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哪些肿瘤患者适合“与瘤生存”?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与瘤共存”!很多人一见到医生就说,我要“与瘤共存”、“与魔共舞”,不用手术!却不知这个“与瘤共存”是有条件的。
1、大多数良性脑瘤其实不需要带瘤生存。比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局限性肿瘤,若完全切除,通常可治愈。因此如果可以做到不带瘤生存,可以做到治愈,也就是无瘤生存,无病生存,那为什么还要带瘤生存?能够考100分,何必考虑如何考60分?
2、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患者年龄过大、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手术等,那怎么办?只能降低目标,不是为了治愈,而是尽可能控制肿瘤,让生存时间更长,也就是说,只能追求带瘤生存的。就像本来是可以考到100分的,但他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参加考试,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3、其实,恶性胶质瘤手术也尤其重要,比如,儿童颅内室管膜瘤的长期生存率较低,约80%的复发为局部复发(部复发是指肿瘤作为原发癌在相同的部位或其附近再次生长),这提示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至关重要。尽管报道的获益程度不同,但所有研究都表明可接受肿瘤全切的患儿预后更好。
如果可以“无瘤生存”不是更好吗?
▶无症状或者体检发现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惧怕手术风险,担心切不干净,害怕术后比术前情况更差,害怕复发、甚至害怕手术刺激肿瘤生长……因此,一直观望,耽误病情。点击阅读:从低级别胶质瘤恶化成高级别胶质瘤,居然只用了……
论文截图
既然治疗规范上第一步骤都是建议做手术,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胶质瘤患者会被告知“手术风险高,有一定致残概率”,甚至直接被告知“不建议手术”。这到底是为什么?总结下来是以下两大原因:
1、位置复杂、手术难度大:当脑胶质瘤位于脑干(延髓、中脑、桥脑)、丘脑、胼胝体、松果体区、视神经、脊髓内等高难度复杂部位时,因其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且其间密集着很多重要的神经核团,从而导致手术难度极大。其主要难点在于需要正确判断和掌握手术切除的范围、深度,并能精准辨识且避开功能区。
2、高风险、高致残率:高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高风险,手术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如若不然,患者患者将会面临偏袒、癫痫、失禁、失语等诸多术后并发症。
到底能不能手术,医生和患者关注的无非是疗效与风险,即“有效率”与“致残率”。有效率高,副作用小,患者会毫不犹豫选择;而往往这两个都不好确定,或很难兼得,导致患者十分纠结。如果有效率高,副作用也不小,医生就会建议患者“风险高(说白了就是瘫痪的风险高),不建议手术”。
延长生存期大挑战:敢向“禁区”动刀
其实,脑胶质瘤手术的风险问题涉及到很多综合因素,包括肿瘤生长部位、患者整体状况、医疗技术及专家水平等等。那些陷入困境的患者,其实往往是四处求医无门。这个时候,患者和家属不妨打开思路,那国际上的脑肿瘤手术大咖,是不是也要问一问:真的不能手术吗?
(✍点击文章标题可跳转阅读患者案例详情)
根据肿瘤位置和照射野不同,也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例如听力障碍、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疾病,以及白内障、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或皮质盲导致的视力障碍。
一般情况下,放射治疗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次。一般不能进行二次放射治疗,除非第一次放射治疗剂量不足,因为脑组织对放射治疗有一定的耐受剂量,超过这个剂量会对正常的脑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不能进行二次放射治疗。
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血脑屏障能够阻止某些有害物质、亲水大分子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同时也可以维持脑组织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等。
但血脑屏障在免疫反应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肿瘤免疫反应过程中血脑屏障会阻止免疫细胞进入脑组织,使得大部分免疫细胞均无法透过血-脑屏障,只有少量天然免疫细胞可以顺利通过,但不足以引起级联放大式的免疫应答。使得以注射外源性抗原引起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动免疫治疗胶质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药物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选择较少,且目前大部分针对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临床研究都提示疗效有限。
胶质瘤手术治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