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奇妙的艺术!】
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课例分享
——《线的表现力》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小学美术
年级:三年级上册
课型、课题:造型·表现《线的表现力》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课例分享:徐晓天
一、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中,将第二学段【3-5年级】称之为“黄金时期”,在这一学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水平的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也逐渐提高,对“造型元素、形式原理”及“体会、探究、精益求精”的能级程度随即加深,学生也从初步的感知发现、参与造型活动中,逐渐转变为“感受魅力、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方式有着变化和提升。
对照课标,我将本阶段下“造型·表现”课型归纳为:学生通过运用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进行表现,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 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唤起创造的欲望。学习线条的基本知识,用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编写巧妙地将感性与理性融合在一起,本课学习倾向于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感。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学生用来表达感情的要素。根据单元 内容设置“赏造型,趣表现,探秘生活处处美”的主题美术推荐会活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线条,以中国名画《五马图》引导学生感受线条的表现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线条线条的韵律、节奏。本课为学生开启学习线描画的基础,为之后学习《新发现》《线描外形》等线描课程起到铺垫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线条的基本知识,同时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线条的组织方法也有一定了解,只是缺乏对多种线条的组织和练习,概念比较模糊 。本节课建构的困难点由于该阶段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是无目的性的观察和表现,对二者之间无有意识的展开联想,因而对线的表达比较单一,所以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重复、长短、疏密等组合等方式进行纹样创新设计并运用于作品创作。
四、教学目标设计
1.欣赏美,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认识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
2.运用美,了解线条的各种形态,线的变化,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进行实物创作,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感悟美,能用线条语言大胆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感受线的魅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前积累分享-赏·造型 学生对“我喜欢的作品”分享
3位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线条”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美术素养的积累,以及美术鉴赏能力、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
(二)开放式导入“跟着线条去旅行”,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线条的变化。
(三)核心推进环节
环节一:体会线 找一找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线。
环节二:欣赏线 欣赏作品,感受线条的美感。
环节三:实践创作 运用线条进行合理组合, 完成一幅线描组成的绘画作品。
环节四:分享点评
根据评价标准,互评作品。
在以上环节中学生通过:回忆、观察、讨论、评述、欣赏、创作,多维度对“线条”有了深入的认识。
结合教学环节与目标的设计,将此课的设计意图以:
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不同的线条给我们的感受也不相同。
②让学生感受绘画中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造型的魅力, 感受绘画中线条的疏密、粗细、曲直、长短的变化。
③让学生感受线条组合的方法。创作、感受;自评互评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三个板块,在学生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上对线条在表达形式上的多样方面,曲线、直线、折线,有粗线、细线,实线、虚线等等种类方面,不一样的表达形式都有不一样的效果的概念方面有了系统的掌握,并能够充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
六、板书设计
在课堂实践中,可喜的是,学生课堂中线条表达丰富,画面内容从身边的事物、大自然中的物象和想象的图像都有很好的呈现。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的学习形式还要更丰富些,对美术的拓展再深入些,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再渗透些。深度解读新课标,结合教材深入挖掘艺术课程。二是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多元文化、开展实践活动等,着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以便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最后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积极参与艺术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知己不足而后进,望山远歧而前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每一次出发都会有新的收获,让我每次能在美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以上就是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这只是我个人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end
图片:美术组
文字:徐晓天
排版: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