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粒治疗,遇到
不良反应怎么办?
点击观看科普视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血液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体内的费城染色体导致BCR-ABL融合基因产生,从而造成细胞异常增殖,继而带来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如白细胞升高、脾大等。
慢粒的主要治疗手段为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即,TKI药物),从最早的一代药物伊马替尼到二代药物氟马替尼、尼罗替尼和达沙替尼以及三代药物的相继问世,为慢粒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希望以及更好的疗效。在治疗中,临床需定期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要关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慢粒患者面临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两类,一类属于在服用药物后所出现的造血系统方面的变化,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或减少以及贫血等,这些变化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表现;另一类属于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例如胃肠道反应,皮疹、胆红素升高以及QT间期改变等。当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对于1-2级轻度不良反应,可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若治疗后仍不能得到改善,则需药物减量或停药处理;对于3-4级以上不良反应,则需停药处理甚或寻求TKI药物之外的治疗选择,如干扰素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案。
总之,在慢粒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治疗方案的疗效,也要兼顾其安全性,重视不良反应并进行及时评估和监测。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ONCO@edoctor.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