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住ICU和普通病房有什么区别?
通俗地说,术后住ICU就像是被“特别保护”,而住普通病房则是“正常照顾”。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监护强度和医疗资源的使用。
1、ICU:重点监护,24小时盯着你
医生护士时刻守护:在ICU,您会被专门的团队实时监护,有任何风吹草动,医生护士都会第一时间处理。
高科技设备:床边有各种仪器,比如监测心跳、血压、呼吸的设备,甚至还有专门测脑压的仪器,确保您术后每一秒都安全。
抢救随时准备:如果术后身体出现任何突发状况,比如血压突然变化、呼吸问题,ICU有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快速的应对。
适合哪些人?
手术复杂、身体状况较差或术后风险高的患者,比如手术区域靠近重要部位(脑干、神经中心),或者高龄、基础病多的患者。
2、普通病房:术后恢复的“家”
基本监护:医生和护士每天按时查房,护士会测您的血压、体温等,发现问题会及时通知医生,但不像ICU那么实时。
少点仪器,更舒服:普通病房没有太多复杂的设备,主要是基础护理,您也会觉得环境更轻松一些。
早恢复,早活动:普通病房鼓励术后尽快恢复,比如下床走动、开始吃饭,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适合哪些人?
手术不复杂、术后状态稳定的患者,比如肿瘤较小、位置表浅,手术后很快就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01
基底节区肿瘤
◉手术时间:2024年10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患者情况:小杰,年仅7岁的他却因为头顶不经意间冒出的一个肿块,竟发现左侧基底节区有一个大小约30*26mm的病灶,压迫内囊和丘脑。活检结果显示不排除低级别胶质瘤或瘤外改变可能。
◉治疗过程:这台手术令国际脑干大咖也直言:这是一个挑战!为了更好地切除肿瘤,他需要全程歪着身子为孩子手术。运用精湛的手术技术从位于基底节区中央,且与重要的运动神经纤维相连的肿瘤顺利取出,还要保护运动神经纤维、脑组织以及血管,确保原有神经功能毫发无损。令人欣慰的是,最终示范手术成功,术后小杰苏醒后直接从手术室转入普通病房,无需进ICU。
对于手术室内就已苏醒,且状态良好的患者来说,可直接转入普通病房,这就是国际神外大咖的手术艺术。
大手拉小手,术后,巴爷爷和小杰一起做起了康复“小游戏”。
02
颅咽管瘤
◉手术日期:2024年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患者情况:小迪不小心摔了一跤,碰了一下头。医院拍了个脑部CT,结果发现颅内有肿瘤,疑似颅咽管瘤。
03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时间:2022年11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真的很神奇,做的这么干净,做的这么好。关键是恢复的也这么快,1天就出ICU了,而且神志这么清晰。”
◉患者情况:2022年9月8日,19岁的阿朔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痛和晕胀感,从颞侧到枕后。10月10日于苏州独墅湖医院行颅脑核磁提示延髓异常信号,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过程:在2022中德学术交流-INC巴特朗菲教授示范脑干延髓手术直播,手术顺利全切阿朔延髓海绵状血管瘤,除了神经外科医生观看外,还有即将接受教授手术的患者家属共同观看。
▼直播情况:肿瘤取出画面
◉术后情况:术后第1天巴教授ICU查房,阿朔意识清楚、对答如流、四肢活动灵活,随即出ICU;术后第5天,可正常站立、行走;术后第8天,阿朔状态很好,正逐步回归正常生活。术后一个月,阿朔回到大学校园,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术后3个月,阿朔还接受了专访,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04
脑干胶质瘤
◉手术日期:2023年6月巴教授疑难手术交流期间
◉患者情况:男孩浩浩今年2月偶然查出脑干占位性病变。多地寻医,得到的结果却大不相同。有的医生认为疑似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也有认为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然而不管何种说法,医生都表示脑干手术难度很大,术后可能会有偏瘫的风险。
◉治疗过程:“生命禁区”脑干结构复杂,手术风险极大,中脑位置更甚,肿瘤巨大,术中一旦损伤重要结构,很有可能出现偏瘫。浩浩年仅3岁,体重只有16kg,对手术和出血的耐受力极差,手术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2024年4月,巴教授主刀,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默契配合,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出血控制良好。术中电生理监测提示手术前手部运动神经监测无信号的情况,在肿瘤切除后,手部反应又回来了,因为得到了减压。
◉术后情况:手术后第1天,浩浩顺利转出ICU,转入普通病房,状态很好。父母在第一时间分享了孩子的新视频——“谢谢巴爷爷!”
05
脊髓髓内肿瘤
◉手术日期:2022年11月巴教授疑难示范手术期间
◉患者情况:28岁的潇潇2016年前开始出现肩部至腰部疼痛,2020年潇潇肩部后侧疼痛加剧,于当地医院行磁共振检查,提示髓内占位性病变,保守治疗无效。因考虑到手术风险大,未作手术治疗,然而肿瘤却在缓慢长大。
06
听神经瘤
07
松果体肿瘤
病史摘要:6岁的鑫鑫,2021年由于意外摔破头皮就诊,CT检查后居然发现松果体区阴影和部分钙化灶,进一步进行MRI见检查后,发现22*14*17mm病灶。鑫鑫父母回想此前孩子确实有身高发育缓慢,腿部量不足以及偶尔走路不稳易绊倒等情况。检查出病灶后鑫鑫进行定期复查,鑫鑫激素检查水平正常,期间病灶有变化。2023年7月最新MRI结果提示病灶大小:25*19*15mm。国内医生建议尽量手术切除,由于两年期间形态变化不大,也可以继续保守治疗。但是患儿的状态并不太好,睡眠不稳、逻辑理解能力较差、记忆力也出现问题以及系列心理上的问题……
手术过程:北京时间10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巴教授顺利为鑫鑫成功全切手术,术后功能无影像。ICU外,巴教授为当天接受手术的鑫鑫父母分享孩子的最新状态。教授开心地说道:“ Leg lay is okay, and everything is good.(腿没有问题,孩子状况很好)。”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也非常激动,为鑫鑫点赞:小伙子非常棒。
术后情况:手术后第1天转出ICU转入普通病房,父母告诉巴教授孩子很好,现在能吃饭、能说话、身上也不疼痛。鑫鑫还能捏住巴教授的大手,四肢活动正常,一旁的父母非常高兴。术后第2天查房,鑫鑫用英语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坦克:“Tank!”,身边的爸爸妈妈都笑开了花。
08
脑膜瘤
病情回顾:41岁的孟女士,因听神经瘤已丧失右耳听力,右侧轻度面瘫,做过了手术后一年她的左边耳朵感觉很闷,还时不时地头疼……医院核磁检查后结果显示“左侧桥小脑三角区脑膜瘤”。国内医生都说手术对听神经、面神经的风险较大,不能保证术后能够保留原有的听力且不面瘫。
治疗过程: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为孟女士进行手术,国内神经外科团队协力配合,加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的使用,最后孟女士的脑膜瘤终于得到了全切,听神经和面神经也得到了完好保留。
术后情况:术后第二天,孟女士即转入了普通病房,无新发神经功能损伤,无面瘫,原有听力保留,所有术前症状均有所好转,术后第十天顺利出院。
对于巴教授这样的国际神外大咖,需要像精密的工匠一样,通过经年累月地积累训练自己的技能。但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哲学、内在精神态度融入手术中,这才能称为艺术。因为神经外科和医学的其他学科都不一样,任何微小的错误或判断失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他就是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与技术委员会前主席、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中国,开启2024年度的最后一轮来华交流行程。此访备受瞩目,多位饱受疑难神经外科疾病困扰的患者,早已翘首以盼,期待在此次示范手术中重获新生。今日,巴教授已在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顺利完成两台示范教学手术。最新资讯,可关注“INC国际神经科学”微信公众号官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