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丨跟着教员学打仗

学术   2024-12-08 07:00   北京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几条简单到无争论余地可言的公理开始。公理,是一望而知的道理,无需花步骤证明的道理。而欧几里得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关于几何学的鸿篇巨制。可见,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先了解该事物最简单易懂的道理。

对于其他事物来说亦是如此。比如,阅读本次书目之前,我以为打仗是非常难的事情,至少在不去钻研之前,打仗看起来仅仅是军事家的任务,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更不用说实际运用。

然而,阅读之后,我才发现,打仗的核心原来也是建立在一些清晰易懂、一望而知、无需证明的公理上面。而这个最基础的公理就是:胜算大的一方更大概率获胜;胜算小的一方更小概率获胜。所以打仗的核心要义其实是在各个方面努力增加自己的胜算,以及在各个方面(可以涉及的方面)努力减少敌人的胜算。《论持久战》一章所提到的中国取得胜利的战略之一,就是采取高度的运动战。高度的运动战核心就在于,通过避免大的战役来保存自己,通过运动战来消耗敌人。从而增加自己的胜算,而减少他人的胜算。这是简单易懂的道理。孙子兵法所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以让对方相信己方是百分百的胜算。如果实在没有这个本领,不得不打仗的话,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打赢这场战争。也是符合这个道理的。

而增加胜算在实践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第一是大目标,第二是真实信息,第三是动态发展的眼光。

(一)大目标

首先就是要有大的目标。这个大的目标必定是结合实际情况、结合人的希望制定的。

有了大的目标,就要明白一切都是在为大的目标服务,都是在为大的目标推进。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实现大的目标的胜算。为了增加胜算,团结可以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是必要的。所以,在行军过程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必要的、增加经济建设是必要的、尽可能提升士兵们的生活情况是必要的,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是必要的、优待战俘也是必要的。很多细小的措施单拎出来可能在一时间不能够被全军全党上下完全接受,但是一旦人们意识到这些细小的措施,其目的都是争取更大目标的实现,其必要性就十分明了了。

如何让战士们意识到呢?就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讲清楚、说明白。从早期开始,教员在发给党中央的信件中就强调了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强调每个部队配备政委的重要性。其职责之一便是将这种一切措施服务于大的目标的想法传达给每个战士,从而才能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行为规范的最终目的何在。为什么要用简单明了的话语来讲呢?这是因为,如果写得得难懂,增加了理解时间、增加了解读空间,其结果只会在政策传达过程中发生分化和异变。加上传达的过程还有形式主义的风险,不问政策目标,只求形式相似,形式主义看似是在执行,实则是在反对;看似是在团结力量,实际上起到了破坏的作用。人与人之间思想差异如此巨大,要在短时间内传达并令人信服,需要十分坚决的、牢不可破的说理,应该把证据摆的清清楚楚,缩小别人能够反驳的余地,让大目标植根于心而不动摇。而这种说理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即在于真实信息的收集。

(二)真实信息

真实信息,获得的方法就是靠真正的调查和研究,而不是脱离实际情况,拍脑瓜想点子。对于真实信息的作用,就在于真理更大的概率来自真实的信息,更小的概率来自虚假的信息,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一切建立在非真实信息的推理过程都是不可加以采信的。在《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章里,教员尖锐且不容反驳地指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完全不给「这不太野蛮了吗?」这种论调留下任何余地。无论言辞多么美丽,无论多么故弄玄虚,脱离真实信息的发言、脱离调查的发言其本质就是在瞎说,这种瞎说是对人之理性所在的侮辱,是对人之所好不容易争得的话语权的践踏。任何一个清清楚楚的人,首先绝对不允许自己瞎说,任何一个清清楚楚的人,也绝对不应该认为「反对瞎说」就是太严格、太极端、太“野蛮”了。

不过,有时候虚假信息也会乘着人心之虚而入,连打胜仗未免得意,便认为中国速胜;连续败仗难免失意,便认为中国必败。这种想法屡见不鲜,其核心还是在于人疏于收集、分析真实信息,人的理性总是被片面的、一时的现象蛊惑。所以要拿出真实的力量,努力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什么是可信的、什么是不可信的,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

所以反驳就需要有方法,有技巧。不能只是单纯一句「他们不对我对」,或者人身攻击。应该有易懂清晰的逻辑,应该有丰富翔实的证据,来证明谁好谁坏;要有与理论、与目标、与政策,相匹配的真实行动。这样,真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传播。

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容易被虚假信息给迷惑。

所以我们的反驳要坚决,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于正确的就坚决执行,对错误的就坚决反对,对于有争议的就在越变越明的过程后展现出错误还是正确,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向。

有争议的典型例子,便如《论持久战》提到的,对于中国是否取得最终胜利的担忧,因为历史上总是有小国胜大国的例子,无法否认历史重演的可能,然而,教员仍找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种历史不可能重演,其依据便在于“时代不同了”。时代不同了的核心,可以用事物是动态发展的作解释。

(三)动态发展

由于事物总是向前推进,这种向前的动力正式基于事物本身的矛盾属性,这种矛盾属性便是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所以客观上看,事情总是动态地向前发展。而对于思考的人来说,人总是基于真实信息所了解到的本质,基于本质衍生出来的规律,基于规律推导出来的未来发展走向,或者可以称之为,可推论的未来真实信息。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基于本质认识的推导可能,人便拥有了“动态发展”眼光。

这种动态发展眼光,表现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表现在日本虽强但必败中,也表现在中国虽弱但必胜中。

大目标、真实信息、动态发展,尽管划分了这三点,但是这三点并非是具有先后次序的,而且细细观察,其核心仍然是在「真实」两字。真实信息不必多说。大的目标是真实的目标,既然是真实的目标,那么能够服务于目标的行为,在此目标下就没什么不正确的。动态发展的眼光,也是意识到真实并不是僵死、并不是教条、并不是本本,事物本身在在发展, 我们所认识的真实也要跟着发展。所以说来说去,都是一个真实。

有真目标,收集真信息,制定真策略,下真功夫,用真心,接受真理,看得出真正的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真实、接受真实、总是生活在真实中,但是又能超越现阶段,推测下一个阶段的真实。

能够看到当下的真实,能看到层层迷雾中的本质、也能看到穿越时空的真实发展状况。这样的本领,令教员一方面十分具体,对于所处战地的情况可以详尽到吃穿用度,极具系统性,另一方面很会抓事物本质、很会抓事物的动态发展的人。正是因为如此,即使现阶段的险境在他看来尽管有困难,但是由于大方向没错,当下的险境也仅仅是操作上的麻烦罢了。

提起教员,与之相伴的总是会出现两个关键词,一是乐观,二是阳谋“乐观”一词,仅仅是从心态描述的,却忽略了这种乐观是对现实的把握,对本质的判断,对走向的断言。这是有根据的、实事求是的。“阳谋”一词,又主要强调了与“阴谋”的相对,其核心仍在于清楚、真实。使用真实的信息做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其结果是一目了然,无需遮掩的。

人如何做到既具体、既现实主义、既脚踏实地,又抽象、又理想主义、又时刻看到方向呢?只有维人可以做到吗?我认为不是的,我们是拥有理性的人,就应该时刻运用自己的理性。这种真实不仅是革命家的任务,不仅是学者的任务,更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任务。人的理性虽有限,但是识别真实与虚假,既是每个人内心所求,也是天赋所在。一切真理都是又简单公理而成的。描写真实似乎要建立起一张细密的网,但结网所用的材料正是俯拾即是的观察,即是一望而知的现实。而现实之后有核心,核心会包含规律,规律就能让我们了解未来的走向。所以从实际出发,便能获得更多的实际,超越现在的实际也可以被我们判断出来。判断的方法也是使用充足的现实材料、合理的论证、科学的办法。这样得出的结论,其真实性总是高过唯心的、主观的、没有依据的。

如果能做到这些,人是不是就可以活在真实、面对真实、超越当下的真实呢?我认为可能性很高。《江村经济》亦可作为例证。原以书中内容是写复杂的经济学内容,实际上是在战时描写中国人个个熟悉的乡村生活,写每个人都熟悉得近乎忘记的乡村的风俗,并分析其内涵,把握其发展规律。这也不失为一种对真实的把握,不失为一种对真实的面对。

本次阅读书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91.

[2] 费孝通. 江村经济[M]. 戴可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期作者王珊珊,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

•本期编辑:陈忠杰

•推荐阅读:

杨浩丨为什么年轻人开始读毛泽东?

江秋丨马克思的选择

关于我们:我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博士生,以及从事具体行业的业余研究者,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有丰富的田野调研或行业经验,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绘制中国行业的图景。

•投稿邮箱:hangyeyanxi@163.com

注意:独家原创 侵权必究 转载需注明“行业研习”

扫码.关注



行业研习
我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博士生,以及从事具体行业的业余研究者,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有丰富的田野调研或行业经验,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绘制中国行业的图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