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营业的第一天,给大家拜个晚年,愿各位朋友能在这里有更多收获,更多受益,身心安康。
正经数一数,这是公众号坚持输出的第6个年头了。这几年下来,有很多新老朋友一路同行,坚持不懈地在“赤脚说”学习中医文化。
今天,一来是想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更好地利用“赤脚说”,来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二来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的推文计划。
之前跟大家聊过我的目标,是把“赤脚说”做成一个中医工具书,尽可能做到更全面、更接地气。只要大家有需要,一来这里搜便能得到答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对公众号的内容做过一个规划。整个中医知识框架,无非是理、法、方、药。这四个层面,在我们公众号也有对应的知识合集,里面都有详细解读:
理——《中医基础入门》
法——《365种病症调理》、《体质调理方案》
方——《100首经典方子》
药——《100味中药解读》
掌握了这四个层面,就基本拿下中医理论知识了。
除了理论知识,公众号里也有更贴近生活的内容:《中医杂谈》和《食疗养生》。这两个合集,都是与生活之道分不开的,日常饮食、活法儿、育儿、夫妻相处,这里全都有涉及。设计这两个合集,是想提醒大家,不仅要学习中医知识,更要了解生活之道;不仅要低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
当然了,纸上谈兵终无用,我们还有一个实践相关的合集——《辨证&医案》,内容都是来自粉丝朋友的投稿,分享他们的自医经历与心得,全部都是真实的实践经验。
这就是我替大家规划的知识框架。顺着这个框架走,在这趟学习中医之旅中,其实是更有效率,事半功倍的。
有人说,现在的AI很先进,想查什么都有。我自己也试过在AI搜索中医内容,的确又全面又方便。但是呢,我个人认为,在学习中医知识这块儿,AI是取代不了人类的。冷冰冰的机器算法,无法触及灵魂共鸣。AI输出的是知识的堆砌,而深刻的医道内涵,则需要更加走心的探索和感知。
写在我公号里的文章,虽然没有AI的知识面那么广阔,但都是个人亲身实践的体悟和经验,经过多次打磨后才会分享出来,会更有温度,更有感情,也会更接近本质。
接下来,谈谈今年的计划吧。
今年的推文重点,主要放在《365个病症调理》和《中医杂谈》这两个合集。病症调理的内容,一周更新三篇;中医杂谈的内容,一周更新两篇;除此之外每周六还会更新一篇“医案”。
推文的主题,基本是随着季节更替来走,比如说到了春季,会推出一些春季养生话题,以及肝、胆、眼睛这类相关的内容。
如果有公众号还没写到的主题,或者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也可以在群里或者后台留言反馈,尽量为你量身定制。
总而言之,在“赤脚说”这个平台,希望你我一起携手,共同成长。
推荐学习
一、中医基础入门
二、9大体质调理方案
赤脚,一个中庸之人,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本号意在弘扬中医文化,不是求医问药的平台,本号分享的方子,供学习交流,切勿盲目试药。
最接地气的中医公号
↑↑↑扫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