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讲几个印度外邦的故事。
你要做生意,自己至少要衡量一下自己在当地的抗风险能力。
懂的都懂。慎言慎行。
保护好自己,很重要。
正文3933字速读约5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来自外邦的风险
码字前发现,之前看到的几则话题近似的国内新闻,一多半被404了,所以今天只说国外的事。
特别要提醒一下做生意和创业的朋友,计算好周转资金,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最近某东方大国又出了很多公开通报的案例——印度说,怎么又提我,老是拿我举例子?——没错,就是你,今天说的就是你的营商环境,谁让你是大国呢。
现代社会的经济环境下做生意不可能封闭在本地,尤其是网络化、数字化的影响。
充分考虑好现金流的风险。
尤其是失业后需要创业的。
印度南部有个邦,据说内部有一个官方调查通报说它有个地区一年来就有上万家企业被其他邦的警方搞远程执法。
还有的邦为了保护自己的境内企业,针对这类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一次就帮助一百多家企业解冻大几千万账户资金。
但凡是有海外业务往来的(只要业务和活动不完全封闭在本地),就要谨防这种来自外部突发事件的可能。
印度东还有个事:
外邦两警察盯上了东部邦县一生意人,说是私自带警用设备开车去东边,直接把人家抓了塞进车里往老家开。
二人在押送路上疯狂暗示给钱,能帮他把事儿摆平,商人觉得有猫腻假意答应,降低对方警惕后趁二人不备跳车,一路狂奔并成功报警。
本邦出警时还以为是假警察胆大包天招摇撞骗,逮进去才发现还是真同行……外邦人态度蛮横的搞对抗,后来广泛取证后认罪宣判……
这种案例正常情况是难以在我们这里的体制内发生的:
公职人员长期在外省游荡,不需要考勤么?如果是出差的话,那岂不成了……花钱平事儿,最后只能是个人行为……
看印度那些邦之间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西游记:大王让我来巡山……
人类史上最早的正式搞钱的“远洋捕捞”发生在大航海时代。
那时英国很穷,英女王就给本国的海军和武装民船颁发私掠许可证,允许他们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商船进行合法打劫。
被捕获商船物资分给英女王和海军一部分后,剩下的由船长和临时征召的船员瓜分。
就是这支肆掠舰队平时搞远洋捕捞补贴家用,战时摇身一变成为大英海军。
印度多年前还有个案例,北邦一企业以南方某地一人发文吐槽其产品为由,向本邦警方报案并索赔巨额经济损失。
本邦警方接警后随即跨区域抓捕。
后来热闹起来了,在有关方面干预之下最终撤销案件。
还有跨区合并等公司业务:
诸如某印度南邦企业收购外邦公司,经营了十多年投入大量资源资金把一个负债累累的子公司养的肥壮起来了。
但被收购的公司突然牵扯进多年前的案件,外邦法院直接判公司股权上交地方……
后来听说南邦官方又把外邦股权全给冻结了,这是地方跟地方对上了……
这些案例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
本周公布的最新财政收入数据,前十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万亿,其中税收收入15万亿,同比下降4.5%,非税收入3.4万亿,同比增长15.3%。
10月税收收入同比增1.8%,非税收入增长40%(9月份只有14.5%)……
这个增速是2022年以来的最大值。
在2023年的前3季度,非税收入是27608亿,同比下降4.1%。
这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
2022年的前3季度,非税收入是28786亿,同比增长23.5%。
这是疫情到后面社会生产能力亟待恢复的时候。
好像在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其他税收上升,非税收入就下降;经济发展差的时候,其他税收下降非税收入就上升……
不过,按今年财政部发布会上的说法:
非税收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各级政府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带动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增加。
懂的都懂。慎言慎行。
印度的问题也算是比较典型了。
出海做生意,真要小心。
但在现代社会,你的业务还很难闭门做就能得到发展。
体制内越往高层去,确实很多风险是在提前预判、预估和防患的。
今年在9月26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10月8号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都谈到了“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
之前因最重要的大会通告的一部分内容,和大家提到注意教师和警察的工资。
当社会经济困难,民众生活困难,失业率高的时候,会不会基层治安案件尤其是恶性案件增加?
当地方ZF收入不足,非税收入就会增加,矛盾会不会相应增加?
前者发生叠加后者发生,会怎样?
说到这里,最近报复社会的新闻有点多。
人的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基础失去了,再没有了家庭的支撑,环顾四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找不到任何可以留恋的人或事,就可能会轻易的放弃生命。
我只能跟大家说,别去人多的地方扎堆,注意点车。
7月份在最重要的大会通告的纲领性文件里就点名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当时就提醒大家,在涉及到未来重大方向的最高会议纲领中提到社会安全,这是近几十年来首次。
就业率和治安数据之间的联动,哪个国家的ZF都是最先知道的。
在失业增多的时候,地位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中小民营企业就更重要了,因为他们身上有“56789”这几个数字:
贡献了50%以上的国家税收,60%以上的国家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企业数量超过90%。
当失业增多,创业的人也会增加,或者自己注册公司增加纳税和五险一金的便利渠道。
但现在注册资金是实缴备查,个人创业的朋友就要注意,如果企业流动资金被冻结会不会给自己的生活运转带来崩盘的影响。
我们这里,不会像印度一样,但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小企业,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对小企业来说,有时候真的是活命的钱。
如果有这个风险,要么在资金冗余上做好余量,要么就不能把身家置于风险之下。
只要你做的不是闭门生意,就要小心。
之前看到有做生意的海外大V提到,自己一个账户突然被外邦法院冻结了。
经了解后原来是一家入股的公司被人起诉了,大股东联系不上,外邦法院就冻结了他的账户。
问题是他不是老板,不是大股东,只是股东之一。
幸好是个百万级注资的小公司,且他开的不止这一个小公司,不止一个账户。
不是上面某邦百亿级的案例。
外邦只是冻结了他的钱,如果他是老板,和外地的刑事案件有牵连呢?
还有金融大V说和外邦某些地方警察对话时,他们说随便弄个抖音、公众号、快手,然后给人打广告,这是违法的。
他问那微信也在朋友圈打广告,难道也违法了?
他们说是的,当然违法,微信不在我们那,在我们那我们一样办他。
于是他就emo了,连失望都没有了。
即便是在中国,在对现行管辖权相关规定中:
《刑事诉讼法》第25条明确指出,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020年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条,将犯罪地解释为犯罪行为发生地。
因为网络服务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有消费者投诉某网购产品有问题,即本地就是犯罪行为发生地,那当地如果对千里之外的企业抓人、冻结账户也说得过去。
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执法区域上的概念问题,这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遇到的。
倒是之前某发达区域的派出所的一则告知被广泛热转:外地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进入企业办案,但这个没有媒体报道,无法证实真假。
你要做生意,自己至少要衡量一下自己在当地的抗风险能力。
近日航展上的国之重器太精彩,太多的军事设备值得我这个曾经的军迷大写特写,但问题是今天的中国在这方面已经不是仅仅是想打谁就能打谁,灯塔国在亚太绝不是东大的对手;
也不仅仅是想在哪场战争中让谁赢就能赢,而是成为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想让哪里哪场战争打不起来,就能让那里趋向于和平。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但我们的国家能把我们的外部环境保护到相对最好。
它们是保护我们的安全的,它们是守护国门的国之重器,人生存的第一需求是“安全”(比如马斯洛关于人需求的5个层次模型),没有它们是万万不行的。
只是相对于航展上的那些先进武器,大多数老百姓对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敏感,商人对营商环境的反应更直接。
水对鱼很重要,但在水中的时候,鱼基本感受不到水。
所以,当暂时没有近端战争风险,也没有远方战争打破地缘格局的短暂当下,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更直接的影响。
毕竟你也知道,航展的城市也发生了其他的一些事情。
读者朋友们很多是做生意的或者将来可能会注册个小企业,所以必须提个醒。
网络无区域,网络无国界。
生意也是无界限的。
保护好自己,很重要。
之前说过:一些热点案件的G方通报不能代表一地民风,但能代表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税收环境,ZF非税收入风格,能代表你作为老百姓去那里之后的生存环境。
今天说的是“外地”的影响,尤其是举的印度的那些例子,从百亿级到百万级到自谋生路的级别,都有。
今天的交流要严肃、严谨,所以我就不能像聊职场和人生成长中那样说什么:势弱而早慧,家贫而妻美,无权而多财,愚蠢而多贪……
也不是聊历史,所以也就不说啥财不露白或者曾国藩、李嘉诚等人强调的韬光养晦了。
你做任何事情,谋求任何发展,都要保护好自己,这对我也很重要——要不然我码字给谁看呢?
引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一句话:
人们必须玩创造增量财富的正和博弈游戏,促进文明的螺旋上升,而不是玩没有增量财富创造的零和游戏,甚至让财富毁灭的负和游戏,陷入无脑死亡循环的泥潭。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