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的紧缩效应

文摘   2024-12-21 09:04   新西兰  

问题1: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选择投资或者干脆放在定期存款(只有1%回报),你会怎么选?

这得看投资回报率是否显著大于1%,不然投资者很可能选择定期存款。

如果定期存款的规模越来越多,意味着可以用来交易的货币流动(V)减少了。费雪模型MV=PQ,如果这个时候宏观不选择大放水来扩充M,或者选择定向放水来扩充Q,都会引起P的下降,即价格的下降。

问题2:如果你预期P价格不断下降,即资产价格(比如房价)+商品价格(企业利润)都会承压,你会怎么选择?

大概率你会进一步推迟你的消费和投资。于是市场启动自我强化-反身性机制,通缩螺旋。

问题3:那是不是只能大放水通过M来解决?

大放水是一个过程。在大放水初期,市场主体预判名义价格(即利润率)抬升,于是杠杆套利出现,实际上是一个财富转移的过程。这个阶段-纸面财富炮制虚假繁荣,等到获利者看到后面政策不能再持续宽松,于是他们提前止盈,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出本国。

资本的流出,相当于对市场存量流动性抽水,于是市场自然紧缩,泡沫崩裂,后进入的投机者或刚需、散户买单。

进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本币质量和长期经济中枢也进一步下降。

问题4:那如何解决?

首先,要准确找到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根本的两点,人口结构弱化+双轨制侵占。

这两点都说明一个问题:分配。

我们再看MV=PQ,如果M更符合套利(做空者)利益,那么把精力花在V上,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何提升V的加速流动?就是再分配,即改变宏观现金流的方向。

问题5:能不能减少Q来稳住P

僵尸企业(产能)的出清,是经济周期重启的必然阶段。

但它同时也是GDP泡沫的消减过程。

当宏观无法接受总量消减过于沉重时,会制造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即创造新的产业来代替旧的产能。

只是新的产业很难完全抵消,原因在于,老产业其实用尽了居民现金流。

房地产透支的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几十年,所以转型的空间是被限制的。没有任何一个大件,能相当于一套房子对于一个人的现金流转移能力。

问题6:既然金融化、泡沫化是转移了居民财富,那么为什么机构还在说财富缩水造成了消费不振?

因为他们无法解决根源的问题。泡沫化是一个毒瘾,根源是要戒毒。但如果无法戒,那么他们只能研究怎么更好的吸。

经济的深层次问题来自于居民现金流表,它影响了企业现金流表,最终作用于宏观现金流表。

资产负债表恶化只是它的一种必然结果。

金融化团结了两方面的利益,维系宏观数据+套利资本。

而这两方面,可能是一家。他们需要资产负债表恶化引起经济衰退作为“诊断书”,这符合两者的利益诉求。

问题7:这么说来“药不能停”?

当本币没有向外征税能力时,药一旦服用,确实不能停。

我们回头看2008年的适度宽松+4万亿基建,停了之后PPI深度昏迷,资本大外逃,2015-17年的4万亿棚改放水,停了之后社会利润率大幅下滑(10Y国债利率下行)。

美元放水+收水,得益于全球征税本质,形成了错落周期。而本币因为没有对外征税能力,它的中断,实际上是对内兑现征税的过程。

问题8:那到底药该不该停?

药只是工具,关键是用在哪里。

用在对的地方,药可以持续,等好转了减量;用在错的地方,药越多,系统性越脆弱。

越脆弱,离历史修正路径的时点就越近。


以新指标代替GDP

再看90年代日本房价和利率

中美摩擦本质

欢迎加入星球(两个星球已超过6000人,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不跪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迷人,又危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