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群里有朋友在争论,一个说“明明是渣男,非要装得很保守”,(埋怨政策幅度不够);
另一个说“明明很保守,非要装作自己会很渣男”(担忧不及预期)。
当然,我只拎了下重点,他们毕竟讨论的是宏观经济(散发起来收不回来)。某种程度上,说得都有点道理。
与此对应的是,昨天10Y国债再次创新低,向1.8%进发(对应名义GDP只有3.3%),而大A相对仅温和上涨。
他们@我,我就扔了个论文,作者是亚开行前所长吉野直行,标题和摘要如下——
和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意思差不多,人口基本面的弱化持续削弱了日本长期经济中枢——
即整体利润率的下行,导致市场利率对应下行,直至0附近。
因为是老龄化引起的需求减少,如果简单的以“粗放式政策刺激”予以对冲,将会进一步恶化人口基本面(通过财政资源的错配)——
这个时候,明明是对普通人不好的妖怪,会被打扮成“白莲花”甚至“救世主”的神圣形象,让大家掉以轻心,唐僧看不出,因为妖怪迷惑他就是为了吃唐僧肉。
这个时候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要看本质,借用下Econimica的图——
可以看到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不光是外需的变化,中国内部人口的转变更是双重威胁——供税人口规模下降、用税人口规模上升。
这或可对应那个阶段的“适度货币宽松”展开。
但两年的适度宽松之后,中国经济却迎来一段更长时期的PPI下行,这说明“放水容易收水难”——
也与放水的方向有关系,08-09年那一波基本上是to gov,这根链条上的相关人士赚得盆满钵满,后来这部分“无中生有的资金”也跟着李超人们接连几年撤离——
直至宏观2016年用房地产短期稳住资本流动,然后摸出各种走资渠道,再之后就是新闻里各个击破。但代价是居民债务和地方债务触顶。
高债务预示着贬值预期,宏观只能用强生产侧来保出口端的经常账户盈余,来对冲贬值预期。于是产生新的代价,产能过剩引起新一轮通缩加剧。
当价格和人口基本面结合在一起时,在微观个人层面是看到资产价格的下坠,在宏观整体层面看到的是财政赤字的压力大增。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再一次提出了“适度货币宽松”。但和日本一样,问题深层次显然不是“量”,而是结构。
所以这一次增量能多少分配给GOV,多少分配给居民,对政策效果及未来几年的变化至关重要。我同意殷剑峰最新文章的这句话:许多人喜欢将改革与刺激政策相对立,但事实上改革就是最好的刺激。
欢迎加入星球(两个星球已超过6000人,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