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文摘   2024-11-26 20:28   山东  

202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 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A. liáo)落        dǎo            曲高)寡

B. àn)然        cáng            )一堂

C. hái        dàn            shèng)之国

D. )昧        fēi)红            zèng)分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追悼”的“悼”应读“dào”;“曲高和寡”的“和”应读“”。

B.“宝藏”的“藏”应读“zàng”;“济济一堂”的“济”应读“”。

D.“愚昧”的“愚”应读“”;“爱憎分明”的“憎”应读“zēng”。

故选C

2. 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抽搐    迁徙    脉搏    提纲挈领 B. 崇奉    虐待    绿州    声名雀起

C. 帷幕    精萃    钦定    惩前毙后 D. 拂逆    闲遐    和煦    蛛丝蚂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绿州”的“州”应为“洲”;“声名雀起”的“雀”应为“鹊”。

C.“精萃”的“萃”应为“粹”;“惩前毙后”的“毙”应为“毖”。

D.“闲遐”的“遐”应为“暇”;“蛛丝蚂迹”的“蚂”应为“马”。

故选A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①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情况。

②王大夫正在给病人______穿刺手术。

③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欧洲近代的大航海时代,______秉持探索、开放、勤奋的精神,______不断登上新大陆。

A. 沟通        实行    只要     B. 勾通        实行    只有    才能

C. 沟通        施行    只有    才能 D. 勾通        施行    只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是中性词,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是贬义词。根据①句语境“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这里应是交流信息,使双方情况通连,所以用“沟通”。

“实行”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改革”。“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也指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根据②句“王大夫正在给病人穿刺手术”,这里是按照医疗程序做穿刺手术,所以用“施行”。

“只要…… 就……”表示条件非唯一,强调充分性。“只有…… 才能……”表示条件唯一,强调必要性。根据③句语境“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欧洲近代的大航海时代,秉持探索、开放、勤奋的精神,不断登上新大陆”,这里强调只有具备这种精神才能登上新大陆,条件是必要的,所以用 “只有……才能……”。

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   

A. 评判时,我一直觉得他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B. “有小偷!”我一个箭步冲上楼。

C. 最后,在我准备告辞时,她给我拉了一首小提琴曲《希芭女王的舞蹈》。

D. 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无酒不成宴。”错。此处引用的话已说完,句号应该在引号外,应该为“无酒不成宴”。

故选D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檞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B.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

C. 有人将他们比作无所不为的超人,事实上,他们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样,坚守着平凡的岗位,默默地发光发热,展现出新时代奋斗者本该有的模样。

D. 五名记者完成了赴大西北雪山哨卡采访边防战士的任务,明天就将飞回南方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生意盎然:形容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用来形容檞树充满生机和活力,符合语境。

B.惴惴不安:形容因恐惧或担忧而心神不定的样子。描述的是六月气息曾经带来的不安感,与后文的“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形成对比,符合语境。

C.无所不为:原意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在这个语境中,将“无所不为”用于形容“超人”,从而体现“奋斗者”的形象是错误的,属于感情色彩的误用。

D.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与“繁华都市”的描述相符,符合语境。

故选C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是(   

A. 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

B.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C.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小明多年的夙愿。

D. 他从各方向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句式杂糅,应该是“从……中”或“在……下”,可改为“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或“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下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

B.“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有歧义,“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那天前去汇报”。

C.“是小明多年的夙愿”重复赘余,“夙愿”就是一向怀着的愿望,“多年的夙愿”语义重复,可改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小明的夙愿”。

故选D

7. 把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是(   

刚刚进客厅门,我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我太熟悉了,是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

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个大约12岁的少年正在那里抚摸我的小提琴。

那天中午,我驾车回到离尤莉金斯湖不远的花园别墅。

那个少年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鼓鼓囊囊,里面好像塞了某些东西。

我用结实的身躯堵住了少年逃跑的路,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

“有小偷!”我一个箭步上楼。

我一眼瞥见自己放在床头的一双新皮鞋失踪了,看来他是个贼无疑。

A. ③①⑥②④⑦⑤ B. ①⑥②⑦③⑤④

C. ③②①⑤④⑥⑦ D. ①⑥④②③⑦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先交代“我”的路线,故首句应该为③,故排除BD

①句承接③句回到家中,走进客厅门;⑥应放在①后,听到声响后怀疑“有小偷”,排除C

②“果然不出我所料”照应⑥“有小偷!”,④“那个少年”对应②中“少年”, ⑦为⑤的原因。

故正确顺序为:③①⑥②④⑦⑤。

故选A

8.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风”。

B. 汉乐府指汉时民间所采制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C.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等同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丑时”相当于3时至5时。

D. 悲剧《窦娥冤》《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元代的关汉卿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汉乐府指汉时民间所采制的诗歌”错误,汉乐府是汉朝的官方诗歌总集,它的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C.“‘丑时’相当于3时至5时”错误,“丑时”相当于1时至3时,寅时相当于3时至5时。

D.“悲剧《窦娥冤》《威尼斯商人》”错误,《窦娥冤》是悲剧,《威尼斯商人》是喜剧。

故选A

9. 我国某代表团在访美期间,一美国记者采访团长时问:“您觉得美国怎么样?若将中国与美国比,您认为谁更强大?”这位团长将如何作答?请选择最合适的语言表达(   )

A. 这次美国之行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至于谁更强大,对不起,记者先生,我无可奉告。

B. 这次美国之行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中美两国在当今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我相信两国人民都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C. 我们共产党人最讲究实事求是。坦率地说,贵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许多方面都强于中国。相形之下,当然是美国强大些。

D. 这次美国之行给我的印象一般。我们中国是个相当古老的国度,她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我可以自豪地告诉您,没有哪个民族能胜过伟大的中华民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无可奉告”有拒绝的含义,场合不合适。

C.“当然是美国更强大些”不符合事实,妄自菲薄。

D.“没有那个民族能胜过伟大的中华民族”语气过于张扬,语气不合适。

故选B

10. 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A. 从前两句诗中可以看出王昌龄隐居于深山之中,只有“孤云”作伴。

B. 颔联中的“清光”是指明月洒下的“清辉”,借以赞叹王昌龄。

C. 颈联写了夜静时花影如眠,飘荡芍药芳香的庭院里到处的斑斑苔痕,烘托隐居者幽静的环境。

D.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规劝王昌龄不要隐居,不然,我也要远离世俗归隐山中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及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规劝王昌龄不要隐居”错误,最后两句意思是:我也想要辞别世俗,到西山与鸾鹤为群。这并不是规劝王昌龄不要隐居,而是诗人在王昌龄隐居生活的感染下,表达自己也想要归隐的愿望。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二。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

(摘编自陈吴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现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B. 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C. 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有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

D. 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1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守。

B. 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C. 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 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1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 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B. 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C. 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D. 钟芳蓉在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答案】11. B    12. A    

13. D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探讨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材料一强调了工匠精神在历史与现代的传承,尤其在提升国家制造能力和实现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材料二则关注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推崇其所传达的哲学与信念,反思当前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误区。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不仅需要‘匠气’”错。材料一第三段说“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

C.“我国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错。材料一中说的是“一些工艺水平”,“我国的工艺水平”范围扩大。

D.“主要力量”错。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

A.“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守”错。选项前一分句强调的是产量,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与创新,二者没有逻辑关系。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D.“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错。这体现的是钟芳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专业,和工匠精神无关。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针对地球深处地下物质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而非地表。

英国《每日邮报》129日报道指出,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这为35亿年前地球上生命源自何处的问题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与世隔绝的生命形态分布在不同大陆,但都创造出了拥有相似基因的个体。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团队从约翰内斯堡地区一处矿井通道内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获取的样本高度相似。其DNA序列也与在北美洲西北部海域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相似。这表明,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施伦特博士说:两年前,我们还不太了解现在的地下微生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吃什么。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而且还包括在全球不同地点发现的微生物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目光所及之处,我们都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微生物。

报道指出,这些生命形态不是依靠太阳光为生,而是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施伦特博士说:人们容易理解为何远隔重洋的鸟类或鱼类有可能会相似,但想想在地下深处极度高温高压的坚硬岩石缝隙中,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这很挑战人的想象力。

研究人员麦科洛姆说:在某些很深的地方,例如深海热泉,那里环境变化剧烈,催生了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地下深处的缝隙,那里的生态系统是隔绝的,只有少数几种细菌能在那样严酷的条件下生存。

报道指出,这一最新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即生命并非诞生于地表湖泊和海洋的原生汤中,而是诞生于地下岩石含水的微小缝隙内。

该理论认为,35.5亿至38亿年前,生命诞生于池塘或海洋中,起因是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在某种形式能量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可以构成蛋白质,然后再进化成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种类。然而,这种假设存在一个问题,例如,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迅速摧毁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

科学家说,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这些现象,是得益于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

14. 下列不属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源自深深的地下”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在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和日本东北部海域岩石海床上发现的微生物的DNA序列相似。

B.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北美和欧洲地下深处岩石缝隙中的微生物,可能已经在与地表隔绝的情况下生活了几十亿年。

C. 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生活和繁殖的那些生命形态通过氢与甲烷获取能量,这些化学燃料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某些种类的岩石获得。

D. 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彼此相似的微生物可以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初地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它可以使暴露在阳光下的复杂生物分子迅速摧毁。

B. 施伦特博士认为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在相隔1.6万公里的不同地点,竟然生活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微生物。

C. 通过深碳观测计划对微生物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汇总与整合,有利于人们理解和描述某些微生物的特殊现象。

D. 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

16. 科学家认为这些地下微生物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以下哪项不是基于文中内容所推测出的其潜在应用领域?(   

A. 可能被用于医疗领域中疑难病症的特效药物的研发。

B. 有助于工业生产中新型材料的研发。

C. 可直接参与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善。

D. 有利于研究地下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14. D    15. D    

16. C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地球生命起源的新假设:生命可能起源于地下微生物,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地表“原生汤”。通过北美、欧洲和日本的研究发现,这些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中能长时间存活并具有相似基因,质疑传统观点。文章还指出,这些地下生物的研究潜在价值不仅在于生命起源的启示,还在于医学和生态方面的应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D.根据原文“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特·施伦特说,现在还不清楚相似的微生物是如何散布到相距遥远的南非、北美和日本的”可知,选项表述的是研究结果而不是依据,更与“源自深深的地下”无关。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错误。原文“这些微生物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而这个祖先就生活在地球生命起源的时代”中“这些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地下深达五千米处的微生物,不是指所有的微生物。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文中提到“这些微生物有可能被用于医疗目的,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微生物可以承受120摄氏度的高温和比地面高出50倍的大气压”,所以有可能被用于医疗领域中特效药物的研发,该选项符合文意。

B.从这些微生物能在极端条件下生存等特性来看,存在用于工业生产新型材料研发的可能性。

C.文中主要讲的是地下深处微生物自身的情况以及其与地球生命起源的关系等,并没有提到它们可直接参与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善,该项无法从文中推出。

D.文中提到“自那以来进行的多项研究已经大幅扩充了这方面的数据。我们正在掌握的信息不仅包括在这些生态系统下发现的是什么种类的微生物”,说明对地下微生物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其种类的多样性,该选项符合文意。

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材料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17.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帮助、辅助

B. 与余同                        殆:大概

C. 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山的北面

D. 非常之观                        非常:不同寻常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郦元所见闻/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 不舍,金石可镂/群聚笑之

D. 此余之所得/赤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9.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 此世所以不传也 B. 君何以知燕王

C. 冠者五六人 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0.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认为要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志、有力、有物相助,尽志无悔。

B.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阐述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看法,提醒我们在认识世界、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盲目臆断。

C. 王安石和苏轼都强调了实地考察、深入探究对于获取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D. 王安石在仆碑处感叹古书不存是因为后人不能深思慎取,苏轼写石钟山记是为了批判渔工水师的无知。

【答案】17. C    18. B    

19. D 20. D

【解析】

【导语】材料一强调追求知识和真理需要志向、努力和适当的帮助,体现追求过程的艰难与不易,并提倡无悔坚持。材料二批评臆断与粗浅探索,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两者都关注探索真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问题,均强调了实践经验在发现与传递知识中的重要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外物来辅助。

B.正确。句意:大概与我相同。

C.错误。阳:山的南面。句意: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D.正确。句意:不同寻常的景观。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我。句意:郦道元所见到和听到的。/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B.“乃”,竟然。句意: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现在士大夫的见识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

C.“而”,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句意:如果用刀刻个不停,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器。/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D.“也”,句末语气词。/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句意:这就是我游山的收获。/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为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之”。句意:古代的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观察。

A.判断句。标志为“也”。句意: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

B.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君以何知燕王”。句意: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

C.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五六人冠者”。句意:五六个成年人。

D.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唐浮图慧褒于其址始舍”。句意:唐代的和尚慧褒起初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苏轼写石钟山记是为了批判渔工水师的无知”错误。苏轼写石钟山记是为了感叹郦元记载的简略和李勃的浅陋,以及批判世人不实地考察而主观臆断的行为。

故选D

参考译文:

材料一: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材料二:事情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而凭空猜测它的有无,行吗?郦道元所见所闻,大概和我相同,但在描述时却不够详细;士大夫们始终不愿乘小船在绝壁下夜泊,所以无法知晓事情的真相;而渔夫、水手虽然知道真相,却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此事未能流传的原因。然而,有的人竟然用斧头凿击去验证,认为自己获得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是感叹郦道元的简略,而嘲笑李渤的浅陋。

卷二(非选择题 70分)

四、语言文字表达(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

21.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

1)苏轼《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______”写出了他泛舟赤壁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美妙感受。

2)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表演非常感人,在演奏结束后,诗人用“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    ①. 凌万顷之茫然    ②. 东船西舫悄无言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凌、茫、舫、悄、萧。

22. 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①智能手机集合了通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娱乐、办公以及各种智能应用等多种功能。

②它以触摸屏幕为主要操作方式。

③智能手机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

④它拥有丰富的应用软件,是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答案】智能手机是一种以触摸屏幕为主要操作方式,集合了通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娱乐、办公以及各种智能应用等多种功能,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且拥有丰富应用软件的移动电子设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短句变长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所给的短句,找出相同成分,确定句子主干;然后再把短句中提炼出的信息作为修饰成分,恰当地放回主干句中。本题中④句介绍智能手机是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据此可确定句子主干为“智能手机是移动电子设备”,①②③句以及④句的前半部分,分别介绍智能手机的特点,可作为句子的定语,去掉重复部分可得出定语“以触摸屏幕为主要操作方式”“集合了通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娱乐、办公以及各种智能应用等多种功能”“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拥有丰富应用软件”,适当调整语序,串联成句即可得出答案。

原句可改为:智能手机是一种以触摸屏幕为主要操作方式,集合了通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娱乐、办公以及各种智能应用等多种功能,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且拥有丰富应用软件的移动电子设备。

23. 指出下面这则证明信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证明信

海派公司领导:

王浩同学是我校202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已于20237月学业期满毕业,准备93日到贵公司应聘。但中专毕业证丢失,经查实,确系我校毕业生。

××××职业中专

2024815

【答案】①“海派公司领导”未顶格,应顶格。

②正文开头没有使用公文引导词“兹”来引出证明内容。

③“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与身份证明无关,应去除。

④“确系我校毕业生”后缺少“特此证明”,应加上“特此证明”。

落款中署名,未加盖公章,后应加盖公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证明信的能力。

①在书信类文体中,称呼应当顶格书写,以表示尊敬。这则证明信中的“海派公司领导”没有顶格,不符合书信格式规范,应顶格。

②可在正文开头使用“兹证明”或“兹有”以引出证明内容。例如:“兹证明王浩同学为我校202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证明信的主要目的是对某一事实进行证明,在这则证明信中,主要是要证明王浩是该校毕业生,而“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这些内容与证明其毕业身份无关,会使证明信的重点不突出,内容显得冗余,应删除。

证明信在陈述完证明内容后,通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束语,如“特此证明”,以表明这是一份正式的证明文件。这则证明信在说明王浩是该校毕业生后,缺少这样的结束语,使证明信的语气和格式不够完整。

证明信作为一种具有证明效力的文件,落款处不仅要有单位名称,还需要加盖公章,这样才能使其具有法律效力。这则证明信只写了单位名称,没有加盖公章,格式不完整。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5个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救援

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医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医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⑪(  A  )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⑫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⑬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⑭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唰唰几笔就开好了。

⑮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⑯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⑰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  B  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⑱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子出院的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⑲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他还被市里评为2006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2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5. 文章第⑮段说“父亲却犹豫起来”,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父亲犹豫的原因。

26. 请仿照对小说第⑦段画线句的评注,从文中AB两处画线句中选择一处加以评注。

评注:“再也”“眼泪哗一下倾倒”“跌跌撞撞”“赶紧”“跑”等词,写出父亲在得知“我”如此严重后的巨大悲痛,再刚强的父亲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击。

27. 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8. 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有什么含义?

【答案】24. 父亲救援了一个偷了自己儿子钱后出车祸的小偷,并使他走上正道。    

25.

父亲从心理上、情感上不想为偷儿子东西的劣迹青年自掏腰包治病;父亲想到了小伙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就会失去双腿,他的未来就要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想到小伙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伙子的遭遇也会心疼。    

26. 示例一:( A )“才”“虚脱”“瘫坐”“再也”等词,写出了真相大白后父亲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松开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和从天而降的狂喜给父亲带来的情感变化如此巨大。

示例二:( B “才”“冲上来”“紧紧”“抱”等词,写出父亲见到“我”之后内心的狂喜,这劫后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刚强的父亲不禁真情流露。    

27. ①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他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送,那时他已46岁。

②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父亲救援了一个偷了自己儿子钱后出车祸的小偷,并使他走上正道。

③父亲是一个爱家人人,以为是“我”出事后直奔市里,得知“我”没事后又怕打搅“我”,第二天才来学校找“我”。    

28. 一是指父亲用借来的钱救了小伙子的生命,二是指父亲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拯救了小伙子的灵魂。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一个错位救援故事,展现了父亲的伟大与仁慈。情节紧凑,跌宕起伏,父亲误以为儿子出事时的焦急与悲痛,以及在得知真相后的犹豫和最终选择不退钱给陌生小伙的决定,凸显了父亲的善良和宽厚。在幡然发现这是一个偷窃的小伙之后,他并没有选择责怪,而是给予挽救的机会,使其走上正道。小说通过简洁的叙述和细腻的感情刻画,传递出人性温暖和家庭的力量。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能力。

概括小说主要内容需要明确故事的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是父亲从村支书处得知儿子出车祸且情况危急,便急忙带着代收的货款前往医院准备救治。经过是到医院后发现小伙并非自己儿子且是小偷,但父亲还是决定让医院给小伙治疗。结果是小伙手术顺利,恢复后认父亲为干爹,还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正道,成为运输业老板并获得荣誉。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方面,这个小伙偷了父亲儿子的东西,从正常心理来说,父亲是不愿意为这样一个劣迹青年自掏腰包治病的,这是人之常情。但另一方面,父亲又想到如果不继续给小伙治疗,小伙因为伤情严重可能会失去双腿,这将对小伙的未来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父亲还能换位思考,想到小伙的父母如果知道小伙遭遇如此不幸也会心疼不已。所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父亲犹豫了。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艺术效果的能力。

示例一:(A处)“才”字体现出父亲一直紧绷着的心在得知小伙并非自己儿子这一真相后终于放松下来的状态。“虚脱”“瘫坐”“再也”等词生动地描绘出父亲之前因为误以为是自己儿子出事而高度紧张,此刻真相大白,那种紧张情绪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度放松,甚至到了虚脱无力的程度,突出了父亲情感上从极度担忧到突然放松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打击和从天而降的狂喜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

示例二:(B处)“才”字表明父亲经过一夜的煎熬和等待,终于来到学校见到“我”。“冲上来”“紧紧”“抱”等词则形象地刻画了父亲见到“我”之后那种抑制不住的狂喜之情。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但这次经历了以为儿子出事的巨大惊吓后,劫后重生的巨大幸福感让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禁真情流露,通过这些动作将内心的喜悦和对“我”的关爱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文中提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在身体有老毛病且年龄已不小的情况下,还利用农忙之余的时间去跑长途货运挣钱,充分体现了父亲的勤劳,他努力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家庭增加收入。

②父亲在得知小伙并非自己儿子且是小偷后,原本打算退费,但最终还是决定让医院继续给小伙治疗,并且后来还让小伙跟自己学开车,帮助他走上正道,这一系列行为都显示出父亲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能够不计前嫌地去帮助一个曾经犯错的人。

③当父亲以为是“我”出事后,心急如焚,立刻带着钱直奔市里,在得知“我”没事后,又怕打搅“我”睡觉,选择在车里挤了一宿,第二天才来学校找“我”,这些举动都表明父亲非常关爱家人,把家人的安危和感受放在重要位置。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表层含义:从故事的情节发展来看,父亲最初以为是自己儿子出车祸,带着代收的货款赶到医院,按照医生的要求往住院部缴钱,这是父亲在经济上对小伙生命的一种救援,即用借来的钱救了小伙子的生命,让他能够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保住性命。

深层含义:父亲在得知小伙并非自己儿子且是小偷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选择放弃退费,让医院继续给小伙治疗,并且后来还引导小伙走上正道。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小伙身体上的救助,更是用父亲的宽容和爱心去拯救了小伙的灵魂,使小伙从一个曾经犯错的人转变为一个有爱心、事业有成的人,所以标题的深层含义是指父亲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拯救了小伙子的灵魂。

六、作文(本大题45分)

2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百年大变局、祖国正复兴的历史关口,仰望星汉苍穹,无数的热血青年洒汗九州,踔厉前行。苏翊鸣踏一滑板,驰骋冰雪,闪耀冬奥;韦东奕携一水一馒头,解码数学王国神秘;宋令东乘神十九,奔向太空,打开新世界大门……“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祖国向前,青春向上。时代需要我们,我们必不负时代!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讲述你我的青春故事,谱写你我的人生华章。

上面语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盛夏,骄阳似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站在居庸关长城脚下。儿时,我便对长城充满向往,今天终于得以亲身攀登。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场身体的挑战,更是一场关于坚持与奋斗的青春考验。

攀登之初,长城的台阶尚显平缓,脚步轻松惬意,我兴致勃勃地走在最前面。然而,随着地势逐渐升高,台阶变得陡峭,脚步开始沉重,汗水从额头滑落,衣衫早已湿透。烈日炙烤着大地,烘得空气灼热不堪,我的体力在一点点流失。抬头望去,长城仿佛没有尽头。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挣扎:“要不今天就到这里吧,找个阴凉处歇歇,反正已经爬了这么多……”

正当退缩的念头浮现时,耳边传来一位路过的游客鼓励孩子的话:“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我心头一震,站在这座用鲜血与汗水铸成的长城上,怎能轻言放弃?眼前的台阶,何尝不像人生的奋斗路?困难的时刻,唯有坚持,才能到达顶峰。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步伐,继续向上攀登。每迈出一步,我都在心里默念:“再坚持一下!”途中,我看到一位年迈的老人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停下;还看到一位背着小孩的父亲满头大汗,却咬牙前行。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奋斗,不是没有艰难,而是在困境中不放弃的决心。

终于,我登上了烽火台,眼前的风景豁然开朗。山峦起伏,长城蜿蜒如龙,目之所及,尽是壮丽。回顾一路的汗水与坚持,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意志的历练。这次攀登,让我深刻体会到: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而坚持,是奋斗最重要的支点。

这份感悟让我联想到那些用青春书写奇迹的人。苏翊鸣在冬奥赛场上,用无数次摔倒与爬起换来金牌的辉煌;韦东奕在数学世界中,用日复一日的钻研解开未知的密码;航天员宋令东用无畏的探索精神,将青春的脚步延伸至浩瀚星空。他们的成功背后,无一不是坚持与奋斗的结果。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又艰难的努力,让青春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夕阳西下,我带着疲惫的身体和满足的笑容走下长城。回首望去,它在余晖中更显雄伟壮丽。这段攀登的经历,成为我青春奋斗的缩影:无论未来有多难,我都会像今天一样,勇敢面对,坚持到底。因为我相信,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题目要求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材料主要描述了在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许多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苏翊鸣在冬奥会上的表现;韦东奕在数学领域的贡献;宋令东参与航天事业,乘坐“神舟十九号”飞向太空。 这些例子共同展示了年轻人在各个领域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材料最后引用了“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这一歌词,强调了青年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并鼓励大家在新时代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

本次作文材料中,“百年大变局”指当前国际形势和社会变革的大背景;“祖国正复兴”指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发展和崛起;“热血青年”强调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洒汗九州”形容年轻人在各行各业辛勤付出;“踔厉前行”表明年轻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态度;“用青春拥抱时代”强调年轻人要积极参与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材料而言,文章旨在激励青年一代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写作时,文章可以从个人视角出发,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奋斗故事,展现青春活力与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激情。也可以从榜样视角出发,以杰出人物为灵感,讲述他们的奋斗精神,并从中汲取力量。此外,还可以从时代视角出发,思考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探讨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并结合国家重大战略进行论述。可以运用正反对比手法,展现奋斗的青春与碌碌无为的青春的差异,突出奋斗的意义和价值。多种视角和写作手法可以结合使用,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立意:

1.写“我”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挑战时,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展现青春的活力与奋斗的意义。(奋斗青春,永不言弃)

2.写“我”被苏翊鸣、韦东奕等青年榜样的奋斗精神所激励,并以此为动力,努力提升自我,追求梦想。(榜样力量,青春逐梦)

3.写当代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时代召唤,青春担当)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