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势弱而早慧,家贫而妻美,无权而多财,这不是绝大多数人有条件犯的错误,但愚蠢而多贪,是绝大多数人有条件去犯的错误。
树上的花,纸上的花,你心中的花,众人心中的花。
以你的心去看众人的心,而不要执着于“我”的认知。
正文6078字速读约7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股市的实相
多年前有金融圈的小妹妹告诉我,清北学金融的,95%都是不去股市交易的。
那他们是干嘛的?给别人交易提供便利的。
能无风险赚钱,干嘛要下场去生死肉搏?
做短线量化的,量化基金团队里起薪20多万刀,如果你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能赚钱,奖金50万刀起步,上不封顶。
一个量化基金团队,少的几十人,大的几百人,全是常青藤以上级别学校的理工博士。
毫秒级交易,你手指头还没来得及动,人家成交几十笔了,这里面会用各种最新的算法,你知道的一切K线、KJD、MACD、布尔、RSI啥的,别人甚至会用到60多个。
你做短线,也是吃别人吃剩下的。
至于长线,最大的大户是GJD。
人家建仓平仓以月计甚至以年计,几乎没有亏过,就是疫情那年亏点第二年也赚了。
你要是真有这么大的定力,都不用跟GJD,找到一个可用的周期规律之后,怎么都能赚了,无外乎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除此之外,你能指望什么?
按上上周左右的数据剖析一下:中国股市按80万亿规模算,股东持股不到一半算30多万亿,国家还是大头。
剩下流通股机构、散户各占一半。
开户数2亿多,但活跃账户只有5000万。其中资本10万以下的,占80%以上。账户资产50万以下的,占比共90%多。
市值占比5%的小散,贡献了80%以上交易量。
也就是说,14亿人里,只有4000万人持有股票,每人不到10万元,总数4万亿。
就是这群人,提供了最多的喜怒哀乐和牢骚。
这个比例能影响到国计民生吗?
中国人群基本盘中的那大多数,其中6亿月入1000之下,10亿月入2000左右,他们根本没钱炒股!
所谓彩民,只不过是合法赌徒。股市里能稍微长期点盈利的,也不是去赌的。
去赌的人,在人眼里和赌徒有啥区别?GJD为啥要去管你这个群体的输赢?
相反,GJD进场是为了给养老金增值,那每年至少以千亿为单位的利润,你觉得是从那4000万人的小散里来的多,还是从几百万的大散户里来的多,还是从资金的大头——大户里来的多?
你要知道,大户自己就可以操盘拉升了,从他们身上盈利,难得多吧。
最后是谁给社资、险资做了贡献?
只有在实体经济悲观,企业不敢贷款扩大生产,指望你的消费来拉动企业的生产,才会给你创造一些“富裕感”。
过去用地产营造这种感觉,以后可能会用股市。
到了现在,一边是这个样子的楼市,一边是可以拉起来的股市,你说国家管谁?
楼市的数据对比不说了,股市数据对比:
我们GDP接近美国70%,股市市值却只有人家的20%。
货币的蓄水池:银行、楼市、股市,银行利率你也知道,楼市也就是那个样子了,货币这个水会往哪里去?
所以,这肯定是一场牛市。
但我担心的是它的下步和下下步,我看的是一两年、三五年的事,不是这几个月的事。
最近开户数据没有之前网传140万人在排队那么夸张,但也比平时增加了4-6倍。
新增开户人群的用户结构:
25岁以下,占比20%;
26-35岁,占比30%;
36-50岁,占比40%;
大于50岁,占比10%。
很多90后和00后都来了……
前段时间从开户数据上很多人对交易量比较悲观——这样的就业情况和收入背景下,怎么可能有大量新增的韭菜……
现在这不就来了……
如果用“人性”来形容常人属性,那金融市场的投资盈利就是一种时时刻刻“反人性”的磨砺,真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
很多人对规律都不屑一顾,对自己超级自信——这就是镰刀最喜闻乐见的新韭菜。
而老韭菜给点阳光就灿烂,早就把过去多年灰暗的日子忘记了。
历史教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记不住任何教训。
如果这次中国金融市场能拉动经济逐步回归复苏,那肯定向金融强国的方向上迈出很大一步。
否则,上面那些绝大多数就是炮灰。
结合中国股市的运作模式和实相,给你讲讲亲身经历的历次牛熊市的众生相。
之前看过一些圈内操盘手的成长记录,他们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远离总是all in的人,因为那人必然出局:
总是all in,一定要100%的胜率才能不断胜出,但没有人能有100%胜率,他的本金又下注越来越大,那必然后面的一次亏损让他伤筋动骨。
他是只知道出牌的规则,就下赌场了,还总是压上全部身家去赌,数学概率上就必然是个loser。
之前公司有个70后老哥人称股神,本身就是学理工的,大学就玩股票,毕业后做的是专业的基金经理,当年他们是自己操盘的。
后来遇上了99年那次牛市后的股灾。
他属于比较有良心的那种,看行情不对,让客户提前撤资,结果影响了自己的短期业绩,被老板开了。
然后就来汽车行业打工了。
于是在我06年买基金的时候,知道了基金经理圈子,只看相对业绩——别人都亏,你少亏,就是优秀基金经理。
但如果接连几个月业绩排后三分之一,就等着被开走人。
如果暂时在前三分之一,那就有普通人很多年年薪的奖金,同时还能升职或者加薪跳槽!
你觉得大多数人会怎么选?
当时亏了三分之一的本金没有对自己的心态造成太大波动,一方面是因为别人的平均亏损是三分之二,另一方面是我觉得自己犯了很多错误,但也注意到了一些坑。
当时对这篇文章中绝大多数内容一无所知,但明白舆论都是让你看到想看到的,几百个基金经理,只有一两个在采访中欲言又止说压力大。
我当时选的基金,基金经理都是言行中规中矩不怎么明显在蛊惑忽悠的。
后来,涨的时候慢,跌的时候也慢,给了我一定的犹豫和及时撤出的余地。
当时很多人跟着他炒股,但据说所有学他操作的人都赔了,只有他自己赚了。
我当时就猜测,不是他在坑别人——万亿级别的市场,他又不是靠忽悠身边人盈利,而应该是别人跟不上他的操作。
或者速度上跟不上,或者心态上跟不上。
他自己也说一般人的操作在他看来很不理解,要么全空,要么全入,太极端了,他多年操盘的习惯:不管资金再小都是分成好几份甚至上十份,分头操作的。
而且是分批买入,分批撤出。
他还说自己炒股比做基金经理操盘要容易太多,尤其是早年中国股市容积不太大的时候,他们要买一个股票很容易把价格拉上去,这样自己会抬高自己的持仓成本,所以必须买一批,再抛一点,再买一批,再抛一点……出货也是这样。
就像解一个方程组一样慢慢来,而散户的资金量每一笔可以瞬间进出,这完全就是降维操作。
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专业选手,很大程度上放下了贪婪——在乎的是盈利,戒的是贪,能持续的盈利就行。
而且,他看的是趋势,上升的趋势建立,贵也往里冲;下降的趋势建立,亏了也直接出。
当年石化双雄上市,他直接调集40万资金冲进去,当天就涨到40多元,后来一路向下。
当他亏了40%,也就是16万之后,发现趋势上不可能回本了,直接割了。
当年的16万,抵我8倍的年工资。
中石油后来跌到4元。
我和他很少交流,只是从他和别人的聊天中,感受到能把投资当副业的人,至少要具备专业的基本功。
他说自己的年化目标就20%。
但经常做到40%甚至更高。
后来每年只围绕汽车行业做。
为什么?
因为更容易,更是降维。
很多热门题材,到底是情绪,还是技术方向资本方向,还是将来发展很有可能的必然,圈内从业专家肯定比金融圈投资总监还要清楚。
毕竟,挣钱嘛,本来就要用自己最大的把握去搞钱,何况是从别人兜里掏钱,本来就是要有知打无知,降维打击别人。
又不是打游戏解锁新技能瞎炫技。
十多年后一次他和同事开玩笑说,一笔操作搞错了,要不就实现小目标了。
十多年前就知道,他对于赚钱或者说盈利的规律,洞察力很深。
比如,打游戏的时候,很容易发现游戏里金融世界的规律或bug。
有段时间他只是每周周末打打游戏顺手挣点游戏币卖,就相当于大半个月的工资。
他自己也说,一个游戏如果他都挣不到游戏币(越打越穷),那这个游戏的金融体系设计就有问题,免费玩家玩不下去的(必须大量依赖人民币充值)。
他还能轻易发现高低等级怪物出现的地点和序列的规律,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写木马外挂的人三不时和他联系想买他的策略,但他懒得理会。
那十年,大多数炒股的人都亏了。
有同事统计了一下说95%的人都亏了。
你可以理解为学历、能力、情商、背景,至少要在这4个里面有两个以上突出才进得来的央企核心研发机构,还有个股神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有问必答,结果战绩就是这样。
而那十年里买房的,100%都赚了。
投资,就是对事物规律的洞察和利用。
但绝大多数人,是不擅长于反思和总结的。
绝大多数人能多赚的钱,必然来自于时代的红利,有大户吃肉,你来喝汤啃骨头,主要不是来自于你的能力或者运气。
不管你是否自知。
比股市更具赌性的是期货,期货市场上古今中外著书立说的大师,没有一个不惨淡离场——自杀或者破产——没有一个例外。
这不影响他们著作的价值,但能写下兵法的人不代表能百战百胜,更不代表他能活着从战场上离开。
只要你是个带兵打仗的,只要你不能百战百胜,就一定会受伤,或者被一击毙命。
期货和股市的不同就在这里,股市不会给你亏成负数,就是上市公司突然下市也只会给你清零,但在期货市场能分分钟让你爆仓倒欠钱。
股市里你虽然能借钱冲进去,但股市不会明显鼓励你借钱往里冲。
期货市场天生就是鼓励你借几倍的本金冲进去的,瞬间亏了来不及平仓就亏成负数了。
这段时间,做空股指期货的,没少爆仓。
几年前那啥X油宝,头部那啥银行发行的,小老百姓怎么知道它是在国际市场上做期货对冲盘的,虽然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但90%以上的小老百姓会看吗,看到了会知道风险吗?
不会的,只知道它是那最那啥的银行发行的,只会当成理财产品来理解。
结果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被人做了,亚洲这边下班了,别人那边24h交易,之前就修改了规则,负数价格也能交易,东方这边几个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印度,没有注意到别人这手,都被做了。
某国那啥银行,据说被做了300个亿。
然后很多人一夜醒来,发现几百万的理财产品没了,还倒欠银行几百万……
这个事件能成为现代金融史上教科书一般的案例,但对某方来讲,是丑闻,是被羞辱了。
这个事情从法理上怎么说,当时就成为很沉重的争议——
客户把钱全权委托代理人做期货,一开始就会在合同上约定平台不承担经济责任的,他们是被人玩弄被人做了(利用规则),他是能力堪忧,但代理人就是个中介平台,你能找他赔钱吗?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平台发行这个产品,是在搞对冲盘到国际期货市场上套利的,就想吃个利差,客户不管是身家几千万还是几十万,认知上不就是老百姓或者说是菜场大妈级别的,这是不是有诱导业务、风险宣传不到位的责任?
这么大的事件,后来的处理方式很有某国特色,然后就在舆论上低调化了(你懂的)。
怎么处理的?
1千万以下的客户,银行赔你四分之一的本金,倒欠的钱银行不找你了;
1千万以上的客户,本金抹零,倒欠的钱银行不找你了。
全都是输家。
谁是赢家?
在太平洋的对岸。
问题是,这场浩劫内部处理为啥会以金额为界区别对待?
你懂的,稳定压倒一切。
小户更容易破产,补偿你四分之一的本金,倒欠的钱那家银行出了。那家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
对于大户,你已经不是光脚的了,不补偿本金能给那家银行省下很多钱。
小户人多而金额小,大户人少而金额多。
小户好歹还有四分之一的本金,如果大户是把全部流动资金放到里面当成低风险储蓄了呢?
他们中有多少是无权而多财的……和势弱而早慧,家贫而妻美,是同一类……
美国股市总市值55万亿美元,中国股市总市值按80万亿人民币算,前者是后者5倍左右,平时的日交易量也在5倍左右。
关键是,后续总市值会不会往扩容的方向去,一旦扩容了,你的富裕感就上来了,同时,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表就优化了。
美国只要出来10万亿热钱,其中一半进入大A就是35万亿人民币,再加上很多机构和个人的跑步入场,市值会不会再涨50%?
当然,这只从宏观数字上来计算,关键是,大众心中信不信。
至于中间中美的PK是否顺利,影响的是事实,不是预期。
更重要的是:股市能不能上5000点,和你能不能带钱离开是两码事。
金融从来就是带有杠杆属性的,它会放大人性。
比如,放大你的贪婪、自大和幻想、偏执。
也能“强化”坚如磐石,心静如水。
90年代那批从金融市场里功成身退的大佬,很多是自己在参悟禅宗。
以期心性面对再多的盈亏也是如如不动。
当年济公和尚曾留下的几句话总是被人们断章取义: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为什么济公和尚可以酒肉穿肠过?
因为在我们口中的人间美味在他那里毫无分别,青菜萝卜和山珍海味,他不会有丝毫的起心动念。
这是修为到了甚深境界的示现,不是我等凡人能学的。你要说你吃肉和吃菜的时候口感没有分别,心念没有分别,那是大妄语。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朵花,分别是,纸上花,树上花,心中花。
树上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
纸上花,代表着记录,代表着数据。
心中花,代表人们的感受。
金融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会提前,会脱节,但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金融市场中也有三朵花:
树上花:上市公司真实的利润盈亏,硬性的经济金融数据,如利率,汇率等等;
纸上花:就是各种统计和上报数据,GDP,CPI,PMI,信贷数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等等。
心中花:人们自己对这些数据的解读、评价和看法。
所有的人,看到的都是心中花。
哪怕树上花真实存在,必须要在你心中开花,你才认为它开了。
就像一张白纸,真的是白色的吗?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眼睛里面少了某种颜色,看不见那个真实的颜色——纸的白色不是由纸决定,是由我们的眼睛乃至心灵决定。
鹰、狗眼中的世界,和我们眼前的肯定不一样。
树上的花开了,人们心里的花也开了,股价涨不涨?涨。
树上的花不开,人们心里的花可不可以开?可以。
价格不是客观事件的反映,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有一天树上的花终于开了,可是人们心里的花却在谢,股价是涨还是跌?跌!
是经济不好,大众有信心,股价可不可以涨?可以。
经济变好了,大众却变得没有信心,股价是涨还是跌?跌。
第一,要努力去看清楚客观世界,但要明白——客观世界其实永远也看不清楚。
第二,在努力去看清楚客观世界的同时,看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
阳明先生的话:“你没有看到这花的时候,这花与你的心一同归于寂静;你来看这花的时候,则这花的颜色一下子明白起来,由此可知这花不在你的心外。”
势弱而早慧,家贫而妻美,无权而多财,这不是绝大多数人有条件犯的错误,但愚蠢而多贪,是绝大多数人有条件去犯的错误。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