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文摘   2024-10-20 13:09   宁夏  

导语:如果你享受一款产品还不用付费,那你就是产品本身。

对于消费型发达社会来讲,你娱乐至死对于经济也有贡献。

只是富不过三穷不过五,对你这个“个体”和你“家族”这个团体有没有作用,不是别人要首先考虑的事。

上了新时代赛道,不能蒙着眼睛在高速开车。

正文5135字速读约6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1/5

想与现实的差距


昨天的文章开始发出来瞬间就被毙了几回。

后来分成好几部分分别定位测试,才知道不让议论的是哪些部分。

有些地域的事情不能随便写,提到人名、地方就被XX。

哪怕很多读者朋友的回复涉及到一些对时政的点评,说的客观中正一放出来1分钟后就成了“留言因违反相关规定已不可见”。

上上次说到债,很多留言和回复也被毙。

为什么很多媒体好像能随便报道新闻?


因为除了黑名单,应该还有白名单机制,他们在白名单上,所以能写。

时政,经济,包括金融,尤其是民生,你看到的,绝大部分是想让你看到的。

那为什么作为一个非商业的小破号,还偶尔头铁坚持写一些敏感话题和分析出来的逻辑?


因为能让你在做实业、外贸、投资的时候,避开一些黑天鹅或者灰犀牛。


昨天有人和我说:

越理智看到现实,越感觉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有的文章中说,为国为民请命之志,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现实与理想,在绝大多数历史阶段,包括现在,一定是有距离的,但这个距离,不到割裂的程度。

因为有理想作为目标,明知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正因为有这个目标,才能无限驱动向前的动力。

比如,幸福和善良。

如果没有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在庇佑广大子民,我们这个沧桑的民族走不到今天。


只有一个话题是最安全的,就是职场,但我们自己的工作和行业形势分不开,而行业和经济金融形势又和地缘政治息息相关,啥到最后都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说到我们的身边,总是很现实,但放眼到远方,又发现我们的环境已经相对很好了。

但就是这相对很好的生活环境,大家的亲身感受如何……


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2/5

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最近聊金融多了点,其实之前也聊过投资。

之前说过挣钱的5种途径类型:利用体力,利用工具,利用信息差,利用杠杆,还有垄断资源。

其实金融类投资,是涵盖以上全部的——


大哥、险资和机构,有后3个的优势;

那些顶级游资的操盘手法,是利用杠杆造成的资金优势,这是第4个;

有些做量化的,以及技术分析派,有自己研发的分析工具优势和技能优势,再加上团队优势和时间优势,这是第2个和第1个。


而对于普通的中产阶层(事实上的无产阶层),只有前3个可抓,最高境界就是第3个,信息差。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对普通人来讲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当然是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的什么?


可以说是眼界,或者说是认知,或者说经验,或者说获取各种资源的能力。

如果从外在因素上讲,那就是:

提升你的环境,改造你的环境。

当然也包括你的家庭环境、你孩子的家庭环境,你的家族环境。


虽然往大了说,就是我们大家的生存环境,民族环境,国家环境。

但你要先能顾得了自己,顾得了身边人,才能做到更多。

只有环境,才是你这颗种子发芽生长的土壤、空气、水份和阳光。


王志文老师除了演过《天道》之外,还有一部电视剧《黑冰》,他被审讯时说过一番话——

世界分两部分:一部分人所在的环境里物质供养非常充沛精神上也十分丰富。除非他们自己选择堕落,否则,游戏对他们而言是开放的,通关攻略都是写明的。

另一部分人所在的环境里物质供养是很缺的,精神上也十分贫乏。他们当中很多人即便有心,可能耗尽半生,也只能发现一个前者早已知晓的游戏攻略里标明的坑。


前者生活在物质高地也是信息高地,后者生活在物质洼地也是信息洼地。

想想看常说的:下等人人踩人,中等人人防人,上等人人抬人。

还有心理学文章中绕不开的家庭因素:你的家庭出身是你的兜底,而且直接影响着你的上限……

当然,这不是他做毒贩的理由。


这部电视剧里的主角不论智商还是情商都是顶尖的,如果不是干违法犯罪的买卖,干其他行当也能做到顶尖。

为什么非要铤而走险干犯法的事情呢?

一来是编剧为了剧情需要,二来是他幼年成长的过程中性格被严重扭曲,看到了一部分社会底层规律但不愿意把智慧用在劳动创造价值上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到了35岁,才发现别人小时候就被父母有效告知的坑。

比如工作多年后才发现:学生时代学习的艰辛,是这个世界上相对最轻松的努力。

但这个弯路,普通人想象中庸碌无为的X二代,很多人从小就明白了。



3/5

信息全部在环境中


股神巴菲特不会经常提他非凡的出身:

10岁的时候,他参观华尔街,是高盛老板带着亲自给他讲解。他从小就近距离的看到并清楚这个行业是咋运转的,谁是台面上的,谁是台面下,实际上什么说了算……

很多这类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对行业逻辑的清晰度不比老销售差。


因为从小家里有人跟他讲这些。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你的努力,你对自己的投资,其实就是给自己创造个环境。

不管这个环境是名校,名企,还是一个孩子努力在图书馆里的书山书海中长大——这都是环境。


有了环境,你才能像植物一样吸进入更有营养的水份和空气。

就像同样考公上岸的两个人,一个在乡里,不差了吧,但另一个别说在海里,只要是在部里……这两人两三年之后,那可能就是大几十年的差距……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只有40年左右,为啥是大几十年?


你在乡里,你就是把所有的资料都看了,所有能够到的人都请教到,两三年应该可能独当一面了,这已经很优秀了。

但在部里,那资料可不是能看得完的,也不是身边大部分的人能够得着去请教的,但知道的信息可足够传给下一代了。

所以同样优秀的个体,因为环境的差距已经有家族层面的势能差了。


上学读书,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差,就是为了现在或者将来能有更好的环境。

一切努力都是。

在天下大同之前,优秀的资源,只会往优秀的环境集中。


村里特别的优秀者会跳过乡里去县城里,但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县城,可不可能留得下人才?

不要说以后地方ZF卖地收入大大减少之后,高等教育产业化学费会高昂化。

就是过去几十年:一个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教书很厉害,会不会长时间留在县城?


一定会有优秀的学校用更高的薪水把他挖走。

会有部分老师有乡土情怀,或者支教支边留下,但在群体上,就是哪个城市钱更多,就能集中更多的资源,然后形成名声和规模效应,然后再虹吸更多的资源……

最后不都到了一线城市至少也是强二线城市里了?

作为学生,你的老师已经被筛选一轮了。

作为打工者,你的公司也已经被筛选几遍了。

当然,有些二三线城市,暂时还能虹吸周边的资源弥补自身的衰减。但在地域和地域之间,总的来讲层次和阶层更分明了。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平等,就是信息不对称。

但在天下大同之前,追求的就是这种不公平。

否则你努力读书上好学校干嘛?


信息也就是资源,全部在环境中。

哪怕你就是天天能跑图书馆,这也是环境,也要没有那暴力的爹离家出走的妈不成器的弟弟啥啥的……才能有一个安稳的环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学校里,进入到更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就获得更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更好的学习习惯,然后离学霸就更近一步。


有些人生下来就在罗马,有的人生下来就是骡马。

但骡马也可以终其一生走到罗马,或者在走向罗马的路上。

关键还有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旦开始选择和什么人在一起,在往哪个方向走,就是选择了不同的环境。


做羊群里的羊平时安全感满满,但随时会被宰杀。

做狼群里的狼会经常饥饿难耐,但你命由你,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吃肉或吃杂食,是投靠人类进行合作还是继续独立。



4/5

消费者环境


我们的环境,是一个在努力避免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环境,我们在做着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的事情。

艰苦朴素了那么多年,又奋斗了那么多代人,一不小心,自己成了世界制造的中心,又一不小心,中低端制造业在我们这里都快没利润了。

我们是生产型社会,之前在各地对GDP和生产企业的重视上就可见一斑。


但后续,消费才能拉动经济,而任何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要彻底迈入真正发达国家,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是必然发生的。

而在这个时间点上,偏偏赶上了机械化、自动化、AI。

机械才是最好的体力,因为算法才是最好的脑力,人既不是最好的体力提供者,也不是最好的脑力提供者。


人是什么?人是最好的消费者。


米国作为消费型社会,能不能制造业回归学会生产,我看悬,除非和东方大面积脱钩,走成小院高墙部分闭关锁国状态。

我们作为生产型社会学着消费,怎么学?

从宏观角度,先要让大家有富裕感才行。


为什么金融就是对市场进行的预期管理?因为这么做,才能拉动骡马的消费。

古代那个最典型的生产型社会里,创造最大物质价值的是谁?劳动人民。

在高度发达国家的消费型社会里,能刺激最大物质价值创造的是谁?消费大众。


想起一本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本《娱乐至死》。


为什么之前那么长的时间,英伟达比微软和谷歌都牛的多?

因为AI需要它的显卡。

为啥它作为一家游戏显卡公司成了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最牛的公司?


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游戏玩家,提供了高端显卡和大算力芯片的需求。

有消费才有研发,才有生产,才有产业链的岗位需求。

玩物这件事在生产型社会里是丧志的,但是消费型社会,最需要的就是游戏不要停,大家玩开心。


这就是社会环境的变化。

但要注意:生在罗马的人,是可以消费一辈子后,孩子依然在罗马出生的。

普通人,到底是自己在玩游戏,还是自己成了经济增长的养料和炮灰。


生产型社会,会倡导你生产,消费型社会,会倡导你消费——

至于你消费的钱从哪里来,这是你自己的事。

就像日本作为走在前面的亚洲发达国家,繁荣的娱乐业、宅文化甚至风俗业,消除了阶层固化了吗,带来了共同富裕了吗?


土地有盐碱地,有坡地,有肥沃的黑土地,但粮食总产量再多都不嫌多,会有人来告诉所有人要在好产出的土地上种地吗?

如果那样盐碱地谁来种?总产量怎么办?

只会有人告诉你,拿到啥地就种啥地。


如果你能把盐碱地改造成良田,那你是穿越过来降维的,是来伸出上帝之手的,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如果只是个普通人,对自己的投资本质上是让自己睁开眼睛,到一个环境中,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5/5

清醒的投资


80后小的时候,任天堂游戏机和街机在中国还没有开始流行就被官方斥之为电子毒品而口诛笔伐,在我们那个年代只有小作坊的产品在地摊上卖,难登大雅之堂。

在十几年的读书阶段里,只有逃课旷课的学生才经常去打游戏,大多数同龄人是到了PC电脑时代,才知道有电脑游戏这个事物。


从个体角度讲我对游戏持中性态度:只要你能搞清楚是你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就行。

有的人接触它,还真的是用来了解历史,了解现实社会的逻辑、策略及规律的。

从群体角度,当年对电子毒品的管控与现在中国依然存在的工程师红利不无直接关系。


80年代、90年代的小日本可以进入消费社会躺平,可以产生宅文化、二次元文化甚至广泛的风俗业。

因为别人已经有了发达国家的家底,且很厚。

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埋头苦干,今天的中国不可能全面超越日本,眼中只有老美一个对手——9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比现在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大的多得多。


现在,中国自己也要从生产型社会进入消费型社会,很多领域会重新定义方向,甚至产生很多新的“文化”。

但作为普通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否有资格去消费。

就像在网络游戏里,大部分的角色可能是免费的,只有部分装备收费。


免费玩家他以为他是去玩游戏的,实际上他不知道,他自己才是组成游戏的一部分。

而氪金玩家拿到装备之后会发现自己如有神助——

免费玩家,实际上是给付费玩家提供乐子的。


没有金钱做消费者,就用自己的时间给消费者提供了消费环境。

如果你享受一款产品还不用付费,那你就是产品本身。


80后小时候的时代导引是普鲁士教育,是把我们打造成打工者。

而现在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消费倡导,是因为经济发展需要消费人口。

注意,需要的不是老龄化人口,是能消费的人口。


对于消费型发达社会来讲,你娱乐至死,对于经济也有贡献。

只是富不过三穷不过五,对你这个“个体”和你“家族”这个团体有没有作用,不是别人要首先考虑的事。


人的成长就像一棵植物,时时刻刻都在成长,但不是每一时每一刻都能不停的从环境中吸收养分的,总有一些突变时刻,以及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刻,还有一些随机的运气。

你不是能时时刻刻都吸收,那只能让环境给你准备好,在你能吸收一口的一个个瞬间茁壮成长!

时时刻刻都在盐碱地里的庄稼,和在洞天福地里受天清地灵气息灌溉的仙草,自己都在努力,但已然是天渊之别。


希望你在时代中做个清醒者,上了新时代的赛道,不能蒙着眼睛在高速开车。


有人说,网民的平均水平只能阅读300字,这就是为啥短视频大行其道。

网民里面所谓爱学习的人,他们的阅读极限是3000字,超过了就看了后面忘前面。

为什么只要有时间,哪怕不像开始一样写万字文现在和你的交流一般也在4000字以上:很多底层逻辑写简单了铺展不开,职场—行业—经济—时政,以及政治和对人性的拿捏,全部都是互通和一体的。


这也是在互相筛选。我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看清楚趋势和方向。

因为要穿透时代的惯性,穿透大环境的一些误导,本身就需要自己的主动意愿和相当的定力。

希望你不要成为时代的炮灰。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努力选择自己的环境。

这是大多数国家的课本和G方教育不会告诉你的。



相关文章:
《全球进入危险期了吗?下一个危险期又是什么时候?》
《欠债大大缩小……你的欠债怎么缩减?》
《出身寒门的普通人变富的最高境界》
《中产的孩子凭什么有未来?》
《你这辈子是来当什么的》
《没有情感和爱的AI,会把你干掉吗》
《以强胜弱,是人成长和创业的唯一道路和形式》

《百年未有大变局之投资篇——心随幡动》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

欢迎关注,敬请星标⭐️↓↓↓↓
公众号后台回复“修炼场”送72份见面大礼
欢迎扫码围观
深刻冷峻+花里胡哨的朋友圈
防失联也可添加以上个人微信

通鹤的世间语
终身学习,偶尔成长。专注金融学、心理学的研发工匠,钻研认知科学和方法论的世间实践者。 记录暂居汽车行业的修行成长,体悟佛道儒中的技术追求。 每周至少两篇深度原创,期待与您思想的交融和碰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