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实践
杨玉 老师
天津市滨海新区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天津市第一中学滨海学校思政教师
英国东尼博赞®思维导图高级管理师
英国东尼博赞®创新思维管理师
导图工坊第21期优秀学习者
思维导图校本教研展示
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分层作业
研讨目标就是通过大家探讨,明确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我们将借鉴六顶思考帽的方式开展本次教研,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分层作业现状(白帽)、价值(黄帽)、方法(绿帽)感受(红帽)、困难(黑帽)总结(蓝帽)这六个方面进行研讨。其中,第四第五方面的感受和困难紧跟在方法后面讨论。
绘图:杨玉
一、分析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分层作业(现状)
1.中考压力:迫于中考压力,存在一些老师通过搞题海战术缓解自身压力,不分层,作业题目不仅存在机械枯燥重复性,而且增加了学生负担。
2.教师角度:存在不少老师重视作业批改忽视作业设计,或者说很多老师研究意识研究能力薄弱,不知道怎么优化设计高质量的作业。
3.作业内容:创造性作业设计少,很多直接采用教辅资料布置作业,这种作业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拓展有一定作用,但是缺乏针对性。
4.简单分层:一种情况是将作业题目简单分为必做和选做,对于学生来说,选做或者因为难度高完成比较困难或者因为写字多懒得写而流于形式;二是分层维度单一,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和能力分成优、中、差三层,看似学生得到发展,实际容易将学生标签化。这种简单分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滋生厌烦,感觉没有意思。这种方式有它的弊端,不过也不能说没有任何价值,稍后我们在方法那块具体说。
二、为什么要设计有效分层作业?(价值)
1.双减要求:双减的本质是提质增效,所以减的是机械重复的量,而不是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量。所以双减背景下,精准设计作业、提升作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2.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合理的分层作业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与信心,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理论角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育人主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学生达到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
4.学生发展角度: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不同的生命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尊重差异、关注学生个体,通过分层作业设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所提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到分层作业布置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分层作业?(方法)
(每人给一张便签纸,写下来,就自己写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介绍方法后,大家分别谈感受和潜在问题)
(一)具体操作
1.学生分层
学生类型 | 班级占比 | 必做题目 | 选做题目 |
优秀(A) | 20% | √ | √ |
中等(B) | 60% | √ | 一小部分 |
学困(C) | 20% | √ |
感受:对于这个分层,我的感受是简单好操作,适合日常课时作业
潜在问题:潜在的问题是时间久了学生会感觉没有意思,而且容易将学生标签化。
2.题目分层——变式练习
具体操作: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可以将一个非选择情境题目,通过设置三个梯度问题(分为基础、巩固和提升三个层次,三个梯度问题属于一组变式训练),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让学困生回答基础题目,中等生回答巩固题目,让学优生回答提升类问题,学生至少完成一项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题目就可以了。
感受:这种练习可以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适合课上或者复习讲评课作业。
潜在问题:这个分层对老师提出很高要求,如果驾驭不好会误导学生。
3.题目分层——抽取盲盒(自由选择)
基础盲盒 | 基础题目 | ★ | 12 |
巩固盲盒 | 巩固题目 | ★★ | 6 |
拓展盲盒 | 拓展题目 | ★★★ | 4 |
具体操作:基础题目盲盒:以教材为主的基础题,12个题目。巩固题目盲盒:涉及教材重难点和疑点,6个题目。拓展题目盲盒:提高题,4个题目。学生自主选择摸盲盒,完成题目后得到相应的星数,达到12颗星完成本课时作业。我们可以借助小程序完成抽盲盒,也可以从网上买抽签桶来完成抽盲盒。
感受:这种分层作业更有意思;可以避免学生被标签化;也更适合单元作业。
潜在问题:老师工作量加大,作业统计难度加大;如果是学生摸盲盒,有可能出现程度好的学生摸到简单题目,程度差的摸到难度高的题目,这样作业反馈效果就会降低。所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抽取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盲盒,完成后再去挑战更具挑战的盲盒。
4.题目分层——分层闯关作业
我们这里说的是分层式闯关作业,结合学科特点,可以在背诵教材基础知识时尝试,可以把基础知识布置为背诵作业,将背诵的难易程度分为两个等级,每完成一关给所在小组加分。
作业类型 | 难度 情况 | 等级 分布 | 奖励机制 |
一句话 背诵 | ★ | 第一关 | 完成后给所在组加2分 |
一句话 背诵 | ★★ | 第二关 | 完成后给所在组加3分 |
具体操作:将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一组全部人员找2组组长背诵,依次类推,背会加相应分数;组长每天统计上一个组的加分情况,算出当日总分,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老师,假前汇总各组总分决定假期的分层作业。当然,这种作业需要老师在上课前抽查昨天的背诵情况,以防学生之间包庇。
感受:这种方式学生之间容易包庇;小组之间有竞争,会激发学习热情;更适合专项作业。
潜在问题:组长统计任务比较重,可能会出现怠工情况。
(二)评价方法
双减之前,我们对于作业评价更多的是书面的等级评价,双减之后,作业评价要求多样化,总的来说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可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以激励为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从学生角度:我们可以评价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评价完成的态度,还可以评价改错情况。
评价指标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正确率 | 全部正确 | 大部分正确 | 正确率一般 |
书写 端正 | 书写规范、 字迹美观 | 书写规范、 字迹清晰 | 书写比较规范、字迹比较清晰 |
订正 情况 | 自觉及时并一次核对,质量高 | 自觉及时订正,质量较高 | 经过老师或者同学提醒完成订正 |
2.从评价形式角度:可以是口头评价,可以是书面等级评价,也可以是借用贴画等直观奖励评价或者精神奖励。
3.从评价主体角度: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或者小组成员之间评价,还可以是家长评价。
感受:评价要多元,对于小组间的评价往往不客观,会存在根据感情因素助力的;
困难:评价标准的界定要准确。
思维导图小结
无论分层作业设计方法还是评价方法,我们不要因为方法简单就否定它的价值,也不要因为它新颖就一味推崇,通过探讨,我们发现每个方法都各有利弊,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辩证认识,灵活使用。最后形成思维导图进行简单总结。
END
REVIEW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