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丨社区社会组织:优势与困境

学术   2025-02-03 07:01   广东  

聘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区提供服务是当前城市化社区的普遍做法。聘请社区、政府、居民之外的第三方来提供服务,一是便于财务支出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二是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三是可以用量化方式对社工站进行绩效考核以提高服务质量。但在亦城亦乡的城镇里,有社区开始尝试以党建引领创办社区社会企业的方式成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替代第三方社工中心。

Y社区于2021年创办了社区社会企业——乐美社会工作中心,该社会工作中心的人员构成如下:理事长1名、副理事2名、监事1名、社会工作人员3名、预备党员1名,一共8人。其中只有2名社会工作者是由乐美支付工资,另一位无需社区企业支付工资的社工是社区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的工作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均为社区工作人员,在机构里兼职不兼薪。乐美有两套班子,一是机构的管理人员,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监事构成;一是党支部班子,由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构成。其中理事长为社区党团工作人员,负责乐美活动的简报与活动总把关;副理事长为社区书记和社区会计;监事为社区合同制的网格员。实质上,乐美真正长期负责社工站工作的人为两名由乐美发放工资的社工,每月工资为2000元并提供社保,支部书记也是这两位社工中的一位负责人。如若举办活动需要的额外人手,乐美则通过招募志愿者来补充。

显然,乐美提供的工资并不高,因此乐美聘请的工作人员为在化工厂退休的社区积极分子,有时间、热情完成社工站工作且没有经济负担。乐美主要的收入来自承接本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公益创投项目和民生微实事项目。公益创投项目来自民政部门和社治委,具体内容包括“一老一小”、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活动、就业服务及各类文娱活动等。在乐美承接这部分工作之前,Y社区的公益创投项目均由第三方社工站发动社区内自组织来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包括微活动和微改造,微活动与公益创投项目有类似的重叠部分,Y社区均将其归为文化素养类活动。微改造则涉及小区硬件设施的改造,例如小区环境提升、楼道改造、社区记忆馆打造等。

可借由下述社区绿化带新提升的微改造项目讨论第三方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在过渡型社区里的行动差异:

乐美承办了一个项目经费为2万元的绿化带提升项目,目标为优化小区内公共空间的绿化状况,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打造社区居民的“家共体”意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乐美需要在有限的项目经费里完成该空间的绿化打造,且在此过程中需要发动社区居民参与,让社区居民对该绿化空间进行维护。在乐美打造这块公共空间之前,已有第三方社工站对其进行改造,但每次都无法使该空间维持绿化:有时种的多肉一夜之间被居民挖完带回家,有时因为持续投入管理成本太高而荒废。乐美在此过程中,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过程成功发动社区居民,实现了“共享花园”的持续运转。

在共谋阶段,乐美将社区内最大的四个自组织整合起来,自组织的部分骨干成员和社区部分党员组成了共20人的“社区规划师”讨论小组,对共享花园打造成功后的各种优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例如四个自组织都是舞蹈类的组织,乐美抓住了她们拍摄短视频的需求,指出可以打造一个打卡点,既可以满足自组织的宣传需要,也可以成为全小区共同欣赏的公共空间。乐美请了专业的苗圃老师来给自组织的关键骨干上课,讲解之前的花园打造失败原因,核心在于没有人管理和维护,并对于具体花卉的种植位置、种植类型都进行了一定的指导。除此之外,乐美还链接了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此物业人员为返聘的社区工作人员),让其在收取物管费时向全体居民宣传和征求意见,既起到了告知同意的作用,也形成了一定的宣传效应。

在共建和共管阶段,乐美通过积分制和组间竞争激励居民参与。将这块需要绿化的公共空间分别划给四个自组织,让在整体商议的基础上自行决定种植的花卉,并且统一进行后期管理,即对参与该项目的自组织成员进行了浇水管护花园的排班。还设置了具体的认领分区、制作识别牌的过程,强化了仪式感和居民的参与感。在保证集体荣誉感和花园的整体性的情况下,一定地刺激了组间竞争。并且每次按时完成浇水管护花园的成员能够加一定的积分,在项目结束后可以按照积分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经过了两个月的共建和共管后,乐美还举办社区范围内的共评,组织了平时活跃在社区的居民来作为大众评议,对各自组织取的花卉名字和种植情况进行评比。共享阶段则是全社区居民均可以在此公共区域拍摄抖音、打卡、举办活动等,实现了该空间的活化利用。

除此社区微改造项目外,乐美还以类似的思路成功实现了小区内每栋楼的共享花园打造,这部分花园范围为楼栋一楼门口到道路的公共绿化空间。Y社区作为一个安置小区,并没有专门负责绿化的物业公司,Y社区联合乐美发动居民自行对社区内的绿化进行了地方化改造和管理。让每栋楼自行进行讨论和选举,取得大多数同意后可自行投入改造这部分公共空间。社区负责确保每个空间打造后的公共性,确保全体居民共享。社区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组织作用,社区居民是主要的参与主体和行动主体,居委提供流程性的组织,例如各类会议的组织、资源的组织、最美楼栋评比的组织和各类宣传工作等,真正将居民发动了起来。

乐美作为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成功推进居民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其与第三方社会组织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一,治理逻辑而非市场逻辑。社区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党建引领特征,是服务于社区的整体治理而非服务于资本增值,实质上是社区基层组织的向外延展的一部分治理工具。因此,在完成具体项目时,会更多地考虑社区的整体治理愿景和居民意愿,而不是考虑如何创造更多的项目收益。在实际的精力分配上,社区社会组织也愿意更多地投入在群众工作而不是资料撰写上。

二,“在地性”而非“专业性”。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本土生长起来的组织,其成员和服务对象均为本社区成员,有天然的文化认同优势。社区社会组织的扎根程度也使得其更能发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并且转化为行动目标。例如乐美社区举办的暑期学校,是该街道唯一一个举办暑期托管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余社区的第三方社会组织考虑到成本和风险均不开展该服务。且在地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工作时可以更多地使用情感治理的方法,基于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地方社会关系网络和地方文化推动居民参与,这是外来的第三方组织难以复制的独特工作办法。第三方社会组织具有社区社会组织所没有的“专业性”,可以使用更多的服务方法、设计更为专业的社会服务、完成更加完善的项目资料,但Y社区目前还是一个转型期社区,存在强烈亦城亦乡的特征,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还相对粗糙,社区自身组建的社会组织已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三,社区资源的“微粒化”运作。社区社会组织的资源网络局限于社区范围内,往往为上级政府的资源输入、自身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收益、外部企业的资源捐助以及社区居民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体量普遍较小,如何通过低成本实现更大的治理效应成为社区社会组织在计划服务项目时的重点考量,各种“微改造”“微更新”就成为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能力的舞台。能够通过各种细微资源的运作来激活社区,例如一个小块的公共空间来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动员。

但相比较而言,社区社会组织也有难以突破的困局:

一,专业性的提高限制。社区社会组织受整体运作体量的限制,并没有大量的社会服务项目能够支撑其有较大的收益,因此也难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或者聘请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者,只能依靠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自身的提升。而随着社区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对于服务多元化、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如何满足社区日益发展的服务需要是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资源的集成困境。相较于第三方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基于自身发展形成的资源系统而言,社区社会服务组织能够动员和整合的资源相当有限,且难以通过系统化运作的方式将资源恰到好处的输入社区。如何发展出能够持续良性运转的资源网络也是当前社区社会组织需要形成的关键基石。

三,服务的监管困境。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尚可通过社区进行外部监督管理,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基层组织的一种隐性延伸,其监管就成了一个问题。社区既做“裁判”又做“球员”会带来一定的治理风险。

行业研习
我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博士生,以及从事具体行业的业余研究者,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有丰富的田野调研或行业经验,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绘制中国行业的图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