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文摘   2024-11-20 20:53   山东  

济济南一中2023级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共27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剥xuē马(      xíng    名副其实

B.予(jǐ) 落(zuò  实(hāng xiáng jìn 残无人道

C.包 实(zhā  名(hún  xuān  shǔ) 相濡以沫

D.养( 发(juǎn)    dèng  行(héng)窘态毕露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     波及全国。

2)经过努力,武汉疫情扩散得到有效      ,有效传染数开始直线下降。

3)      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4)基层建设者们削山截岭,在极端      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不懈,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A. 蔓延   遏止  辉映   艰苦     B. 漫延   遏制   掩映  坚苦

C. 蔓延   遏制  掩映   艰苦     D. 漫延   遏止   辉映  坚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②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熙熙攘攘,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敬礼、握手。

③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风靡一时,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④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⑤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⑥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⑦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

A.①②⑤⑦     B. ③④⑥⑦      C. ①④⑥⑦     D. ①②③⑤

4.下列选项中引号的作用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A.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

B.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C.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

D.日本法西斯推行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虑而后能(得到)     ②皆有怵惕恻之心(隐忍)   ③自者不长(夸耀)

于事而慎于言(聪敏) ⑤常于成而败之(接近)      ⑥我之成而实五石(种植)

⑦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庭)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如果)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概)

得不禁恶而劝爱(讨厌) ⑪今一朝而技百金(卖)   一日克己复礼(一天)

A.②④⑤⑧⑩ B.①⑥⑦⑨⑫  C. ①③⑤⑥⑪   D.③⑤⑧⑨⑪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世世以洴澼絖为             ②回虽不敏,请斯语矣

③非恶其声而               ④非不呺大也

B. 众人之所过                 ②一日克己      

③为仁                     是观之

C. ①圣人以治天下为           ②远之君,迩之事父

③若火之始                   ④治乱者何独不

D. ①若此则天下                 之于未乱

③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      ④不爱人,故人以利其身。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是(3分)

①不难得之货           ②夫子固拙于用           ③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④大学之道,在明德     ⑤欲修其身,先其心         ⑥其未易谋

⑦与越人             ⑧不爱父,故父而自利       ⑨见思齐焉

⑩能不龟手           ⑪见不贤而自省也           ⑫其不能自举

A./②⑫/③⑦//⑤⑧////B. /②⑨⑫/③⑦/④⑤⑧///

C./②⑨⑫/③⑦⑪//⑤⑧//D. /②⑫//③⑦⑪/④⑤⑧///

8.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①其脆易泮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③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B. ①知人者智 ②曰余食赘行                 ③当察乱何自起

C.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②故不孝不慈亡               ③埏埴以为器

D.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 ②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也     ③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9.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石之瓠》的“瓠”,是葫芦,《赤壁赋》“举匏樽以相属”中的“匏”也是葫芦。

B.《大学之道》强调“治国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C. 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D.《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多方面的深刻思考。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

材料一:

《红楼梦》中有一个聚讼纷纭的案例,学界产生了多篇专论之文,但仍有可深入探讨之处。

在第四十回中,贾母带领众人去蘅芜苑,从荇叶渚上船。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首先,探讨一下林黛玉引用时的改字问题。其实,这是一种“随文立训”式的改动。据文本内容来推,本回故事当发生在八月二十五日。因为巧姐发热,彩明念《玉匣记》云“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此时之荷尚未枯,用“残”字更贴切。关于此,《红楼梦》中恰有可以援证之文,第六十七回袭人“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这个夏末秋初大概是何时,书中并未明言,但亦可推知,第六十六回中柳湘莲对贾琏说“不过月中就进京的”,后又说“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然后是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等,则应该是八月下旬。

黛玉为了加强说服力,把形容此时秋景本不特别贴切的诗句改了一个字,这一改动在她引用之后的语言中也有非常清楚的显示。事实上,这种引用时的随文改动正是古人常有之例。因此,虽然可以确定李商隐的原文与曹雪芹的引文有一字之不同,但这却绝非一个校勘学上的“他校”问题。

接下来,我们从情节前后的脉络出发,来讨论黛玉引此诗的背后逻辑。理解这一段对话的关键就藏在上引的原文之中,或者说,存在于作者对宝、黛、钗三人关系的设定之中。在这三人的关系中,黛玉一直是最为警惕的那一个,面对来自宝钗的威胁,她总是下意识地防范,甚至会主动出击。仔细看一下原文。先是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这时,如果宝钗未接话,黛玉或许也可能赞同宝玉的意见,然而心思细密又喜欢给人讲道理的宝姐姐这时肯定会有所表现,所以她立刻就接着说:“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按照宝玉与宝钗交往的正常逻辑,他得到宝姐姐的鼓励,一定会尽快吩咐人手来清理残荷。黛玉是否认为这些破荷叶可恨已不得而知,重要的是,黛玉不能忍受宝玉的判断总被宝钗左右,所以她就一定要逆着宝钗说,并且要让宝玉改变从宝钗那里得到的支持,以此来证明自己对宝玉的影响力。因此她才想到用李商隐的诗句来打动宝玉。因为宝玉向来喜聚不喜散,所以在念出此句时,随口把“枯”换成了“残”。

(摘编自李小龙《林黛玉引义山诗新论》)

材料二:

后世学者分析“枯荷”“残荷”一字之异时指出:“《红楼梦》的版本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写作阶段,它就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着。作者不断加工修改,每个修改本又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在“脂评抄本系统”的各个版本中均把黛玉引句写作“留得残荷听雨声”,而“印本”系统中的程甲本、程乙本同样俱作“残荷”。

刘学锴先生指出“根据比勘,存世商隐诗集实为一个大系统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系统”,在各个系统的各个版本中,此句皆作“留得枯荷听雨声”,并未出现异文。虽然我们现在已无从考证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参照李商隐诗集的何种版本,但在李商隐诗集的现存版本中,《全唐诗》无疑是最为可能的选择。《全唐诗》成书于康熙年间,由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之命,组织彭定求、杨中讷等众多翰林共同编纂而成。《全唐诗》中,此句同样写作“留得枯荷听雨声”。

除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有多处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均与李商隐原诗丝毫不差。另有学者提出:“其(李商隐)发自心底的感伤、其无法排解的惆怅之‘悲’情,与《红楼梦》之‘惆怅悲情’、全书‘一把辛酸泪’的悲剧色彩和悲剧格调,可以对看。”可见,曹雪芹对于李商隐的诗作不仅字句上极其熟稔,并且意境上也实现了真正的融会贯通。在此情况下,若将“枯荷”“残荷”的一字之异简单解释为“记错了一个字”,显然过于武断。

黛玉引诗缘自宝玉嫌“破荷叶可恨”,要叫人拔去,黛玉却立意要“留着残荷”。短短数十字间,二人性格中的对立因素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枯”字所承载的近乎禅意的孤寂凄凉,只有经历离别丧乱,饱尝人世沧桑之后方能有所体味,而这种情感,显然不是第40回中正值豆蔻年华的林黛玉所能感悟到的。

(摘编自沈伟 王双腾《〈红楼梦〉“残荷”考辨》)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作者认为此前学界关于“枯”“残”问题的专论都不够深刻,所以仍然有深入探

讨的必要。

B.材料一通过援引情节,说明黛玉改字和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等发生在八月下旬的事

件有呼应。

C.《红楼梦》异常复杂的版本状况,同它在写作阶段就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

有关联。

D.《红楼梦》的主流研究者认为,《红楼梦》的悲剧色彩和悲剧格调可以与李商隐的“悲”

相互印证。

11.下列选项和材料一分析的“黛玉引此诗的背后逻辑”相一致的一项是(3分)

A.鲁迅谈及宝玉时说:“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B.小说第四十二回中,黛玉与宝钗二人有了初步的和解姿态,到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黛玉则彻底放下戒心。

C.黛玉改字后,“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与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诗思相类,或亦曹雪芹改字的来处。

D.《红楼梦》第八回中,黛玉怂恿宝玉喝酒赌气,实在不寻常,这并不代表她鼓励宝玉成为酒徒,只是与宝钗斗法中的特殊状态。

12.根据材料二,谈谈作者为了论证“残”字当为曹雪芹有意改之,进行了哪些考辨?(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20分

文本一

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翊遇害,河驰赴宛陵,责怒览、员,以不能全权,使奸变得施。二人议曰:“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遂杀河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令住历阳以丹杨应之。会翊帐下徐元、孙高、傅婴等杀览、员。

韶为边将数十年,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场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有负败。青、徐、汝、沛颇来归附,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馀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之,有问咸对。身长八,仪貌都雅。权欢悦曰:“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领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将军。越兄楷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代越为京下督。楷弟异至领军将军,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天玺元年,征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初,永安贼施但等劫皓弟谦,袭建业,或白楷二不即赴讨者,皓数遣诘楷。楷常惶怖,而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晋,晋以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宗传》)

文本二

韶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器备以御敌。孙权闻乱,从椒丘还,引军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声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谕,乃止。明日见韶,承列校尉,统河部曲,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孙权: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上书交好曹操,被汉廷任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斥候指侦察兵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遂杀河A使人北迎B扬州C刺史刘馥D令住E历阳FG丹杨H应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翊遇害     及:等到              B.有负败:很少

C.被召     卒:最终              D.承列校尉:授予官职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善,指善于擅长,与五石之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意思同。

B知道,了解,<论语>十二章》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的意思相同。

C端,事物的一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意思相同。

D归附,论语十二章“天下归仁焉”意思不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翊遇害,孙河飞马疾赴宛陵,愤怒地指责妫览、戴员,责备他们未能尽心职守,致使奸邪事变发生,妫览、戴员于是合谋杀死孙河。

B.孙权回到建业,孙韶朝见孙权,孙权问及青、徐地方各处军营要害之处,远近人马布置多少,魏军将领姓甚名谁,孙韶全都清楚,有问必答。

C.当初永安贼人施但等劫持孙皓弟弟孙谦,袭击建业。有人报告说孙楷首鼠二端不立即发兵征讨,孙皓多次派人谴责孙楷,孙楷常怀恐惧之心。

D.孙权听说发生了叛乱,连夜到达京城县扎营,想偷袭孙韶。京城的守兵都登上城墙,喧声动地,频频箭射城外之人,孙权派人告知实情才停止。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4分)

2)韶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器备以御敌。4分)

四、(1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8~19题。(9分)

夏中杂兴(其六)  

陆游

遣信邀邻父,随宜具小餐。

草燔豚肉美,瓮压酒醅浑。

易致商山皓,难招楚泽魂。

嗟予亦衰矣,心事与谁论?

[注]①本诗写于嘉定三年,诗人85岁,闲居山阴。②商山皓: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四位蛰居商山的隐士,年龄都八十多岁。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邀请邻父来聚餐却无须精心准备,可见诗人平时不拘礼节,邻里关系和睦。

B.从颔联中可以读出酒食算不上精致,但一个“美”字写出了知足之感

C.喝酒时诗人想起古代的隐士与投江的屈原,感慨他们全都消逝并被人遗忘。

D.诗歌由生活场景切入却不囿于个人情感的书写,对国家时局也有所关注。

19.尾联与前面诗句构成强烈反差,表达复杂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自我显露、自以为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三国时的曹植的典故劝友人尽情饮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文本一 

千载白鹭鸣庐陵

徐剑

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秋后阳光仍炽,苦夏未尽。赣江清如镜,楼高八面风,一行白鹭盘旋江面,东风起,送我上青云。

 秋声近,吉安城郭。我看到白鹭洲,一洲分两水,青螺屿楼浮在水上,章贡之水赣南来。白鹭展翼,扶摇直上江天,一派好风光!庐陵地杰人灵,北宋以降,古庐陵鼎甲四十九人,宰辅十九人,尚书六十九人,兀立吉安的天空,一个个寒门学子戴乌纱,穿红袍,胸挂锦鸡,无限风光在庐陵啊!

 今天的庐陵,历史上又称半座苏州城。可已找不到旧时模样。阳光金晃晃地,洒满城郭。下车,一路台阶至底,是一个广场,正中央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白鹭洲书院”。

 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太阳斜照下来,站在桥上,极目远方,由远及近,赣江碧流天际来,八面见画境,是诗,是词,更是秋水文章。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

 白鹭洲中学出奇地静。逐级而下,过一座四角为石柱的亭子,南边两个石方柱,镶着一副楹联:“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妙哉此言,修杂芜而成参天大树也。移步石亭,但见赣江岸边,一棵古樟树,树高千余尺,遮天蔽日,犹如一柄巨伞,荫庇着一代又一代庐陵学子。据说,古樟树有三百多年历史,而白鹭洲书院则在朝朝暮暮中观鹭栖鹭飞七百年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遥想当年,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他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过办一所书院,让贫寒子弟读得起书。寻来找去,唯白鹭洲风水极佳,江水汤汤,一洲浮于两水之上,芳草萋萋,绿树连江天,乘舟、乘船,可载庐陵学子行赣水,入鄱阳湖,进长江,云帆高挂,金榜高中入殿堂。且白鹭洲书院又在水中央,学子上学,一篙撑舟,渡江而过,登洲,惊起白鹭一片,盘旋半空,复落树上,仿佛看到江水云树间,伫立一个个白衣隐士,彼乃庄周化蝶,老子骑青牛而来,孔子咏而归,还有孟子、屈子、司马迁化鹭而来。

 太阳转身了。我别过老樟树,朝南,唯见一座汉白玉雕像兀立,英姿勃发、鸟纱锦袍的宰相巍然在上,不用猜,一定是文天祥了。崖山一战,南宋水军烟消云散,文天祥成战俘,大宋从此化为水沫泡影。屠城将领欲留他一命,远押北庭二年,劝降,可是他头上华夏天空,有忠肝义胆天大地大圣人坐标: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的头,嵇侍中的血,张睢阳的齿,颜常山的舌。泱泱中华,哪一个壮士不惊天地泣鬼神?哪一个贤者不冰雪鉴日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朝刑场走去,木枷囚车,壮怀激烈。喝一碗浊酒,向云山外的庐陵投去最后一瞥。恍惚间,他看到白鹭洲书院创始人、南宋两任丞相江万里一家的结局。

 元军马蹄在上饶府街衢闾巷响了起来,兵燹映红半座饶州城。江万里伫立石阶上,仰望城郭,仰天惊呼:“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白衣、白发、白胡须,飘飘,就像白鹭洲上一鹭鸟,翻过汉白玉栏杆,纵身沉塘。

 江万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壮烈殉国。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学子的赤心,千古而下,令人长叹。

 远眺,庐陵淡月初现,倒映在赣江。千江有水千家圆,和平树下的日子真好。在白鹭洲中学流连,展室是百年前的教室,二层老建筑。倏忽,刮来一阵百年穿堂风。风入室,琅琅读书声,我想到吉安儿女刘真、伍若兰,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不知他们当年是不是在白鹭洲中学读过书?

 刘真,吉安永新县共产党早期负责人。那一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威吓,他说,杀了一个刘真,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出来。

 伍若兰,朱德元帅的亡妻,她也是吉安的儿女。下井冈山,已有身孕的她跑不动了,持枪拦住敌人,最终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摇头道,共产党员永不叛党,绝不会苟且偷生。

 伍若兰英勇就义,腹中,还有未出生的婴儿。

 青天之下,那锥心之痛的呼号,仍在吉安、在赣南、在江西,在风中回响,一如赣水呜咽,长夜不息。

 空谷幽兰,君子之爱。百年、千年秋风中,总有一股清馨吹过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吧。三春杨柳,九夏芙蓉,八月桂子红,十苇稻谷黄,好个金庐陵。那天傍晚,在白鹭洲中学,我挥毫书下一对条幅存念:白鹭云霄,春风庐陵。

 该走了。秋阳正艳,罗霄如血,白鹭洲上,几度夕阳红。风月楼前凭栏近观赣水,书院在,白鹭洲未老,七百年成一梦。青山遮不住,赣江东流去,只留清白在人间,一颗文心、赤心巍峨井冈山,庇佑吉安,照耀中国,千古不绝。

 千载白鹭鸣庐陵。

                                                                (有删改)

文本二

 徐剑感叹,其实“每个人都在淘世相、情感、人生之井”。当下的文学写作,“并不缺技巧、语言,关键是要有一种精神的照亮,写出中国气派和风格的精神境界和海拔”。

 我们将用什么思想和精神来展现新史诗?文学的最高精神品质是什么?

 就是一种精神的海拔!

                                               (摘自《徐剑访谈录》)

  [注]古庐陵,隶属吉安。

2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第二段中两个风光含义不同,前者指自然景色,后者指庐陵学子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影响。
  B.文章想象孟子、屈原等先贤化鹭而来,既增添了白鹭洲书院的传奇色彩,又烘托了其悠久历史。
  C.崖山战役失败,作者用烟消云散”“水沫泡影等形象化语言旨在表达了对宋亡的惋惜之情。
  D.刘真、伍若兰两位共产党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他们英勇就义的光辉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作者。
 2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头两段以及后文对白鹭洲书院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又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B.文章用张良、苏武等忠肝义胆的贤者衬托文天祥的巍然形象、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C.文中画线句子既体现文字整齐之美、文言诗词之妙;又以短句为主,气势酣畅,情感充沛,感人至深。
  D.千载白鹭鸣庐陵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以此结尾,既照应了标题,又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
 23. 文本一在构思上特点突出,请从行文线索方面进行分析。4
 24. 文本二主张写作要有精神的海拔,请具体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

六、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阿德勒认为,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即不在意别人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

也有人对此产生疑问:人是否能强大到即使被人讨厌也无所谓?过于强调自我会不会使人走向自私而变成“真讨厌”?

被讨厌的勇气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下你的经历或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济南一中2023级高二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A 解析:B.坐落 惨无人道C. 诨名hùn 寒暄D. 鬈发quán

2.C 解析:蔓延:更多地用于描述事物的扩展或散布,描述火势、疾病、消息等的扩散。

漫延:通常用于描述水或其他液体向四周扩散的情状

遏制:制止;控制,常指过程。

遏止:阻止,多指结果

辉映:光辉映照,照耀;映射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坚苦:坚忍,刻苦;

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3.A 解析: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

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衣冠楚楚:服装整齐漂亮。

4.D 解析:与例句都是特定称谓  A表强调 BC都是特殊含义

5.D 解析:  ①处事合宜  ②怜悯  ④勤勉

⑦卿大夫的封地  ⑩哪里,怎么  ⑫一旦

6.D 解析:A.①职业 ②实践 ③这样 ④……的样子     B.①弥补 ②归复 ③听任、任凭。 ④从

C.①事务 ②侍奉 ③通“燃”燃烧 ④这样 D.①安定 ②治理,处理 ③伤害  ④伤害

7.C 解析:①意动用法,以……贵,可翻译为重视。②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③名词作状语,每天。④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⑤使动用法,使……正。⑥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⑦名词作状语,在水上。⑧使动用法,使……受损失。⑨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⑩数词作形容词,一样。⑪名词作状语,在内心。⑫形容词做名词。坚固程度。

8.D 解析:  A.①“泮”通“判”     ②“内”通“纳”      ③无

B.①无 ②“行”通“形”      ③“当”通“尝”

C.①“累”通“蔂” ②“亡”通“无”      ③无

D.①“絖”通“纩” ②“龟”通“皲”      ③“知”通“智”

9.B 解析:《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

二、(10分

(一)10.C 解析:A "不够深刻"错误,原文是“学界产生了多篇专论之文,但仍有可深入探讨之处”。  B 事件之间“有呼应”错误  D “主流研究者”错误,原文是“另有学者提出”。

11.D  解析:材料一最后一段

12.①考辨各版本的《红楼梦》,得出“枯”“残”之异并非《红楼梦》版本异文所致的结论。②考辨各版本的李商隐原诗,得出“枯”“残”之异并非李商隐诗歌版本异文所致的结论。③考辨《红楼梦》对李商隐诗句的多处引用,得出曹雪芹不会出现记忆误差的结论。④考辨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正值豆蔻年华的黛玉不能理解“枯”字所承载的近乎禅意的孤寂凄凉。(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20分)

13ADF 解析:句意:(妫览、戴员)于是杀死孙河,派人北往迎请扬州刺史刘馥,让他出兵镇守历阳,他们率丹杨之众来响应。

“遂杀河”为省略的主语“妫览、戴员”的谓语宾语部分,故应在A处断开;

“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令住历阳”“以丹杨应之”主语都是“妫览、戴员”,故在DF处断开;

14.C   解析:卒:突然。

15.C   解析: A.“善”,善于、擅长。B.识,知道,了解。C.端,发端  D.归,称赞。

16 . D “想偷袭孙韶”错,原文“试攻惊之”是指“试探进攻想惊吓孙韶”。

17.1)孙河与孙翊将军疏远,还竟然这样指责我们。若是讨虏将军孙权前来,我们就无法活下去了。

“乃尔”,竟然这样;“吾属”,我们;“无遗”,无法活下去。

(2)孙韶十七岁时,收编孙河的余众,修缮治理京城县,建置瞭望台,修理军械,来防备敌人。

“缮治”,修缮治理;“楼橹”,瞭望台、高台;“器备”,军械、武器装备。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孙韶,字公礼。他的伯父孙河,字伯海,本姓俞,也是吴郡人。孙策很喜欢他,赐他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后为将军,驻守京城地方。起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盛宪的故交孝廉妫览、戴员逃入山中隐藏起来。孙翊为丹杨太守,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使之前来归附。妫览被任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郡丞。及至孙翊遇害,孙河飞马疾赴宛陵,怒责妫览、戴员,说他们未能尽心职守,致使奸邪事变发生。二人私下商议说:孙河与孙翊将军疏远,还这样指责我们。若是讨虏将军孙权前来,我们就无法活下去了。于是杀死孙河,派人北往迎请扬州刺史刘馥,让他出兵镇守历阳,他们率丹杨之众来响应。而孙翊的部下徐元、孙高、傅婴等又杀死妫览、戴员。

孙韶任边将几十年,善于养待士卒,兵士们都尽命效力。他常常致力于边界警备,派侦察兵到远方侦察敌情,预先探知敌军动静而相应作好准备,故此很少打败仗。青、徐、汝、沛等地百姓来归附者甚多,淮南屯守在长江边窥伺的敌军都远迁他处,徐、泗、江、淮一带,没有驻兵住人的地方各有几百里地。自从孙权西征,迁都武昌,孙韶没有进见已十几年。孙权回到建业,孙韶才得以朝见。孙权问及青、徐地方各处军营要害之处,远近人马布置多少,魏军将领姓甚名谁,孙韶全部都清楚,有问必答。孙韶身长八尺,仪容相貌俊雅。孙权欢欣地说:我好长时间未见公礼,想不到他那么有长进。于是加任孙韶兼任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241),孙韶去世。

他的儿子孙越继承爵位,官至右将军。孙越的哥哥孙楷为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代替孙越为京下督。孙楷的弟弟孙异官至领军将军,孙奕官至宗正卿,孙恢官至武陵太守。天玺元年(276),朝廷征召孙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当初永安贼人施但等劫持孙皓弟弟孙谦,袭击建业。有人报告说孙楷首鼠二端不立即发兵征讨,孙皓多次派人谴责孙楷。孙楷常怀恐惧之心,而现在突然受到征召,于是带妻小亲兵数百人投奔归附晋国,晋国任用孙楷为车骑将军,并封他为丹杨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传》)

文本二:

韶十七岁时,收集孙河的余众,修缮治理京城县,建置瞭望台,修理军械,以此防备敌人。孙权听说丹杨作乱,从椒丘还军,率军返回吴郡,晚上到达京城城下安营。孙权为了考察孙韶的能力,假装攻城来惊吓他。孙韶的军队全都登城防守,传递号令,戒备森严,呼声动地,箭矢纷纷向外射出。孙权派人说明情况,城上才停止。第二天,孙权接见孙韶,委任他为承烈校尉,统率孙河的部曲,并自行设置官吏,一切照孙河原来那样。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四、(17分)

【答案】18. C 解析:“感慨他们全都消逝并被人遗忘”曲解原意。这两句的大意是:“当今像商山四皓这样的隐士是很容易邀请过来的,但像屈原一样以身报国的国士却很难见到了”;表达诗人对朝廷苟且偷安、人们安守现状感到不满。“招魂”,原意招回死者的灵魂,这里指重新弘扬屈原以身报国的传统。

19.答案:①宴会上吃肉喝酒,气氛欢快,但想到年岁已老,心情变得沉重;表明诗人闲居山阴却不甘沉寂,仍怀有报国之志。②与邻父对饮,十分热闹(关系和睦);因心事无人理解,又感到无比落寞;表达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难遇知音的痛苦。

20. 答案: (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4)吾止也,吾往也

五、(16分)

21. A    解析: B.“增添了书院的传奇色彩,又烘托了其悠久历史”错误,文章想象孟子、屈原等先贤化鹭而来旨在体现白鹭洲书院的文化意蕴。
  C.“旨在表达了对宋亡的惋惜之情”错误,旨在突出文天祥在此情形下的忠肝义胆。
  D.“两位共产党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错误,由文中“我想到吉安儿女刘真、伍若兰,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不知他们当年是不是在白鹭洲中学读过书”可知,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二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

22. B 解析:B.“衬托”错误,由“屠城将领欲留他一命,远押北庭二年,劝降,可是他头上华夏天空,有忠肝义胆天大地大圣人坐标: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的头,嵇侍中的血,张睢阳的齿,颜常山的舌。泱泱中华,哪一个壮士不惊天地泣鬼神?哪一个贤者不冰雪鉴日月”可知,文中所写张良、苏武、文天祥等人是凸显泱泱中华壮士、贤者的崇高风尚以及民族精神,并不存在谁衬托谁的问题。

23.(1)以时空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变化和行踪的推移展开,移步换景,思路清晰;(2)以象征文心、赤心意义的“白鹭”为线索,情感集中,主题突出。

解析:由题干可知,文章要求从“行文线索”方面分析。
  结合“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秋声近,吉安城郭。我看到白鹭洲”“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太阳斜照下来”“逐级而下”“太阳转身了。我别过老樟树,朝南”“远眺,庐陵淡月初现”“该走了。秋阳正艳”可知,文章以时间空间未线索,随着时间 推移和行踪的变化展开,思路清晰。
  结合标题“千载白鹭”和文中“一行白鹭盘旋江面”“白鹭展翼,扶摇直上江天,一派好风光”“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仿佛看到江水云树间,伫立一个个白衣隐士,彼乃庄周化蝶,老子骑青牛而来,孔子咏而归,还有孟子、屈子、司马迁化鹭而来”“白衣、白发、白胡须,飘飘,就像白鹭洲上一鹭鸟,翻过汉白玉栏杆,纵身沉塘”“千载白鹭鸣庐陵”可知,文章围绕“白鹭”组织材料,而这“白鹭”既想象征文人之心,也象征志士之心,作者以“白鹭”为线索,将与庐陵相关的文人志士融于文本,表达对他们的赞赏之情,主题鲜明突出。

24.(1)江万里兴办书院,让贫寒子弟读书学习,凸显为官之精神海拔;(2)文天祥壮烈殉国、江万里投塘而亡,凸显民族精神之海拔;(3)刘真、伍若兰面对敌人威胁决不投降,英勇就义,凸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海拔;(4)文章表达对古人崇高风尚及英雄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凸显思想精神之海拔。

解析: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结合文本二理解“精神的海拔”,然后结合文本一找到“精神的海拔”所指的具体内容。
  文本二提到“要有一种精神的照亮,写出中国气派和风格的精神境界和海拔”,由此可知,这“精神的海拔”与中国气派和风格有关。
  结合文本一“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他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过办一所书院,让贫寒子弟读得起书”可知,江万里为让贫寒子弟读书而创办书院,这体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精神之海拔。
  结合文本一“江万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壮烈殉国。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学子的赤心”可知,江万里和文天祥面对异族入侵,与国共存亡,凸显了民族精神之海拔。
  结合文本一“刘真,吉安永新县共产党早期负责人。那一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威吓,他说,杀了一个刘真,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出来”“伍若兰,朱德元帅的亡妻,她也是吉安的儿女。下井冈山,已有身孕的她跑不动了,持枪拦住敌人,最终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摇头道,共产党员永不叛党,绝不会苟且偷生”可知,刘真和伍若兰这两位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胁面前绝不投降,凸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海拔。
  结合文本一“青山遮不住,赣江东流去,只留清白在人间,一颗文心、赤心巍峨井冈山,庇佑吉安,照耀中国,千古不绝”可知,作者表达对文人之心、志士之赤心的赞美,凸显了思想精神之海拔。

六、作文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有别于时下流行的多元关系探讨的作文题,它指向的是单一概念下的多元思考。命题的出发点有二:一是呼应了今年的高考命题中的单概念命题思路;二是在情绪病与心理压力被重视的今天,希望学生通过作文能理性看待被讨厌的勇气”,让学生在文字中审视自我价值,肯定人际关系上的独立性,理性思辨地看待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一命题。同时,也希望即便是考场作文,也能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真实表达的欲望。

题干的第一段是对被讨厌的勇气的注释,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被人认可。三句话的指向其实是一致的,它们都在强调个体的自我认同以及强大而坚韧的内心。在现实中,因为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容易苛求自己:害怕被人讨厌,所以也会违背本心;追求被人认可,于是背负了自己给的精神压力。挑战这样的困 境,也许是一个人终身的课题。所以这个不在意”“不害怕”“不追求本质上是在激发人们反思我们对外界评价 的依赖,鼓励人们去培养坚韧的自我认同,在成长中建立更强大的独立性与更稳定的内核。在具体的写作中,是完全 可以将这三者综合起来思考的,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看出思想深浅上的差异。

题干的第二段是对被讨厌的勇气的多元思辨。首先应该要看到的是自由是有重量的。当我们在追求被讨厌的勇气时,有必要思考个体是否具备承担追求之后可能会面临的真实的现实压力。这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在追求被讨厌的勇气时,其实更应该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智慧。

范文:

拥抱 被讨厌的勇气,绽放自由人生之花

在人生的广袤舞台上,我们常常陷入他人评价的漩涡,渴望着众人的认可,畏惧着被人讨厌。然而,阿德勒却提出真正的自由便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这一观点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 被讨厌的勇气?是对他人评价的全然不顾吗?是肆意妄为地特立独行吗?不,绝非如此。它并非鼓励我们故意去惹人讨厌,更不是让我们走向自私的极端。被讨厌的勇气,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力量;是一种敢于直面他人的不认可,却依然坚定地走自己道路的决心。

当我们审视周围的世界,会发现太多的人在他人的目光中迷失了自我。他们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不断地改变自己,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他们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里,小心翼翼地讨好着每一个人,却唯独忘记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的人生,看似安稳,实则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

而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意味着我们要挣脱他人评价的枷锁,勇敢地做自己。这种勇气,让我们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关心自己真实的思想感受。只要我们的所想所做没有损害他人正当利益,甚或是有益于他人与社会,我们就要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真正地为自由而活。就如同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勇士,虽不知道前方会有怎样的艰难险阻,但心中有光,便无所畏惧。

招人讨厌,无疑是痛苦的。我们都曾渴望被所有人喜欢,八面玲珑地讨好每一个人,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可。但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极其不自由,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幻想。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正如有人喜欢玫瑰的娇艳,有人却偏爱百合的纯洁。我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也不应为此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

历史上,文森特・梵高便是一个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勇敢追寻自由的人。他的画作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甚至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和厌恶。然而,梵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不顾他人的眼光,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用浓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自由,来自于对自我的坚守,来自于不畏惧被讨厌的勇气。即使生活贫困潦倒,即使被周围的人视为异类,他依然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为了自由,我们应该敢于直面和拥抱“被人讨厌”的痛苦;也正是因为敢于直接面对,痛苦——不管是恐惧还是愤怒——终将消散;消散之后的晴空就是我们内心的浩然之气和自由幸福。这一刻,我们也就真正理解了阿德勒说的——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们勇敢地接受讨厌,追寻真正的自由。让我们不再被他人的评价所束缚,而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我们才能真正地成为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让我们怀揣这份勇气,在人生之路上坚定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