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扯淡,营养不足
1、你不用直接做慈善,但你可以为弱势群体呼吁
从去年这件事《最近一件对我冲击挺大的事》之后,我就停掉了每月腾讯公益的扣款。未来可能通过一些“去中间商”的方式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外,在我的文章中,总是提到财政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足,尽管每个社会总是有需要帮助的人群,但相比于慈善,“关注”本身也能纠正资源分配的不公。
弱势,也是“广义”的,一个人每个月拿1万元工资,是很难站在更广义的角度看到本来自己应该是拿1万2甚至1万5工资的,也很难理解有些支出本来不用那么多。
弱势的资源不足,对应的是资源的集中定价权,这个定价权又是对弱势的“另一种成本”。
所以对财政收支结构的关注,也是一种广义的慈善。
这样就不会让小偷来管抓小偷的事情。
2、不同时点买入的人,对资产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债务经济发酵的这些年,很多资产的叙事越来越像一场传销资金盘,波动性只是庄家“适时”做了一些“落袋为安”,然后“适时”变成投资者追逐的“择时”。
它就把“亏损”合理化成了“技术不行”。
无论什么资产,不同时点买入的收益自然也是不同的。后来者总在问“还能不能入”,有时候问错了对象。
研究数据形成的套利空间,本就很短暂,怎么会把这个收益还分享出来,这会让空间加速消失,自己得不偿失。
后来者的边际行为预期是很重要的,而影响这个行为预期的,是宏观的边际行为预期。两者互为影响。有时候你即使知道叙事是错的,也要重视其他人相不相信。
不是有个段子吗?说一个人国内考不出驾照,然后买了个假的,然后跑到国外用这个假的去换一个当地真的驾照,最后再回国内用国外这个真的驾照换国内的真的驾照。
叙事是假的,但结果可能是真的。
3、冷暴力比吵架更可怕
以前有个夫妻论。
这些年要分家,你也不希望我好过,我也不希望你好过,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什么问题都是对方造成的。
自己脚臭也是对方造成的。
当生活本身没有快感时,宣泄就是唯一的快感。
然而宣泄之后,发现没有对方的日子也各自有苦难言。
心里其实也分得清好坏,但吵到一定份上,情绪到了,冷暴力不可避免。
原本吵架也是一种沟通,只是无效沟通,现在沟通也没了,快感也没了。
如果有一方说“好好过行不行”,有个台阶,也是好事。另一方顺坡下驴。说明两者都有软肋。
这种软肋是“不愿失去”。
有感于中美财政审计。
4、要理解,而不是背下来
很神奇的是,我没有教过女儿数学,连99乘法表都没有教过,更加不可能花钱给她补课,整个小学她也没做过一分钟homework,但她是班里的数一数二。并为此常常对我吹嘘。
人家孩子睡前都是缠着爸爸说故事,她缠着我出数学题。我出了,见她在那里手指画来画去,嘴里嘟嘟囔囔,发现她是理解了题目的逻辑,而不是我习惯的套用公式。
小学的毕业典礼上,她被选上台做演讲,我在下面替她紧张,没想到她直接来了一段“脱口秀”,她竟然把自己一段很囧很害怕的经历(海上帆船),加工成了极具趣味性的文本。
下面的父母们笑得前仰后合,结束后教过她的老师、没教过她的老师都过来竖了拇指。
我在心里想:当快乐可以传播时,恐惧就不会传染。
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圆桌派陈佩斯那期说自嘲(把自己身段低于观众)是幽默的要素,我在想宏观是不是亦如此。
论如何创造幸福感。
5、不要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当人们把资金放在最安全的地方,其实就是不想要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它们曾经被伤害过,并再度嗅到了被伤害的气味。
我曾经举过老虎和小动物的例子。
老虎无法既让自己自由行动,又让小动物无所畏惧。
除非老虎把自己关进笼子,退化成小动物。
投资和爱情一样,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渴望得到被爱。而不是被伤害。
怎么分辨爱和伤害?
坦诚相待。
越了解人性,就应该越提倡约束它,而不是加入它。
这决定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没错,人总是慕强的,但我们要确定“强”不是“强盗”。
最后,数据决定政策,除非数据人为缺失。
政策自然扭曲。
以上。
欢迎加入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