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表扬我。

情感   2024-12-13 10:58   江苏  

网络 |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32天



今年过年早,不少公司已经在筹备年会了。一位杭州的朋友,应该是一位资深的HR,她说,年会越搞越没劲,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对荣誉越来越不在乎,仪式感再强,也是走个过场……
我实在没忍住,便说,你像极了一个人。

她问,谁?

我说,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她说,那个总是嘀嘀咕咕“一代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

于是,哈哈大笑……

其实,鲁迅之后,现实生活中,不是九斤嘲笑十斤,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意气风发,不断嘲笑老人。

不怪他们,就荣誉感这事,还真得怪我们以及我们之前的“老人”。

你看,跟荣誉第一相关的——是奖章、奖牌、奖状以及奖金。脖子上挂了奖章、奖牌,手里拿着奖状和奖金,脸上必定有光,感觉有面子。所以,我们(尤其是我们)特别在意的面子跟荣誉就有了关系,奖章之类的东西,好像就成了荣誉和面子的中介。

而,有时候,奖章跟荣誉没什么关系,只跟面子有关。

我们眼里的面子,除了表面光鲜之外,主要说的是这个人的实力、关系和运作能力。某件事,谁也摆不平,你去摆平了,你就有面子;某个人,谁说都不听,你去说服了,你就有面子。

你看,北洋时期的北京政府,定期会向大小军头发勋章,那些军头们集体照相时,胸前挂满了各种大小勋章,眼花缭乱,整张照片就勋章耀眼。但,这些家伙,好像也没干什么有利于人民的事,还整天跟中央政府闹别扭。能得到勋章,纯属人家有面子,实力强(不要命),军阶高(军阀土皇帝),面子就大,勋章也就跟着耀眼。这么一来,面子和奖章之类直接结合,好像中介喧宾夺主,媒婆顶了新娘的位置。

这种事,好像从来都不新鲜,尤其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本来评奖、发奖章是为了表彰某种行为,就像王朝时代,皇帝下令修牌坊一样,为的是表彰烈妇贞女,大有让天下女性守在家里,免得男人看不住老婆,引发社会动荡之效。

可惜,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好事的效果总是难以长久维持,人人争当先进,时间一久,神经一疲劳,评奖也就成了例行公事。

某些奖项,谁拿奖章,关键看面子。面子大的拿大奖,面子小的拿小奖,没面子的没有奖。评审的时候,想要拿奖的,必须去争,说好听一些,就是运作,再直白一些,运作需要是银子,其实,人家收不收你的银子,也要看你的面子。很多时候,在评委那里有面子,往往是决定性的,面子特别大的,一两银子不花一样得奖。反过来,大家去争这个奖那个奖,也主要是看重这个奖背后的相关待遇,比如升职后权力的大小,对于获奖本身的所谓荣誉,倒是看得很淡,因为——本来就没有多少

没有了荣誉,所谓的奖,就发生了变异。在这个奖还有含金量的时候,评奖就成了分赃,有势力的人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没有含金量或者含金量比较小的时候,就变成了安慰或者装饰,就像北洋时期,那些军头们挂在胸口的勋章一样。

你看,我们当下不少企业(包括国企)的传统荣誉,名字虽然起得越来越有意思,但还是什么先进、优秀、榜样之类的意思,也是这种命运。不少人也亲身经历过,该晋升没得到晋升,改评职称而得不到的时候,聪明的领导就会安排一些“安慰”奖,好让这些“倒霉蛋”看起来没那么惨。

荣誉被面子偷换,自然就没有了荣誉感。原本为了规范导向大家行为的颁奖,也就失去了意义。大家,尤其是那些优秀分子,没有人会为了获得荣誉去竞争这些奖项,得到的未必引以为荣,没得到也未必引以为耻,获奖与否,背后的动机往往是纯粹功利性的,跟做一笔买卖没太大分别。

没有荣誉感,羞耻感也就淡了。你看,最有道德感的学术界,一个学者拿了一个大奖,同行们首先想到的,未必是他的学术成就,而是他的运作能力,或者他所在单位对他是否看重,因为——许多大奖,往往是单位出面运作。也就是说,大家赞赏的不是他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而是他的公关,他的路子,他走后门的精明,以及他靠山的坚挺。

所以,不少真学术大咖表示——这种奖,不拿也罢

一个社会的荣辱观,是喊不出来的,同样,一个企业的荣辱观,写在墙上是没用的。关键是这个社会、这个公司奖励什么,惩罚什么,奖励是一种正面的激励,而且是最纯粹的激励。这种激励,挂着羊头卖起了杂肉,甚至还不是肉,大家心目中该以什么为荣也就糊涂了。

平台的评价体系自乱阵脚,却总是埋怨百姓、员工乱七八糟,笑贫不笑娼的风气盛行,哪有什么道理可讲?

写在最后:
每每想起范伟那句——求求你表扬我,就想笑。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

Ares0929

82年的老周
别活得太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