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出窍、隧道体验与死亡心理学

情感   2024-09-25 21:30   江苏  


2022年10月晚,姥爷闭着眼,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不论我怎么喊,他一点反应都没有。


那一刻,我憋不住放声大哭,因为再也无法见到他了。

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送走亲人,但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些问题:

人在临终前到底会经历什么?

人去世后,会去哪儿?

真的有灵魂存在吗?


关于这一切,我只能从那些曾经去过鬼门关的人那里窥见死亡的秘密。

01
濒死体验的真实感

刘泉开曾经是江西医学院副院长,他在66岁的时候,因为严重的肝炎不省人事,在医院昏迷的那段时间里,刘泉开经历了一次神奇的体验。然后,他把这一切写在了论文里。

我早已无知无觉,冥冥中思绪似乎脱离了肉体,飘浮起来,穿越了阴暗的隧道,前面一片红光。我看见了祖母和父亲,祖母给了我最爱吃的红薯干和炒花生,我欣喜若狂但伸不开手,好似被绳子缚着。我想求救,可叫不出声。父亲把食品抛洒开去,天空中顷刻间飘下朵朵雪花。祖母和父亲突然不见了,我又满足又遗憾,转身去追赶他们,飘向一个黑暗但不可怕的路口,似乎有什么东西挡住我,把我重新拽回残酷的现实中。我曾经历的与亲人相会的激动、喜悦、宁静的场景,全都消失得无踪无影。

灵魂离体、有光的隧道、见到已故的亲友、宁静和喜悦感,都是很多濒临死亡的人都有过的经历。

但这些体验到底是大脑产生的幻觉,还是真实的体验?

2017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22位有濒死体验的人做调研,让他们比较记忆中的濒死体验与大约同一时间发生的真实事件、想象事件。结果是,与真实或想象的情况相比,濒死体验的记忆更加生动且细节更丰富。

简言之,就是在他们的记忆中,濒死体验“比现实更真实”。

为什么频死体验这么真实?


02
科学的解释

(1)真实感

在2022年2月份的SCI期刊上,Ajmal Zemmar发了一篇论文Enhanced Interplay of Neuronal Coherence and Coupling in the Dying Human Brain。这篇论文无意间记录下的死亡过程脑电图,可能隐藏着濒死状态与大脑活动的重要线索。

论文记载了一名87岁的男子在心脏骤停后,大脑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电活动,特别是伽马波段的电活动很显著。

这个伽马波反应的就是我们大脑记忆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也就是说,那时候,患者正在进行高强度、清醒的思考。这和2013年孛儿只斤·吉莫团队针对濒死老鼠的实验结果相一致,虽然老鼠的脑电波水平不高,但是活力很强,比清醒时的意识还要强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濒死体验里,存在”比现实更真实”的情况。

从科学角度,怎么理解濒死体验的过程呢?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断电的小镇,小镇里的街区一个接一个地断电,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的大脑区域还在工作,它会根据个人的经历、记忆和文化背景,继续在大脑中讲故事。

而这种断电的情况,也构成了濒死时体验到的奇怪而特殊的内容。一旦供血和供氧恢复正常后,大脑就会重新启动,恢复正常。同时,这份内容也被大脑记忆和保存下来了,于是就产生了濒死体验。

(2)灵魂出窍

1991年,一名塞浦路斯女性在做紧急胃切除手术时,曾进入濒死状态。

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当时外科医生和麻醉师之间完整详细的交谈。我飘在身体的上方,没有任何痛苦,然后低头看着自己痛苦的脸颊。我平静地漂浮着,随后我飘向了一个黑暗但并不可怕的窗口,然后我感受到了彻底的宁静。突然,我被猛地撞回我的身体,并再次清晰地感受到了身体的痛苦。

为什么会有灵魂出窍的体验?科学也给出了解释。

中科院神经生理博士何珉认为,“灵魂出窍”是大脑缺氧、二氧化碳积累的缘故。只要大脑缺氧,患者就会说自己有过濒死体验。经历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人体自身的适应机制所引起的。当然,受到创伤时,人体会分泌一些激素,让身体产生欢愉感。

此外,这可能还与大脑颞顶联合区有关。2002年的《自然》杂志报道,瑞士神经学家奥拉夫·布兰科博士,利用电流刺激让志愿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当研究人员用电流刺激志愿者的右脑颞叶部位的角回时,被试的感受是:“我在天花板上,看着我的两条腿在下面。

(3)隧道体验

那为什么可以看见隧道?科学也能解释!眼球供血受损是从视野外围开始的,因此,视野中央部分保持明亮,而外周黑暗,就形成了一条尽头有光的隧道。

而且从科学的角度看,大部分即将离世的人尽管闭着眼,但是正在经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总之,目前主流学术的结论就是,濒死体验就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幻觉,是梦境。

但是,我还是觉得仍然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很多濒死体验的亲历者,会见到逝去的亲人,甚至会见到素未谋面的人?如果他们见到的这些灵魂是真实存在的,又该怎么解释呢?


03
不科学的解释

在《天堂的证据》里,作者说他在濒死时曾进入过一个意识中的王国,但是他没有像别人一样见到自己的亲人,只看到坐在蝴蝶翅膀上守护他的天使。

在书的最后,他收到了别人寄来的亲生妹妹的照片。这个亲妹妹和作者从来没见过,很早就夭折了。

但是,作者却神奇地发现,那个在天堂守护他的天使,就是照片里的这个女孩。这感觉就像是你做了一个梦,然后梦与现实相连,梦中的那个灵魂也因此是真实存在的了。

类似的案例,《看见生命》里也有好几例。接下来,就浮现出了一个我之前想都没想过的答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意识或者说灵魂是独立于大脑存在的?

Bruce Grayson是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主席,他有个很有趣的观点:大脑不产生意识,只是意识的信息接收器和处理器。更准确地说,大脑在过滤和限制意识对信息的接收。就像一个无线电在接收各种频道的信号一样,大脑就是接收器。当接收器受损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过量的信息而脱离物质世界。

在Bruce Grayson的《看见生命》里,有个患者饱受淋巴瘤折磨,产生了濒死体验。然后,这个患者用了很形象的类比来解释大脑是怎么限制我们对世界的感知的:

在平时的正常情况下,人的意识就像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光光,在漆黑的仓库里探寻,关键在于手电筒只能聚焦在有限的区域。而濒死状态就相当于有人给你打开了仓库所有的开关,你可以同时感受到周围的光亮、声音、温度,你甚至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颜色。你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慢慢张开,眼前的一切变得复杂而深刻,一切体验清晰又真实。


更神奇的是,很多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当再次回到物质世界后,整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会更珍惜当下和人际关系,会更乐观豁达,不再惧怕死亡,对世界有更多好奇心。

用那个淋巴瘤患者的话说就是:即使关掉开关,你依然能感知到鲜活的体验,与之前只有小手电筒时的你相比,现在你更清楚仓库里有什么东西,以及明白怎么做更合理。从此,你的生活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04
灵魂真的存在吗?

古希腊人就曾推测疾病是肉眼看不见的瘟疫种子,但到了19世纪,科学家和医生还在嘲笑细菌这个概念。曾经也有科学家认为天降陨石是无稽之谈,认为研究胃溃疡是在浪费时间,但在今天,它们的存在已被广泛接受。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濒死体验不可能是真实的,那这样的观点能否经得起未来几代人的推敲呢?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认为,灵魂是会死的,灵魂会和肉体一起成长衰老。肉体就像容器一样装着灵魂,灵魂在容器破裂后则自然消失在空气中。

而苏格拉底则认为:死亡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湮灭,就像没做梦的晚上一样;另一种可能是死亡是一种转变,是灵魂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不知道你更相信哪个解释?

从我的角度看,科学目前虽然已经解释了大部分现象,但是仍然无法证明独立的灵魂不存在,只能通过去拆解和诠释奇怪的现象,来保证怀疑的立场能站住脚。

所以,目前也无法下定论,只能看我们更愿意相信什么。

当我选择去相信灵魂的存在时,我能想到,在我守在姥爷床边那天,当我憋不住哭出声想要把他唤醒的时候,姥爷的意识正在一旁安详地看着我。这让我想起了游识猷weibo一直置顶的那段话:

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在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永恒的组成。


他其实还在,只是转换了形式。

转载自公众号猴猴说话(houhoushuohua),作者HouSirui。

------------kaisenxinli------------


【公开课文字稿】蔡昌雄:活出意义来丨生死奥秘与身心安顿之道

理解死亡是为了活出生命,练习死亡就是练习自由。一门课讲透生死学理论、原则和实务,带你与死亡焦虑和解。高清视频×限时特惠699元,欢迎戳“阅读原文”报名。

生死学专家蔡昌雄博士,基于多学科跨文化整合心理学理念,带你深入探索生死实相,建立圆融无碍的生死观,提高自我主权感,学会安住当下,感受生命的力量和鲜活。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到中年之后,就应该好好地思考有关死亡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人生才能更加丰富和富有活力。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认为,人必须学习怎么好好死去。这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一个人要善于帮助自己好好死去,也要善于协助别人好好死去,这是一种善良、一种德行。

好书推荐:《与悲伤共舞:穿越模糊悲伤之旅的实用指南》,悲伤研究专家斯蒂芬妮·萨拉辛的开创性著作,荣获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金奖。

一本书让你掌握模糊悲伤过程模型,借助21个实用练习和15种自我调整工具,识别、理解和疗愈自己的模糊悲伤,重获生活平衡

【超级福利】41元买李孟潮×张沛超推荐好书《女人如何活出自我》,送199-799元心理好课

开森心理
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