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进步,要财富,一定要干入刑的事吗?(上)

文摘   2024-11-30 23:33   宁夏  

导语:这世界上谁活的容易?谁?出来溜两圈?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但你自己也要清楚,你的工作距离入刑有多近。

你要记住:别去为了一点业绩、一点奖金,去碰能让自己清零的事。

永远,永远不要做能让自己一朝清零的事情。

正文5692字速读约7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1/6

别被清零


职场就是广义上的监狱,无非有些人“越狱”,有些人“刑满释放”。


之前说到百年未有大变局,关于工作:

只有极少数人能一直顺利工作下去。

就像青楼里只有三种角色:卖艺、卖身、老鸨,如果你不想成为老鸨一样坑害他人,不管你是卖艺的还是卖身的,对你而言:

打工就是为了早点赎身,而不是为了干成头牌。


但也有很多人,不知不觉入刑了。

近年进真正监狱的,随着经济不景气,越来越多。

企业里有犯事上亿金额的,也有千万百万级别的,还是小几十万的。


工作近20年,听闻了太多身边或者圈子里的事情,一茬又一茬身边人出事,尤其是很多干实事的人进去。

有的人吃瓜,有的人幸灾乐祸,我一直心情很沉重:在某些环境里,到底要怎样才能出业绩?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的轻松快乐,可能是因为无知;

当你知道一些事实后,会很痛苦;

当你能更多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之后,也会为众生的迷茫和不通透而沉重。


这种沉重之后的慈悲,也只能从自己做起,希望能让一些人明白周期规律,明白家族传承,明白概率论的人间表现。

让我们看看工作中距离入刑有多近。

不管是工作,还是投资,一定要注意别被清零。




2/6

一片迷雾


从数据、案例和逻辑推演中:

暴露问题越多的地方,只是某些斗争多了些而已,往往不是问题偏严重的。

问题偏严重的地方,更接近于铁板一块上下同列,除非下一个周期的力量到了从冰山一角揭开整个全貌,否则很多年都悄无声息。


就像之前的医疗。

动一阵,停一阵,再动一阵,又暂停了。

老百姓生病看病这是刚需,医院作为一个事业单位,也像一家企业团队一样,总不能病人来了,医护空了一半吧。


经济好的时候,不会去动很多人。

经济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去动很多人。

为什么?

可能就像那非税收入一样。


你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决策,但你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已知的错误选项,你不选就行了。

在生活中能做到这样的,已经不是普通人了。

但当环境成为一片迷雾,你置身其中,往哪里走?


可能要看别人往哪走,自己就往哪走。

你以为那么多人都没事,那么多人都这样……但如果这里面大部分人都不能走到职业生涯的尽头呢?

这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意思。


有人说男人最铁的4种关系是:同过窗,站过岗,嫖过娼,分过赃。

很多官场小说上说,如果不同流合污,那么不管哪个派系,最先灭掉的就是你。

我几乎不看官场小说,很多体制内的人点评说绝大多数官场小说纯属文人说梦。


只要到了一定的层级,远比官场小说复杂的多。

文人要是能在官场走上去,还写啥小说。

古往今来有优秀艺术作品的文人大多是官场不如意的。


真正写官场和职场最好的是史书。



3/6

环境的昏暗度


之前对于体制内环境,在各个话题剖析中我尽量没有相对过多的指责(也因此三不时招来恨国党和愤青不满)。

我当然知道很多的阴暗面,但我一贯认为体制内是人中龙凤最集中的地方,哪怕是执法机关和权力机关,里面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精英不在少数。

相对于体制外的监管无序,相对于国外政坛的混乱,对于普通人,解决你最多问题、最罩着你和平生活、兜着你生活底线的还是国家也就是政府。


如果昏暗就像酒一样有度数来度量的话,应该是体制内弱于事业单位,央企弱于地方国企,外企弱于国企。

距离体制越远,越昏暗。


你一定觉得距离体制越近贪腐金额越高,其实未必。金额上就未必,何况本质上还是看对普通人的友好度。

体制环境有官本位重的,有门好看脸好看事难办的,还有服务型的。

但就像古往今来史书中没有过例外的规律:

距离权力中心越远的地方,越是天高皇帝远,底层民众甚至普通人生活的公平性就越……


古代城墙内,即便法制不全、法治有瑕疵,就是人治也大多在光明之下,而且一个朝代只要不在走向衰亡的阶段,这些就在逐步进化改善中。

你看看那些县城婆罗门的地方,有多少上史书的?

连值得写一笔的都少。


你想想看,古往今来家族里的老百姓逢年过节见面了,唠嗑都是在哪里谋生路呢,挣了多少,混的好不好——都是以金钱收入作为人生成功度的最重要衡量。

一个人从小到大的环境都是以收入作为人生成功度的外在评价的,那他在工作中,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这一条怎么可能轻易丢得掉呢?

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官僚,除了有超高智慧或个人良知的,大多数会怎样?


这就是环境,这就是概率。


这让我想起一位30年前的远房亲戚,是祖辈,他是地方官员。

口碑很正,实干派领导,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也帮照过一些族人。

去世的时候刻意低调没有广发消息,但还是地方1号到场,政界花圈无数。


但很多亲戚都说他不帮人办事,讥讽他“树叶掉下来怕打到头”。

甚至还有人因此说他一辈子没干啥好事。

这让我想起几乎没怎么在意的官场小说和电视剧里,为官清正的官员最后去世时,被没有捞到好处的人们各种鄙弃埋汰。


他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成长起来的体制内官员,还轮调担任过很多实权市局的领导,几乎没有什么负面评价。

小的时候我见过他几面,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正巧他上班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就顺路送我上学。

学校本来在马路这头,他却要骑到马路对面,到学校的路口了再骑过来。我问他为什么要多过两趟马路,他说骑行要靠马路右边。


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自行车道也是有方向的,之前从没有一个大人教给我这个交通规则,之前从没有遇到谁刻意遵守这个规则!

那是个四五线城市,县城般大小,那个年代别说监控摄像头连交警都不多。

这让我肃然起敬,感受到对规矩两个字的尊重,哪怕满大街骑车的人没几个遵守。


我不知道他是否有极高的个人良知,但至少有极高的自控力和很多原则。

到了一定的层级,不知道一辈子的同僚中,平安走到最后的有没有三分之一。



4/6

公平和效率


近年最高规格的政府会议最高规格的纲要文章里,会在“公平”和“效率”之间犹豫。

在一个朝代不同的阶段,对这两者的倾斜会不同。

说到这里,很多读者朋友就明白,追求“效率”会牺牲什么。


现代社会往往误以为古代儒家是迂腐儒生臭老九搞出来的,其实:

任何长期存在的秩序,一定是经历过“公平”和“效率”两者千锤百炼的。

比如,水至清则无鱼,再比如,和光同尘,雨露均沾等等成语。


现代体制内或者靠近体制的人都知道,事事要讲合规。但这个尺子有太多的度?会疏密恰到好处极其完美吗?


反过来,如果要整一个大团队怎么整?

就用“合规”二字。

根本不需要找到违法的点,只要不合规,就可以不让你做事。


以立国之本——工业制造业为例:

研发和销售,是一个典型商业生命体最重要的两条腿。

一个是把产品搞出来,一个是把产品卖出去。


有人说:老板都希望自己的采购一分钱不要收,希望自己的销售能用各种手段攻城略地。

至于研发,至少和采购、售后、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合规”来约束它的工作效率简直不要太容易。

只要这两个部门的工作没法正常开展——有效率的开展,一个大公司就会走下坡路。


以上,说的是以“产品”为盈利主导的企业。

至于以渠道为主导的,和以资源为主导的,我一说你就更明白了:

以渠道为主导的比如贸易行业,更是效率压倒一切。

很多老销售他私刻一堆公章,合同需要签章的时候一边跑流程一边先盖上再说!


路子很野吧,但合规吗?

别说不合规了,根本就不合法!哪怕把事办成了,哪怕没有一点私心!

这种事情,很多都是为了单纯的节约审批时间,对抗公司内部的繁文缛节,是冲着提高效率去的。别说很多经销商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有自己厂家的公章,很多一线销售,包里都有一个自己公司的公章,都是自己刻的!


商场如战场,半天到1天时间就足够决定影响一个季度的大合同的成败!干过销售的朋友都很认同这种节奏吧?

你说他私刻一堆公章,老板知道吗?

明面上,老板一定不会授权他这样干,私底下大多也不会授权他这样干。


精明的老板心里会没数吗?销售出身的老板,对于各个关键点的节奏,心里不门清吗?

但会指出问题吗?

会在员工离职投身友商的时候再折腾。甚至可以送去坐牢。


至于那些以资源为主导的,比如政府指标、政策啥的,咋搞来的?

如果公司环境是水至清则无鱼,你一时还能相安无事;

如果内部合规要求很高,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啥——双标。


没出事的时候,你挣一份工资,出事的时候,你就成了厕纸。

不要误以为,自己增加了效率,自己在干实事,自己就是合规的了。

哪怕你帮了弱势群体,也不代表你就是正义的——因为解释权不在你这里。


体制外,你做的事是否违法,看老板是否在某些场合下会追究。

体制内,越往上走,越是阶层固化——当你靠近那些界限的时候。

需要的时候,可以倒查10年、甚至30年。


你要记住:别去为了一点业绩、一点奖金,去碰能让自己清零的事。

永远,永远不要做能让自己一朝清零的事情。



5/6

生活的4个支柱


依稀记得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立马发现了同事中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很有能力,百分之六七十的有相当的背景。

我首先联想到的是90年代儿时读过的一本心理学的书籍,那时刚识字能读书不久,内容几乎全看不懂,就看懂了封底的几句话,大意是:

一个人生活的福报在四个方面:健康、事业、家庭,生活,这是生活的4个支柱,福报的总量是有限的,就看你自己在这4个方面要怎么分配。


当时穿透十几年的记忆,我立马深刻的悟了。

我把想法告诉工作上的师父,师父笑我的心态好不像一个年轻人,好苍老。

我倒不觉得这是过于理性的苍老,反而洞悉到了判断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前途的更高维视角。


有的人天生就是X二代,而且是高材生,那他的起点天生就是帅才的接班人。

而一个人寒门出身的高材生,如果情商智商俱佳,那他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可以一步步从小兵成为将才,来到帅才的身边。

看起来他们同事了几十年,但一开始就不在一个阶层。


很多人对成长的理解是专业能力,或者情商,其实双商俱佳才有机会承担重点项目,才有机会遇到贵人或者在项目中自我历练成长。

双商俱佳是入场券,还要能脱颖而出才行。

至于只有智商或专业能力的,充其量是炮灰或耗材。


别人帅才的接班人可以有一堆资源、一堆贵人,而你即便有了入场券,在从小兵成为将才的过程中,会额外的牺牲业余时间多少,甚至更多的牺牲健康多少,少陪家人多少时间?

健康、事业、家庭,生活,其中的“家庭”,指的是婚姻和亲情,现在多少职业女性,为了在工作中站稳脚,至少要晚婚晚育。

其中的“生活”,指的是业余生活节奏和爱好,比如游山玩水、读书吹牛、吹拉弹唱啥的。


即便这样,还有时间轴的变量——大家都有家庭,绝大多数人都要考虑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的题目——人到中年拼的是老婆。

内容我不用看也知道它想说的是什么,它总结的是其中的一个支撑。


你为了成为一个将才,就要把你先天有限的福报往事业上倾斜很多,但它是有上限的,总量就那么大。

在4个领域里匀来匀去,但总面积是不变的。如果这个总量都没有“帅才”需要的临界值大,那正常情况下你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帅。

哪怕将才已经衣食无忧生活温饱。


一切都是福报匀来匀去,人的常规努力不可能突破命运的边界。

一开始就不在一个阶层,将来也很难在一个阶层。

再想突破,你就要触犯规则。


但你没有看见的是:

哪怕只是牺牲对孩子的陪伴,从代际传承上,不就是把你这个家族把下一代的潜能和命运的边际进行缩减往上一代去分配吗?

这就是家族的命运,也正是所谓的三代因果。


这个世间福报,更多的是一代代人的积累,而不仅仅是你十年寒窗苦读哪怕几十年工作上双商俱佳的打拼。



6/6

面对黄灯


为什么说体制内强于体制外,央企强于地方,之后是外企,再往后是民企?

在央企,你敢动组织的钱,是国家纪委来找你,会让你去坐牢。规则就是规则,找你不需要额外理由,不找你才需要理由。

哪怕是擦边的灰色地带,就是有不动你的理由——那个理由总有保质期吧,总有周期和轮回的力量吧?


但在外企,就少了这些监管。

如果出了事情,公司或者上面的人脉是会保他还是放弃他,不仅要看他的人脉是在哪的,还要看我们这边工商、司法和外事、招商引资部门之间的权衡取舍。

至于民企,你就是动老板的钱,老板报警不报警让不让你去坐牢,是老板的事情。


所以宏观上规则和监管会趋向于更宽松的地方,人性的恶会被激发的更普遍,普通员工就要承受这种混乱会更为不易。


普通人发现自己是常在河边走了,要么赶紧跑出来,要么最后湿了鞋走不了远路。

就像进了赌场,概率论上就是赌场赢你输,你就是中途带钱退出也只有两种可能:

1.你带走的是小钱,别人不在乎

2.你带走的钱不少,别人需要你做广告,需要你作饵引更多的人进来。

否则,不可能让你活着带钱离开。


“权力”二字是虚的,它本质上是阶层跨越,上升到什么时候能让人满足?

就像一颗植物,能长多高,要看它的根系。

这个根,就是它的出身,就是它的世间福报。

至于财富,同理。


开车的时候遇到黄灯,大部分人会怎么做?

黄灯,年轻司机会觉得是要去抢的,老司机会觉得是要去等的。

迷雾中的你和同僚,能成为老司机的人有多少?——老司机早已经开到前面了,没法成为老司机的已经退场了,你身边的,大多是不知深浅的人。


把路貌似走稳了的人,是怎么走的?

就像老司机,面对黄灯,本能反应,不仅是不抢,而是要——等。

思危,思退,思变。


生活中的黄灯有多少?


对于00后70%的人能上大学,但70后当年能上大学的人不多。

你逢年过节了可以稍微让聊天和观察更有意思一点,看看别人的家族当年是怎么知道要去上学的。

一人提到他大伯,今年八十二,当年就上的市里最好的高中,但高二偏瘫了,家里又穷就没再上学,后来病好了,一辈子做农民。

但是后来大伯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名闻百里。


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就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他大伯做了农民,但是知道读书后的作用,这就是他几个哥哥的起点。

甚至他也是因为小时候浑浑噩噩时看到大哥(大伯的大儿子)考上大学,才突然知道世上还有个东西叫大学,而且这个大学不是和自己挨不到边的,是有可能考上的。

身体亮了黄灯,不得不停下来,也没有说为了给自己的“才华”争口气非要干个什么出人头地的事,但这个福报还是在孩子这里累积下来,这就是家族传承。


你在考虑自己目标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看到自己家庭、家族与上一个阶层福报需求的差距呢?

除非在入迷雾前就看清这些,否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和福报相应的事物相遇见,在迷雾中看到的大概率也是和自己一样福报的人。

他们的所作所为,一定能作为你的参考吗?


明天继续写剩下的一半,用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思维让你看看为什么X二代不需要做入刑的事情,也能持续的向上走。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工作篇》
《你这辈子是来当什么的》
《不要盯着别人的世袭,先看自己能不能接住泼天的富贵》
《这世界上谁活的容易?谁?出来溜两圈》
《做生意和创业的朋友注意:小心海外风险,保护好自己》
《 一文写尽古往今来读书人的三观(下)—高光和波折》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

欢迎关注,敬请星标⭐️↓↓↓↓
公众号后台回复“修炼场”送72份见面大礼
欢迎扫码围观
深刻冷峻+花里胡哨的朋友圈
防失联也可添加以上个人微信

通鹤的世间语
终身学习,偶尔成长。专注金融学、心理学的研发工匠,钻研认知科学和方法论的世间实践者。 记录暂居汽车行业的修行成长,体悟佛道儒中的技术追求。 每周至少两篇深度原创,期待与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