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2023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跟踪练习题 答案详解

文摘   2024-11-20 21:16   山东  

山东潍坊2023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跟踪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释名》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尚书·吕刑》谈及远古时期尧初建社会秩序,派诸官分掌各项事务,大禹命名山川即其中重要举措之一。

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其名曰xx”句式。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榖。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峷,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即认为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名字确定,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

《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冕是天子祭祀先公、燕飨射礼时穿戴的,而毳冕则为群祭山川湖泊时所用。周礼之所以如此关注名物,正因为名物用事之目的,此小者关乎地位、财富,大者事关尊卑、等差以及社会秩序,此即周礼之核心目的。

周代乃礼仪大邦,其礼仪制度和文明建设的高度发展与名物学息息相关。仅《周礼》所涉名物类型就有二十余种,这些名物根据名称范畴、功能属性、职官归属等作了更细致的区分。名不同则其形制、功能也随之各异,体现出时人清晰的思想逻辑,远远走出了早期先民浑朴的命名状态。后人常以周礼皆为繁文缛节,对此多有讥刺,认为其繁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诸多名物的区分和配用上。其实,正是借助于辨析名物使得相关名物各有所用、各有象征,周代才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名实、名号、名分、名序、名目等格外敏感重视,也正是由此而来。

(摘编自王静、郗文倩《从命名识物辨物刻物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知识技术和思想观念》)

材料二:

张定浩《文学与名物》一文讨论了名与物在文学当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文学的基本相对性,在于使人从观念的重重罗网中挣脱出来,重新透过坚实的万物去观看事件,并被万物和事件所观看。如何做到这一点呢?①“单是知道这些事物抽象和普遍的名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它们在彼时彼刻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将那些被湮没的具体的名和同样被湮没的具体的物相连接,如此它们才可能复活,像密码锁的开启,咯哒一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生活世界,而非我们带着今日眼光所以为的那个现实世界,才得以呈现。

什么是抽象和普遍的名字,什么又是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呢?唐宋之际,某种芜杂琐碎的名物记录开始悄然渐增,人们热衷于为寻常事物巧制文呼,为已有常名之物另取新名;至于在北宋兴起,在南宋自成一类的谱录,乃至热衷于名物记录的小说,则更是风气已开之后的产物了。此类作品对名物的记录,并不以训诂与考证为目的,它们与巧制文呼的风气一样,与其说是为了准确指称某物,不如说是出于审美与娱乐之动机。牡丹,有鹤翎红、倒晕檀心、九蕊真珠;砚之形制,有仙桃、玉台、月池;酒,有瑶池、兰芷、千日春……在牡丹、砚、酒等类名底下,它们提示的差异微乎其微,难道没有它们,或者说没有这些差异,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与交流会受到影响吗?然而,正是它们,能够打破简单固有的符号化认识抽象和普遍的名字,是牡丹、砚、酒,而有心人在千百年间孜孜不倦地记录下的九蕊真珠、月池、千日春等繁冗琐碎的无用之名,才在当时的生活(而非生存)当中具体地被唤起。此外,张定浩还借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来说明,人的真实的活动与感情,需要一个具体的物的世界来安放,并通过那些物的名字来保存,而一切的人类,最终都是生活在沉默却有名字的物的怀抱,而非意见和观念的喧嚣中

(摘编自鄢虹《注目于名物学的另一条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典籍为物怪命名会描摹其声音或记载其活动场所,以准确识别归类,建立秩序。

B. 借助辨析名物构建起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周朝才成为礼仪大邦,进入较高的文明。

C. “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既能保存真实存在的历史,还能安放人真实的活动与感情。

D. 命名识物文呼,中国古代的名物观呈现出从实用性到审美性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名不虚传等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辨析名物的重视。

B. 《周礼》中名物承载着抽象伦理象征意义,可见周人的认知模式远优于早期先民。

C. 《周礼》中对名物区分细致、配用明确,近于繁缛,是因为名物用事目的。

D. 张定浩《文学与名物》借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来说明当代名物研究与文学密切相关。

3. 下列《红楼梦》情节,最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刘姥姥在宴会上以庄稼人的本色语言巧妙应对牙牌令,连比带划,逗乐贾府众人。

B. 宝钗设宴,提议咏菊作诗,黛玉连作《咏菊》《问菊》《菊梦》三首,最终夺冠。

C. 在斗草报花草名的游戏中,豆官以姐妹花难住众人,香菱则以夫妻蕙应对。

D. 宝玉生日宴上,众人以抽签的方式行酒令,每支签上都画有一种花,并附有诗句。

4. 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两个画线问句的论证效果。

5. 孔子重视《诗经》,除了其社会作用与教化作用外,还特别提到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请根据材料概括孔子提出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这一主张的意义。

(1)A.“以准确识别归类”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可知,先秦典籍中对物怪的命名只能大致分类,尚未做到完全对等。故选A

2B.“可见周人的认知模式远优于早期先民”错误。根据材料一“名不同则其形制、功能也随之各异,体现出时人清晰的思想逻辑,远远走出了早期先民浑朴的命名状态”可知,只能推断出二者命名模式的不同,不能推断出周人和早期先民认知模式孰优熟劣。故选B

(2)根据材料二,“抽象和普遍的名字”是事物的类名,“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是人们出于审美与娱乐需求给事物另外取的名字。

A.刘姥姥的牙牌令虽然有趣,但与名物学的观点关系不大。

B.咏菊作诗虽然体现了才情,但更多是关于诗歌创作,而非名物学的探讨。

C.“姐妹花”和“夫妻蕙”是具体的花名,这些名字不仅仅是植物的称呼,还蕴含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现了人物之间的亲密和情感纽带。可见斗草活动体现了唐宋之际人们为日常事物取具体的、有审美意义的名字的名物学特点。

D.抽签行酒令虽然涉及花的元素,但主要是娱乐性质,并未深入探讨名与物的关系。故选C

4)①“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句起到了过渡和引导的作用。前文写张定浩提出文学中名与物的重要性,并指出要透过坚实的万物去观看事件,需要知道事物在彼时彼刻具体

的、被唤出来的名字。这个问句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

思考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它不仅连接了前后文的论整和有力,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5)①根据材料一“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可分析得出,知道“草木鸟兽之名”,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然万物,反映了《诗经》认知名物的作用。②根据材料一“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名物’有‘用事’之目的,此小者关乎地位、财富,大者事关尊卑、等差以及社会秩序”“正是借助于‘辨析名物’使得相关名物各有所用、各有象征,周代才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可分析得出,“名”与“实”相符合,才能确保所言与所行不会出现偏差,才能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从而有利于国家统治。③根据材料二“知道它们在彼时彼刻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将那些被湮没的具体的名和同样被湮没的具体的物相连接,如此它们才可能复活……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生活世界,而非我们带着今日眼光所以为的那个现实世界,才得以呈现”“人的真实的活动与感情,需要一个具体的物的世界来安放,并通过那些物的名字来保存”“其说是为了准确指称某物,不如说是出于审美与娱乐之动机”可分析得出,“草木鸟兽之名”是“具体的、被唤出来的名”,“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有利于保存真实的生活世界,有利于“人的真实的活动与感情”的保存与流传,可以彰显审美、娱乐价值。

答案:(1)A

(2)B

(3)3)C

(4)①句为设问,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强调寻常事物具体名称的重要性。

②句为反问,能增强语气,更加鲜明地表明不明辨事物具体的名字并不会影响生存和交流,但“无用之名”具有审美意义。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