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的定义及常见类型丨创伤修复(1)

情感   2024-09-02 22:01   江苏  


01


大家知道,创伤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健康问题,它可能发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甚至家族或民族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影响中。因此,创伤问题可以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且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就临床心理而言,我们会说某个人是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或恐惧症,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实际上,这些诊断都是问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是

因为,这些所谓的问题或症状往往是心理创伤导致的。


也就是说,很多心理问题病因非常明确。个体出现这样的症状,是由他所经历的某些特定的创伤性事件所引发的。而当我们能够处理好他的创伤,也就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从糟糕的创伤中走出来。


所以我们说,创伤和症状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清晰、明确的,这并非基于理论上的推论,而是有现实基础的。



02


我们说一个人有心理创伤,那怎样才能判定他有心理创伤呢?这里首先,我们要对心理创伤做一个定义。


所谓心理创伤指的是发生了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这个事件一定导致了个体要么当时有影响,要么事后有影响。也就是说,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的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决定了事件是否会对个体造成创伤。


这就是为什么处于相同的经历或境地,有些人受到了创伤,而有些人却没有。所以,个体对这种经历的体验和感受非常重要。


此外,创伤还涉及自我无法处理的刺激,以及后来因为对事件进行回忆而引起的影响。因此,我们还可以说,创伤是指发生了一些破坏了先前安全感的事情,从而使个体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安全。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定义创伤,因为它取决于事件对人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所谓的“重大的、创伤性的事件”呢?

顾名思义,它应该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现实的事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另一个是这个事件的强度特别大,给个体的心理带来了创伤性的体验和后果。

可以看到,心理创伤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涉及一个人对某个事件的反应,或者至少而言,这个事件超出了他的正常经历范围或者说平均预期水平。


一直以来,心理学家对创伤的研究很多,不同的研究对创伤的定义也不太一样,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的定义。


心理创伤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或他的重要他人经历了生死,就是经历生死才是心理创伤;第二是经历生死之后,他要有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悲伤、焦虑、羞愧、内疚等等。


这样的心理创伤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或障碍的产生,

比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等,也就是刚刚经历了某些严重的刺激,而出现的比较严重的创伤反应或症状,甚至会导致幻觉、妄想、自杀、自残等更加严重的情况。


显然,这是一个比较狭义的定义。


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不一定是威胁到生命,或者会导致幻觉、自杀、自残等某些严重后果的事件,而只要是(比如在最常见的生命早期)亲密关系有破坏,然后经历过危险或恐惧,也算是心理创伤,它们同样会对我们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我们说,心理创伤是比较确定的,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或者导致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成年之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或障碍越严重、症状越复杂,就意味着个体此前经历的创伤越严重。



03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哪些是创伤性事件。


首先,大体来讲,具有创伤性的事件,最常见的就是三种大的类型——天灾、人祸和技术性灾难。


天灾是指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飓风、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等。

大家知道,地球上每年都会有重大的灾害性事件发生,且毋庸置疑,天灾对人造成的创伤是非常广泛的。

有一个说法,基本上我们人类有75%的人,在一生当中会经历至少一次自然灾害。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接受。


人祸就是人为的创伤。实际上,对我们影响更大的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也就是说,从数量和严重程度以及常见情况来讲,人祸是对我们伤害最大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比天灾更常见。且更重要的是,当天灾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把它归因到不可抗力的,通常并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同时,天灾不是针对某个人的个人恶意。但是,人祸往往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个体,所以对人的安全感的摧毁,以及亲密关系的影响更大。


常见的人祸包括战争、被追杀、绑架、折磨、目击他人死亡、失去自由、被性侵、经历家庭暴力和虐待等。显然,这些对人的影响往往更大。


临床上,绝大多数心理治疗或咨询个案,如果深入下去都会发现有创伤,而且大部分是人际间的创伤。所以,人际间的创伤对人造成的影响是很难估量的,包括一个人在性格、人格上的改变,往往都是人为的创伤所致。


第三类是技术性的灾难,如交通事故、矿难、爆炸、危险物质泄漏等某些人为(技术)因素所导致的意外事故。



04


除了这三类最常见的灾难(创伤性事件)所导致的创伤,我们还需要关注另外几类创伤。

一类是历史创伤,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思考。

第一个层面是家族内代代传承的创伤。我们说在早期的家族当中, 成员所经历的创伤会以某种形式传递到下一代,现在听起来一点都不神秘。

或者说,一个人的祖辈或父辈经历了创伤,会对他的性格或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他养育自己孩子的方式。


比如临床上,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受到他的父母虐待和伤害(无论是身体、心理还是情感层面)时,往往有充分的理由去问这些虐待孩子的家长一个问题——

你可不可以跟我说一下你小时候的经历?可不可以跟我说说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是怎么对你的?


然后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几乎100%会发生——如果他现在暴力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他的父母当年大概率也是这样对待他的。

这看起来好像是某种宿命感,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宿命”往往是“对

攻击者认同”的结果。


总体说来,创伤代际传递的方式有三种,除了上面所说的垂直向下传递和隔代传递,还包括水平扩散传递,就是在同辈之间进行传递。


第二个层面是国家或民族的创伤。这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层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或理解,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还有一类所谓的社会文化创伤。比如,在我们中国,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重男轻女”。


当然,这种文化现象有其历史的演化原因,但发展到现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特别大的文化创伤。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种特殊的创伤类型——“替代性创伤”。


简单来说,“替代性创伤”是个体并没有亲身经历创伤事件,比如本人没有经历生死,甚至自己的家人或重要他人也没有经历生死,只是目睹了别人经历生死或某种特殊事件,同样会因此而受到的极大影响或创伤。


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性的本质在于我们有共情的能力,而共情能力的意思就是——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也会感到痛苦。


替代性创伤会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不自觉中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此外,替代性创伤不仅是灾难发生之后会发生的状况,日常生活中看到别人痛苦时,有人可能同样会“受伤”。


05


上面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创伤性事件或者说创伤类型,那么,什么样的创伤类型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人为的、重复的、不可预测的、多重的、被恶意伤害的创伤,以及在生命早期受到伤害的(尤其是被照料者实施的伤害)创伤更严重,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简单来说就是,发生的时间越早,而且是被生活中的亲密他人频繁实施的创伤更加严重,对我们的影响更大。


这些创伤可以分为常见的三类: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创伤。


还有两类是比较容易忽视的,就是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情感忽视简单说就是,父母不爱你;而躯体忽视则是,你是死是活,是不是痛苦、难受、生病,没有人关心你。


那么,这样一些创伤,通常在什么时候更严重?

在亲密关系中同时有多个创伤产生的时候。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打骂、羞辱自己的孩子,既有躯体上的虐待,又有情感上的虐待;既不关心他的身心安全,又不给他亲密关系,这往往是最严重的、多重的创伤。

此外,虐待来的不可预测、没有规律可循的时候,这种创伤会叠加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对无论如何也克制不住自己伤害孩子的家长说:“

你如果实在克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你能不能有规律地打孩子,或者至少在固定的时间打孩子(比如每个礼拜固定时间打一次),其他时间不要打孩子。”


当然,这是在这些父母尚没有自我成长的情况下所给的最无奈的建议,而绝不是鼓励他们去打孩子。


因为这里的意思是,当孩子对伤害有预期的时候,伤害通常会比较容易忍受。但是,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突然就暴怒地去攻击孩子,这种伤害尤为严重,会更加让孩子感到失控和痛苦。


关于童年创伤,除了上面所说的比较严重的创伤事件,还包括童年的挫折体验。

它是指孩子在童年阶段体验到的一系列带来负性情绪的事件,包括孩子体会到的孤独、低自尊、焦虑、恐慌、不被爱、抑郁等情绪。

而这样的挫折体验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包括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依恋创伤。


06


基本了解了创伤的定义和类型之后,我们需要强调另外一个概念:并不是所有的创伤性事件,都一定会导致创伤性的结果或心理创伤的状态。


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确实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直接抹掉创伤,但是可以调整对创伤的理解。

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因为童年遭遇了很糟糕的事情,导致他们在成年后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人生艰难的时期,但是,他们都很努力地尝试着与创伤抗争,最终不但幸存下来,还能够在创伤后有所成长。


他们不逃避和自我欺骗,而是勇敢地去咀嚼生命中的苦难,所以由内产生了一种向上的愿望和力量。


而这其中的机制就是我们的“心理修复力”。这种每个人都具有的承受打击后触发的反弹力量,也叫“心理的自愈能力”。


这大约是我们身上最神奇的事情之一,让我们虽经历了重创,但仍然有能力修复这些创伤,并让自己重新回到健康、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但是,修复力不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而是每个人自主选择的行动。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过程。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修复力其实是我们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它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如何应对周围的情况,如何努力让自己成长为更好的人。

事实上,过去从来都不是用来忘掉的,那些所谓“忘掉过去就能忘掉伤痛”的劝告永远是软弱无力的。


相反,很多人选择深刻地记住曾经的创伤,去理解创伤,并继续认真地生活下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平静和力量,而这就是心理修复力的基础。


换句话说,比起宿命,他们更相信自己。


毋庸置疑,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我们就是没有办法避开一些糟糕的情况。每个人大概率也都受过创伤,并因此痛得呲牙咧嘴。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不带创伤的人,区别只是创伤的大小以及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它。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是否在极具保护性或风险性的环境中长大,是否有幸遇到足够好的照料者或精神导师,以及是否遭遇过人生的重大变故,我们起码还有一件事情可以选择——用行动为自己重新拾起心理修复力,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经历或创伤。


比如,深入完整地认知(童年)创伤,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习得更加积极的认知模式,学习有意义的应对方式,追求我们生命的意义感等。


转载自公众号翊心心理(yixinxinli2015),作者翊心。

------------kaisenxinli------------




【公开课文字稿】庄晓丹:复杂性创伤的疗愈实践地图


专门针对国内创伤来访设计的创伤实战课,高清视频×永久回放×限时特价699元,欢迎戳“阅读原文”报名。


知乎大V清流(庄晓丹)基于国际前沿且循证有效的创伤干预方法,教你系统掌握复杂性创伤治疗的三阶段,从身体、意象、认知、依恋和灵性五个维度剖析和转化创伤,全面厘清与创伤来访工作的思路、节奏和方法,带你学会识别、诊断、评估和干预创伤来访,解决复杂性创伤治疗常见难题。

清流老师有大量与创伤来访者工作的经验,她还拥有跨文化工作背景,可以更好地从东西方两个维度理解创伤,讲透复杂性创伤治疗。她以神经科学和完形疗法为基础,整合目前最新、最实用的流派与技术,大大提升了复杂性创伤的临床治疗效率和效力。

好书推荐:《与悲伤共舞:穿越模糊悲伤之旅的实用指南》,悲伤研究专家斯蒂芬妮·萨拉辛的开创性著作,荣获美国鹦鹉螺图书奖金奖。

一本书让你掌握模糊悲伤过程模型,借助21个实用练习和15种自我调整工具,识别、理解和疗愈自己的模糊悲伤,重获生活平衡。

开森心理更多正版好书请戳:心累,终于要放弃心理出版了,正版好书9.9元起清仓特卖

开森心理
世上最美好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