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2024年各大车企销量数据陆续出炉,与此同时,不少车企也迫不及待地公布了2025年的销量目标。
其中,动辄50%以上增速的不在少数,甚至销量翻番的目标也比比皆是,堪比“放卫星”。
这也让人不禁怀疑——在当前竞争激烈、市场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数字是否只是“空中楼阁”?
乐观背后:雄心壮志,还是自我设套?
在自主品牌中,新势力车企展现了“放卫星”的极限艺术,销量目标翻倍的新势力品牌层出不穷,
其中,小米、岚图、蔚来等品牌普遍设定高增长目标,目标增幅多在100%附近。
吉利、奇瑞、长安、广汽等大型汽车集团相对务实,目标增幅在10%-25%之间,以巩固市场份额为主。
东风汽车则是个例外,目标设定从今年的170.45万辆提升至300万辆,增幅达到76%,完成目标压力较大。
市场内卷加剧,目标丰满,现实骨感
从宏观市场来看,乘联会最新预测,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规模约为2340万辆,同比增长仅为2%。
这也进一步表明,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留给每家车企的增长空间都非常有限。
尤其是在自主品牌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渐退出的背景下,部分车企的销量目标完全忽略了市场容量和竞争压力,要想如愿达成,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值得注意的是,与不少国内车企“放卫星”的做法相比,部分外资品牌反而表现得更加冷静和理性。
其中,奔驰、宝马、保时捷等品牌在2025年的销量目标均有所下调,甚至采取缩减经销商、优化产品线等措施,集中资源稳固核心竞争力。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保守”,但却体现了对市场变化的深刻洞察。
网友呼吁:别给公司领导挖坑
销量目标的意义在于激励团队,但过高的目标如果与实际能力脱节,不仅无法提振士气,反而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陷阱,到了年底完不成,反而是给企业领导挖坑。
对部分车企而言,与其盲目“放卫星”,不如像奔驰、宝马等外资品牌那样稳扎稳打,用务实的目标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
毕竟,比登天还难的目标,最终可能只是一场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