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山里,你看不见山;在河里,你看不见河;在周期里,你也看不见周期,所以,产生了对XX感的执着。
看见山,说明你已经在山之外;看见河,你已经在河之外;真正看见周期,你已经在周期之外。
如果抑郁,那是因为活在昨天。
如果焦虑,那是因为活在明天。
正文2515字速读约4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上周末讨论某热议又禁言的政策时,说到了依靠感。
那个热议的政策,很多留言回复都被系统给夹住了。
今天,由此延展开,写一篇散文。
很多政C带来的问题是:让人心不安。
但那点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能干什么?
干不了什么,只是有比没有强,多点比少点强。
房子是依靠吗?老公老婆是吗?父母是吗?老了之后能领到的钱是吗?
注意这个措辞,都是“感”,包括幸福感,就是假的意思。
那只是一种虚妄,一种感觉,一种假象。
其实都是让人心安的。
和钱有关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世间的事情,皆如此。
问题的本质是:你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外物。
之前提到,人这辈子不管你活的多么辉煌或者屌丝,绝大多数人外境的变化永远跟所有人一样,先上坡再下坡……
你要在这个上坡中,知道后面必然有下坡。
比如,健康。能享受到的东西和看到的景色必然越来越少。
又如,地位。必然从人声鼎沸到人走茶凉。
上半年一篇文章提到了天才游戏少年跳江自杀事件,主要是针对价值和情感讨论男方正确的自我成长方式而不是谴责女方。
后来,因为当事女方也是被别有用心的网暴攻击,为避免歧义那篇文章我删掉了,其中涉及到价值和情感的交流,与今天价值和感觉的交流是相通的,我们再来深聊一下。
房屋是有价值的,也是有价格的。
工作是有价值的,也是有价格的。
婚姻是有价值的,大多数人的婚姻也是有价格的——你愿意付出的经济代价就是。
在生活中,一定要看清事物的价值,尤其是要all in的时候。
一个人或者物,值得你付出多少,要看清它的价值。
还记得高中政治经济学里就学过的: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
供需关系是竞争买卖出来的,该怎么评估自己给的价位是否值得呢?
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那是由预期决定的。
事物的价值,反而决定不了价格。
价格是一条正弦曲线,价值是直线,价格围绕价值做波动,但大部分时间下,价格要么高于价值,要么低于价值。
只有交点,几乎没有重合的线段!
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下,价格肯定和价值背离,要么高于价值,要么低于价值。
外界对外物的评价,产生了绝大多数时刻下的价格背离!
然后产生了种种不确定的“感觉”。
从这里,你能看到什么?
聪明的人,就会人为的利用这个不吻合的背离:给你预期!
人性充满了漏洞,那就无法避免有人套利,操控你的预期。
我们各个行业薪酬的波动,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对婚姻的态度,还有金融,其实就是最大的预期操控。
当你要产生重大投入的时候,你一定要看清对方的价值是啥!
很多行业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要知道,能被批量制造、无限供应的资源,不可能作为金融品而存在的。
比如,电子产品,只会随着技术升级而快速降价。
再比如,土地不是能无限供应的,但在一个稳定的国家内,能供应的土地相对于居住需求,是过量还是不足?
不要说一个个行业的薪水起伏,一个个行业的商品价格,仅仅看古往今来的金融史,就能明白心中“幻”在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作用。
金融史更多是国外的,中国更多的是正史野史上一个个的演义故事。
一部封建古装剧里,某地发洪水有灾情,上面立马调拨了粮食给地方,让赶紧去救灾。
结果,地方经验老道的操盘者,把粮食放在仓库里,迟迟没发。
他儿子就问他,外面都饿死人了,为啥还不发?
他爹说,没到时候。
现在发,他们会嫌弃粮食来的晚,嫌弃米太糙,嫌弃量不够多,全都是抱怨。等过些天,再饿死一些,他们都奄奄一息了,再去发,他们一点抱怨都没有,会感恩戴德。
直接把他那年幼的儿子给说傻了。
人性,难免升米恩斗米仇,难免朝三暮四,难免好逸恶劳……
当处于时代的波峰时,大众是被动的跟着财富增加。
当处于时代的波谷时,大众是被动的跟着财富缩减。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心中的苦,更是苦。
一个人,能拥有多少真正的价值?你自己的哪一辈子,你家族的哪一代人,能看清真相……
你拥有的价值,不可能超过你的生活容纳力。
当你的生活容纳力涵盖整个价格-价值周期时,那些波动对你来讲就啥都不算。
比如在饥荒年代足够活下去的粮食,足够住下去的地方,这些在富裕年代会不够用吗?
那些感觉也只是感觉。
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的容纳力。
其实,想要提升自己的容纳力,挺容易的,因为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没有对家国天下和自己的反思。
其实,想要提升自己的容纳力,挺困难的,因为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没有对家国天下和自己的反思。
依靠感、幸福感、归属感……很多人会觉得不用钱来维护感觉,用什么维护?
老板给你的工资比你对象和父母一辈子给你的钱都要多,你在公司比在家更有归属感吗?
嫖客给妓女的钱都比你老公给你钱要利索,嫖客爱妓女吗?
在山里,你看不见山;在河里,你看不见河;在周期里,你也看不见周期,所以,产生了对XX感的执着。
反过来,也很有道理。
看见山,说明你已经在山之外;看见河,你已经在河之外;真正看见周期,你已经在周期之外。
放低姿态,把工作和生活当成修行。
如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为强则娇,为弱则愤,我们更应该奢俭由人,荣辱不惊。
修行,是让人有心境坦然面对一切困境。
如果抑郁,那是因为活在昨天。
如果焦虑,那是因为活在明天。
唯独没有了当下。
人不会嫌弃自己养的鲜花不够漂亮,但肯定会嫌弃香水的廉价。
这个区别就是:前者肯定用的是心;后者用的是钱没有用心。
男人不是女人的工具,女人也不是男人的工具,父母不是孩子的工具,孩子也不是父母的工具,以及众生万物的一切,都不是工具。
用你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安全、舒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期望来扩宽你的生活容纳力。
这个预期是你的自信。
你能带他们看尽世间繁华、小桥流水和似水流年,这是年年岁岁在努力做的。
今心为念,念为当下。
一切后天发明的,在先天的纯真里面,都是杂质。
我们小时候一开始对人生怀着怎样的期望,一开始是如何爱自己爱别人的,这就是纯真的初心,“不忘初心”的“初心”。
后来,人丧失了内求的能力,只能沉迷于贪得来获得满足感。
生活就是这样,起初都用心,用着用着,加进去了贪婪、糊涂和害怕失去。
然后就会把握不了万事万物的价值。
然后对待人和物,爱越少,欲就越多。
欲多了,就总有不满足的时候,然后就加上了量化,不管是物欲还是情怀,本质上已经失去价值了。
那就回头再用心一次,重新出发一回,做一个崭新的开始。
所以才有了那句:回头是岸。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