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首款3A游戏大作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份,有望创造超30亿元收入,这款承载了国人游戏“走出去”梦想的大作在世界游戏圈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它是款单机游戏,早在二十年前在中国市场做单机游戏很难赚钱,能卖个30万套就不错了,除了最知名的IP系列,如果敢搞大制作基本上会亏的血本无归。
在学生时代我接触过的单机游戏种类很多,当时是作为编程体会和社会模型去感知的。
今天要说的不是游戏背后的显卡和芯片生态,不是消费生态和产业升级,而是《西游记》原著。
《西游记》电视剧在中国是最家喻户晓的,暑期重播最多(估计也是全世界重播最多)的电视剧,看了它好像基本上就知道原著的内容了,不就是个神话故事吗,哈哈一乐。
小的时候,尤其是男孩子,心中都希望自己是那个不怕天不怕地战无不胜的斗阵胜佛,长大了,觉得不过是给小孩子看的。
在文学评论界,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评价相对其他三部稍低,尤其是过了这个山,还有那个洞,九九八十一难从文学技法上来讲,构思略显重复。
而《三国演义》的原著比电视剧精彩,不管哪版电视剧怎么拍也不可能还原原著。
直接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的《红楼梦》更是无可企及的巅峰。
之前就觉得,它的文采不差,但和《聊斋》、《封神演义》相比,还是少了一些精彩多变,为什么它就成了四大之一了呢?
再想想,它的作者是进士出身,进士出身的人,大多数是不屑于斗文采的,如果真要比文采,作者的能力和秀才出身写聊斋的蒲松龄比如何?
当然,不是说秀才出身就很容易,但这就像一个技术型专业官僚和学院派教师比较,一般来讲真正的实战能力差距至少是好几个档次。
等学生时代结束了接触到社会后,再回过头来想《西游记》,很多人发现了:
怎么被孙悟空打死的都是没有背景的妖精,有背景的都被接走了。
再长大了发现,西游记哪里是神话,完全就是一部社会小说,就像罗翔老师说的,正着看是一部正剧,如果有谁倒过来活,就是一部悲剧。
这个时候对它的理解越来越多,越挖掘,越发现简直黑的没法读。
86版的其实就是面向全年龄观众,老少咸宜、人畜无害,成了从80后到10后的经典,年年重播。
但跟西游记原著的差别已经非常大了。
在时政圈、金融圈、毛选圈,对它的解读非常的多了,再加上时间原因,我更不想也没有时间去读它的原著了。
因为走过这个阶段后,就没有时间去看上个阶段的经典了。
对我而言,就像看到微积分之后不会去腾时间看九章算术,但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部书的难度至少不亚于三国。
而且,三国是历史小说,更多的局限在战场和官场。
社会小说涵盖的则是方方面面,让你起于思考,终于融合。
后来横向比较,发现这个出身超过了体制内绝大多数编制的出身。相当于未走上社会之前有了顶级博士后的地位,相当于进士出身。后来才看出来,七十二般变化能干什么?能腾挪走穴,能用来欺骗人,但少数时候骗不过法宝和火眼金睛之类的天眼啥的。筋斗云能干什么?能跑,打不过了就跑,能在绝大多数场合下处于不败之地。进士已经是文曲星下凡一般的神奇,但在官场里,只是绝大多数人的起步台阶。就像一个新来的博士后在科研民工队伍里,相当于在工地施工队里从临时工做起。即便这样,也是“最佳新人”的出身的,这能力怎么获得的?西游记里没有说他师父的来历,据考证,他的师父菩提祖师是道祖级别的。孙悟空是一只猴子,猴子给人的感觉是外向性格吧,他也确实热情好客。那个时候,读书要脱产,且很多书,诸如《孙子兵法》之类都是秘籍,能从读书中成长一般是贵族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这些像爽文一样处理的地方,勉强符合逻辑,但原著中貌似有bug的地方,还是有不少,仔细寻思,改编后的电视剧里都有很多不易修改的残留。有人问,既然生死簿能在地府用笔改,那为什么不改回来呢?不是先恢复数据重建档案,而是先跑到主管单位告状,把损失报上去,请上级领导批示。这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的就是:如果遇到稍微大点的麻烦,理论上讲可以处理应对,但为什么要层层上报请示?是不是出现一个“江洋大盗”,就把很多没有破案的悬案给“认领”了?再比如说糟蹋蟠桃,捣乱天宫宴,偷吃仙丹,他一双手一个嘴巴,他能改掉多少资料,拿走多少物资,扔掉多少桃子,就算对瓶吹能吃掉多少仙丹?再联系到后面取经路上很多的小妖小怪,这个家的坐骑,那个家的仙童,偷点宝物下凡做了妖……平时不清点,等到出大事了,或者说出了“平账大师”了再来清点,然后上报?等猴子被捉拿后千刀万剐,最后压到五行山下判了500年,如果是个江湖大佬,一对自己的罪状,他心里没数哪些是他干的,哪些不是他干的?哪怕他能打,他有造反的本事,那也是ZY的事情,不一定能威慑到各个领域的封疆大佬呀。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嘴巴紧的狠一个人都没招出来,硬是没有立功表现提前释放,最后放出来还要编外立功受监管。多少人在心里想:猴弟真仗义,是个汉子,这哥们能处!
取经路上,虽然孙悟空神通广大,但越来越发现他的战斗力效果在相对下降。什么巨灵神三太子,十万天兵挡不住,南天门跟纸糊的一样,为啥一到取经路上遇到编外杂牌军了,什么青牛精打不过,红孩儿打不过,黄风怪打不过,只能一遍一遍的去天庭搬救兵。像不像现在乌克兰打到俄罗斯境内,没有重武器的车臣抵挡不住也不会让自己损失太多。还有当年校长面对教员的时候,只有他的嫡系部队肯出来,全国各路军阀可不会真的和红军火拼,让自己的兵力受损,常凯申白白捡了便宜。你一个敢直接挑战ZY体制的大神来了,如果你的实力不堪一击,那就是个小丑,如果你的能力需要一路路地方军拼命了,别人会和你拼命吗?就像教员一直称呼校长为“运输大队长”一样,西安事变后教员肯定要主张留着校长,就像赤壁大战后诸葛亮肯定要放走曹操。红军长征的时候,各地方军阀可以放过红军,但绝不能让剿共的中央军随意进入自己的底盘。回到西游记,取经路上,随便一个小妖偷的法宝就能给孙悟空造成很大的困扰。在大圣大闹天宫的时候,就没有人到宝库里,取一大批出来用?在取经路上,猴子要收回地方军的番号刷自己业绩的时候,别人就要拼命了。这个时候,小孙已经成了俺老孙,终于明白:大家当年打不过你,有多少人是故意放水不想出力?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地头蛇多年的法宝和积累,你一个草根出身的,还真就打不过。如果能轻易打得过,中央军早就清剿了,还会留着这些天高皇帝远的犄角旮旯?你挂在半路上了,那就是清除一部分小贼,再清除了一个大贼。招安宋江后让108天罡地煞去打同为农民起义军的方腊。当然,说个题外话,流传最广的水浒版本后50回不是施耐庵写的,是写三国的罗贯中续写的。最初原著的后50回版本,可没有被招安,从头血战到底。下场就是,施耐庵差点因为这部书被抓定谋反罪,他提前跑了,从此消失于江湖。再回到西游记,后来老孙终于明白:一个人拥有的能量就是看他能调动的资源。从此遇到关卡妖怪后,不是一上来拎个棒子过去就锤,而是首先搞明白什么克它。用最小的代价搞定工作任务,最好还能卖个人情——在工作中积累人脉。
如果对方答,“哦,原来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啊!”这说明对方很可能就是体制中人,不仅知道渊源和历史,还知道捧人的高光!这说明对方在体制里也是有基础和人脉的,虽然翻译过来:“不就是以前牧业公司畜马部兽医科的马主任吗?现在刑满释放跟了唐经理就牛了?”以上两种答复,猴子都不会乱来,争取在体制里把问题给解决了。那天黄风怪派给虎先锋一个送死的任务:让它下山去捉人,甭管是谁,必须拿了回来,否则军法处置。孙悟空故意放水,假意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唐僧被虎先锋捉走了。这个时候黄风怪的态度就很有意思了,非但没有奖励奖励手下,反而大骂:这明显前后对不上,说明黄风怪是知道唐僧师徒要从这里过!所以派一个愣头青去送死,送给对方一个业绩。结果对方不收,明显觉得先锋这个业绩小了,人家要收背后的boss!所以黄风怪老是跑,黄风怪和孙悟空都明白彼此在较量什么,只有虎先锋是个二百五。虎先锋完全瞧不起他的领导,在它眼里自己最行,孙悟空也就那个样,随随便便就被自己捉走了唐僧,自己的老大还总是跑路。于是他主动请缨,要以一己之力把孙悟空猪八戒都捉回来。黄风怪还能说什么?只能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你去吧。然后虎先锋就被孙悟空给打死了,这就是它全部的职场生涯。从被领导骂的时候他就应该反应过来,自己因为斤两太轻躲一边就能活命,结果偏偏作死。
小孙年轻时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自封齐天大圣,觉得天底下自己什么都能改变。后来中年以后逐渐明白自己啥也改变不了,只能改变自己,称呼也变成了“俺老孙”。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才,从没有自知之明变成了谦虚,再加上天生就是交际高手(要不然怎么传承道祖级的入门资源),有主见且听劝,于是成了“斗战胜佛”。狮驼岭三位当家:老大青狮精当年曾以一己之力轻松击退十万天兵天将,这战力比孙悟空大闹天空可能只强不差,二当家白象精比大当家厉害,三当家金翅大鹏雕比二当家厉害,更是直接生擒了悟空,最重要的武器金箍棒还被人缴获去了,那只有找机会逃跑的份了。还有九灵元圣,修为已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被誉为妖中之圣,孙悟空曾被一招生擒。有多少坐骑、仙童下凡,凭一身功夫或一些偷下来的一两件宝物就让悟空头大。他只是个石猴,除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的学历,什么金箍棒、蟠桃、金丹、炼丹炉中的修炼、人参果……仔细想想,天庭大神大仙的宝库里有多少宝物?多的数不胜数。蟠桃、金丹、人参果……是不是过去到现在有很多很多?
如果始终搞不明白,纵有天大本事也是平账大师,也只是送人头的虎先锋。年轻的小孙充满了叛逆精神,觉得那些秩序制度都是枷锁。像不像光着屁股欠揍的小屁孩,总想破坏啥以显示自己的能耐,也认为维护现有秩序的都是呆板教条守规矩的大人,所以自己有恃无恐。等到真的长大后再一交手,发现,真黑,比调皮捣蛋的自己更黑。史书上有多少顽劣的少年或者江湖中人被招安,干出一番家国事业名垂史册的?为什么负责招安他们的团队,或体系,之前没有去做那些家国事业?或者会影响到盘根错节的关系,比如那些不入编的势力背后,是不是也有各种上面的力量?正好,招安了某个A,就让他与这些B、C、D死磕去吧。A搞明白了,不仅能自保还能如鱼得水,不浪费机遇逐步青云直上。对原著而言1000个读者会有1000个版本西游记,士农工商都会代入其行业的理解,同一个人不同年龄段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四大名著。如果有细品鉴赏的能力,还不如直接看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那些更直接,更能让你的视角放到家国天下。因为怕你看不懂,所以一遍又一遍的不变中又有变化的反复说,重复说。反复的写一个个场景,反复的写,一遍两遍你忽略,写80遍、800遍,你要还是看不见,那就不适合读书了。深刻的书,都是给你展现生态的,在生态的互动中,告诉你社会底层逻辑和游戏规则。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虽然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推荐现实主义社会小说。它们的优点可以被替代,缺点就是容易被人读成黑暗传。小说蕴含的智慧能从史书里读出来,肯定首推后者,因为那里面还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除了社会小说的本质,还有很多人从中读出了很多专业。过了前期阶段的孙悟空,越来越像个PM,在现在这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全行业专精是不可能的。还有人说,孙悟空代表的是人格,猪八戒代表的是兴趣,沙僧代表的是价值观,白龙马代表的是能力,他们都在唐三藏的心中。还有人说,唐僧和悟空、悟能等几个师徒,代表的是心肝脾胃肾,中医的脏相学:不喜欢西游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神话体系,与真正的佛家和道家文化差别甚远。虽然中国在民间大众里佛道文化的普及,西游记可能功不可没,但误导也非常严重,甚至会造成对真正历史文化和佛道文化的曲解。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是中国史乃至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没有之一。当年,玄奘法师在独自穿越沙漠的过程中,不是九死一生,而是九十九死一生。“哈顺戈壁”古称沙河,又作莫贺延碛,现实比小说残酷的多——昼夜温差可达50°C。在不慎打翻最后一壶水后,玄奘法师已四天五夜滴水未进。他义无反顾的在无水的情况下,自杀式的进入大漠深处。他不是旅行者,不是力工。他要去取的是经,不是那几本书。如果有真经,如果这份因缘落在我玄奘身上,必有奇迹发生,他必能活着穿越沙漠。脱水昏迷命悬一线,被马托在背上送到野马泉,泉水中苏醒的他相当于死后重生。
因为当时中土的梵文原经并不完整,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对经文中的重要名词缺乏统一的标准。想尽办法但破解无门的玄奘法师,从天竺僧人那里得知在佛陀的故乡有座“那烂陀寺”,那里有一部《瑜伽师地论》,对名词的解释清晰规范,并且建立了明确的修学次第体系。不管是亚里士多德,还是孔子,讲学的时候身边高徒云集,而在那烂陀寺这个古印度最大的寺院修学集中地,由五个国王共同出资建造,不仅有佛家求学和修行者,还有很多世间学问的求学修行者。除了过万的佛法修行者,还有各行各业,精通世间学问和医卜算术的参学者好几千人。可以这么理解:那里精通一门学问的专家有好几千人,精通5门学问的专家有上千人,精通10门学问的专家有上百人。那个年代,中土出家人是要考试的,很多出家师父的应试能力是高于进士的,玄奘法师就是在这样的资质基础上,在那样的留学环境下求学精进的。玄奘抵达时,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长老是瑜伽学派高人,已经160岁。在那之前,健康状态不好的他曾在梦中得到菩萨开示,要等着中土玄奘的到来,为他开讲《瑜伽师地论》。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学习了5年,除了通览佛教经典,还醉心古印度的逻辑学和语言学,对佛教的通用语梵文更是痴迷其中。在那烂陀学院设有十个“法通三藏”尊称,是学府中最高荣誉,此前有九人获此殊荣,最后一个授予了玄奘。他在古印度的巅峰时刻,是戒日王为他举办的那场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就是把全国非常有名的高僧还有所有领域的知识分子集中到一起来进行辩法。现场邀请了十八位国君,参加辩法的一共有三千余人,主辩就是玄奘法师。现场高手都为与他一决胜负而来,古印度的辩论是脑力上的生死斗,失败者要么改换门庭,要么自残明志。他阐述了要旨,并叫人抄写了一篇要点挂在会场外,若其中有一个字没有道理且能被驳倒,愿斩首谢罪。玄奘法师征服了所有的人,印度各宗派修行者把玄奘法师尊为解脱的圣者,神一样的人物。
玄奘带着获得的经书踏上归程,过印度河时有一部分经书掉入河中。回到大唐,已是离开此地19年之后。在往后的岁月里,他带着译经团队用19年时间,共译佛经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今天最广为流传的《金刚经》和《心经》版本,就是他翻译的。《瑜伽师地论》是唯识宗最重要的经典,当然,此瑜伽非你知道的彼瑜伽。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可以简单的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类,而佛法的世界观里是心物不二,哪个都不唯。现存的佛经,要么像是讲故事的,要么像是讲一套理论体系的。前者蕴藏着很细微深刻的修行法门在只言片语之中,不容易识别,很容易误读为寓言故事。后者如《楞严经》、《楞伽经》、《金刚经》、《心经》等等,更像是西方哲学或者量子物理的深入版。玄奘法师的唯识宗类似于后者,你可以理解为讲的是意识、心识、物质、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像是物理学、心理学和宇宙天文学的综合。90年代在书店看过一些西方哲学书、唯物哲学,还有先秦诸子百家的书。后来阅读一般的哲学书没什么障碍,更别说文史类。再后来第一次看心理学书籍的时候撞墙上了——有个人的评传讲述他思想的,每个字都认识,每句话都认得,可一段话连起来阅读,就像撞在铜墙铁壁上,整体上完全不太懂……那位心理学大师叫荣格,后来才知道,他的思想是心理学中最深邃的,即便是心理学专家也不见得能读懂他的书。再过10年后看他的书和很多心理学大师的书也没什么障碍了。如今他被尊为超个体主义心理学的鼻祖,超个体主义心理学是跨文化领域最广最神秘的世间学问。玄奘大师针对唯识宗有一部相对浅显的讲解《八识规矩颂》,讲生命的自我意识的,有大德针对《八识规矩颂》做过白话的浅释讲解,我尝试去阅读它,发现它的思维深度在哲学书的好多个量级之上。哲学书不过就是“时间空间”、“物质意识”、“有和无”、“表相和实质”啥的在几个维度上切换,而它读起来就像把维度空间横切五六刀、纵切七八道——思维的量级就像一个高阶魔方,比三维、四维空间复杂太多,转来转去一会把我的CPU干烧了,疲惫不堪累的要虚脱了。修行唯识宗需要极其强大的学识和思辨能力,非一般修行者可为。历史上的唯识宗也确实在玄奘大师之后,传承者不多,成就者寥寥,今天连一个小众法门都算不上。玄奘大师所代表的人群,和他走过的路,注定都是少有人走的路。虽然他的实修功夫也很高,参禅打坐调息的境界不低,但早年取经对身体的透支,多年刻苦攻读以及后来异常辛苦的译经工作,消耗掉了他的全部健康。以上,和你知道的西游记没有啥联系,反而和你经常看到的大肚和尚有关:你在很多寺院进门处看到的大肚子笑哈哈的弥勒菩萨,是这个世界下一位要成佛的菩萨,也可以称之为弥勒佛。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夜,玄奘右手支头身体侧卧,已寂然不动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