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亿不知去向不是关键,关键是给你几百亿也不中用

文摘   2024-12-21 21:46   宁夏  

导语:在不远的将来你就会看到很多,比它大许多死起来可能也要难看得多的企业,以各种姿势死给你看。

提醒你有8个要注意的点。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最后剩下的那10%,残酷在于你得送走90%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活到了最后。

不止汽车,很多行业也都如此。

正文6458字速读约7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两次被删文。

我文章真有这么精彩吗?不就是剖析一下那个全网曝光原地停摆的车厂的事情,给大家提个醒,从头到尾都没有提他们公司的名字。只是给大家一些提醒。

再一查,很多人讨论这个事情的文章被删了一半。

再改再传上来当备份。



1/6

集大成的错误案例


身为有执着技术情怀的汽车人,不仅每周都能看到汽车行业种种数据和乱象,还有各种丑闻和漫天的瓜,真是哭笑不得。

一直不太喜欢赶热点,因为热点这个形式是不太深刻的,但身处的这个圈子居然也这么乱,现在天底下到底还有多少人对汽车行业知敬畏。

有一家新势力汽车公司暴雷出圈了,背靠两大资产和技术的金主的品牌,一片光鲜亮丽然后以坠机的方式原地停摆。


真应验了金融圈这句话——凭运气赢的,迟早会凭实力输出去。


造个车到底要多少钱?

有的新势力几十亿甚至几亿活的好好的,也有花一百多亿不仅活下来还挺光鲜亮丽的。

更多的花个几十亿一两百亿后一地鸡毛离场;还有能不断融到资亏了几百上千亿依然坚强挺立的。


现在这家公司不仅5千名员工工资发不出来,要原地解散,还欠了一大批供应商货款没付。

如果不是拖欠了媒体供应商的钱,估计这类新闻也不会加速推波助澜——是公关部门面对媒体供应商也很傲慢,还是现金流早到了全线崩溃的程度?

CEO没有走,但据说开着车偷去了机场,因员工跟随而折返回来。


此前有传言称大股东本来考虑继续注资,但会计一过去审计公司首席财务官失联了,据说已到新加坡,不久后CEO的妻儿也出境了。

70亿帐目去向不明。

离职员工直接在自己朋友圈指名道姓骂CEO是傻X,亲眼见证了CEO特批十倍于市场价的费用给他指定的供应商,还爆猛料说CEO婚内多次出轨嫖娼。


以上说法真实性没法得到证实不知真假,在没有经过司法宣布之前,本不想写这个事儿。

国内的经济民生,国际的地缘时政,一般写这些和我们的菜篮子、老百姓的收入有关的当天气预报给大家就可以了。


但这个事越来越精彩。

CEO发一篇六千字长文,貌似反思了自己的战略经营错误,其实有点乾坤大挪移的偷换概念东扯西拉。

然后前员工发万字长文现身说法揭示很多事实,写的还算客气,只把CEO定性为“勤奋的昏君”。

之后公关经理又跳出来指责每一个员工都有问题,每一个员工都要为企业的崩盘负责,说很多员工是傻B、仆从、苍蝇。


呵呵,这个案例里,几乎把创业、管理、经营、产品、技术、公关……乃至诈骗、金融逻辑的错误都犯了个遍,还是写一写,给大家选工作避避坑吧。

今天举这个大大的综合性的反面案例集,要和事业战略地图的正面路径对比起来看,才更能起到人生路途天气预报的作用。



2/6

全员裁员的正确姿势和预判


这家公司5000名员工大体分为整车团队约3000人,销售团队约2000人

整车团队中,整车工程500人左右,包含电子电气、内外饰、认证实验等;智能座舱290人左右,智能驾驶约150人,车联网约400人,用户运营约500人,战略规划200人,供应链(采购、质量等部门)150人,设计部门100人;其余300多人为财务、法务、人力、公共事务、审计等部门人员。


这么庞大的团队并不比二线车企少太多,这么大的团队正向+部分逆向从0到1做车都可以。

关键是整车底盘是一个大股东那里的平台,智驾是另一个大股东的技术强项,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这么庞大的团队。

客观的讲,他们的产品除了有些设计过于超前,存在性价比、市场认可度的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讲还像是精心打磨出来的样子。


但销量还是那个样子。


这么多年来,哪里见过5000人团队直接原地解散,连欠的工资、违约金、社保都没有一个交代,就直接再次进入创业2.0模式了。

而且进入这个模式的员工还是0工资,时间多久无计划无说法。

持有少量股份的CEO认为自己是创业者,作为法人,这种操作是直接严重违法的。


这不仅是把锅甩给大股东,更是逼政府下场帮自己擦屁股。

两个大股东在各自行业都是一线元老,连政府都惊动了,牵头他们来兜底。

被离职的员工,好歹拖欠工资、违约金有个说法了。


说一下大厂里面大幅裁员的顺序,你好进行预判:

第一步,一般是用核心部门里面的核心员工去裁另一部分非核心员工,非核心部门直接拿掉。

第二步,还不行了,就用人事部门去裁核心员工和一部分高管。

第三步,再不行了,人事也裁了。

最后就是几个合伙人和核心高管直接扯来扯去了。


第一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如果公司出现这种裁员迹象,你就要留意了。


至于那直接往社会上输送5000成品人才,还是违法违规不兜底的搞法,崽卖爷田不心疼,这要么是任性恣意妄为的搞法,要么就是在借机制造混乱逼大股东替自己擦屁股了。



3/6

自我赞美的甩锅文


那个CEO的长文表面上是自我批评,实则自我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这甩锅水平,如果不是5千个家庭断粮在外面等着,只从文字上还是能忽悠很多人的。

尤其在这个平均水平只能看短视频、较好水平也只能连续读3000字的时代。

从他要员工0薪资切换到二次创业状态,不拿出一个对欠薪、社保、裁员赔付的具体对策,就可以推断出这人善于斗转星移和腾挪。


我们只管从管理和心理角度定位,批判不是目的,如何在没有炸雷的时候识别出这类人还是很重要的。


“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我始终都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看起来人设很高情怀拉满,实际上是给了自己玩太极云手的余地:

当和大股东处不好关系、刚愎自用的时候,自己是以创业者自居,认为这个地盘我说了算;

当需要对员工工资负责、甚至拉投资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小股东,只是职业经理人而已。

既拔高了自己的道德情操,把责任也推卸出去了。


对于创业团队,CEO最好是大股东,至少投资者要强势介入公司管理。


高管必然是靠争取资源+预期管理一步步上位的。

什么是预期管理,就是趋势预判+表演。

之前也聊过,一旦高管坐到高管位置上起,不想自己当老板的高管其利益取向一定和老板不一致。


企业的控制权不在大资方手里,那么多的现金流在那里,职业经理人腾挪一下,不一定要违法,可能只是违规或者搞白手套就比做100年高管收入还要高。

指望职业经理人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那就像在一群演员中挑选真情实意者。


戏子无情。

几天前还在轰轰烈烈的搞活动,上午门店还在收定金,下午就直接破产,这种做法,显然是很不合逻辑、也很不合理。

这就是演技拉满。


第二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大股东不亲自下场的创业公司,就是在赌人性。

你看看之前的小鹏,后来的车圈反腐。

再看看现在的雷校长。


那个CEO说自掏腰包解决了最需要保障的部分员工的权益。

作为小股东,他把5000员工原地解散,按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他本来该承担的“有限责任”是多少?

这其实是告诉其他没有拿到补偿的员工不要来找他了,他已经没钱了。


还有归咎问题出在很多人的“德不配位”上,那些德不配位的管理人员是谁招的?是谁在管?

当领导的一个下属出问题的时候,可能是这个人的个体问题。

当领导很多下属有问题的时候,首先是这个领导的能力、眼光和人品问题了。

这里面多少丝滑的演技。


长文里还说了很多表面是在检讨反省,实际上就一句话:过去他遵循的都是正确的做事,虽然可能没有做正确的事,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

作为公司基层骨干,要遵循的是——把事情做正确。

作为公司掌舵者,要遵循的是——做正确的事。

如果再加上中管层,中间层遵循的是——正确的做事。


如果作为掌舵者,一直没有把控去做正确的事,不管作为CEO,还是联合创始人,是严重的角色错位。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用来肯定基层员工的,是用来肯定把控不了方向的基层员工的。作为CEO,没有功劳就是0。

还祸害了员工。


第三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当公司的基层管理者去把方向,高层管理者去关注做事细节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

任老爷子对下属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一件事情就是我能做到100分,你只能做到80分,也让你做而不可能我来做。

不仅是锻炼下属,更重要的是领导要忙领导层面的事情。


战略战术微操啥都擅长的天才历史上只有一个,诸葛神侯,结果累死了自己,还造成整个蜀汉文官集团的人才凋零。



4/6

互联网思维能造车吗


现在的打工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绝大多数人都会想着在一家公司好好干的,奈何架不住公司倒闭就莫名其妙的失业了。

CEO发大几千文“反思”后,一位前员工通过公开在线文档发布了一篇万字文用参与者视角分享了很多CEO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所作所为。

原文我没有看过,网上传出来的各种摘录已经让网友们上头了,把CEO个人简历都扒出来全网传遍了。


在人事任命上,搞互联网创业挣到第一桶金的CEO拒绝传统车厂背景的人投递简历,更是直接表示自己“最讨厌和专业的人交流”。

“软件定义汽车”这个口号叫的最响的时候,这种说法在中外汽车研发圈里都是很有争议的,会在战略方向和组织架构上带来很多的误导。

各个车厂“软件中心”还没有搭建起来就在去中心化,因为从头至尾都是“功能定义汽车”、“功能定义产品”,软件和硬件解耦只是一种理想的阶段化行为。


汽车的硬件BOM层级,那可比手机复杂几百倍,比车床、工程机械、零部件层级复杂100倍。

这不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能轻易理解的。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神话?

当年号称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是啥:高铁、网络支付、网购、共享单车。


注意那个共享单车。

凡是做共享单车经历的老板,他们搞汽车一定要亡。

你还记得当时他们对共享单车烂尾后续的处理吗?坑用户、坑供应商、坑投资人、坑地方政府、坑国家,不是竞争倒下去的,是故意短时间把规模做起来。


这个过程中肯定是快速亏损,至于抢到规模之后怎么盈利,不管。

钱亏到哪里去了?不一定是直接亏到创业团队自己口袋里去了,但最后是全天下的用户亏,他们实现财务自由。

这比白手套还要干净。


那个年代很多人不就是用这种“商业模式”发家的吗?

利润,不一定是从终端用户那里出,可以是从供应商、投资人、政府那里出。

就这么个商业模式。


互联网即将成为公共道路、公共电信一样普通的基础基建,重要且普通。

看到在别的行业张嘴闭嘴提互联网思维的,你躲远点。

说数字化,数智化,数据定义一切啥的,都比继续提“互联网思维”靠谱些。


第四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凡是用互联网思维搞汽车的约等于诈骗。

你看老板的过往经历,只要干过共享单车的,然后拉投资去做汽车的,必然会先亡;然后是张口闭口互联网思维做汽车的,排队等着亡。


销量不太好的时候,CEO解雇了用户发展部门负责人,自己去兼任。

在第一次部门大会上骂所有人4小时,说自己是营销天才:“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恐怖,你们的 CEO 居然 tmd 这么懂营销。” 

可怜那些人,明知道对方是一个傻X还得舔着脸去迎合,其中酸楚只能说生存不易。


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让人员流失严重,团队氛围也很差,有意见也不敢提,团队处于人人躺平的状态。

事事都要掺和,事事都做不好,以近乎暴力的手段进行内部管理,闹得人人对其咬牙切齿。

至于说自己“最讨厌和专业的人交流“,但据说在智能化服务方案评审会上有人拍CEO马屁说:“ 这一块您是专家呀!” 

CEO听完哈哈大笑,然后说到:“ 我哪方面不是专家!” 连拍马屁的人都愣住了。


第五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喜欢在专业领域里骂人的外行领导,要么是自恋到病态的程度,要么就是习惯于PUA。

很多财务自由的人看问题、对待人和事都会很平和,即使财务自由了对人依然是病态刻薄的,骨子里只是一个屌丝。就是鹤立鸡群,灵魂里也是一只鸡。


第六个提醒你注意的点:不是偷师学艺的打工,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的。



5/6

蛇鼠一窝的预警


公关负责人就是负责企业形象的,在给企业拉黑的业界公关负责人越来越多了。

之前这家公司的公关负责人吐槽小米财报被全网狂喷的事情,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营销团队的专业能力确实有些抽象。

还不是最逆天的。


前员工万言书出来后,这家伙又再次开喷,称员工是傻B、仆从、苍蝇。


这真是:君非亡国之君,民乃亡国之民。


第七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你可以对自己的要求,但如果哪家公司领导层真的认为是员工搞垮了公司,那样的废柴赶紧远离吧。

据说这家公司还有人入职就带着各种 debuff ,有在前司猥亵女下属的,有贪污的。

作为CEO,营销、产研、软件、硬件,他全部都要自己拍板,面对在车展上甚至连自家发布的新车车门都不会开。


在工作中,他更像是一位自认为“占有公司”的创始人,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位工程师说的“勤奋的昏君”其实不足以刻画出这个环境的本质。

根本就是一个趋向于肮脏混乱的环境。


但这样的环境如今在我们汽车行业已经不少见了。

最新的新闻是他们公司开掉了这位公关经理。

员工都已经清零了,现在和这奇葩划清界限就能平民愤?


第八个提醒你注意的点: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样需要实干的环境里,如果发现有蛇鼠一窝的倾向,赶紧离开吧。



6/6

下一个是谁


这个事件,首次让造车新势力企业倒闭上升到全民关注的高度。

有双份大厂背书,有代工工厂和整套核心技术来源渠道,结果还垮了。

这个事件推倒的,是人们对于整个汽车产业的信任。


城头变幻大王旗,新的霸主冉冉升起,会一将功成万骨枯吗?

至少对那些处处是短板的创业公司,在汽车这个制造业的皇冠、工业中的工业领域里想分一杯羹的各界跨行者,人们给予的信心更少了。

在用户眼中——有大厂背书的尚且如此,没有大厂背书的会怎么样?


毕竟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如果付款了领不到车,或者拿到车之后没法升级维修了……

这种风险,对于新品牌的压力更大了。

而那些新能源车企的崩溃,爆出几千包括研发人才在内的成熟行业人才,随着新造车势力员工的重新择业,新晋霸主和老牌诸侯主要不出太多的臭棋,也许能够将自己在科技上也许存在的短板快速补齐。


这是下一个阶段的动荡“反哺”形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数量高达487家,截至2023年底,还在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数量已急剧缩减至40多家。

整个行业都在说新能源的车企要到决赛圈了。

存量竞争,此消彼长,持续创新+降本增效是继续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必须面对的。


车企排队破产,下一个轮到谁?


日本日产汽车连续运营亏损, 原本要在12个月左右破产,现在最新消息要和本田合并。

合并的企业如果合并了三菱,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但在时代的沧海桑田之中,合并就一定能避免衰落的命运吗?


上一个手机功能机时代,败给诺基亚之后,索尼手机和爱立信合并后的索爱品牌,80后有印象吗?


国内还有不少新能源车企在面临这家原地闪崩的公司类似的问题,它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因为草台班子陷入困境的车企。

除此之外,就是曾经的几大传统车企集团,曾经的一二线车企,又有几个没有风险呢?

现在正常经营的40多家车企,后续风险较小的只有3-5家。



两年多以前的时候,我告诉别人谁谁家风险很大,泰坦尼克号要撞山了,后续至少会事实上的倒闭时,基本没有人太在意。

当曾经的第一霸主要学会跪着活的时候,曾经的各路诸侯,谁能说自己是不沉的航母呢。

而在2019年的时候比亚迪还在生死存亡之际豪赌,2021年的时候华为车BU在汽车行业还被到处排挤,2023年的时候很少有人会认为雷校长起点就会超越蔚小理。


现在如果再来分析后面的趋势,那就是40多家车企能平安穿越到新能源汽车拐点之后的,只有3-5家。

其他的,就看怎么兼并重组,以及重组后是成索爱手机一样还是如同当年的雷诺日产再续写半个时代。

在不远的将来你就会看到很多,比它大许多死起来可能也要难看得多的企业,以各种姿势死给你看。


这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最后剩下的那10%,残酷在于你得送走90%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活到了最后。


对于所有有希望活到最后的玩家来说,该死的加速死是现在最好的好消息。

不止汽车,很多行业也都如此。

这很残酷,但比整个行业都被卷烂掉,耗死掉要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相关文章:
《所有人事业上的战略方向问题——红尘职场中的众生相》
《从汽车行业剧变和就业数据说起——平庸不怕,怕不自知》
《中国汽车行业腐败只会随电动车终点到来愈演愈烈》
《汽车行业和制造业的堕落——明天你的饭碗在哪里》
《小米汽车热销,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悲哀吗?》
《你的公司处于生老病死的哪一阶段?》

《为什么你所在的公司会由盛转衰》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愿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

欢迎关注,敬请星标⭐️↓↓↓↓
公众号后台回复“修炼场”送72份见面大礼
欢迎扫码围观
深刻冷峻+花里胡哨的朋友圈
防失联也可添加以上个人微信

通鹤的世间语
终身学习,偶尔成长。专注金融学、心理学的研发工匠,钻研认知科学和方法论的世间实践者。 记录暂居汽车行业的修行成长,体悟佛道儒中的技术追求。 每周至少两篇深度原创,期待与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