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朱楼,宴宾客,楼塌了……
情感
2024-12-27 10:58
江苏
Avogado6【日】|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742天!
一位重庆的老朋友,让我聊一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想,多数人和他一样,对如何“得道”,又如何“升天”不太感兴趣,最感兴趣的是——“鸡犬升天”之后。我们的神话故事里,有不少得道升天的,最为奇特的一位,在我看来,当属——刘安(不是杀了自己老婆当菜,请刘备喝酒的那一位)。据说,他上天之后,因为舍不得家里的鸡犬,整天茶饭不思、思绪不宁,于是,上天的神仙就把他家里的鸡鸭鹅狗猫,一并带上了天。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说刘安在升天之际,在自家的院子里撒了一把丹药,结果家里的鸡鸭鹅狗猫吃了,也升了天。按前一种说法,刘安不过就是一个“有道”的土佬;而,按后一种说法,刘安就是汉代那个风流儒雅的——淮南王,好客,好书,也好神仙方术,但,终究没能逃脱宫廷斗争的牵累,死于非命。很显然,多数人更喜欢前一个刘安,虽然土了一点,但很可爱,更接地气。所以,说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成语时,想到的多半就是这个可爱淳朴的刘安。只不过,后世在应用这个成语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篡改了刘安的光辉事迹,每每用它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发了财,家人亲戚一起跟着沾光的现象。在当下的语境里,“鸡犬升天”基本上属于贬义,用在谁头上,跟骂街差不多。不过,实话说,大家在说谁家“鸡犬升天”时,话里话外多少都有几分羡慕,几分醋意,甚至比酸葡萄还要酸一些。在一个以家庭或者家族为本位的古代社会里,能者或发达者照顾家族和亲戚,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所以看见“鸡犬升天”的事,贬固然是要贬的,但,骨子里未必就不赞成,但凡自家有这样的机会,总免不了要实践一下“鸡犬升天”的境界。只是,在这个境界里,“得道”者和攀龙附凤的“升天”者们的心境,有所不同。想攀的人,实践心理更迫切一些,恨不得一步登天;而,被攀的感觉相对复杂,一是有自豪荣耀感,二是难免会被拖累暗暗叫苦。自古,我们就推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光,亲戚之间沾一点或者更多,好像历来也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有光不让亲戚沾,那反倒还需要有点勇气,即使那些亲戚,并没有跟你有难同当,甚至还落井下石过,到时候人家来沾光,似乎也没什么不应该的。显然,只要一人得了道,那,鸡鸭鹅狗猫自然就会一拥而上,跟着升天享福去了。你看,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创业,共患难的时候,大家往往齐心协力(亲戚自然不会沾边),等渡过难关,蒸蒸日上,该同享福了,却往往会起分歧,最后不闹个你死我活,就算幸事。因为,一旦有福可享了,各自身边的“鸡鸭鹅狗猫”,就陆陆续续都来了。时间一长,原来患难的兄弟,就分成各自的亲戚集团,再在一起共事,想不起意见都难。鲁迅在谈袁世凯时,就说过——中国的猛人身边,总有一批包围者,事都坏在包围者身上,围垮一个猛人,大家再围另一个。其实,猛人最贴身的包围者,就是自家的“鸡鸭鹅狗猫”,比如,袁世凯称帝,那个连报纸(顺天时报)都伪造好了送给他看的人,就是他的好大儿——袁克定(详见《你,信什么?》)。所以,我们中国人是相当聪明的,当年编“鸡犬升天”传说的人,就已经知道——“升天”的结果好不了。于是,他们就给故事安排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结局——说是刘安升天以后,不谙礼数,“起坐不恭”,终被弹劾,要受惩罚,幸亏有神仙同事说情,才算放过,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安排去打扫厕所。知道这个结局后,有人还写诗质疑刘安——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大概是刘安上天以后,一群鸡鸭鹅狗猫整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四处聒噪,到处方便,弄得天界大乱,噪音超标,卫生脏乱,因此才把他发到环卫部去,让他将功补过。刘安的命运如此,那些跟上天的鸡鸭鹅狗猫呢?书上没说。不过,我想,既然连刘安都被安到厕所里去了,那些惹了祸的鸡鸭鹅狗猫,如果不赶紧逃下界的话,很可能就要进入仙界的厨房,成为仙界美食,续写《舌尖上的仙界》。你看,从鸡犬升天,到任人唯亲,再到家散人尽,这样的三步曲,自古就有剧本,一直演到现在。写在最后: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