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 银行理财2025年投资策略:变革之年

财富   2024-11-19 20:46   北京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马鲲鹏 杨荣

2025年理财的监管将沿着理财资金入市拓展边界。预计2025年规模将增15%左右,达35万亿;在低利率、资产价格回升周期中,资产配置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将下降而公募基金和权益类资产占比会显著回升,债券的占比会应时而变;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将止跌企稳,预计回升20—90bp,达3%-3.7%;产品结构中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将显著提高,占比回升。

“一揽子增量政策”对银行理财的影响。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做出充分调整,首次将资产价格的变动纳入到货币政策目标中,主要的政策工具是SFISF和股东增持回购再贷款等。随后“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整体宏观政策环境主基调转变为:低利率和资产价格回升。“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影响和传导,目前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银行证券基金行业,以及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而对银行理财的影响也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传导和落实,体现在负债端、资产端、产品端。对银行理财的短期影响主要是:市场风险加大;理财业绩比较基准面临下行压力;赎回的风险增加、理财规模面临萎缩风险;理财需多发行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理财资产端需提高权益类资产占比。对银行理财的中长期影响主要是:加快发展权益类业务;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提高理财投资收益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促进理财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理财资金入市前瞻。“一揽子增量政策”直接同理财相关的是:畅通入市渠道,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目前理财资金入市的主要堵点是:客户端:面签制度导致理财产品和客户偏好无法匹配;渠道端:只能在银行渠道代销;产品端: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少。理财资金入市的主要路径是:丰富产品类型:权益类产品逐步增加,包括:指数型权益类产品、增强型指数权益类产品、股票型产品、多资产混合类产品;购买公募基金;直接投资股票。我们预测未来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的,理财资金入市规模大致在2-3万亿。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前瞻。为了实现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小银行理财业务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2025年属于理财行业变革之年,预计监管政策会出现较大的转变,包括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政策,预计会适当的发放部分理财子牌照,优先会惠及理财规模较大的城农商行。2024年上半年,中小银行的理财余额为3.19万亿,占比11%,合计211家机构。预计未来如果新增20/15家理财子牌照,这些转型为理财子的城农商行理财规模预计在2/1.5万亿,自然需要压降的理财规模为1.2/1.7万亿以上,需要转型机构数达到191/196家。如果2025年能够发放5张左右理财子牌照,城农商行理财子的数量将显著增加。按照上文的测算,预计2025年需要压降的理财规模在0.6/0.8万亿左右,预计也将有近100家机构需要逐步退出理财市场。
2024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四个拐点。其一、2024年2月,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的拐点,2月混合类产品占比最低点出现,随后开始回升;其二、2024年3月,居民风险偏好的拐点。3月,居民风险偏好指数达到最低点,随后开始低位缓慢回升;其三、2024年4月,理财规模的拐点。4月,理财规模开始从低点稳步提高。其四、2024年2季度,理财资产配置的拐点。2季度开始,理财配置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比开始下降,而公募基金的占比开始回升。
2024年美元理财产品的拐点已现。其一、美元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在9月触顶后开始回落;其二、业绩比较基准,从7月触顶后开始回落;其三、风险指数8月触底后回升。
2024年前10个月,样本理财子产品特征。其一、发行数量:显著回升,月均发行量稳步提高,混合类产品占比提高,市场集中度继续下降。其二、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降,10月下降到2.73%,较去年末下降60个bp,混合类降幅更大。其三、风险等级:3月触底后,开始缓慢回升。其四、期限结构:基本结构稳定,1年期以内的占比70%,1年期以上的占比30%,但是T+0产品占比在回升。
2025年理财市场展望:变革之年。其一、监管政策将拓展边界。将沿着理财资金入市这条主线,理财行业监管的政策边界将逐步拓展,监管政策会有所放松。预计2025年可能会取消客户购买PR4-PR5的理财产品面签的监管要求,同时准许理财产品在互联网渠道代销,也可能会继续拓展到准许券商代销理财产品,另外保险资管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也可能会推进;同时促进理财子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也将渐次推出。其二、规模预测:基于监管政策、行业因素、居民偏好、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这四个因素,预计2025年理财规模将同比增长15%左右,达到35万亿左右。其三、资产配置结构的转变:预计2025年,在低利率、资产价格回升的周期中,理财资产配置中,流动性极高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下降,而公募基金和权益类资产占比会显著回升;如果债市表现好,债券占比也会提高,而反之债市震荡下行,债券的占比会下降。其四、业绩比较基准:止跌企稳。随着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将止跌企稳,预计回升幅度在20个bp—90个bp之间,达到3%-3.7%。其五:产品结构:2025年理财行业监管政策将加快推进理财资金入市,预计理财产品结构将呈现显著的变化,混合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的规模数量都将显著提高,占比回升。假如2025年理财规模增加5万亿,其中固收类产品增加3万亿/2万亿、混合类产品增加1万亿/1.8万亿,权益类产品增加0.6万亿/1.3万亿。从理财余额的角度看,35万亿的规模中,固收类产品/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占比分别为92%/6%/2%;或者88%/8%/4%。产品结构将持续优化,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占比显著回升增幅在6%/14%。

1、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导致市场预期向下,权益资产表现低于预期。疫情后,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调整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增加不及预期,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权益资产表现将可能不佳,导致理财资产端收益率下降,这或许诱发理财破净。

2、债券市场过度调整导致理财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面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存在调整的风险,债券市场波动将导致理财资产端收益率下行,诱发理财破净。

3、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处于低位的风险。如果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居民收入预期向下,风险偏好持续处于低位,理财子产品风险等级反而提高,出现理财产品发行困难,理财规模难以持续增长。

4、财富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财富管理产品越来越丰富,各类资管机构都在加大资管产品的发行,理财净值化后,收益率相对低于其他资管产品,这也将限制理财产品规模稳定增长。

马鲲鹏:中信建投研究所董事总经理、研委会副主任、金融行业负责人、银行业首席 分析师。十余年金融行业研究经验,对银行业研究有深刻认识和丰富经验,新财富、 水晶球等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英国杜伦大学金融与投资学硕士。
杨荣: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银行业分析师。深入研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银行金融科技发展。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银行资产管理”系列深度之46 : 变革之年 ——2025 年银行理财市场展望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马鲲鹏 SAC编号:S1440521060001
SFC编号:BIZ759
杨荣 SAC 编号:S1440511080003
SFC编号:BEM206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中信建投证券研究视频号,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发布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研究成果,沟通证券研究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