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说书|2024年的第50本书:《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情感   2024-12-18 10:58   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35天





荐言

你要的,答案。


一位苏州的高管,跟我聊起了——
他和他的老板
他说,老板总说——他能看到一大片森林,我只能看到一片森林于是,他不断染指我的“一片森林”,让我举步维艰,说是要带我去看他的“一大片森林”……

不管老板是否真的“站得高,尿得远”,他看到的(拥有的)森林必须比你大,你的那片森林也是他的。如果你的小森林和他的大森林呈相交态势,那就是目标不一致;如果你的小森林一直不能壮大,他会闯进来,指责花花草草,哪怕一根嫩芽;如果你的小森林不断壮大,他会划定界限,告诉你,他那边,你永远到达不了。

正因为如此,不少人打着“我爱自由”的旗号,自己创业当了老板,可依然逃不脱“森林”的圈地魔咒,自己是有了“一大片森林”,却不知道边界在哪?对于手下的那“一片森林”,却总是不放心。

为什么?

答案就在今天这本书里。

我们现在的许多公司,像极了帝制时代的皇权朝廷,皇帝世袭,不能随便换,臣子有可能世袭,却能轻易换。但,皇权和官僚之间(相权)的博弈,永远也停止不了(大明取消了丞相制,采取内阁制,只是权力制衡的换汤不换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君臣

你看,宋真宗一朝。

之所以选择宋真宗(北宋的第3位皇帝,赵恒),原因在于他爹(宋太宗——赵光义)和他大伯(宋太祖——赵匡胤)有着开国皇帝的政治资源,传到他这儿,就有一些尴尬了,开国的权威他没有,看着这“一大片森林”,他又不知道怎么治理,只能坐下来和文官集团,进行博弈治理。

皇帝,在历史上可不是象征化的,不像谁也没见过的“龙”,而是有血有肉有威严的真实存在。一方面,皇帝是礼仪化的最高表率,是道德模范,你看,对于皇帝这方面最低的评价,就是——无道;另一方面,皇帝是政府的最高首脑,大小事务全要皇帝拍板,并承担责任,你看,对于皇帝这方面最低的评价,就是——无能。

而,宋真宗刚上位时,手下的大臣却是他爹太宗留下的,所以,宰相的选择不能一下子用东宫班底,老臣——李沆(hang,四声)成了首选。李沆颇有手腕,加上宋真宗刚上位,没那么强势,于是,李沆就有了绝对的权力——宋真宗成了“橡皮图章”,李沆成了“圣相”。

而,宋真宗眼看着李沆的“一片森林”不断壮大,选择了隐忍。原因在于,他知道——做东宫要谦虚低调,稍有不慎就会被废黜,羽翼未丰之前,要在朝中积聚自己的政治势力,后来也确实如此——围绕东宫,进行的博弈复杂而残酷。

说起来,李沆之后,王旦才是真宗的宰相。他是古代高级文官的典型,饱读诗书,正经科举出身,对皇帝百依百顺,在不痛不痒的问题上,给点小建议,显出宰相的担当。与同僚广结缘,帮助自己上位的同时,以私人关系促使政令的通畅——这似乎成为王旦这种循官故吏的典型操作

而,像寇准那样性格刚直的人,似乎很难成为宰相,可,宋代科举很公平——唯才是举,进士出身,自带光环,同时寇准遇到了宋辽战争,当难题遇到了能人,谁还管什么性格。可,危机一旦结束,寇准这样的官员,肯定是第一个被裁,甚至被处罚的。原因在于——危机中的一切,对于皇权来说,都是一种僭越,功高盖主是有损皇威的。

当然,每个朝代的文化不一样,宋朝时期,崇尚孟子,孟子的思想在当时是神一般的存在,宋代士大夫的崛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看,当时的朱熹、苏东坡、范仲淹等都以继承和践行孟子思想自居。“民贵君轻”,宣扬士大夫可以在君主无道时,离国而去。而,后来大明开国,朱元璋则认为孟子无父无君,就禁止孟子思想的传播,这反而证明了——在两宋时期,孟子思想的传播力度。

皇权和相权的博弈,是历史绕不过去的问题,在我看来——一直没正解,又不得不解。

另外,这本书也揭示了权力的起伏规律,解释了中国古代帝制轮回的真相,甚至还说明了——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我真想烧一本给袁世凯,让他明白——他眼中的“一大片森林”,不是他自己的,不是他想动就能动的)。

写在最后:
只是,为了壮大森林,千万别“乱砍滥伐”——有每一棵树,才有每一片或大或不大的森林。

每周三
老周和你一起
寻书、选书、读书、聊书

电子书

可添加微信:Ares0929
留言:君臣

9.9元/本


纸质书

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戳此入手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

Ares0929

82年的老周
别活得太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