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1:根据2024年统计年鉴显示,全国截至2023年底社保累计余额13万亿(医保含生育保险)——
乍一看很不错。
事实2:同样是2024年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得,2010-2023历年的社保收支基本为正,只有2020年特殊情况为负——
事实3:从历年的财政决算报告中,可看到财政对社保的补贴金额,这个补贴金额已经含在当年的社保收入中——
事实4:也就是说,如果扣除财政补贴收入,真实的当年社保收支金额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看起来截至2023年底社保结余有13万亿,然而2013-2023年财政累计补贴已达17.8万亿。
这告诉我们,不补贴,中国的社保已经耗尽(不是2035年)。
事实5:对社保补贴已经成为了每年财政收支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财政赤字的重要缔造者——
问题是,财政能补贴的量也已经非常“尽力”。
事实6:一个人口结构的趋势图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财政需要补贴社保——
因为劳动人口在下行(对应社保收入),而老龄人口在上升(对应社保支出)。
我们知道老龄人口意味着三点:
1)TA不再缴纳社保(退出劳动力市场);
2)TA需要每月领取养老金(增加退休金支出);
3)人均医疗支出会增加(增加医保支出)。
所以,老龄化对于宏观财政的压力可想而知。
除了延迟退休外,要放缓社保当期收支压力,一个“好”办法是提升社保缴费基数,比如上海——
2012-2024期间,其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年增速高达9%!完胜同期间的养老金增幅——
而我们知道,社保缴费机制,本质是从年轻劳动力的收入中提出相当一部分的金额,支应老龄人口的生活需求。
所以,除了上述提及的财政补贴之外,更要关注主力劳动人口(20-54岁)的实际收入变相减少(被老龄化挤出)。
所以:
1、不少机构研报都提及了最近政策向“就业”转向的“欣慰”,但这并不是因为宏观注意到了个体就业市场的困境,而是这个困境影响到了宏观现金流——
2、同样的逻辑,延退未来必然将持续“升级”(退休年龄越来越晚),以对冲劳动人口vs退休人口之间的鸿沟扩大;
当然,这种对冲并不能完全抵消老龄化的影响。
3、医保自费率继续下行需要面临很大的阻力——
一个关键点就是自费比例下降的缺口,由谁来填补?由当下劳动力填补,则会加深通缩;由宏观举债填补,则进一步限制宏观举债空间。
你要理解,宏观举债(投资)空间是过去多年GDP增速没有像日本90年代那样降至0-3%区间(平均1.5%)的关键所在——
所以这是个两难,要么扶持民生、要么放任GDP中枢进一步现形。(前提是本币保汇率、要国际化)
现实折中的方法,是“默许”每年GDP中枢稳步的下去一点+等待老美财政循环溢出的债务空间(分配一点给民生、分配一点给逆周期)。
这也必然决定了部分人“时间”的消失。
因为是所谓“空间”的代价。
只不过历史不会在意这些时间的消失,除非它的载体发生异动。
随着异动预期变大,而管制也会越来越严。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