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内容中,我们梳理了蛋白降解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及对应的靶蛋白降解(TPD)策略(PROTACs、LYTACs):
国自然思路|蛋白稳定性和降解,除了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外,还有哪些?
可以说,经典的“基于某个关键分子/靶点探索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是国自然项目的“一面”,而“靶向该关键分子/靶点进行的药物开发、干预策略和转化价值”则是“另一面”,因此国自然项目中像PROTACs、LYTACs等靶蛋白降解(TPD)策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新颖泛素E3连接酶KLHL3的配体发现及其在组织选择性PROTAC中的应用探索
瘤内递送PROTAC分子靶向HPK1降解以增强CAR-T细胞抗肿瘤疗效的研究
针对EZH2蛋白的共价PROTAC分子的设计合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靶向降解PAK4蛋白的环肽PROTAC药物研发及联合免疫治疗在肾癌中的应用和机制研究
靶向降解EZH2的新型PROTAC分子在SMARCA4缺陷型NSCLC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于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的小分子LYTAC PD-L1降解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肝癌活性研究
叶酸受体作为新一代溶酶体靶向受体的新型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研究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特别是大家的专业是医学,每天做“新基因、信号通路”等太基础的问题确实不是大家的强项,但是如果自己关注的某个分子能设计和(合作)开发成“潜在药物”,虽然未必能成,但总是离临床近了很多。
除了国自然外,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期刊的这个现象:CNS期刊、大子刊和领域顶刊上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转化价值和临床意义,一项研究要发到CNS期刊、大子刊和领域顶刊上,单纯的“创新性好”、“工作量大”、“逻辑严谨”已经不够了,还要对研究的“关键细胞/分子/靶点”进行干预,并说明干预后是有效果的。
而“关键细胞/分子/靶点”的特点也决定了药物开发策略和干预方式,如蛋白活性的抑制剂、激动剂,靶向蛋白降解策略的PROTACs等、重组蛋白、阻断和中和性抗体、mRNA环化的核酸药物等等;当然如果只做动物模型一般还不够主刊,一般都要有患者的数据才能上主刊,只能说太卷了……
本周六直播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