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30年来的中国,300年来的中国社会,3000年来的中国人——在中国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了解这个社会。
城市化红利来最终来自于新市民,工业化红利最终来源于新消费者,信息化红利最终来源于未被赋能的麻瓜,金融红利最终来源于周期结束后还没跑的人。
正文4648字速读约5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动人观念就是动人命
近100年前,教员有一篇关键时刻审时度势的开创性作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字字珠玑的几千言,为后面几十年的工作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各个国家内部的阶级社会现象不在明处,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并未淡化,依然存在并时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记得之前看到过一篇有意思的同名文章,仿照教员的文章结构,写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从上到下哪个阶层的组成都点到了,文章不长但很客观中正,存在一段时间后被XX了。
之后那个小V又写了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发展出路,可以当成各个阶层人生发展战略的隆中对,结果后来还是被XX。
后来连他的公众号都忘了,不知道啥情况。
当时打消了自己写一篇的念头:一方面别人总结的很全面且深刻,如果从大处广处着眼我写不了那么简练;另一方面不想码字半天没唤醒几个人,文字就跑外星人那里了。
社会最稀缺的是真话,尤其在掌握资源的人那里。
这个社会,真相很残酷,真话很伤人。
动利益阶层的利益就是夺他们的生命,改变底层观念就是掘他们的祖坟——底层观念正好是上层利益的来源。
动人观念就是动人命——并非动的只是固执幼稚的巨婴的命。
否则很多历史资料,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会成为禁书,很多你觉得能直接开启你财商、政商甚至只是情商的道理,为什么应试教育不教?
社会数量上最缺什么,就会往那个方向培养什么。
在没有达到天下大同之前,社会和自然界一定是有某种程度的相似的:
你看那野兽,有的是独行,有的是小团队。
只有牛羊才会是成群结队的大团队。
越是强大的动物,越是不需要成群结队,哪怕是群居的狮子或者狼,非伤病情况下落单了也不会混不下去。
越是弱小的动物,越是要成群结队,貌似可以集体反抗,其实最大的作用是集体壮胆:牛群可以集体反抗,马群呢?羊群呢?
越是弱小的生物,越是要和其他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结伴而行,这样当强大的动物来追捕你的时候,只要你不是跑得最慢的那个,你就有可能活下来——这才是真相。
食草动物一旦落单往往意味着死路一条。
群居,从众,哪怕只是盲从,让你的死亡率从100%降到百分之几,而且只要你不是最弱的那几个,几乎降为0%。
那最后,生态链的平衡,又是谁来买单?
今天再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前段时间无意间发现一本几十年前的好书: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书是近30年前的书,多年来畅销不衰,2011和2021年都再版过。里面一些例子或者情况很真实,比如商业受贿、学术腐败、价值迷失、老板对员工的方式……等等,放到现在依然不过时,因为一直存在。
虽然现在看来很多内容显得比较常见,但放到97年的背景下是非常超前犀利的。
即便现在对书中的现象司空见惯,但这部报告文学式的书,很多语句直接发出来那是炸裂级别的,估计在公众号、微博抖音上,大概率会被XX。
我一般认为:在文学领域,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文字,是不值得看的。
但总会有一些临界状态的意外,一些能反应社会规律的作品。
作为一位文人显然他已经尽力了,像是什么都说到了,但又只能点到为止。
貌似不能改变什么,但作为一部数据整理类的报告文学,能揭露最真实的社会现象并预测将来的趋势,这已经能让很多人人间清醒了。
遗憾的是,我没有在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读到它,否则,成长会提前很多年。
我想到了“红利”,城市的红利,国家的红利,经营下的红利。
还有那3张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税和债。
看过一句好深刻直白的话:
城市化红利来最终来自于新市民,工业化红利最终来源于新消费者,信息化红利最终来源于未被赋能的麻瓜,金融红利最终来源于周期结束后还没跑的人。
你看懂了吗?
农民工,买房。
消费者,消费。
有了信息差,有了工具,那么付出更多劳动体力获取更少劳动报酬的只能是不了解工具和信息差的。
至于金融盈利,那就来自于没有及时退出的接棒者。
今天不做全面的铺展,只是以点代面,借书中的观点,串出来一条线和大家聊聊。
再次提前强调一下,这是在中国再版了二三十年的书,梁晓声先生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以下字句,一直都是过审的。
今天,是借别人的10颗“珍珠”串出一串项链。
1、书中说——绝大多数草根阶层的子女若不能在成年以前摆脱娱乐和文艺的侵袭,即使上了大学,也逃不过体力劳动的宿命。
这条对应着什么?消费者,环境,家族传承,个人奋斗的作用。
今日之中国,只要一个人甘愿,那么可以从小学到大学天天浸泡在娱乐文化中。
孩子们从小便被各种电子产品、短视频、偶像剧包围,这些看似轻松愉快的娱乐内容,实则如温水煮青蛙,悄悄侵蚀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思考能力。
这样将来只能做消费者。
当你被浸泡在一个文明、文化、技能、氛围的的大水漫灌里,环境系统帮你做了很多选择,有些选择你是在不知不觉中不用面对的。
但是穷人不行,他们总在面临选择,需要人类最稀缺的决断力和自控力。
2.书中说——中国以后10-20年的社会结构基本可以看的清楚:干部的子女在官场占有最高的比例;富豪的子女仍然会像父辈一样占有最多的经济资源,并将比父辈更善于与国际同行合作。
这个其实更多的是认知、经验、人脉和资金的传承,这很正常。
绝大多数市民阶层或者草根阶层的儿女即使有了大学文凭,可能只不过是最普通的脑力劳动者,知识改变命运的规律也只能将他们改变成不再像父辈那样的体力劳动者而已,可能依然还是。
应试教育≠认知、经验,更不等于人脉和资金的积累,但从祖祖辈辈的当下,总要有人去做的。
3.繁荣昌盛的经济时代,对人类社会而言,乃是效果最理想的“洗发剂”。阶级这一绺胶合在一起的头发,遇此而自然松散开来。
好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从这点上讲,群体少受到很多折腾,多了一些财富分配手段。
4.人口多自然有人口多的好处,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在确保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但人口红利也不是可以白依靠的,过后是要连本带利一起还的。
这句话在几十年前好有先见之明,这几十年的红利帮我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后面要偿还一段时间。
5.健康的、成熟的商业时代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普遍的人们为了挣到使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的钱其实并不太难;某些个人企图挣比这更多的钱其实很不容易。
这个说的是基本收入与更好一些的体面生活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在我们的主观感受中,对很多人而言,是一条鸿沟。
但这不是个人或者ZF原因造成的,是因为我们的人口数量,如果人均收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财富总量,就是对现有世界政经格局的重新瓜分。
所以,必然会有很多领域你死我活的超限战。
6.一位资本家的资本,既是他脚下所驻足的阶石,其实也是他背上所负的十字架。他站得越高,他背上的十字架越沉重。
这是特殊年代用资本实现阶层跨越的人能深刻体会到的。
现在人口红利期过了,想有资格体会到这一点的创业者更难了。
7.除了目前尚存在于少数国家的王室而外,世界上一切所谓名门望族后代的延续,几乎全都注定了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
这是必然的,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哪怕是圣人家族后代能绵延千年,不可能代代人才杰出节节高升:有起就有落,这就是周期。
8.在中国未来的年代,如果一个平民之子组成了一个生存在贫民边缘上的平民之家,并且要负担夫妻双方四个退休金低微的老人,难道他们不是随时可能沦为贫民吗?
这样的案例肯定有,但毕竟作家收集故事的时候不一定能典型——最典型的不是4个老人都有退休金,而是有2-4个没有退休金。
9.中国的大小官们,至今仍袭承了这样的传统毛病——谈思想滔滔不绝,一大套接一大套的。谈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语言暧昧闪烁其词。相当一部分官员谈思想的能力远远大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个人还是认为,哪怕部分官员阶层是这样,高层智囊团和政治老人设计的治国框架,大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
体制内还是最优秀精英的聚集地,哪怕同时也是那啥的聚集地。
10.人的阶层不一样,梦都不一样。
这个就是信息、舆论造就的不同心理寄托了。
有人说,作家的书不是分析是数据整理。
这么说也对,数据采集和整理要提炼出规律才叫分析。
小时候看到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存在即是合理。
立即明白了他要说的是——不合理就不会存在。
合乎的不一定是法理,情理,但一定合乎存在之理。
梁老的书甚至可以看成是一本故事集、人生样本集,理论化、深刻度没有再进一步挖掘(当然,再进一步挖掘,就被那啥了)。
平等和效率,其实在执政中是慎重考虑的两个倾向。
能尽可能兼顾到平等,还是效率优先,这才是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犹豫的。
梁老说,社会从未平等过,也永远不会平等。这种不平等,既源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源于现实发展中的差异。面对这种不平等,如果你有幸成为物质富裕者,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平等,在天下大同之前,就是个伪命题。
因为追求信息差,就是在追究不平等。
追求环境、追求知识,都是。
很多人接触社会,是用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中的“应然”眼光来看待的,而不是接受它的“实然”。
之前我们聊过富不过三穷不过五,也说过即便泼天的富贵给你,你的孩子也不一定能接得住。
也聊过拿到生活的牌之后,你这辈子的定位是啥。
看到过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路,如果结合那社会各个阶层的样本,你写一个数学比例,比如:
这辈子主要的营生收入轨迹来自于资源变现的,不管是X二代,县城婆罗门,有地域、行业、技能优势,能积累能传承的,占多少?你说40%也可以,说60%也行。
幸运的人,就是纯粹的幸运,比如拆迁,中彩票的,占多少?高攀的婚姻不算,因为表面现象是高攀,实际上也有三观相合以及资产重组因素在内。这部分应该在10%以下吧。
那剩下30%,就是自我成长获得的稀缺能力。不管是应试能力,还是经商能力、管理能力,各行各业都有成长起来出类拔萃的人。
我们可以把百分比对应的模式简化记为613,如果你认为是别的比例也可以。
问题是,你的家族绵延千年,之前不是皇族就是贵族,这么多年来传承下来,是个啥模式?
是666……一直这样资源变现下来的吗?
好像只有圣人的家族才在名声上这么传承下来了,哪怕你是X二代,你也知道,你祖上绝不是666,往上4、5代必然有平民。
那是每过几代人爆发一次,661、661、661……这么一直下来?
从数学模型上讲,每过几代人出现一个“1”,才能长盛偶尔衰的延续下来,但这恐怕祖坟冒烟都不行,要喷火才行。
那是怎样一种情况?
6,在这个数列模型中只能用于过度,而且越来越弱。
1,可以偶尔出现,但要你的家族是靠这个传承下来的,那不是贵族,是神族——老天不让你们挂的那种,那才行。
如此看来,不管1出现几次,6出现的多还是少,那个3才是起承转合的关键!
不管是36X,还是3XX,还是有偶尔出现的1,但每过一段出现的3,才是你们家族绵延至今的最关键因素。
对你个人来讲,你可以在意一下自己为啥不是X二代,怪自己老爹当年为啥不当拼一代。
但对一个家族来讲,投胎技术根本就不是关键,每过几代人就出现个拼一代,才是没有绝后的原因。
除此无他。
这才是现象之后的本质。
你可以不做那个3,但你要鸡娃成才,或者鞭策你家老爷子也可以。
否则,你们家就是贡献红利的:
城市化红利来最终来自于新市民,工业化红利最终来源于新消费者,信息化红利最终来源于未被赋能的麻瓜,金融红利最终来源于周期结束后还没跑的人。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