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蔚蓝讲坛”可以免费订阅!
医路蔚蓝说
第三季 第十一期
今天将推出《医路蔚蓝说》系列第三季第十一期,“医路蔚蓝说”系列栏目是《蔚蓝讲坛》为广大朋友们搭建的医学科普家园,目前主要分为多位专家采访视频和专家原创文章的发布。
今天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周斌主任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胃癌的相关知识!
责任编辑 孙蔚莉
文案编辑:李欣叶
得了肿瘤,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呢?(上
胃,你还好吗?(下集)
小编:周主任,拿到胃镜病理报告会看不懂
周主任:
一般描述:正常胃黏膜本身即呈粉红色,黏膜平整光滑,胃镜下可见到胃壁黏膜上面存在褶皱及黏液附着,所以看到报告上提示红色黏膜、附着的黏液等先别忙着惊恐,报告里通常仅会对上述正常解剖结构进行描述,同时如果结尾加了一句“未见明显异常”,那么恭喜你,满分通过。
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叫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般大家所说的他得了胃炎多数是指这各胃炎。
胃镜下可见胃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不伴有胃粘膜的萎缩性改变。多数病人并没有症状,有症状的也没有特异性,仅根据症状表现难于判断是不是这种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否治疗要根据是否有症状、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等来决定。
若胃镜报告描述胃黏膜由正常的粉红色变为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色泽灰暗、皱襞变平甚至消失,或黏膜呈颗粒状,这时候诊断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化生,甚至向癌变转化的发现。
由于萎缩好发于胃的幽门部(胃窦),而胃体、胃底粘膜较少累及,保留着分泌功能,所以临床上有些萎缩性胃炎病人仍会有泛酸和烧心的症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如同我们的建筑在风吹雨打后外立面逐渐失去原来鲜艳的光泽,我们的胃可能也在经历幽门螺旋杆菌、胆汁反流、胃酸过多等因素的损伤,那么拿到这个报告后,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去消化专科进行诊治。
有时候胃镜发现异常黏膜,活检病理会提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
胃粘膜轻度肠化生比较常见,提示胃粘膜损伤。完全性肠化生——胃粘膜上皮变成了正常的肠上皮。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有研究认为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的癌前病变一个阶段,也有学者认为只有特别重度的肠上皮化生才有进展为胃癌的可能性。基本达成共识的就是肠上皮化生一般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变不回当初的胃黏膜了,所以诊断重度的肠上皮化生后要规律复查胃镜。
如果胃壁上存在息肉样凸起,胃镜活检后病理结果通常是炎性息肉、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等。单纯息肉无需过多在意,应及时在胃镜下摘除。
重要描述:但是出现以下字眼-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您就得格外重视了。
👈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粘液分泌减少,细胞核细胞浆比例减少,细胞核极向丧失,假多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为轻中重三级。
从病理医生角度看,腺瘤样不典型增生被认为会发展为高分化肠型胃腺癌;增生性不典型增生-与不完全性肠化生关系密切,被认为可发展为分化差的肠型胃腺癌。
报告上出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否一定已经癌变?
实际上,轻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到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需要定期随访复查胃镜。而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上即原位癌,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胃镜报告上出现了肿块、不规则溃疡、覆污苔、质硬、弥漫僵硬,活检易出血等字样,那么从临床经验上讲,这个病灶多半是恶性的,当然确诊的依据还是病理。此时,患者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或肿瘤内科、胃肠外科等专科,接受专业诊疗。
总之,戒烟限酒,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结构,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过多的烧烤等食物,都是我们守护胃部健康的重要细节。预防远胜于治疗,保持定期的体检,尤其是要重视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胃部状况。胃是娇弱的,又是强大的,一定要爱护我们的胃哦。
小编:谢谢周主任!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图文编辑:李欣叶
文章编辑:孙蔚莉
周主任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更多精品科普,点击“蔚蓝讲坛”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朋友圈|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蔚蓝讲坛专注健康领域 | 伴您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