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检测:写作汇编 审题立意+满分作文

文摘   2024-11-01 19:20   山东  

写作专题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风之力是挑战与机遇的共舞

风,这一自然现象,自古以来便引发了人们的无尽遐想。正如那句“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所揭示的,它既是破坏者,又是创造者,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风的描绘,更是对生活中挑战与机遇的生动比喻。

风,吹灭微弱的火。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它们就像那微弱的火,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决心和信念。这些挑战可能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或内心的恐惧。它们无情地吹向我们,试图熄灭我们心中的火焰,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屈服。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脆弱,更加珍视那些坚持和勇气。

风,同样也能吹旺强劲的焰。在挑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机遇。正如那些强劲的火焰,虽然在风的吹拂下会暂时摇曳,但最终会在风的助力下燃烧得更加旺盛。这是因为,挑战和困难往往是成长的催化剂,它们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在挣扎和奋斗中不断成长。

杰出史学家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激发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遭受了长期监禁。然而,这更坚定了他通过和平与宽容实现南非民主与团结的信念。最终,成功领导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政策。可见,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挑战和困难也能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挑战和困难。它们是我们人生中的风,虽然会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困扰和痛苦,但最终会帮助我们成为更强大的自己。正如那句古话所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才能在困难中找到机遇,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利用风的力量。当我们遇到挑战时,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而是要学会借助风的力量,让自己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这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风采,才能在挑战和机遇的共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风之力,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既能吹灭微弱的火,也能吹旺强劲的焰。这就像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但正是这些未知和变数,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因此,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吧!无论是挑战还是机遇,都是值得我们珍惜和把握的。让我们在风的吹拂下,不断成长、不断进步,让自己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才能在挑战和机遇的共舞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风能吹灭微弱的火,又能吹旺强劲的焰”一句,描述一种自然现象,陈述了一个道理,面对挫折和磨难,微弱的事物,很容易越来越微弱,以至灭亡;强健的生命,会茁壮成长,越来越强大。

“风”和“火”具有比喻含义,“风”可以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火”则可以比喻生活中的“人、群体、国家”等。“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困难可以打到弱者,却可以让强者更强。由此看来,无论个体、群体或国家民族,要成才、成长、成就,求得美丽富强、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就不能畏惧眼前的困难,要做强大的自己,把它们作为逆袭的跳板,实现美好理想,成就精彩人生。

行文时,可采用比喻论证,人生就像火焰在风中燃烧。我们无法控制风向如何变幻,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燃烧自己。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不被风打败。如此,我们才能在这无边的世界中成为那最亮的星。可以举例论证,如马龙没有向伤病、时间屈服,心怀热爱,执着追求,终于成为六边形战士;一大批建功立业的诗人,成就大唐盛世,成就诗的国度;华为遭遇极限施压,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借力,最终涅槃重生等。

立意:

1.借助风力,促自我强大。

2.提升自己,不轻易言败。

3.逆风而起,助力成长。

4.在时代的浪潮中变得强大。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屏蔽喧嚣和干扰,收获快意人生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过载,习惯群居、害怕孤独的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于是乎,我们生在他人的看法里,活在外界的评论中,沉迷于冗杂的信息间,过得疲累而又没了自我,弄得忙碌而又毫无效果。与其如此耗尽心力却又纷乱无序,何不屏蔽这些喧嚣和干扰,收获一个畅快适意的人生?

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屏蔽掉他人于我们无益的看法,心无旁骛,自在行走,要的是一份轻松,得的是一份畅快。

苏武屏蔽掉卫律李陵的威逼利诱,勇敢选择了矢志不渝的坚守,尽享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快意。孙权屏蔽掉东吴诸将的迎降主张,明智首肯了联刘抗曹的建议,稳操一份三国鼎立的新局面的胜券。而赵王听信了秦将王翦的离间,草率杀害了英勇善战的李牧,却使秦国轻易灭掉了经历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强大起来的赵国。

不可否认,他人中肯的意见,由衷的纠偏,逆耳的忠言,的确于我们大有裨益。但是,一些不怀好意的指点,一些信口开河的意见,一些断章取义的理念,一旦嫁接上我们的生活,便如同一颗摆脱不掉的毒瘤,让我们的生活扭曲变形,面目不堪。因此,扼腕于前人的这些经验教训,面对他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多一份屏蔽的机警。

今人常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屏蔽掉外界冗杂纷扰的信息,撇去浮沫,自主选择,念的是一份可心,想的是一份适意。

众所周知,世界的日新月异,时代的突飞猛进,信息的铺天盖地,让我们目不暇接甚或有点无所适从。于是,为了跟上这高速运转的时代之轮,为了紧贴这眼花缭乱的尘世生活,多少年轻人以百年前抽鸦片的标准姿势刷着手机,被冗杂的信息裹挟得乐此不疲。而英明的共产党和领路人,屏蔽掉国际上的一些反华声音,令耳根清净,让心智坚定,不改初心,自强不息,引领着我们伟大的国家走向盛世繁华,奔赴美好无限,纵然是经历了泼天的疫情,亦难掩我们生活的宁静。

毋庸置疑,外界的信息,社会的动向,世界的态势,与我们息息相关亦不可不知。但若一味沉迷其中,难免误入泥潭深处而不知归路,使我们的生活捉襟见肘,死水无澜。所以,享受着眼前的清静无忧,面对冗杂的信息,我们应该添一份屏蔽的自觉。

唐代慧能高僧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论多少看法,无论多少评论,无论多少信息,任他弱水三千,我们只取有益于自己的那一瓢饮,屏蔽掉其余,不惹一粒尘埃,那么我们的人生便是一首快意的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现实。第二句话列举了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具体表现。第三句话指出难以抵抗外界干扰的后果:从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第四句话强调屏蔽力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词是:抵抗外界干扰、屏蔽力。可见,本题考查的是对“屏蔽力”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过度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于冗杂的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因此,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提高自己的屏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屏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屏蔽力是了区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提高屏蔽力,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世界看似复杂,其实,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干净,世界也清澈无瑕,你若简单,世界就难复杂。屏蔽掉一切不需要的东西,才能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屏蔽力,才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从而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学会筛选信息,关注对自己有价值的资讯;同时,要树立自信,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无用的信息。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屏蔽力,从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晰的头脑,取得更好的成就。

“联想与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应紧紧围绕屏蔽力展开,可以运用对比衬托、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多种手法凸显屏蔽力的重要性,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什么是屏蔽力,然后分析在现代社会屏蔽力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最后阐述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屏蔽力。

立意:

1.屏蔽力,是每个人应该置顶的一种能力。

2.屏蔽喧嚣和干扰,收获宁静和专注。

3.屏蔽他人看法,活出真我风采。

4.屏蔽掉生活中的浮沫,开启轻松愉悦的人生旅程。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

(薛飞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漫画里蜗牛缓步持续向前,而大腹便便的人在走的时候脑海里幻想自己快速飞跃。而幻想带来了什么?就是徘徊。持续向前和犹豫徘徊的结果如何呢?漫画的文字“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下了结论。这幅漫画材料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传达了关于行动与进步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这句话强调的是“持续性”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跨越”这样的壮举所吸引,认为一次性的大幅进步是成功的关键。然而,漫画却指出,真正的快速进步并不在于偶尔的、大幅度的跨越,而在于持之以恒、不懈怠的努力。这种持续的努力,如同细水长流,虽然每次看似进步不大,但积少成多,最终能够达到令人瞩目的高度。这一点在学习、工作、甚至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都适用。无论是掌握一项新技能,还是完成一个长期项目,都需要我们保持耐心,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果。

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与“持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徘徊”。徘徊意味着在原地打转,犹豫不决,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这种状态下,即使每次迈出的步子再小,也都是在原地踏步,无法向前迈进。漫画通过“最慢的步伐”来警示我们,真正的阻碍不在于步伐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停滞不前。在面对选择或困难时,如果我们总是犹豫不决,不敢迈出第一步,那么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我们都将停留在原地,无法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漫画结论有两组概念需要分辨,第一组概念是“最快”和“最慢”。怎样才能最快,就是持续向前;怎样算作最慢,就是犹豫徘徊。第二组概念是“跨越”和“小步”。跨越是什么,是大步向前,是飞跃发展;小步是稳扎稳打,缓缓精进。这两组概念怎样联系起来呢?持续跨越向前当然是最快,但不符合现实逻辑,不可能有人或者组织一直跨越;而小步持续向前,就是现实中的最快。反过来,不管是跨越还是小步,只要徘徊,就会陷入最慢。“徘徊”这个关键词成为了连接两组概念的纽带。影响“徘徊”的因素也要思考,比如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切实际的幻想等阻碍人持续前行的因素。写作时要从分辨这两组概念出发,建立两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社会生活实际,写出其中的现实意义。

行文构思上,先描述漫画内容,再引出观点,如:但积跬步致千里,莫将踟蹰送流年。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小步续行,才能不卑不亢地行稳致远。二、持续而不急于跨越,小步而不囿于徘徊,小步续行,需要我们强大的内心和定力。三、小步续行真基石,跨越徘徊亦有时,仔细费思量。

立意:

1.莫因步小而觉缓,持续前行即飞速。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抛却幻想持续奋进。

3.击鼓催征持续进,奋楫向前勿徘徊。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学而》篇指出了求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学而时习”指的是初学,时习而所得益多、所知益广,自然内心欢喜。第二种境界,“有朋自远方来”,指学问达到一定程度,有友人自“远方”来同游共学,自己不复独学,而可收砥砺、切磋之效,在求学之境界上可迈入更高地步,自然更为可乐。第三种境界,“人不知而不愠”,指的是另一种学问与生命的境界。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论语·学而》篇中为我们描绘了求学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学术追求,更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深刻阐述。

第一种境界:“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初学阶段的学习态度与感受。初学者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复习,从而不断巩固所学,扩大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因为每一次的收获和进步而感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第二种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描述了学问达到一定深度后,学习者开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交流、切磋学问的情景。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深化自己的理解,还能在彼此的砥砺中不断进步,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此时,学习者不再孤军奋战,而是与友人共享求学的乐趣,这份快乐更加深厚和持久。第三种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是对学问与生命境界的更高追求。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却未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时,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然,不因外界的忽视而心生怨怼。这种境界体现了学习者对学问的纯粹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认同,是真正的君子风范。

综上所述,这三种求学境界,不仅是对学习过程的深刻描绘,更是对人生智慧的精彩阐述。通过这三种境界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耕耘与收获是人生的两大主题。然后论述耕耘与收获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耕耘是收获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而收获则是耕耘的必然结果和动力源泉,它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断耕耘。再论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既关注耕耘的过程,又期待收获的结果。我们要在耕耘中学会坚持和付出,在收获中学会感恩和珍惜。最后总结全文,耕耘与收获相辅相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立意:

1.耕耘于心,收获于行。

2.关注耕耘的过程,期待收获的结果。

3.耕耘与收获相互依存。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限时训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是否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上下求索品人生

有人传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中,认为只有坚持自我,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

诚然,在纷繁多元的世界里,人们较过去“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接触到了太多的观点与想法。而这些观点的传播在高速的信息时代似乎变得没有门槛,所有人都能在网络上各抒己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人们变得容易被信息过载所裹挟,而迷失在自己前进道路的方向中。所以,坚持自我在信息洪流中,在雨滴汇成洪水的集体无意识中起到明辨、求本之用。

但只有坚持自我,是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的。马克思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味地执着于坚持自我,而不顾身处之环境,就极易陷入我执的困境之中。就像王安石在变法中不虑环境而我执的行为,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因此,对于观点多元的世界,我们不能徒抱以消极态度来面对。观点多元化恰恰带来的是思维的碰撞与交集。在结果尘埃落定之前没有人能预知什么样的道理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人生的必然曲折漫长,就注定了失败与试错的价值。观点的多元同时也提供了由不同人生所带来的经验性结论。所谓独立的人格,是从世界纷繁的经验观点中筛选笃志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从洪流中作一滴雨滴爬上自我之井而非单一地坚持自我。鲁迅在弃医从文后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难道不也是西方新观点与旧观念碰撞而给人提供的新机遇与新希望吗?

进一步慎思明辨,即便是在观点多元的世界,也并不保证一定有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生总是因人的价值观而异的,没有谁的人生比谁更高贵。在世界追寻的过程中,切莫羡他人之生活而忘自身之追求。理想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也许我们所真正向往的理想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尚未出现,但在漫漫求索的过程中我们能无限地接近自己内心的理想世界。就如苏格拉底追求至高的知识,但明白真理永远不能被拥有而只能无限接近。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最有意义的。

也就是说,不论是单一地坚持自我,抑或是指追多元观点而逐,都不能获得真正理想的生活。

我们要做的,是从自我出发,从私人领域延至公共领域进行探索,保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在观点中穿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且不要以理想的人生为唯一目的,而将人变为过程而非目的。而是要回到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意义、价值在过程中的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道路中,“上下求索”以在路途中体味独属的理想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这个作文题的材料只有短短的三个分句,但作文材料越是短,就越要仔细审读。

首先要关注的是关键概念。“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这是整个材料的背景前提,揭示了当下时代的特征,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信息高速自由流动、观点纷繁迷人眼的时代;“坚持自我”,在材料语境中更多指的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人生志趣、人生选择等等;“获得理想的人生”,这里是指达成理想志向、获得自我实现、使自己的生命充实而有意义等等。

第二,材料提供一个不确定关系的判断,让考生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考生需要审读的不仅是一个个零散的关键概念,我们一直强调要整体把握材料,这意味着我们还需要关注材料的整体表述,关注材料中关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材料表述来看,出题老师通过“是否”的提问设置了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思辨空间,此外提问中还内嵌了一个“只有……才……”的必要条件推理结构,对思辨的方向作出了一些限定。 

学生在构思立意中需做到的是,同时抓住材料中的三个关键概念和句子整体表述中的提示,充分与材料进行对话,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逻辑地思考,并作出层层深入的阐述。例如,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坚持自我是否有利于获得理想的人生?

2)坚持自我是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里获得理想人生的必要条件吗?

前者提示我们结合当下时代特征,思考坚持自我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后者提示我们从另一面进行思辨,也许及时倾听和借鉴这个世界时时更新的多元观点更是一条通往理想人生的阳光大道,过于坚持自我反而会产生危害。

写作中,学生可以在兼顾二者的情况下有所侧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过,思考到这一层面,我们仅仅是做到了观照材料整体,对材料提问的“是否”进行了机械性的对应阐释,还未触及更重要的材料三个关键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为了进一步地慎思明辨,我们需要反思一开始对三个关键概念的界定。从二元概念辨析的角度来说,坚持自我不等于固执己见,倾听借鉴也不等于盲目从众。我们应当对多元的观点进行审慎思辨、取舍内化,对自我有所修正和完善地进行坚守,才能获得理想的人生。更进一步,“自我”是从哪里来的呢?“自我”与“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理想的人生”是一个可以预先计划好的确定的终点吗?“理想的人生”、“自我”和“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这三者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综上,考生可以有以下的立意方向:

立意一:肯定材料问句中的观点: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坚持自我确实有利于获得理想人生。

理由1:抵御外界杂音,保持清醒判断;

理由2:坚守自我主体性,葆有本心初心等等。

立意二:回答问句,补充材料的观点:在观点越来越多元的世界,想获得理想人生,并不是必须坚持自我/只有坚持自我这一条路径。

理由1:从“过度坚持自我的危害”角度思考:固步自封、一意孤行等。

理由2:从“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意义”角度思考:自我修正和完善、突破视野局限等。

立意三:进一步思辨获得启示和做法:

1)辨析“坚持自我”和“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内涵:坚持自我不等于固执己见,倾听借鉴不等于盲目从众。要获得理想的人生,应当对多元的观点审慎思辨、实践检验、取舍内化,对自我有所坚守、有所修正,方能获得理想人生。

2)分析“坚持自我”和“倾听借鉴多元观点”的关系:应当先有自我的形成,再去倾听和借鉴多元观点,方能不迷失于五花八门的思潮之中,反而能做到博观约取、为我所用。更进一步,自我的形成也来源于对外界的学习和吸纳,因此“兼容观点多元的世界”和“坚持自我”之间构成微妙的循环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靠近真正的理想人生。

3)反思“理想的人生”的定义:每个人的“理想的人生”未必相同,“理想的人生”未必一定存在/未必能够抵达,“理想的人生”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等等。因此,我们要从自我出发,在观点多元的世界中不体味这个探索独属理想人生的过程。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引出材料的思考,回答问题,提出观点,守自我之本位,与世界灵动交互。接着,提出何为“理想的人生”,指出理想的人生是不是盲目徘徊于他人观点、失去自我立场,而是自我价值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个人寻取到自我的意义。然后从自我的建构源于个体长久的实践和感知,外界的事物经由我们,在个体心中爆裂、扩张、塑造、融合、自我价值观念和时代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等角度阐述自我和世界并不是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最后,指出坚持自我固然重要,却不可成为实现理想人生的唯一、独立解。在与世界交手的过程中,人类的路还很漫长。

立意:

1.守自我之本位,与世界灵动交互。

2.上下求索品人生。

3.以充盈自我寻找理想人生。

4.不固守,不盲从。

5.一千个哈姆雷特。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