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股市在过去15年中(2009-2023年)IPO上市5825家,退市4395家。
A股明明基本面向好,估值又低,为什么二十年都在保卫3000点呢?
一锅鸡汤里有几颗老鼠屎,你后面再努力往里加鸡肉火腿也是白扯。
谁会长情于这种汤呢?
正文3147字速读约4分钟,建议先关注、收藏,可慢慢品读和体会。
有读者朋友希望有空能解读一下周六财政部的发布会,其实这类热点新闻,全网各路官方草根学者、大小V都会解读很多遍。
之所以被大家关注这个和经济有关的会议,还不是因为近期的疯牛。
其实经济会议未必是狭义上的金融会议,更不一定和二级市场大A直接相关(当然,间接关系也可能很大)。
大家关注的是财政政策的增量规模,看能不能刺激到股市。
如果在半年前,一年前,这样重量级的经济会议,你作为老百姓会去关注吗?
你知道4万亿、8万亿、10万亿这样的数量级对于经济和你所在的行业,和你的生活,包括A股,有什么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和你直接相关的部分,今天用最简单的比方来聊聊天,打打比喻。
不是怕你听不懂,是写的太明白了,被XX了,我还要费劲到草稿堆里把文章找回来再一点点删……
今年春节前后的G灾级下跌,很多依托于指数的金融衍生品(比如中证500的雪球理财)爆仓,还有点印象吧。
当时最大的风险,是背后的地方Z,以及城投Z。
凡是说Z务问题的文章,全部被那啥了。
一年来,CPI没有明显上涨,PPI没有明显上涨,你可以理解为居民生活中的物价和工业制成品的物价涨不起来。
为啥?
因为通缩,卖不动。
通缩这个词,G方也是用了很久才“转正”的,开始是不被允许用这个词的。
开始很多自媒体只好写成“通胀放缓”。
现在开始直面这个现象了。
有大佬说过:
在中国投资也好,做生意也罢,无论你在不在体制内,都要学会去做的事——ZF公文的阅读理解!
无论对你的交易策略制定,还是公司商业战略的规划,几乎可以说是直接的生死差别……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经过最初的立国阶段后,一旦进入建设期,怎么经营下去,或者说“钱”从哪里来,或者说“税”在几者之间怎么分布的问题,会一直贯穿到它从辉煌到死亡直到改朝换代。
“钱”不是能随便印的,那么就必然是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分布。
古代少个中间那一项;第一项再细化一下,有“ZY政府”、“DF政府”。
啥是新闻上经常听说的财政赤字?
比如米国政府欠35万亿美元的债,如果它一年的税收连债务的利息都还不上,不就离信用破产不远了?
政府入不敷出,就是赤字,欠的多了不能老是印钞票饮鸩止渴,就成了它的“负债表”。
国家有国家的负债表,企业有企业的负债表,个人有个人的负债表——俗称三张债务表。
第一项在某个东方国家比如印度吧,它的ZY政府负债有度,但是DF政府呢?
DF政府要业绩,之前大大的举债发展,然后呢,DF债一大把,当这个债务总额达到多少的时候,ZY一看,这帮家伙,都让我来买单吗?
ZY可以用国库来腾挪——东边收了支援西边,但如果大部分地方都难以自顾呢?
我说的是印度,没说别的国家。
那咋办,给企业加税?给个人加税?
在中国不太行得通,但是印度也许可以,因为印度的企业税收多高来着,个人税收多高来着,对吧。
但全世界的企业经过疫情,现在生产能力、盈利能力都没有完全恢复疫情前状态。
至于个人,其实就是家庭负债,中国的家庭负债主要在房产上,这个压力也挺大。
“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税”呀、“钱”呀,怎么收怎么分的问题,这是高层头大的。
当三者中有一方被迫做出牺牲,多承担了的时候,在那个历史阶段会出现一些行业现象或者时代现象。
当三者都债台高筑,那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走出新局面就很考验高层的智慧了。
很多事情,后发的国家有选择性的抄作业、走老路的好处。
别人现成的作业,走过的很多路,包括很多坑,都是现成的。
我们要弄清楚,繁花似锦主要是估值带来的,还是收入带来的。
是幸福,还是幸福感;
是富裕,还是富裕感;
是欠债,还是欠债感。
为啥国庆前的9月23日,大家还打算蜗家里;
24号变成周边游;
26号变成出省游;
27号恨不得出国游。
当然,国庆后游不游得动了,另当别论……反正国庆时候的消费数据,一定是超预期的好。
就像在2000-2018年,为啥你家房贷那么多钱,利率比现在高多了,还敢买买买,还敢不断的消费?
是房子不断升值大大cover了你家庭的房贷而已。
后来工资的增速,当时是你没有想到过的,对吧?
在通胀之下, 大家会因为手里的资产,产生财富幻觉,才能够去刺激相应的一些消费。
过去十几年的全社会消费刺激,是房地产周期,全民借贷买房,全民上杠杆,大家都觉得房子价格会不断上涨,自己会越变越有钱,所以我们不觉得贷款多,更愿意贷更多钱去买房。
你前年去年今年月薪始终都是2万块,但是你家房子前年值100万去年值200万今年值300万,你是不是也敢买买买?
但后来房地产起不来了,这个循环链条被打断了。
无论是实际收入上去了,还是估值上去了,你的家庭总财富都上去了,都会促使你花花花。
但一个国家和社会,大多数历史阶段大众人群的财富普遍提升,或者说“财富感”提升,是估值上去的结果。
要铆定新的财富估值,这是正向的积累过程,或者说“感觉”变富裕的必经之路。
这就是股权财政。
但这不是今天交流的重点。
今天聊的是发布会。其实发布会这波利好和股市无直接关系。
除了上面说的第一张表里的债务问题,第二张表里的房企Z也非常的严重,如果不是无形的大手在拖着,房地产行业里优秀的尖子生之下都要……
第一张表导致什么?
最终会导致公务员缩编,能否按时拿工资,以及事业单位体系,比如教师的工资能否按时发放。还有那很多地方的非税收入增加,你懂的。
第二张表导致什么?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下游,后几年会怎么样。
虽然汽车行业是新的国民支柱行业,但这个10万亿体量,和房地产的18万亿还有差距,何况汽车产能在国内过不过剩,国外出去的顺不顺利?
第三张表,家庭平均负债多少,你能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里估算出来。
中国大多数职工和家庭平均收入多少,你也能从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里估算出来。
然后,平均用多少年缩表(缩小债务)到敢买买买,而不是存存存,需要几年的时间,小学生的加减乘除就可以算出来了。
这就是你做投资、做生意,预估将来的幸福日子正常情况下在多远可能出现的依据和觉悟。
回到此次发布会,干货直接解读:
1.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意思就是还能发债来从中调和,你不用担心;
2.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债——没法及时领工资,以及没有费用大干特干的人民公仆,可以不用担心了;
3.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核心资本金——同上。
4.运用地方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调节等,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前面说的三张表里,第一张“国家”继续给“企业”兜底,注意,要推动的是房地产止跌回稳,没有说要推动反弹反转啥的。
第一张表,虽然DF和ZY不在一张表上,但在老百姓眼里都是一回事,而且最后还不是都要ZY来兜底……
2019年地方ZF债务21.3万亿;
2023年40万亿以上;
今年7月这个数字为42.8万亿。
讨债的也喜极而泣,终于也要熬出头了。
欠债大大缩小,缩的是第一张表的一部分,第二张表的一部分……那你的欠债怎么缩减?
还是那两条路:
要么实际收入上去,要么估值上去。
估值你可以寄希望于部分三核房产(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户型),注意这个三核,肯定是以千万为计量单位的。
除此之外,估值提升只有金融市场。
长债短基也可以,长金短股也可以,但利率不会很高。
如果要像美国人投资纳斯达克指数……我当然也希望我们的二级金融市场成长牛慢牛,但别人美股,可不是只靠航母和美元金融收割撑起的长牛。
美国股市在过去15年中(2009-2023年)IPO上市5825家,退市4395家。
A股明明基本面向好,估值又低,为什么二十年都在保卫3000点呢?
有人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锅鸡汤里有几颗老鼠屎,你后面再努力往里加鸡肉火腿也是白扯。
谁会长情于这种汤呢?
金融、经济、民生的一切,在广义上都是联结在一起的,我也衷心的希望此次金融改革能成功。
关于我:
研发工匠 | 金融少年 | 心理学观光
钻研认知科学的实践者 | 红尘历练
原为十方人作桥,皆踏我身而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