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阅卷报告(超详细)

文摘   2024-11-30 20:19   山东  

2024-2025年潍坊上学期期中语文阅卷报告

本报告及作文例文仅供参考

 4题阅卷报告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核心概念的理解。按照题目要求,学生需要把关注点放在理解核心概念对阅读学术论著的帮助,而非发展经济、应用于生活方面错误集中在第三、四处,“突出特点”这一栏中需要填写的是概念的核心内涵,可参照已给出的内容,采用“强调……”“注重……”“关注……”这种动宾结构的表述方式。而“应用情境”一栏需要填写的是该概念在阅读学术著作过程中的作用,同样可采用“用于区别……”“用于描述……”“用于将……归类”等类似的表述方式。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关注到这些细节,阅卷过程中放宽了要求,赋分时做了以下调整。

评分细则

第一处采分点:“社区之间不同”

第二处采分点:“小城镇”。答成《小城镇,再探索》、特色小镇、温州、苏南概不得分

第三处采分点:两个要点①“区分”或“分类”②“小城镇。只答“对总体性概念进行分类”不得分。

第四处采分点:“特点经济”“不同方式”“经济发展的路子”皆可。答成“发展经济特色”不得分

典型试卷

1.满分样卷

2.第三处采分点不全

 3.第三应用情境指向了经济发展

 4.第四处用概念解释概念

5.书写潦草、错别字频出(“概念”写成“慨念”“小镇”写成“小填”“社区”写成“社会”)、序号缺漏混乱或不标序号等

教学建议

1.提高审题意识。

2.强化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论述类、学术类文本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3.学会从题目已有信息中寻找答题方向。

第5题阅卷报告

【试题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中学生的做法体现、符合、印证了材料中关于费孝通认识社会的哪些思考与实践。首先要仔细分析中学生的社会实践做法,其次找出材料中费孝通关于认识社会的思考和实践的具体表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关联。

【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共三条,每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学生的做法归纳,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评析,基本赋分情况如下:


中学生做法

费孝通实践与思考

学生们通过阅读《边城》获得了对湘西世界的认知(1分)

这与费孝通阐释的通过书本与经典认知社会的观点相符:1分)

 

 

学生们带着预设和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的做法(1分),

符合费孝通提出的认识中国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的主张(1分);

学生们立志讲好中国故事(1分),让更多人领略湘西之美,

体现出他们像费孝通那样拥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的情怀。(1分)


 

(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

第一、第条后半部分,表明符合费孝通的思考与实践,学生从文中摘取以下句子分析,如:

“所以按照费孝通的说法,认识和治理中国这样的社会,应该以社会调查作为根本途径。”

“费孝通认为社会调查是认识论的起点。”

“费孝通强调了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的区别。社会学调查是要带着问题或假设去调查”。

以上情况,也给1分

第二,第条后半部分,如果学生根据原文以下两处:

“为摸清社会现实,以图与日寇长期斗争”

“费孝通都在用社会调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志在富民’的社会科学家情怀。”

落到学习费孝通先生的“爱国精神”“社会科学家情怀”等方面,也给1分。

第三,如果学生否定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不得分。从材料中对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表述看,无论从初衷,还是过程,直到结果,都是给予肯定的。所以,否定中学生做法的,一律判为0分。

【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完全没有理解题目问的是什么,仅仅对中学生的做法作了概述。

 2、回答问题不清晰,答题不规范,对中学生的做法和简要分析只答其一,做不到一一对应。

3、将第5题中学生的做法和材料二中的“社区”“小城镇”等概念强行关联,并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相关联,没有从题干材料出发。

 4、因为第二点在原材料和题目中关联点比较明显,所以答题角度主要集中在第二点,并对此充分展开,以致失分。

 3、否定或部分否定中学生社会实践,对材料判断失误,或者没有考虑到中学生实践情况,从而机械得从费孝通专业高度批评中学生做法的不成熟。

【教学建议】

1、加强培养学生信息提取与归纳整理的能力,例如本题,学生应该做到从材料中找到“费孝通认为”“费孝通强调”“费孝通指出”等标志性词语。

2、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已有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对实际问题,还是对已有材料,都要进行梳理提炼。

3、规范答题意识,分清答题角度,做好分条答题。

8

8.原题呈现:小说最后“眼泪像决了堤地流”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8.参考答案:①为杨景林生命垂危感到悲伤;②为老支书杨景林病重依然不忘乡村发展的精神所感动;③对太阳能发电项目得到认可的激动;④受到杨景林的精神感召,坚定了乡村振兴的信念。

(4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8.评分细则:
①为杨景林生命垂危感到悲伤(惋惜)。

②为老支书杨景林病重依然不忘乡村发展的精神所感动(赞美,敬佩)。

③对太阳能发电项目得到认可的激动(感激,感谢)。

④受到杨景林的精神感召,坚定了乡村振兴的信念(坚定我脚踏实地为乡村工作的信念)。注意第四条学生抄上选择题好高骛远本条不得分。
加上第点:表达了自己因不理解老支书杨景林阻挠太阳能发电项目行为的愧疚自责。
(4分。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优秀答卷:4

优秀答卷:3(学生基本答不出第4条答案)

 学生出现的问题:

一、最大问题是审题不清,要求概括哪些复杂情感,但是学生答非所问。

1.答成修辞效果:

 2.答成情感复杂的原因:

3.答成眼泪的表层深层含义:

 4.答成梳理故事情节:

 5.答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其次学生普遍存在书写杂乱,不分条现象。

 【教学建议】

1.强化审题意识,根据要求答题。比如本题要求答小说中人物蕴含的复杂情感

2.加强小说必备知识的学习,比如本题中涉及到的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树立原文意识,答题一定要读懂原文、结合原文。

4.继续强化规范答题意识,分清层次,标清条目。

5.许多考生卷面潦草看不清书写内容,字间距、行间距太小,导致辨识度低,因此书写仍要常抓不懈。

9

9题

【原题呈现】小说以修渠改田和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矛盾为中心展开情节,产生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叙事集中紧凑,情节紧紧围绕两种主张的矛盾冲突展开;②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表现出两代乡村干部的不同立场,突出他们奉献乡村振兴事业的坚守和初心;③揭示小说主题,展现时代变迁过程中乡村振兴事业传承与发展的阵痛与思考;④增强小说的叙事张力,让小说更有可读性,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评分标准】

1.参考答案提供了4个角度,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第一条与第四条可以合并。主要涉及情节、人物和主题。

2.不分条作答,酌情给2—3分,意在引导学生规范答题意识。

【主要问题】

1.不分条作答。





2.一味罗列术语,缺乏分析。









3.不会审题,答非所问。4.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教学建议】

1.加强书写,注重书写

2.加强审题训练

3.学会结合文本分析问题

4.注意概括并分条作答

131

原题呈现

翻译句子13(1):洪以白操,操召许主者,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4分

答案:曹洪把这件事报告了曹操 , 曹操召见许都主持事务的人 ,  满宠知道将要宽 恕宾客 ,  于是迅速处死他 。(4 分 。“ 白 ”“原 ”“乃 ”各 1 分 ,  句意通顺 1 分)

评分标准

1、“白”翻译为“报告、告诉、上报、汇报”都得分,翻译为“告白、坦白”之类的意思不得分。

2、“原”翻译为“宽恕、宽容、宽宥、原谅、赦免”都得分。

3、“乃”,翻译为“于是、就”都得分。

4、如果学生能正确翻译出以上三个得分点,第二个半句翻译成“曹操召见许都主持事务的人、曹操召见许地的主人”等都能得到句意通顺的1分。

【主要问题】

1.人物错乱,比如曹洪、曹操、满宠关系乱套,再比如把“洪”当成“洪水”。

2.一词多义不能准确运用,比如“乃”在“于是,就”“才”“竟然”三个常用义项中错误的选用“才”“竟然”等词义,缺乏上下文语意的疏通。

3.对于“白”和“原”的理解不到位。很多学生把“白”当成形容词,翻译成“白色、白白的”,把“原”翻译成“原来的”,导致整个句子逻辑混乱。

得分为1分的句子如下:

只翻译出了“乃”——“于是,就”

得分为2分的句子如下:

翻译出了“白”——“告诉”,“操召许主者”句意通顺为1分

 得分为3分的句子如下:

翻译出了“白”,“乃”,第二句句意通顺。

【教学建议】

1. 关键字词翻译到位,尤其做到字字落实,如“白”“欲”“原”“乃”等字一定要字字落实。

2.注重生活常用词,比如“原谅”的“原”的意思是“谅解,宽容”。

3.日常总结一词多义,比如在学习了《琵琶行并序》“唯见江心秋月白”、《赤壁赋》“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之后总结“白”的一词多义。

4.平时的训练检测要立足于翻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已有条件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有机联系的大语境,防止出现“断章取义”甚至“望文生义”的后果。紧扣内外双重语境确定关键词、疑难词的含义,保证基本句意的通顺,关键信息的准确。

13(2

【原题呈现】

132为国失贤则亡,君不为术所用,亡,不亦宜乎!4分)

【参考答案】

132治理国家失去贤能的人才就会灭亡,你不能被袁术任用,袁术灭亡,不也是应当的吗?(4分。“为”“为……”“宜”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评分标准】

1.总体原则

每个采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整体句意正确1分。

如果某一采分点未翻译对,而因影响了整体句意,则整体句意分不给;若某一采分点翻译错误,但不因此影响整体句意,则仅扣该采分点的分,而不扣整体句意的分。

132)采分点

译为治理“管理均给分。

……表被动,译为“被……

译为“适宜”“应该”“应当”,突出“理应发生”的逻辑关系均给分。

【主要问题】

1.关键词语翻译不准确,如将“”翻译为“逃跑”“死亡”,将“翻译为学术“战术”“技术”“术法等。

2.句子翻译不符逻辑,语意严重不通。如将“不为术所用”翻译为“不被术业所用”,将“不亦宜乎”翻译为“不是最好的办法吗”等。

3.重点词语没有翻译或漏译。如““宜”字很少有学生译出或翻译准确。

【教学建议】

1.夯实文言基础,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会辨析文言文法的基本用法。

2.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题的规范操作。

3.加强文本意识,指导学会借助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或句子含义

4.加强语境意识,着力培养学生在文本情境中揣摩词语、确定词义的能力。

14

【原题再现】

14.王夫之评价曹操“推新以待智谋之士”,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说法?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①曹操与荀攸谈话后对其称赞有加,当即就任用他为军师;②曹操在得知满宠处死曹洪的宾客后,赞扬他负责任;③曹操不听信谗言,称赞于禁不可动摇的气节,并封之为侯。

【评分细则】

1)要点化:(人名加正确事例)(一条一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①曹操对荀攸赞赏有加(或通达、有治理天下之才),任命为军师。

②曹操得知满宠处死宾客,赞扬他负责任。

③曹操不听信谗言,称赞于禁有气节,封为侯

(2)规范化:摘抄原文不得分

问题反馈

一、满分答卷

(1)字迹清晰、规整。

(2)分条作答、条理清晰。

(3)要点准确,人名正确事例匹配正确。

 二、问题试卷

(1)完全摘抄原文

 (2)人名罗列,缺乏事件概括

 3)审题失误,错答为曹操的才能

 4)书写潦草、字迹不清、不分条

5)答错位置

 教学建议

(1)强化情景意识,在情境中理解文意和题意,正确审题,保证答题方向正确。

(2)强化文本词句转化意识,教会学生选准原文词句并准确翻译,不得完全摘抄原文。

(3)认真书写,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16题诗歌鉴赏阅卷报告

【原题再现】

16.请简要赏析颈联“黄犊眠边高树荫,白鸡啼处远炊烟”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

①“白鸡色彩对比鲜明,炊烟的颜色也相互映衬,画面鲜活生动安静的黄犊,啼叫的白鸡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田园生活场景富有生机活力在眼前休息,白鸡在远处啼叫,远景近景结合使得整个田园画面更加开阔和深远。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黄牛,白鸡,炊烟等典型的农村景物,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评分细则】

1)要点化:(写景方法加效果分析)(一条两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色彩对比、色彩描写、色彩渲染均可得分。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均可得分。

③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均可得分。

视听结合角度可得分。

白描/选取典型的农村景物意象(均可得分,但不能重复的分,最多两分)

(2)规范化:

①出现明显抄袭选择题题干,乱答一气不得分。

②只有写景方法堆砌没有效果分析不得分。

问题反馈

一、满分答卷

1)字迹清晰、规整。

2)分条作答、条理清晰。

3)要点准确,写景方法正确全面,效果分析完整。

 二、问题答卷

1)答题不规范:不分条

2)书写潦草,字迹不清

3)答题不规范:角度分类不当,多角度压缩为一条。

4)答题不规范:落漏写作技巧,只分析不写手法。

5)答题不规范:术语错误

6)审题失误:错答为情感题

7)审题失误:错答为意象意境题

8)审题失误:逻辑不清,题型杂糅

9)审题失误:看错联数

10)审题错误:答错位置

教学建议

1进行相关的审题训练,问什么答什么,不能凑字数或者答非所问。

2针对性的诗歌写景题鉴赏训练系统梳理诗歌写景的手法和技巧,理清常用手法的含义、特点、作用等,正确书写手法名称。

3强化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如概括的精炼化、分析的简明化、要点序号化等。

4养成术语先行、分条作答的好习惯。

5养成认真书写、不得涂改的好习惯。

17题名句默写阅读报告

一、总体情况

本次名句默写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掌握程度。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默写出所给诗句,显示出较好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默写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引起重视。

二、常见错误类型

1.错别字:部分学生在默写时出现错别字,如将”,墟里”写虚里”,“惟”写成”,“”写成 “忱”,“樯橹”写成“墙”

2.漏字,添字:少数学生在默写过程中出现漏字或添字现像,导致诗句意思发生改变。3.顺序颠倒:个别学生将诗句中的字词顺序颠倒,影响诗句的完整性和意义。

 4.理解错误:部分学生对诗句含义理解不清,导致第二题默写时出现偏差。第三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战场上的英雄事迹”这一关键信息,导致写了其他的古人古事。

5.书写不认真,态度不端正。

三、优秀表现

在本次阅卷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色,能够准确无议地默写出所有诗句,且字迹工整。清晰。这些学生在古诗文学习方面具有较高的天赋和扎实的基础,值得表扬和学习。

 四、改进建议

针对本次阅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教师应加大对古请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默写准确性。

2.注重理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死记硬背,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强化书写规范:要求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做到字迹工整、清断,避免因书写问题影的得分。

4.增加练习频次:适当增加古诗文默写的练习频次,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默写水平。

五、结语

名句默写是检验学生古诗文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希望通过本次阅卷报告的分析与反馈,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共同推动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19题阅卷报告

原题呈现19.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参考答案】【评分细则】

三处表述不当,每一处需找对序号并修改正确,得一分,三处总共3分。可以直接修改错误部分然后填写修改后无语的句子也可以直接表述具体如何修改。

【满分卷展示】

【问题呈现】

1.对于典型病句类型不熟悉,凭着感觉找到病句,但是无法准确诊断病因进行正确修改。2.审题不严,有些学生看成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

3.题目序号混乱,不会有秩序答题。

4.卷面太差,书写太潦草。

 【教学建议】

1.语段病句修改要有整体阅读观念,不能只看局部。高一可以着手训练学生系统掌握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并能准确判断修改,尤其掌握常用的结构性语病: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残缺、句式杂糅、语序不当

2.遵守病句修改原则:原意要保、改法要巧、改动要少、越简越好。着力训练学生揣摩命题意图,选择合适简练的作答方式。

3.高一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审题意识,规范的答题习惯,尤其是高一阶段要严格训练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

一、原题呈现: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参考答案:

甲:首先要进行严格的筛选

乙: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

二、评分标准

甲:衔接词“首先”一分,内容“筛选”(挑选)一分,答出“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等也可得分。

乙:关联词“不是”一分,内容“转基因”一分。(主语“航天育种”很重要,限于难度,没单独给分)

三、满分答卷

四、典型问题:

甲:1.没有关联词衔接,不写“首先”,仅有极少数同学能够答出来。忽视后文第二句的“然后”,文本关联能力差。

2.上下句逻辑分析、文本解读能力差。“筛选(挑选)”“符合条件”等关键词答不出来,只根据后文第一句概括出“只有达到标准的种子才行”,使文本重复。

乙:1.不写关键词“转基因”,写成基因突变、变异、新物种。没有联系后文与转基因的对比。2.缺少主语“航天育种”,少数同学错误理解为“传统育种”。

3.部分同学忽视关联词“不是”。

4.错别字现象严重。

五、教学建议

1.加强语段逻辑分析训练。选择结构清晰、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通过抓关键词、关联词,上下句分析,逐句逐层分析等方法训练,提高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2.重视语言表达训练。精选典型语段,训练采用文中关键词进行准确表达。

21题阅卷报告

原题呈现

21.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①更(甚至)   ②只是    ③而(而是)

【评分细则】

1.每空一分,有错字不得分。

2.适应语境,除参考答案外,第①处写“而且”给1分,第②处写“只”“仅仅”“还”“仍然”“尚且”等给1分,第三处“反而”“却”给1分。

【满分卷展示】【问题呈现】

1.最典型问题是混淆并且”“而且两组关联词。

 2.乱用关联词。

 3.审题不严,要求写“关联词语”,却写成一个字、成语或者其他词语。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增加关联词语知识储备,熟悉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适用范围等,从意思和用法的角度做好日常关联词使用的指导训练

2.提高学生对于文段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并能理解及合理运用这些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特别是语言运用类题目,让学生明白题目指向恰当运用关联词语,弄清了题目要求,才能更好地规范答题,准确答题。

语言文字运用第22题

一、原题呈现

请根据相关文字表述,针对图1图2,分别概括出一条调查结论。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图(表)文转化和筛选概括信息能力,既有图表,也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图1属于柱状图,图2属于饼状图,都属于比较常规的图表。在内容上关联必修上第四单元《节日与文化》一文,整体解题难度不大。结合材料第一段明确:这两段文字和两个图关涉的对象是国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所以在写调查报告时首先要明确对象,然后抓住图表中的数据和相应文字表述进行概括即可

三、评分细则在具体评卷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同学不清楚得出结论题型与表述图表信息和提出建议两种题型的区别,题型意识不是很强,答案不是很规范,所以批阅标准较为宽松。

1.1调查结论2分:大多数,绝大多数或者70﹪以上(1分)传统节日认知度高列出我国传统节日更多等1分)

2.2调查结论2分:超过半数,大多数(1分),若答成绝大多数则不给分传统节日认知深度不了解节日内涵、缺乏对传统节日深入了解等(1分)注意:若只写不明白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则不给分。

四、优秀作答五、典型错误

1.调查结论在作答时不出现“大多数”“绝大多数”等表示数量的概括词语。

 2.“部分人”“绝大多数人”等转述图中关键信息不准确

 3.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分别概括”。两个图表笼统写结论。

 4.不能准确看图读表,图表意思完全弄反了。

 5.不明白图表题目做法,一棒子打死。

六、教学建议

1.强化审题指导。部分学生没有看到“分别”两字,对两个图表笼统做答。

2.增加图文转化类训练。很大一部分同学忽略了材料中的第一句话,抓不住调查的对象,第一个图表表述太罗嗦,第二个图表只看到“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

3.明确三种题型:直接表述图表信息类、得出结论类和提出相关建议类。

提出结论类这类题型特别需要关注两点:

(1)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语句。此类题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出结论”“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语句,特别应留意题目中的调查主体、调查目的。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一般不能出现过于具体数字,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要准确。如表程度范围的“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约几成”等,要加强表述的规范性。

第23题作文阅卷报告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时,我们需要时时回望,继续走上一代人的路;有时,我们需要不断向前看,做好这一代人自己的事。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叙述性或议论性文章,体现你的发现、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在审题时,需要准确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和关系,探讨回望与向前看的意义和价值。在立意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或当代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1.关键词提取:

“回望”:指回顾过去,理解上一代人的努力和成就,继续走上一代人的路。

“向前看”:指展望未来,做好这一代人自己的事,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有时……有时…….”表明这两种态度并非绝对对立,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2.立意角度

“继续走上一代人的路”与“做好这一代人自己的事”,两者并不矛盾。

1)可以侧重前者,(突出尊重和学习上一代人的经验和智慧)此类,若符合发展等级,也可以达到一类文

2)也可以侧重后者,(突出勇于面对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解决当下问题)此类,若符合发展等级,也可以达到一类文

3)也可以在回望与向前看之间找到平衡,理解两者在不同情境下的重要性;(最佳立意)

结合对材料理解,基于现实问题善于做出权衡,突出其指导和实践意义。(最佳立意)

3.补充理解

1)回望的意义:材料中的“时时回望”强调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人智慧的继承。上一代人在他们的时代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回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汲取前人的力量,避免重蹈覆辙,走得更稳更远。

2)向前看的必要性:与回望相对应的是“不断向前看”。这代表着我们要有远见卓识,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变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向前看意味着我们要有勇气打破陈规,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境界。

3)平衡与选择:材料中的“有时……有时……”表达了一种平衡和选择的思想。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视角和策略。有时,我们需要更多地回望过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时,我们则需要更多地向前看,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这种平衡和选择的能力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实践意义:这段材料对于我们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有历史意识,尊重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要有创新意识和前瞻性,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有时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有时要敢于突破陈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体现你的发现、感悟与思考 “你”:文章中要有“我”“我们青年”的融入,要有时代、身份意识的明确体现;不能写成通篇以局外人的视角评析他人。“发现、感悟与思考”,要有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叙述性或议论性文章,体现你的发现、感悟与思考。

(三)写作要求

要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叙述性或议论性文章”,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皆可,文体特征要鲜明

【评阅标准】

(一)首先看是否审题正确,根据立意确定等级。写议论文和记叙文皆可,好的文章,皆可得高分。

一类立意,可以既体现对回望与向前看的认识和思考,理解两者在不同情境下的重要性。结合对生活的关注体现怎么办。

二类立意,可以对回望与向前看有所侧重,点出意义,且结合对生活的关注体现怎么办。(此类,若符合发展等级,也可以达到一类文

三类立意,只写一者脱离对生活的关注,缺少怎么办

四类立意,脱离材料,套作,抄袭。

然后看几个方面,确定一类文和二类文等级,并对应赋分。

一类文:(53—60分)(15%)(好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

1)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如果是记叙文,情感真挚即可(不局限于内容丰富)

3)体现感悟和思考。行文要将自己融入文中,有认识,有思考,有情感,要有积极的价值取向。

4)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记叙文适当放松要求),过渡自然。

5)语言畅达,较有说服力(记叙文适当放松要求)和感染力。

6)书写认真,卷面较整洁。

补充说明:若写记叙文,只要符合立意要求,且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有感染力,体现出对生活的发现、感悟与思考也能进入一类文。

二类文:(52—45分)(45%)

观点较明确,思路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缺乏过渡;论据较典型丰富有时代感,能够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方式;语言畅达,较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一定的思考认识;书写认真,卷面较整洁。

补充说明:若写记叙文,符合立意要求,且中心欠明确、感情不够真挚(造作)、有一定感染力,能够体现出对生活的发现、感悟与思考也能进入二类文。

三类文:37—44分)

1)空洞,没有内容。

2)行文层次混乱,书写潦草。

3)审题错误,脱离材料的核心概念,另起炉灶。

4只写一者脱离对生活的关注,缺少怎么办。(此类判分要慎重,且不可只根据题目判分,要通观一下全文

5脱离材料,套作。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1)加分项:

在符合立意的前提下,符合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一个方面,即可酌情提高5分。 

2)扣分项:

①字数不足800字的,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的,25分左右;200字以下的,15分以下。

②无题目:扣2分。

③别字:错一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高扣3分。

④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酌情扣分。

问题呈现1.审题不准,跑题严重。本次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继承前人经验,开拓进取的意义,个别学生完全偏离出题意图。

 2.不能准确理解“回望过去”的含义,忽略了“继续走上一代人的路”这句话,把“回望过去”理解成为“自己的过去”,理解成“不忘历史,不忘耻辱”“继承传统文化”等。

 3.不能抓住“回望过去”与“向前看”两个概念立意构思,缺乏思辨,片面写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4.本次作文应重点写“回望过去”与“向前看”的原因及意义,个别学生开篇即写“如何回望,如何向前看”。

5.事例不充分,不典型,无法充分论述中心论点。

6.题目过长或忘写,正文字数不够。7.书写潦草,卷面不清。

 教学建议

1.注意答题时间控制,从本次作文阅卷看,很多学生作文预留时间不足,作文写不完,有的学生即使写完,从内容到书写都存在较多问题。限于此,本次作文适当放宽了阅卷标准,但不是长久之计。

2.注意作文基本环节的写作训练,从本次阅卷看,存在问题较多,学生的规范意识不强,有的学生给人感觉不会写文章,逻辑思维混乱,说理不清,有的写作记叙文,主题不明显,脱离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立意过浅。

3.加强审题训练,本次作文,都是没明白材料的核心概念,中心欠明确。

4.行文段落、材料运用、语言表达等都存在很多问题,作文平面化严重,下阶段需要加强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5.卷面潦草,涂鸦严重,字迹不工整、不规范,有的甚至看不清字体,高一年级,学生可塑性较强,建议加强规范书写训练。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