明市场卖出情绪并不强。只能算作年前一些避险资金离场带来的阶段性调整,大概率不会持续转空下行。在周三收盘后,市场传出消息,特朗普称最早2月1日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种消息本应产生比较直接的利空影响,不过在消息发出后,香港恒生指数和富时A50指数都没有出现明显下跌,也是再度验证空头力量已经减弱。
现在整体市场的情况是,空头力量开始逐渐减弱,再度出现大跌的概率较低。但是多头力量还没明显增强,一些政策性的多头力量需要到年后才会逐渐释放。商务部给予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补贴的政策,以及工信部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都会在后期逐渐展现出对国内经济的正向影响,也将对股市产生利多作用。因此短期内大概率会先止跌企稳,后期大概率有一波修复行情。
目前不太确定的是何时出现修复行情和修复行情上涨的力度。走势形态,是当前横盘震荡一段时间就修复拉升;还是再出现一次二度回踩,打出双底再反弹拉升。以上两种情况也都有可能。相对明确的是,这波修复行情大概率会出现,上证指数到3152点-3087点缺口区域大概率成为这波调整的底部区域。修复行情即使比较弱,也有望到达3351点的缺口附近。
综合因素分析:
1.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22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塔斯社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最早于2月1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毛宁表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多次表明了中方的立场,我们始终认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美国加征关税的消息,对我国会产生一定利空影响。因为中美已经打过贸易战,有应对经验,且关税政策在特朗普上台前也已经释放过,因此对这类空头消息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消化,给市场带来的空头影响有限。
2.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157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65%。因今日有959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980亿元。这说明高层依然呵护市场流动性,对维稳有重要作用。
3.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包括: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以上政策表示高层对于推动股市向好的态度不变,且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撑大概率持续。
4.技术面看,大盘指数经理2025年初的连续几天下跌后,走势从单边下跌格局,转为中性震荡整理格局。Macd指标出现绿色柱缩短,红色柱初步出现。横盘整理过程中量能萎缩。这些都是空头力量减弱的信号。因此再度出现大跌的概率不大。
(文章数据来源于央广网、搜狐新闻、中国证券网,财联社、东方财富网等)
李健 执业编号:S1110621070006
风险提示:以上仅代表天风证券投资顾问观点,所含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对所提及股票不承诺盈利可能性,对使用本观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详细规则请参见交易所、结算公司等相关业务规则。请投资者关注所投资标的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适当性匹配的基础上,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资讯扫码下载高财生APP即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