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趸叙事的人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提供不了数据。
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小视频——老婆从老公手机里发现了酒店开房+2000元转账记录,然后老公利用一连串叙事来解释“不是你以为得那样”。
也就是说,数据越多,叙事就越苍白。
比如生育率下滑幅度我们看到了,生育意愿比韩国低论文也提了,叙事只能怎么样?去想方设法从文化角度解释。
比如消费边际降速我们看到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大家也懂,叙事只能怎么样?去想方设法把锅甩给“网络黑嘴”。
叙事在躲什么呢?
躲分配。不希望大家往那个方向去想。
为什么只要最近略微提及那个加薪的事,就404,也是如此,㊙。
再多说,帽子就扣上来了。叙事者,也莫名其妙是审判者——决定了提供数据者的属性。
老实说,最近外资机构给的各种预测,我也看不下去,太Pessimistic。(星球贴了一些)
但要回击这些预测,就需要我们给出“透明的数据”。比如,存量、巨量的钱到底在谁哪里?为什么不流动?债务到底对应了怎么样的回报率?广义财政的开支中,到底现金流怎么分配?存量房产的持有结构到底是如何的?都2025年了,央妈为什么还不公布三季度的调查报告?
很多关于数据的疑问,需要回击者举证。而不是靠叙事和帽子。
实体很好?为什么中债利率像失控了一样?
为什么钱给A就是利好消费,给B就是资金沉淀?
最近十几年钱溜出去的大头后面是谁?
有意思。
“
老婆,你猜怎么着,我回家路上正好看到一个人很可怜,拉住我叫我帮她。说被男朋友打了,回不了家,只想找个地方住。我就帮她开了个酒店。给了转了点钱,她说过几天就会还我的。我看她情绪稳定了点,就回来了。
你别这样看着我,我工作累了一天,做点好人好事,怎么了?
爱过过,不过拉倒。
”
欢迎加入星球(两个星球已超过6000人,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