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1: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表示,明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大力提振消费。
(不算利好,因为每年在涨)——
从对比来看,调整幅度也没有超过可支配收入增速,这也是为什么养老金替代率处于低位的原因(2022年47.4%,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70%标准线和55%的警戒线)。
已知2:明年将正式落地“延迟退休”——
并且未来退休金领取条件的缴费年限将从15年延长至20年。
(这算消费的利空,因为它抽走居民现金流)
已知3:根据北大国发的数据整理,我国养老金呈现三轨制——
2023年机关事业单位上调养老金3%,就会增加宏观2200元/年/人的支出。
相对而言,城镇职工上调养老金3%,只会增加宏观1100元/年/人的支出。
而2023年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仅上涨了216元/年/人,只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十分之一。
从某种现实语境里,中国短期的养老金困扰,并非总退休人数,而是体制内的退休人数(因为人均退休金太高,超过了70%的替代率标准线)。
(双轨制引起的贫富与阶级差距,绝对是消费的利空)
已知4:我们观察广义体制的员工人数——
去年总数已经超过了8千万,而机关事业单位总数则超过了4800万。
单纯从养老金角度,这群人的老龄化比农民工的老龄化对全国财政影响更大(尽管农民工人数多得多)——
而综合来看,农民工是“被税主体”,他们的老龄化是在财政收入端影响较大。
两者合力造成每年财政补贴社保的规模在扩大——
根据已知条件,我看了网上部分网友建议:
1、阶梯式涨养老金,大部分优先给城乡,机关事业单位则暂停增加(高于一定数字);
2、提升养老金替代率至国际水准;
3、为了减少年轻人的抗税情绪(感觉自己的社保在养别人的父母),体制内应公开、透明的呈列历年薪资、养老及医疗等数据;
4、降低A轨对B轨的利润转移力度,这样民营企业能给员工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5、利率降低后取消公积金(劫贫济富);
6、增强劳动法对职工的保护,拒绝内卷;
7、取消户籍制度;
8、取消公费医疗;
9、吸取日本教训,尽量减少养老财政的现金流直接从年轻人身上获取;
......
欢迎加入星球(两个星球已超过6000人,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